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益德 推进“有效德育”工程
2012-04-02寇晓燕徐艳
■寇晓燕 徐艳
以美益德 推进“有效德育”工程
■寇晓燕 徐艳
体育馆小学认真贯彻落实《武汉市“十二五”中小学有效德育建设工程方案》,在学校“尚美育人,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提出了“尚美德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建设尚美校园,培养尚美学生、尚美家长,打造尚美班级,突出“以美益德,以美优教”,打造尚美教师,强调德育课程化,用课程践行特色,物化品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
一、从德育形式化到德育课程化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德育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育目标脱离实际,德育内容不够科学,德育路径过分单一,德育评价过于形式化。
我们调研家长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并从儿童的生活中选取素材,在“尚美育人”办学特色的引领下,集中教师的经验与智慧,开发了“尚美德育”校本课程——《尚美德育180课》。随着学生生活范围半径不断扩大,依次从学生与自我、学生与他人、学生与集体、学生与社会等方面按照年龄段的特点选取话题,组织教育活动。迄今为止,已开发了六册校本课程教材,供一至六年级使用(约34万字,不计图片)全书180课时,每学年30课,每学期15课,每一课为每周班会课时。
“尚美德育”校本课程系列的内容涵盖小学德育大纲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填补了班会课无固定授课内容的空白,践行“尚美育人,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每学年有年度目标,每一课有主题教育目标、活动建议、相关链接(供师生、家长选用和阅读)、活动平台(课后延伸)、星级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社区评等),每学期有尚美德育考核评价表。以“以美益德,培养求真、向善、创美的学生”为总体目标,低段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中段选择美、践行美;高段欣赏美、创造美为年段目标,通过学科德育、课堂德育、班级德育、家庭德育、环境德育、活动德育等来进行“尚美德育”教育。《尚美德育180课》校本课程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从内容上看,体现了教育的生活性。解决学生生活中感到困惑的问题。
从时间上看,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每周一课时,六年中细水长流,循序渐进,从不间断。
从标高上看,体现了要求的层次性。同一话题在不同年级出现,但在要求上是螺旋上升的。
从标准上看,体现了学生素质的基础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习惯和基本道德,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
从结构上看,体现了课程的操作性。每一册中都设有年度目标,每一课有主题教育目标、活动建议、相关链接、活动平台、师生评价,便于师生操作。
在实施过程中,努力体现尚美德育的活动体验性,以活动形态代替教学形态,强调学生参与体验,注重情境创设,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价值构建。
在《尚美德育180课》实施一年多来,教师欢迎——解决了班会内容零散,无校本课程授课内容的问题;学生期盼——再不用听老师板着脸的训话,取而代之的是丰富而有益的活动。
二、从转变观念到转变思维方式
“有效德育”实施的主体是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才能将有效德育落在实处。
学校从转变班主任的思维方式入手,在与专家对话、实践探索中,老师们逐渐学会用科学的思考模式分析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他们需要怎样的德育。遵循教育规律,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推进有效德育。
1.班会课从训斥式到体验式
践行初期,为了展示我们有效落实《尚美德育180课》,推荐了四年级的戢老师上了一节“尚美德育”班会课的“亮相”课——《要经得起挫折》。课后,不仅戢老师,其他班主任老师都认为很成功。但专家对这堂课的评价却大大出乎班主任的意料。细细品味专家的意见,问自己:为什么教师自以为很出彩的课,在专家眼里会有这么多问题?专家与教师看课的角度有什么不同?班会课究竟该如何上?
