APP下载

初中地理“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以“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为例

2012-04-02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200136

地理教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天气预报台风天气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200136) 叶 彬

初中地理“主体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以“多变的天气”教学设计为例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200136) 叶 彬

一、 教学设计背景

“主体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的理念,因为不同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受到众多一线教育者的关注。但由于比较强调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有些人产生这样一种误区:既然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是不是意味着这种教学模式在帮教师“减负”,使他们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更轻松?笔者通过自己在实践中的初步摸索发现,“主体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准备和开展的不少环节中教师甚至比过去更累。比如从备课开始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写一份“主体参与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根据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精心设计几项任务或问题,作为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活动的平台,或者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

2.所设计的任务和问题要有较大的思考和讨论空间,教师仅提供参考答案但并非唯一答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知问题的愿望和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甚至相互质疑,从而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3.由于课堂上对问题的讨论是开放式的,过程和结果都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要预先想好多套应对方案。但最终教学主旨是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而非灌输结论性的知识。

下面笔者就以预备年级第二学期“多变的天气”一课为例,初探一下“主体参与式”的课堂教学设计。

二、 教学设计实例

【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时,主要参考了几段从“优酷网”上下载的天气预报视频。全课将天气预报节目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辨总结形成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分析】

《多变的天气》这一课包括“看天行事”、“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三个部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里的知识,难度不高但实用性很强。因而作者想借本课极力突出地理学科“来自于生活并能指导生活”的特点,直接用天气预报节目作为教学材料。所选每段天气预报节目虽然时间很短但容量极大,不仅基本上涵盖了教材上有关天气的知识内容,还直接引用或间接涉及到其他多类地理知识,覆盖面广且综合性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也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囿于教材上本课的知识点,可以将各方面地理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方案是针对我校的预备年级(a)班设计的。由于本教学设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在面对问题时的自主探究、相互协作、任务分工与组织方面的能力要求更高。而预备年级学生作为初中低学龄段的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于初中其他学段的学生普遍还不是很强,所以本设计方案并不适合普通预备班学生的学习。而本校预备年级(a)班学生的整

体求知欲和理解能力都强于其他预备班的平均水平,且教师日常教学中就比较注重其自主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该班平常也比较喜欢分组承担学习任务和小组竞赛的课堂学习方式。因此本教学方案是以该班作为主要实施对象进行设计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天气预报节目的分析对比,了解天气的特点、卫星云图的判读以及灾害性天气的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生活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在非常熟悉的天气类节目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思路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教材内容和天气预报节目特点设计问题,既使学生保持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活跃度,又不会使其思路离题太远,这是本课需要着重解决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将全班30名学生分为4个小组;上课教室为电脑教室;每小组配一台电脑。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猜一猜哪一个电视节目,符合下面几个条件:

CCTV-1收视率最高、影响力非凡的节目之一;提供最实用的资讯,观众接触的主动性强;收视市场份额接近30%,在每晚19:31至19:36播出,每3-4个电视观众中就有一个正在收看这个节目。

(答案:天气预报)

【环节(1)设计说明】

把本节课主要讨论的两个大方向的问题先抛给学生。两个问题看似都是围绕“天气预报”做文章,其实是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中的内容,而天气预报中的内容实际上就是有关“天气”这一主题的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呈现,这就给学生的思考确定了一个大的方向,使其不致于“离题千里”。另一方面两个问题都属于开放型的问题,也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想了解和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以确保为课堂思考创造一个活跃开放的氛围。

2.学习和探讨

(1)提出问题和要求

教师:我们接下来要请各位同学观看一段天气预报节目的视频,在看节目之前请大家先记下黑板上的两个问题,看完视频后给出你的答案。

问题和要求:①你认为这段天气预报节目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②仔细观看这段节目,请留意有哪些地方看不懂或存在疑问,汇总记录下来,等一下我们一起探讨解决;

视频播放:(持续时间:2分54秒)2010年7月21日晚间全国天气预报。

(2)问题一的探讨

(问题一:你认为这段天气预报节目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参考答案:

①台风“灿都”橙色预警:

台风“灿都”的位置、最大风力、预测路径等;

受台风影响的陆地部分区域今后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地区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防台风小贴士:日常台风活跃的时间段和如何防范台风;

②明后天天气预报:

明后天全国天气状况;

明后天全国发布暴雨黄色预警的区域分布。

【环节(2)设计说明】

该环节对天气预报节目内容进行划分,教师给出的答案仅作参考,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答案,学生的划分也可粗可细,这些并不重要。提出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天气预报中几个不同方面内容的关注:如灾害性天气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同区域在不同时刻天气状况的差异、天气预警信号的应用等等。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一步发掘问题、探讨问题的学习热情,旨在为下一个环节的讨论做好铺垫。

(3)问题二的探讨

(问题二:仔细观看这段节目,你有哪些看不懂或存在疑问的地方吗?)

