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2012-04-02袁书华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13期
关键词:劳动力毕业生家庭

● 袁书华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

● 袁书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再加之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和就业信息不完全等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大学生通过就业获得个人收益面临投资风险,而要规避风险,就需要优化高等教育投资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同时家庭要调整投资理念,转变就业观念。

劳动力市场;教育投资风险;市场分割;产业结构;教育规模

所谓高等教育投资风险,是指在个体的高等教育阶段投入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开发人力资本,但在未来若干年,投资者的收益不一定能补偿投资成本的现象。[1]尽管高等教育投资所存在的风险对国家、学校和家庭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基于家庭在众多投资主体中的特殊地位,其面临的风险会更大、更直接,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希望能为减少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方面面临的风险出力献策。

一、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居民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投资的主体也逐渐由以政府为主转向以个人和家庭为主,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不断增加。从纵向来看,高校学费由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500元逐渐增加到目前的5000元左右,增长幅度达10倍之多,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增幅。从横向来看,家庭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资已经在居民家庭或人均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当前用于大学生高等教育学费方面的投资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中约占87.46%,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高校学费已经超过其人均收入的2.5倍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居民高等教育学费投资已经远远超出了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2]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通过教育投入可以提高人的知识存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体可以在未来获得经济上和非经济上的回报。高等教育的收益最终要通过大学生就业后所获得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来体现。而目前大学生就业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本身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大学生通过就业获得个人收益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劳动力市场的因素分析

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来说,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特殊性、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和就业信息不完全是关键性因素。

(一)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及大学生就业的薪资标准不断降低使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凸显出来,也就是说大学生就业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存在固有的矛盾。劳动力需求是一定条件下用人单位吸收和容纳的劳动力。从根本上说,用人单位需要多少劳动力不是由其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对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引起的。也就是说,劳动力需求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劳动力需求由产品和服务需求派生而来。因此,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是由用人单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派生的需求,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提供多少就业岗位是由用人单位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规模及结构决定的,而产品市场对产品需求的数量和规模则是由整个市场大环境来决定的。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的需求不在高等教育本身,其最终目的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后通过就业将来能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收益。由于高等教育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属不同的市场体系,市场自身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使得高等教育投资与收益之间在理论上的正相关关系在实践中不一定能实现,从而可能引发高等教育投资风险[3]。

(二)劳动力供给的依附性与长期性

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者,他们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结合,才是高等教育投资的最终体现。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导致大学生供给大幅度增加,大学生供给的增加将导致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而随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及其家庭在高等教育上的投资增加,必然推高大学生对保留工资的诉求[4]。这样就可能会出现大学生职业期望和就业现实脱节下的选择性失业现象,从而导致就业率下降和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增加。

(三)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使高等教育投资面临更大的风险

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由于劳动力配置和工资决定等因素而被分割为二元,即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二者在工资收入、工作条件、就业稳定性、晋升机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首选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5]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升迁机会多的一级市场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已趋于饱和,而缺乏升迁机会、就业不稳定的二级市场仍然有很大的需求缺口。[6]因为存在严重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大学毕业生一旦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就很难再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因此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在暂时无法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宁愿选择失业,也不到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因此造成选择性失业。

(四)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加剧了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

从理论上说,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或均衡工资率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或实际所得,既受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劳动力需求者的预期利润水平、不同行业、部门或职业中的劳动者工资水平的对比关系、企业的工资支付能力等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民风民俗、固有观念、工会和雇主的力量对比、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够成熟,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导机制、合理流动机制以及工资谈判机制都不健全,这使劳动力市场很难自发地形成能真实反映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市场均衡工资率。事实上的买方市场使劳动力需求者凭借不完全市场上的信息优势及其经济地位上的强势控制了谈判过程。对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毕业生来说,由于他们搜寻工作机会需要花费时间及其经济成本,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搜寻是不经济的,因而他们在不完全或不完善市场上就有可能放弃寻找高薪的机会或接受低于均衡工资水平的工资,这就造成了工资差别。工资收入低或工资水平达不到期望值就可能会使投资收益无法弥补投资成本,因而使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方面的风险加大。

三、规避家庭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使家庭所面临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但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预测和规避风险从而使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尽管本文主要从家庭角度分析高等教育投资所带来的风险,但这种风险仅通过家庭和毕业生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避免的,政府及受政府委托的高校责任也是重大的,因此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和毕业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高等教育投资中所面临的风险。