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与专家进行倾心的交谈和沟通。明显感觉到,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视角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教师的着眼点在于如何流畅地完成所有程序,让学生在教师预设的范围内完美地表现;而专家的着眼点在于学生是否得到主动发展,是否触动学生心灵,使其主动寻求自我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我们认识到“有效德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思维模式。
通过自愿申报、学校审核,我们确定了“尚美德育”实验班,成立了“尚美德育”研讨小组,请来专家指导,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工作的落实。
在研讨活动中,通过听专家讲“美国孩子参观美术馆”的案例,懂得了老师为什么指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问孩子们:“画里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指着梵高的《向日葵》问孩子们:“这盆花是什么颜色呀,一共有几朵呀?”原来这就是美国的“错层思维”。孩子的确不懂艺术,老师之所以像看图识物一样领着孩子“践踏”名画,用意是“错位”的。不在于让孩子去理解艺术,而是培养他们经常来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兴趣。这样孩子们长大了就会把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当作一种习惯。这就是“错层思维”——错开表面现象,直逼问题的深层本质。
一次次的与专家共同实践、探索,大家对“错层思维”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大家运用“错层思维”的思考模式将班会分为了五个层次:训斥式班会是说了白说,说教式班会只能入口,表演式班会只能入行,活动式班会可以入脑,而体验式班会却能入心。任何效果和感觉都是靠对比产生的,只有“错层”才能领悟到我们的问题所在,只有“错层”我们才能清楚地看到如何实现高效。
老师们深刻领悟了“错层思维、双赢思维、换位思考、反转思维、普及思维、无效思维、森林思维、叠加思维”,尝试用“八大现代思维”模式来指导德育工作,改变教育行为。思考如何有效落实班会,如何使我们的教育行为更有效,如何从学生所需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教育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愿学,提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用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上学生最喜欢的班会,给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
2.让师爱走进学生心灵
爱心是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试问每一位老师:你爱你的学生吗?你知道如何爱学生吗?你的爱,学生愿意接受吗?每一位老师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但学生的感受则不然。
大家带着疑惑用“错层思维”的思考模式来分析问题,错开现象看事物本质,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他们需要怎样的爱。我们总是假借爱学生的名义说教、灌输、训斥,强迫学生接受。但对于学生来说,师爱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它能使师生心灵交融。老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科学的爱;消除了代沟的爱;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爱;学生愿意接受的爱。真正地爱学生要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交流;用行去感化。
五年级一节《竞选中队长》的主题班会,形式简单,没有做太多的课前准备,但是效果很好,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定竞选标准、竞选岗位,自己写解说词,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小余老师上的《争当国旗下讲话演讲之星》主题班会,遵循教育规律,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做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给更多孩子机会。四年级许老师上的《手拉手,同进步》,以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切合点,触动学生心灵。四年级的文老师将学生生活实际与班会课紧密联系,选择《尚美德育180课》中《我最近有点烦》作为班会主题,在课前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烦心事,梳理、归纳共性问题,用视频“唠叨妈妈”创设情境,让学生、家长及老师间换位思考,互通情感。通过体验式班会,触动学生心灵,探寻解决烦恼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他们感受到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科学的爱,消除代沟的爱,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的爱,走进学生心灵的爱,使我们的教育行为更具实效性。这节班会课在设计上的创新,得到了华师杜时忠博士的好评,学生、家长欢迎,德育效果显著。
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使教育行为变化,换来的是学生发展的更大空间。学生获得了自主和自觉、强健和自信的精神力量,德育才有实效。
三、家校有约,让家长为德育给力
家长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伙伴,是教育团队中重要的一员,是学校组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一贯重视家校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观念、方法和进度上保持一致,达到理的共识、情的沟通、心的交融,从而增强德育有效性。
1.向家长借力
充分发挥学校督学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作用,通过发放民意测试卷、座谈会,发挥家长力量,邀请委员到校参与学校事务管理,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把家长智慧融入学校管理之中,我们还和社区及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起评选“感动体小的好爸爸、好妈妈、好爷爷、好奶奶”,推介优秀家长的经验,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模式。
2.通过书信与家长沟通
学校变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为若干次书信交流。学校坚持为家长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设立校长信箱。校长每月致家长一封信,目前已达11封,编辑成《真情流淌》专集。家长们由刚开始的无所谓,认为只是一时做秀,到后来看到学校每月坚持写,传达了办学理念,宣传了好人好事,指导了家庭教育,家长也开始积极参与互动,家长回信已近万封。我们把家长纳入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传递知识与智慧,传递关爱与信任,传递激励与感恩,这也是对德育方式与内容的一种丰富。
3.超前家访
一直以来,学校都很重视家访,通过家访拉近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一年级的老师们在其他老师还在休暑假,却已提前两周上班,手持《新生情况十知晓》开始进行家访工作,提前对学生的名字含义、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行为方式、爱好兴趣、知音伙伴、上学路径、社区环境、知识基础和家长愿望等十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可以说,学生还未进校门,老师就已经走进家门。提前家访使家长感受到了学校的真诚与细致;提前家访使老师们对孩子们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更感受到了家长与孩子的热忱与期许;提前家访使开学初的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便于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一位德育专家指出:“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缺少实践环节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尚美德育”研究正是尝试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中,让每一节班会课、每一个教育细节都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作为自觉主体,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内化道德认知,滋养道德情感,澄清模糊判断,分享人生感受,调适道德行为,并期待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实现自我检视、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体育馆小学)
责任编辑 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