【环节(3)学习模式】

①本环节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都尽量由学生完成;

②本环节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共分4个小组abcd,先用5分钟时间各组组内回放刚才播放的天

气预报节目,并汇总问题。接下来首先由a组向b组提出一个问题,如b组不能很好回答则由c组d组回答,教师则根据提问和回答的质量分别给参与的各组打分,然后再由b组向c组提问,依此类推,直至出现无题可问或所剩问题无法解答为止,最终评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③教师在竞赛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给各小组记分、在学生提问和回答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提示评论和补充解释、在黑板上把有质量的问题和答案写下来、在学生讨论后总结完善各类知识点、适当调整和控制学生讨论的方向和节奏等作用。另一方面,当出现同学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首先提示学生到教材上找答案,如仍无法回答则由教师解答,如果某些问题教师也无法解答充分,则留作教师和学生课后共同需要完成的作业。

①本环节方案一:如果学生没能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或是问题覆盖面窄以及讨论不够充分时,教师可及时穿插补充下列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主持人在节目一开始介绍台风“灿都”形态时用的是什么地图,你知道那张地图上的颜色都表示什么意思吗?

主持人介绍台风“灿都”时为什么要用预警信号?这说明“灿都”和我们普通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呢?“灿都”用了什么颜色的预警信号?后面的暴雨预警信号是什么颜色?两者不同的颜色表达了什么不同的意义?你还认识其他类型的预警信号吗?

请你根据节目中所提供的经纬度找到台风“灿都”中心所在的大致位置。

“防台风小贴士”里讲了哪些防范台风的措施?你知道还有哪些其他防范台风的措施吗?你还知道针对其他灾害性天气的防范措施吗?

按照节目中的预报,7月22日和7月23日的全国降雨区分布完全一致吗?两者的差异说明了天气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节目中的主持人在天气预报时主要播报了天气什么方面的指标?你认为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其他什么方面的天气指标吗?

你知道全国天气预报图上那些“小太阳”“小云朵”“小旗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你还认识其他气象符号吗?

再播放一段2010年7月20日午间和一段2010年7月21日午间的天气预报节目,与之前7月21日晚间的预报节目进行对比,通过天气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的各项指标的变化,使天气的特点能得到更鲜明的突出。

②本环节方案二:如果学生能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小组竞赛,能比较充分地生成并讨论各类问题,教师则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并及时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适当补充一些问题以完善学生间的讨论。补充问题可参考本环节方案一。

③本环节方案三:讨论时如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讨论一些“天气”主题以外的地理知识。因为地理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不能相互割裂开来进行学习,适当的讨论可以促进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和对新知识的预习,但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长时间“偏题”或“离题”的现象,教师可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论题或知识点记下留作今后课堂讨论之用,另一方面及时将学生讨论重点引回本课。

【环节(4)设计说明】

该环节是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环节,同时也需要通过此环节贯彻本课主要的知识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都存在较大变数,尽管笔者预先设想了几种可能出现的状况,但仍然可能有预想外的情况发生。教师可遵循这一宗旨:在把握好大方向的前提下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对于讨论不到或不充分的知识点可留出专门的时间讲解,但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相互质疑思辨。

(4)总结和拓展

①总结

主要从“天气的特点”、“几类气象符号的识别和判读”、“灾害性天气的特点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分级分类”等几方面进行回忆、整理和总结,同时对课堂上学生讨论中临时生成的高质量的问题进行回顾、小结和肯定。

②拓展讨论

在上海天气预报中常常会有“洗晒指数”、“晨练指数”和“洗车指数”等等各类指数,你知道这些指数是参考天气中的哪些指标吗?

3.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第15页“3.1多变的天气”练习;

(2)课后作业:每个小组根据接下来3天的天气状况分别设计制作一段“校园天气预报”,内容形式自定。

猜你喜欢

天气预报台风天气
台风过韩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台风来了
台风爱捣乱
Weather(天气)
测不准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前世今生
中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