(一)优化产业结构,扩充就业岗位

我国目前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需求,在于产业结构。[7]一般来说,大学生就业在产业分布的特征应该是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最高,但目前中国产业产出效率不均衡导致大学生就业结构分布也不均衡。因此,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不断促进产业升级,使就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专业分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造新的需求,带动就业结构的改变,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然导致生产要素、工资和利润的重新分化与组合,因此可以形成劳动力合理流动机制。同时高校要建立与产业结构转换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机制,对明显供过于求的专业可以通过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计划或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来降低毕业生就业的风险。[8]

(二)优化高等教育规模,提高供给质量

高等教育不是独立运作的系统,高等教育规模与劳动力供给质量要充分考虑与劳动力市场状况是否相匹配。因此,国家需要通过相关研究部门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将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院校制定招生计划和设立专业的依据,使劳动力市场的供需逐渐趋于均衡,从而减小教育投资的风险。高等院校自身也需要建立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变化的分析预测机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变通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适应能力。[9]

(三)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完善劳动力市场,就要消除劳动力市场分割,即消除区域分割、城乡分割和所有制分割,因为这些分割限制了劳动力在不同区域、城乡和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自由流动。形成这些分割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严格的户籍制度以及相关的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10]目前逐步取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户口的限制,实行大学生入学不转户口,等就业后根据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迁户口的政策,这将有利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管理。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是劳动力进入市场的条件,也是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保障。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劳动力供给者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存在很多后顾之忧,他们一旦放弃传统的就业形式,进入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就意味着面临很大的失业风险,失业不仅意味着收入的中断,而且各种保障措施也无法到位。因此,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生存风险,使人们更大胆地去挑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确保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对企业来说,如果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后盾,企业将减轻政策性社会负担,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及时根据市场供需调整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这将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发展。[11]

(四)搭建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流通渠道

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稳定灵敏的信息渠道,是大学生就业市场良性运行的基础。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与现实出现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信息发布体系不完善,大学生获取的就业信息不充分,从而陷于两难选择的境地。高校、政府和社会可以通过健全畅通的信息搜集、处理和传递机制,从而解决毕业生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问题。政府可以用财政支持等方式,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搭建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的平台,建立以政府、用人单位、市场中介、高校、大学生为一体的信息搜集网络,将就业供求信息、就业行业结构、均衡工资等劳动要素信息及时予以公布,从而使大学生降低就业预期的非理性和盲目性,增强就业行为的主动性和可控性。[12]

(五)调整教育投资理念,转变就业观念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分”的就业体制使人们形成了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只有回报没有风险的意识,一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不能顺利就业或工资待遇低而面临教育投资风险时,则往往把矛头指向政府和社会。因此,要开展有关高等教育投资风险的教育,让人们认识到进行高等教育投资有经济回报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关键是人们在进行高等教育投资前如何去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家庭对子女进行教育投资时,往往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性限制,如学校的选择、专业的选择和教育年限的选择等,由于信息不充分,同一个体作出不同选择时,将会获得不同的收益,这其中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家庭和个人首先要意识到投资客体自身性格和素质与所选择专业和期望从事的职业之间的相互匹配性;同时,可以适当调整高等教育投资决策,如可以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来决定教育年限,对于同样的教育年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连续完成还是分阶段完成。学校也应逐步实行先进行通识教育,然后才去进行专业选择,或有限度地允许学生转换专业,使家庭和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了解专业,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给家庭带来的风险。

同时,学校和社会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全方位、多途径的新型就业观念,大胆地到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城乡基层甚至西部地区去寻找广阔的就业空间,让他们认识到只要能发挥个人才能,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上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同时,政府应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西部就业或创业,同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为他们顺利就业搭建平台。[13]

[1][2]赵宏斌.王树同.家庭对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J].江苏高教,2005,(3).

[3][5][9]冯国有.基于大学生就业的高等教育投资风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翁杰,周必彧.基于劳动力市场工资匹配的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3).

[6]范敏,陈万明.家庭高等教育投资与大学生选择性失业[J].辽宁教育研究,2008,(8).

[7]赖德胜.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与防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8]李彬.中国产业结构转换与大学生就业关联性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2).

[10]王彦军.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分析[J].人口学刊,2009,(3).

[11]杨天宇.从劳动力市场看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今日南国,2009,(6).

[12][13]张岳伦.大学生选择性失业的归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

袁书华/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何 言)

猜你喜欢

劳动力毕业生家庭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