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乐行教育的构想

2012-04-02郑晓云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学校课堂教学课程

● 郑晓云

关于乐行教育的构想

● 郑晓云

小学本来是为学生知识的、身体的、品德的等方面的发展打基础的阶段,但是,在学校教育几近沦落为“工厂模式”的今天,占据学校主流地位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依然盛行。重视知识学习,这无可厚非。不过,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并不信奉,所谓的知识学习就是浅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谈起,相应地,学生也就不会心悦诚服地践行所学的知识。知识学习与学生的发展隔离开来,这样的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可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基于上述考虑,为了改变学校盛行的单一的主智主义教育模式,我们尝试开展了“乐行教育”的实践探索,期望以此改变我们教职员工的教育观念,使我们的学校教育能够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实施乐行教育需要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进行反思

我们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教育者必须明确自己的教育哲学。我们的学校教育哲学体现在对乐行教育内涵的分析上。

“乐行”的含义首先是“快乐地践行”。新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对知识学习进行了界定。这表明,新课程所期望的知识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个简单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会学习并内化知识的精神价值的过程。知识学习只有达成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层面才是高层次的,而高层次的知识是能够付诸于行动的。也就是说,检验学生是不是真正进行了高层次的学习,重要的是看学生能不能够把所学习的知识付诸于行动。学生只有膺服于所学知识内在蕴含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才意味着他真正理解了知识。当学生达到这个层面的学习的时候,他就能把内化于心的知识付诸于行动。而此时此刻的行动,一定是“欢乐”的,因为学生说服了自己,他被知识内在高贵的东西所吸引,那些高贵的东西甚至会成为他人生的信条,他会心悦诚服地去践行。这是“乐行”的第一层含义。

“乐行”的含义还是“快乐地修行”。学习实际上是人生修炼的过程。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提出了“修行”的概念。我们期望学生不是简单地践行践行或者尝试尝试,而是把内化于心的知识的精神价值持续地践行下去,成为一个“修行者”、“修炼者”。如此,教育就会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过程。我们这里所说的个体生命的发展不是指生理生命的变化,而是指精神生命的变化。生理生命的变化只要从外部提供必要的营养和合适的锻炼机会就够了,而精神生命的变化则需要学生自己从内部修炼自己,运用自己的意志和信念,持续地开展下去。没有持续的“修行”,精神的生命就不会完满。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所谓“乐行教育”,就是在“践行”和“修行”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君子”品格的人。培养“君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目标。这一培养目标在经历历史上“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伴随着西学东渐和新中国成立后形形色色的教育改造,一度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至少是模糊了,以至于在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人问题上至今仍然模糊不清。不解决这个上位的问题,所谓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就没有了着落。我国古代的教育从“君子”的角度来设计,这其中便体现了修行的追求。如《学记》对学习过程进行了界定:“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1]从上述学习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在看重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更看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一面。其中每一个学习阶段都代表着精神生命的变化,“小成”与“大成”,则分别代表了精神生命比较大的质的飞跃。因此,我们提出的乐行教育,就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把培养具有君子品格的人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当然,我们今天所期望的“君子”,并不是对古代君子的简单复制,而是指具有时代精神的君子。具有时代精神的“君子”培养目标,只有把学习视作其完整生活的一部分,并把学习作为修炼自己精神生命的过程才能达成。

二、实施乐行教育必须在课堂教学上有所突破

培养修行者,这一教育目标的确立对机械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行者”不能依靠说教,必须在自悟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地进行。研究表明,教师的说教只能让学生吸收5%的有效信息。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有机会实践。也就是说,如果期望学生开展深层次的学习,必须让学生体验到践行即发现式学习的乐趣。

学习最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的讲授等只是必要的辅助手段。这就是说,仅仅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学会”(掌握知识与技能)或者“会学”(学会学习)远远不够。要达成上述目标,还必须开展更深层次的改革,使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是智慧和美德形成的过程。

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学校通过教育科研为抓手,以科研课题为载体,深入课堂教学,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学校省级课题“辩论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就是针对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表达能力、辩证思维、合作意识等一系列的教学弊端而开展的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学校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辩论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大胆重组课堂教学内容,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把课程开发、学科课堂教学及学生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设《小学生辩论》课程、学科教学的全面渗透及学生实践活动“辩论会”的开展,构建小学阶段学生各项能力培养的立体化格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使学生形成大胆、自信、主动的学习精神和人格态度。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辩论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师以此课题为抓手,深入课堂教学,用于实践,大胆革新。辩论式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开了一片自由辽阔的天空,在这片天空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由翱翔;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快乐、自主地接受知识;学生可以自由的施展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学生可以更好的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去关注别人,体会到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的乐趣,为此,课堂将不再只是单纯的课堂,而是成为学生快乐、自主、开放的学习园地。“辩论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很好的体现出我校“乐行教育”的思想内涵,并在结题时受到了省级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省内领先课题。基于此,学校决定将辩论式教学成果进一步提升、拓展,又确立了“小学语文诵、读、研、辩学习策略的体系研究”这一省级科研课题,以切实改变语文教学行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为目的;以诵读经典名著为突破口;以熟读与背诵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研究性阅读与研究性写作相结合及辩论式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为实施途径,在全校语文教学中将辩论式教学的科研成果得以完善提升,力求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语文学习方法,唤醒师生语文教与学的自我潜动力,解除教师“教”语文的困惑,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系列的课题研究,以“乐行教育”为根本,立足课堂,创新发展,在课堂教学方面探索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切合实际的学习方式,并开创了学生学习的立体化格局,让师生的综合素养得以全面提高,有效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乐行教育需要重构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学校;学校“个性”首先应该表现为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的核心是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乐行”教育是以校园为基本载体,融合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因素,通过倡导“乐行”思想理念,完善学校“乐管”机制,激发教师“乐教”精神、培养学生“乐学”品质,创建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治学思想体系,由此可见要达成以上目标,全面实施乐行,就必须重构课程体系,让课程成为学校实现自己教育理想,培养人才的载体和手段。历下实验小学经过认真调研,深入探究,决定大力加强和创新学校课程建设,围绕“乐行教育”有效实施课程规划,重构课程体系,进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开发和实施,把学校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让课程成就学校品牌。

