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析
2012-04-02鄢敦望
● 鄢敦望
产学研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析
● 鄢敦望
为了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深入地研究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理论和实践。首先,分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其次,讨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最后,从教育观念的转变、管理上的支持、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的完善等方面研究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
产学研深度融合;应用型人才;理论
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果。C Manathunga等人以澳大利亚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为例,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澳大利亚产学研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R Majdzadeh等人以伊朗医学院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为例,提出了产学研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通过实践表明改进后的产学研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A Sanchez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相应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体系,实践表明该教育体系能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能够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王娣等人以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教育为例,通过分析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就业导向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于洋等人根据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就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赵予新以河南工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例,提出了适应于多元化发展方向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能够提高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周玉文对地方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能够提高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进而能够有效地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挑战。赵礼强等人以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分析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且分析了四种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从而为高校产学研的实践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焦凤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装饰设计CAD教育和就业现状,并且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产学研深度融合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力
目前,社会经济正在高速发展,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联合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有非常强的实力,能够更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时候,非常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然而,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是沿袭了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训练的教学模式。形成这种教学观念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其中,比较主要的原因是高校的教育模式不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也不能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教育模式。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工读结合以及研读结合的教学理念得以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通常情况下从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以及和专业相关的研究项目出发,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实践能力的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主要的优势是能够将高校和企业、科研等部分各自的优势汇聚起来,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合力,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高校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获得在企业获得生产实践经验以及在科研机构获得科研创新能力。通过产学研的深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二)产学研深度融合教学模式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该教育模式能够把理论教学、生产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理论教学、生产实践以及科研训练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这三个方面对于人才培养缺一不可,只有拥有了大量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才能使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得以实现,根据美国、德国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可以看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是符合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的。目前,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已经深入人心,素质教育也成为了社会非常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文化以及生产经验,高等教育必须以实践教育为主要形式,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能够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了提高高等工程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高校应该积极地和企业以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良好局面。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
高校积极地和企业以及科研机构进行密切地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完善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同时也能够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得到提高。高校可以在规定的教学学时范围内,依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积极地联系企业和科研机构等部门,分步骤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以及科研训练的机会,从而能够使学生在生产实践、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得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最佳渠道。
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产学研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双赢原则。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互利互惠的基本原则,这对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仅仅有一方得到了利益,就会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不能长久。所以,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合作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仅仅顾及自己的利益得失,应该彼此考虑对方的实际利益,尽可能地实现合作对方能够获得较多的利益,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公平、合理、互利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局面。
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协调一致的基本原则。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发现能够使产学研深度融合获得最佳效果的切合点,从而实现目标的一致,深度融合的内容明晰,在融合的过程中权利和义务的分明,合作各方能够从融合中获益。当融合各方不能得到均等的利益时,获益多的一方应该给予获益少的一方适当的补偿。举一例,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新工艺、新产品的支持,从而能够补偿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训时所受的经济损失。
产学研深度融合应该体现教育性原则。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实施形式,或者在企业所提供的场所进行生产实践、或者在科研机构所提供的实验室内进行科研训练,必须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培养的密切合作,从而能够使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在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实践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所处的实际生产环境比较差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负面影响。所以,高校在联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伙伴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的硬件设施水平,同时也应该关注实际的生产环境是否良好,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这个基本原则尽管出发点是高校人才的培养,但是最终还是有利于实际的生产和科研。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应该依靠实践经验和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随着产学研合作的观念不断深化,我国高等学校已经积累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了技术上和人才上的支持,从而非常愿意参与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中去。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
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最终顺利实现就业。因此,高校应该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训练的教育理念,应该不断地加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一技之长,而且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所以,高校应该紧紧地围绕这一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地改革。目前,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在这个时代里,就业岗位日新月异,技术不断更新升级,高校的教育观念也随着变化,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必须采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学习,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管理的组织机构
不断地完善产学研深融合管理的组织机构,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结构科学、比较稳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管理队伍。产学研深度融合管理人员应该紧紧地围绕生产实践和科研训练,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高等教育改革为出发点,不断地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创新,最终形成完善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施体系。为了确保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顺利开展,高校应该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小组,统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不断地探讨、分析和解决在产学研深度融合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组织相关专家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价,不断地总结经验,从而有利于产学研深融合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
(三)积极和企业以及科研机构进行密切合作
高校应该积极地和企业以及科研机构进行沟通,坚持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稳定发展的思路,在企业、科研机构等部分建立条件优秀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外实训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高校也可以凭借自身的理论优势为企业、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服务和科研上的帮助,最终能够使产学研深度融合达到共赢的目的。高校也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积极地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改革。例如,高校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特色,选择合适的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改革。学生可以在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不同部门进行定期的实践训练,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学生可以对实际的生产流程、制造工艺以及质量检验等相关专业知识进行面对面地接触,向企业、科研机构的工程师、研究员请教,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从而能够适应未来的就业岗位。
(四)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和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教师综合能力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地适应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上、教学形式上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提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目前,高校的教学通常情况是刚刚毕业的硕士、博士,这类群体仅仅从校门迈入到校门,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胜任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任务。高校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下厂进行挂职锻炼,学会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够凭借自身的理论优势为企业解决实际的生产技术难题;另外一方面,高校可以从企业、科研院所里聘请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论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不断深入,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能够积极地调动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的参与积极性,多方共同努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使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能够摆脱就业难的困境,实现顺利地就业。
[1]张玲,曹忠.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决策管理,2009,(5):85-86.
[2]齐晓杰.实施“零距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中国大学教育,2010,(7):32-33.
[3]孙伟,高建,张帏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制度创新:综合创新体[J].科研管理,2009,30,(5):69-75.
[4]杨春生,孙琴,昊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82-84.
鄢敦望/长沙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和高校管理
(责任编辑:陈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