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2-04-02孙德勤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金属材料应用型素质

孙德勤

(常熟理工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如何定位、培养和造就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是专业建设及其发展进程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雄厚,与金属材料相关的产业如机械制造业、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业等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随着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成为世界制造产业基地的端倪初步显现,对与机械制造密切相关的金属材料专业人才的潜在需求很大。同时,该地区不仅企业数量众多,而且规模和产品的技术含量都显示出提高的趋势,因而对毕业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常熟理工学院于2009年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了金属材料工程方向,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的素质要求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如何办好这一专业,使之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就成为专业建设中的关键性问题。

一、专业建设目标应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来看,人才培养的社会性问题是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社会中心地位的过程中产生的[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对能够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的新型应用性本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我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依然处于探索阶段,重学术轻应用的观念尚未根本转变,依然过于强调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而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投入不足[2],本科教育的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所以,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构建,根据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人才培养目标应以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为基础,这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出发点。(2)科学把握办学定位,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3)明确培养目标。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及社会的实际需求,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标准。(4)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适应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通用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适用型人才。(5)学校应定期收集毕业生群体的工作信息,以其工作适应现状及知识和能力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标准。

基于以上要求,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确立了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用人要求的发展目标,要求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强调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强调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使学生具备技术改革与创新的职业能力和更高的综合素质[3]。

二、注重对毕业生的能力培养

根据社会调研的结果,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主要包括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实践经验、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和创造力等[4]。(1)专业素养是胜任某岗位职责的基础,企业理想的人选是能学以致用的人才。(2)综合素质中包含了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等,这是得到用人单位认可和信任的钥匙,同时也是自身发展的基本条件。(3)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体现了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工作配合能力,也是作为人才招聘的标准之一。(4)很多公司强调学习者的质疑能力以及愿意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主要考察毕业生的能力和潜力。(5)那些善于运用自己的大脑去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的智慧型人才是公司最看重也最倚重的,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和产业欢迎的是有想法、有创意、有能力的人才。此外,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礼仪风度等也是企业或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针对这些要求,金属材料工程的专业建设在教学体系中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就是自我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知识体系的实用性与连续性,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中求真知;同时改善教学设施,丰富教学手段,创造条件让学生多了解生产实际,参与到专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等,如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计划、教师科研工作等,为学生创造知识学习与运用的机会,进而提高自我学习能力。(2)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也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这要求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实践实训课程群。(3)综合素质,包括学习态度、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等。在专业建设中应针对学生的就业需求,丰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效,同时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4)创造能力。进一步优化能力的培养体系,包括拓展课程、社会实践等得到提升,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是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是个人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常熟理工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自2009年以来已招收3届学生,为了使专业建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主要包括:

(一)优化培养计划,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应满足社会用人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专业建设的合理定位,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中,确立了以苏南地区金属加工为主要就业方向;结合本地区金属材料相关产业的结构与布局,同时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及社会的实际用人需求,确立以金属材料的热加工为主制定了培养计划,使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

以专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以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为核心,按照材料热加工的工艺特征分别设置铸造成形理论、金属塑性变形理论、金属热处理原理等专业理论和铸造工艺学、塑性加工工艺学、焊接工艺学等专业技术类课程,并辅助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三维工程设计、材料检测、企业管理等拓展类课程,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包含了基础理论、工艺技术、知识拓展等的课程体系,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对于普通教育课程,要求在不削弱本科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突出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部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强调专业基础性,努力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毕业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5];专业方向课程则结合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适当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专业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加大实践和应用的比例,实践课程课时比例达到35%以上,同时强化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与知识拓展,注重专业素质的养成。

(三)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创新模式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以材料科学的四大基本要素(结构、加工、表征和性能)为基础,以金属材料的组织与结构→材料的性能及用途→材料的设计与制备为主线,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具有“注重应用、多学科交叉综合以及迅速发展”等特点,因此在专业建设中,突出素质、知识、能力并重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培养学生具备很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1.改变“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力提倡和推广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互动型模式,探索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6]。

2.强化第二课堂,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促进第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开设学生创新实习基地,以实践设计项目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知识开展创新活动,鼓励学生扬长发展[7]。

(四)逐步完善教学条件,丰富教学设施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校地合作联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途径,鼓励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和产学研合作,丰富专业实践知识;同时吸引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或指导专业建设,形成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体系完整、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完善实践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工程实践条件。已建立了金属材料实验室,逐步形成涉及材料研究、加工、制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验平台;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实验室,可以结合个人兴趣,引导他们以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真刀真枪的实践锻炼,借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把培养高层次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强校地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来说,产学研合作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辅助平台。这一方面,美国不少高校推行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8]。目前已建立了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实习基地,包括了材料检测、铝加工、铜加工、废旧金属回收等不同类型,丰富了学生的专业实践内容,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更加深刻;建立了社会实践、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较为全面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以企业实际生产问题如质量问题、设备改进等作为课题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与企业的横向技术合作,目前已签署两项企业合作项目,分别涉及到铝加工和铜加工技术,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 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应用型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熟理工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将从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出发,尽快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培养机制与教学体系;强调以能力培养为重点,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更加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训体系;积极推动大学生参与专业相关的实践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1]袁剑波,郑健龙.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35-37.

[2]赵文忠,高溥.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工科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4.

[3]陈小虎.“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解析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08(1):86-88.

[4]余蕾.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94-195.

[5]樊燚琴.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专业理论课教学[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7(04):35-36.

[6]于珍彦,于少娟,韩如成.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6):106-108.

[7]岳爱臣.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原则[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5):101-103.

[8]陈解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30-34.

猜你喜欢

金属材料应用型素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把握考查角度 学好金属材料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负载型纳米金属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沈阳宇金属材料研究所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新型金属材料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