基于此,学校将课程规划愿景进行了精准定义,即:体现“乐行”的教育内涵,提供适性的课程方案,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秉持负责的实验精神。依据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及本校实际,历下实验小学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特色课程规划整合为两大类:学科拓展类文本课程和特色活动课程。学科拓展类文本课程包括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数学与生活、活力英语等;特色活动课程包括京剧、中国鼓、书法、剪纸、围棋、网球、机器人等。

整合后的两大类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体现“乐行“教育的内涵,为此,学校努力改革课程体系与结构,将规划整合好的两大类课程又进行了功能性分类,分别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活动型课程,三类课程同时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要求,体现了三级课程对学生发展的要求。例如,学校京剧课程的开发与规划,就是从学校基础型课程音乐课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拓展型课程,作为音乐课程的一部分,京剧拓展课程为低年级开设了脸谱绘画课;中年级开设了“身训课”;高年级开设了花旦、老生、花脸唱腔等多门京剧课程。2009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济南市首批“京剧进校园”试点学校,济南市相关领导为学校“少儿京剧社”揭牌,“少儿京剧社”活动随之有序地开展起来,“少儿京剧社”也随之成为学校活动型课程。学生在“乐中学”,“乐中行”,全面落实了学校“乐行”教育的办学理念。

课程要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就必须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发现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内涵,也是体现“乐行”的重要依据。在历下实验小学的课程规划框架内,国家课程是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基本公民素质要求的,具有普适性;地方课程是立足于地方经济和文化实际,体现地方教育特点的,具有区域性;校本课程则是立足于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体现学校的“乐行”教育特色,具有个别性。因此,进行学校课程建设不仅满足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为学生“快乐地实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四、实施乐行教育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任何科学的、有生命力的教育实践都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随着“乐行教育”的逐步深入,学校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乐行教育”需要从教学目标、教学主体、师生关系、学习积极性、教学艺术本质等诸多方面进行反复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实施乐行教育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乐教赏业,立人达人”是学校的教风。“乐教赏业”是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思想前提和精神动力,它能够使教师在神圣的岗位上呕心沥血、无私奉献。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实施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智慧、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立人达人”的教风要求教师先修己再育人,教师要不断进行道德上的自我涵养,增加知识储量,提升审美水平,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引导学生成人成才。为此,学校以“乐教赏业,立人达人”为校风,着重将教师专业发展及团队建设列为学校课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动力。为更好地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入,历下实小领导班子经过认真探讨,最终确定了“名师促名校”的团队建设基本策略,在课程规划中以“做专家型教师,打造学术型团队”为工作目标,竭力打造一支“个体素质高,群体结构合理,自主发展创新”的师资队伍。

学校通过“名师三步走”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步是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档案。通过设计独特的专业个性名片、制定全面的专业奋斗目标、建立互助的专业共享平台、提供完善的专业技能展示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已真正成为教师合作学习、展现自我、自主发展、提高技能、抒发情感的有效平台。第二步是实施“百师争鸣”优师阶梯工程。老师们在通过争做 “希望教师”“优秀教师”“美德教师”“智慧教师”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燃烧专业激情,激发自身职业幸福感,从而大力调动了自主发展需求,“乐教”、“乐研”,快乐成长。 “百师争鸣”优师阶梯工程,关关递增,阶阶相承,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开辟了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智慧航线。第三步是成立“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是历下实验小学推动优秀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名师的一项重要措施。以“带一支团队,抓一个项目,做一次展示,出一次成果”为实施策略,名师工作室成为学校教学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此外,为更好地保障及加快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步伐,学校还组建了“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制度、章程和学术评定。并聘请了部分教育教学专家为学术委员会荣誉委员,定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指导、调研,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的“乐教赏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动力保障。

“乐教”是教师“乐行”的体现,只有“乐教”,才能够将乐与爱融入到教育中,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中间建立起通畅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因此,“乐行教育”是激励教师“乐教”“善教”的动力源泉,是提升教师素质教育水平的基础和关键。

[1]礼记[M].岳麓书社,2001,485.

郑晓云/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张 斌)

猜你喜欢

学校课堂教学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