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主题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2-04-02胡泳方吴又存
■胡泳方 吴又存
思想品德主题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胡泳方 吴又存
主题教学是指从知识和生命的层次,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知识结构的系统探析和内涵的丰富发展,以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从而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的课堂教学。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实施主题教学,要讲求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一、确定主题——实施主题教学的先导
教师在授课前应围绕课程标准,从全局上把握,经过一定的论证、选择和取舍,通过增补、删减、移动、调换等,精心确定好主题,使教材呈现更清晰,力求使主题科学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网络、音像、乡土等课程资源,将过去零碎散乱的课程资源系列化,做好教材内容的整合工作,既要源于教材、走进教材,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最终形成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主题。
譬如,可以将人教版中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世界文化之旅》和九年级第二单元中《灿烂的中华文化》等重新组合,组成“走进文化大花园”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又如,可以将北师大版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做一个自强的人》和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磨砺坚强意志》等重新组合,组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教学内容。
二、用心备课——实施主题教学的关键
主题教学的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教学策划密切相关,教师是整个课堂的导演和设计师。而策划的过程,主要就是备课的过程。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主题教学的好坏。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创新的知识点、思维点,促使学生形成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的兴趣,从而将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实践体验过程。教师可以灵活设计多种教学方案,恰当地、艺术地处理教材内容,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课堂规律、用心编制的教学设计。
例如,武汉市慧泉中学的魏端老师在进行“国情·国策·战略”主题教学时,备课环节可谓煞费苦心。魏老师首先把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和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然后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她把整堂课设计成一本书《国情备忘录》的解读过程,该书的目录共分为:人口大计、资源扫描、山水之间、创新元素共五章,每一章分别对应的是我国现阶段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重要国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魏老师备课时在每一章精选了一段剪辑好的与主题高度契合的视频资料,动态的画面配上相对应的解说文字,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创新元素章节有这样一段解说:“我国手表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每只手表出口售价1.3美元,而一只瑞士手表平均出口价格是国产手表的300倍。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业或者是国外品牌。我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研发水平……”学生在“读”完这个章节后,纷纷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有的学生说:“看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势在必行,我们国家再也不能坐以待毙了,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盛宴中获得分享。”还有学生说:“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感到痛心和难过,以前总认为建设创新性国家那是课本上的空话,现在才明白,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还要行动和智慧。”
三、交往互动——演绎主题教学的精彩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主题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积极互动,唤起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欲望。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没有真正的教学。因此,主题教学要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增强能力、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武汉市江汉二桥中学张婷婷教师进行“欢快的青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中《感悟青春》和《祝福青春》等框题内容的整合)主题教学时,将整个课堂设置在一档“我和青春有个约会”的特别节目中,让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感悟青春,祝福青春。通过让学生担当他们熟悉的动画片主人翁“功夫熊猫”、“七仔”、“慢羊羊”三个嘉宾,分别引出青春之约的三站:幸福的青春、珍贵的青春、永恒的青春。在第二站中,播放了身患重病的男孩黄舸珍惜青春的视频:虽然生命仅有短短的18年,黄舸却用人生的三年完成了一次全国的感恩之旅,父亲用三轮车载着全身只有脖子能动的他,用三年的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了向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为了献上一束饱含真情的鲜花。纪录片播放中,镜头切换到现场,黄舸被推上舞台,视频现场的青少年与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一起呼喊“黄舸加油”,喊声震天,那一刻,很多学生泪流满面……张老师适时问学生:“从他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习到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和探究,使学生明白,黄舸的青春是珍贵的,虽然生命有限却活得绚烂,我们要学习黄舸,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用自己行动去拥抱珍贵的青春。整个主题教学以活动贯穿始终,灵活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综合应用了文字、图片、影视等方式来丰富教学活动,让学生展开联想,细细体味,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
四、动态生成——打造主题教学的增长点
主题教学倡导的课堂是预设与生成灵动统一的课堂。教师的预设往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测的因素,课堂上会出现“不合拍”或“另类”的声音,这时教师应把它当成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成性资源,加以巧妙运用和机智捕捉,则可以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生出五彩缤纷的精彩。
一次,我在进行“关注自然”这一主题教学时,倡议大家落实到环保行动上来,用竹篮子代替一次性塑料袋买菜,减少白色污染。话音刚落,刘媛同学站起来说:“我不同意老师的说法,竹篮子是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砍竹子就像砍树一样,不也是对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一种破坏吗?”我的思路被打断了,更要命的是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的大脑刹那间一片空白,怎么办?片刻尴尬之后,我坦然对大家说:“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吴老师解答这个难题呢?”这时,王勃同学站起来说:“我爷爷曾告诉过我,竹子生长速度快,周期短,可以适当砍伐为人类造福,而树木不能乱砍滥伐,俗话说:‘十年树木’,一棵历经风雨长成的参天大树,生态价值高达200多万元……”好一口“铁齿铜牙”,精彩的回答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有的老师怕学生提问题,感觉“忐忑不安”,怕回答错了或答不上来丢“面子”。其实,“能者为师”!我们的学生有时很伟大,那一声有力的“不”字和貌似出格的思路,往往能化险为夷,成为课堂的生花妙笔。面对学生的“刁难”,卡壳的教师不妨依靠学生,把“球”抛给学生,这一“抛”,抛出了教师指挥若定、从容镇定的魅力,正好可以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
五、学生发展——实施主题教学的归宿
主题教学传授给学生不仅仅是教科书上的知识,更是内化的一种素质和精神力量。主题教学不仅仅关注考试的“得分点”,更重视感性的情感和理性的思想。在学生心中播下求真、向善、爱美的种子,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生命奠基,是实施主题教学的归宿。
我在进行“诚信——永恒的道德标尺”这一主题教学时,引用了2010年7月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的科普作家方舟子爆料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专利造假、创业经历造假的案例,请学生就这一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事件发表评论。有的学生说:“就我的了解,唐骏能力很强,有魅力,是成功人士,就算造假也无所谓,我崇拜他!”此时,我意识到作为教师的价值引导作用,我慷慨陈词:“唐骏这件事,在美国,他要辞职,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诚实!在日本,他要谢罪,100个人只有一个价值观:担当!”接着我又谈到了不诚信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危害,受到浸染和启发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唐骏,你再有能耐也不能不讲诚信!要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讲信誉、守信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唐骏应感到羞愧,因为他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名人更应做社会行为的表率,要学会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对话型”、“交往型”的主题教学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充分自由”、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以组织者和引路人的身份,指导学生相互研讨,师生共同探索,在感受课堂的情感涌动中一起健全发展、幸福成长。
六、深度反思——提升主题教学的保障
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操作框架:主题确定→资料收集(教师或师生共同完成)→话题切入→情境体验→研讨探究→交流分享→理性思考(回归到教材中的核心知识或理论观点)→拓展延伸(课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实现知行统一)。这是一个开放的框架,需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教师、文本、环境、学段、经验等诸多要素,灵活协调运用。
教师在主题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反思。从课程建设的高度,反思规律,总结方法。课前反思选定的主题是否太宽泛,内容难易程度是否恰当,实效性如何;课中反思是否捕捉到学生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络点,师生是否形成了“学习共同体”;课后反思是否开发畅通合作对话的门径。
同样,教师要反思自身的的职业观,是否迈出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步伐,让教育活动增强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否实现从获取“职称证书”向提高综合素养转变,让自身充满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改变每天都以为常的僵化、陈腐的教学模式,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和践行者;是否拥有专业发展的精神,敢于打破标准化的结论、服从化的关系、程式化思维的坚冰。
(作者单位:武汉市解放中学)
责任编辑 王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