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微博在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012-04-02郑倩倩

关键词:动车公民事故

郑倩倩

(郑州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论微博在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郑倩倩

(郑州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微博具有快速、广域、全互动的传播特点,掀起了全民新闻的热潮,以其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为公民、社会、国家的发展建立了新的沟通和交流平台,对于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有一定作用;但微博也会产生非事实的谣言传播,影响公民社会的发展进程。

新媒体;公民社会;微博;作用;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到重要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为公民、社会、国家“三位一体”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1]

一、研究方法与样本采集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历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也称为文献研究,是社会学和传播学科中运用较多的方法。[2](P127~128)

选用的事件是“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事故造成6节车厢脱节、40人死亡。事故发生前后,微博最先做出反应,并引发了网友爆炸式的转载与评论。

在2011年7月28日上午,事件发生5天后,温家宝总理到温州看望受伤人员,并在事故现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之后网民情绪有所缓和,网上舆情也是继事故发生后,首次出现积极态势。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从2011年7月23日20时27分事故发生到7月28日10时总共5天时间的微博文本,其搜取以“温州动车追尾”为关键词的微博共900万条。

二、研究与分析

微博的讯息传播过程由以往单一的互动模式转变为多层互动模式,借助网民的“关注”与“转发”手段,实现了传播客体的筛选后再传播。因此,网络媒体的“把关人”角色也由集约型向个体转变,把关责任由受众个人承担。以“7·23”动车事故为例,分析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我国构建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的传播功能。

第一,全速传播开创民意表达新途径。在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传播速度的及时性是衡量新闻价值的主要标准。微博占有技术优势,它有着手机等移动终端与PC终端的融合,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限制,它符合现代社会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发展的需求。

“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微博在整个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微博是成为此事故最早的信息来源。在事故发生前7分钟,博主“Smm_苗”发布了一条动车异样信息,博主“袁小芫”在事故发生后4分钟发布第一条事故微博;博主“羊圈圈羊V”在事故发生13分钟后发布了第一条求救微博……这些最早发布动车事故的微博要比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要早两个小时。“7·23”动车事故使微博首次成为全民参与媒介的手段,新闻、评论、救援行动一体化,微博在此事件中也首次成为大众媒介,实现了互动式媒体的新时代。在整个事故中充分体现了公民社会民主的自由,这是公民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区别的内在规定性。

第二,广域传播提供监督国家权力新平台。微博信息传播比其他媒体更便捷、迅速、自由,融合了其他媒体的多种元素,信息整合深度前所未有,成为公众自由创造并彼此交换信息的新平台。

本研究选取以“温州动车追尾”为关键词的900万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发现公众对事件的负面评论在网上占主要方面。在这起事故中,网民指责声与质疑声随着事件发展逐渐高涨,其过程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政府公信力,网民主要质疑集中在事故发生原因、救援的措施、伤亡人数与善后、列车残骸处理、铁道部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表现等方面。

其中关于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的追问微博有579981条,救援措施效力方面的质疑微博有496887条,伤亡及善后情况的微博有972148条,残骸处理的举动方面有828947条,对中国高铁的整体质疑有24993条微博,对铁路部新闻发布会的质疑有11342条,对主流媒体的质疑有15748条,温总理新闻发布对舆情影响的质疑有3464条微博。

微博给公民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公共空间,以及人人参与、人人平等的话语权,这样能够激发受众巨大的参与热情,有助于政府与民众的沟通和信息的透明,微博无疑为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对国家权力质疑、监督与制约的平台。

第三,全互动传播助推志愿精神新方式。志愿精神是建设公民社会的有效助推器,是构建国家、社会与公民三者良性互动社会模式。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它以“奉献、进步、互动、友爱”为宗旨[3]。

事故发生半小时后温州市中心血站发布了血库告急的微博,之后不久,多数温州市民连夜赶到血站献血,献血的队伍排到了大厅外。据温州市中心血站记录,截止到7月25日16时,共有近2000人次成功献血,温州血站已完全能够应对紧急供血需求。

“温州萤火虫义工团”是温州私家车主倡议成立的,7月24日12时16分他们在微博上发表声明“你是私家车主,愿意接送伤者家属从车站到医院,从医院到车站,请加入我们的服务车队”。到当天23时12分,半天就组织了上百私家车辆,接送重伤人员及家属100多人次。这样的志愿行为还有“微博寻亲”,截止到28日10时,以“微博寻亲”为话题的网友发布了6.7万条微博,博主们发动网友一起寻找事故中失踪的亲人。

第四,非事实传播危害公民的知情权。微博在拥有广域传播、全时传播、全速传播、全民(明星+草根)传播、全媒体传播、全互动传播等诸多特性的同时,它也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微博谣言是社会谣言的一种映射,由于微博传播的全速传播特点,微博对事件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传统媒体。

在对“7·23”动车事故的微博文本分析中,微博作为即时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显示出巨大作用,其中大量的谣言借微博滋生也引起很大的反响,如事故发生后由于微博传播产生的谣言有:死亡35人以上撤销市委书记的言论;铁道部挖坑掩埋车头车厢是为了掩饰真相;媒体采访救援特警曝出上级命令罔顾人命;竖立车厢有人掉出;新华社图片车窗中露出救援人员的手;政府不顾旅客行李被掩埋;遇难者尸体集体火化等。

微博上仅140个字的信息传播,简便快速且繁杂,博主一天中可以多次更新微博内容,这些碎片化的言论不免存在网络谣言或垃圾。伴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加快,公民的知情话语意识普遍增强,微博的这种非事实的谣言传播,势必会影响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进程。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虽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却开通了一个新的沟通民意的平台,提供了一个网络化时代民意表达的新途径,对公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我国尚处在社会转型期,公民社会的发展势必存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要积极培育公民社会组织,扩大公民的自由空间。我国政府目前应给予微博更宽松的政策,让微博拉近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使其成为重要的对话渠道。公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推动力,同时也要求国家主动培育和塑造一个能够监督国家权力、具有自觉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的现代社会。

[1]何增科.公民社会是否就是“公民的社会”[N].解放日报,2006-9-11(13).

[2]李彬.媒介二十五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商文成.志愿精神:在公民、社会与国家质检[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1).

G206

A

1673-1395(2012)04-0138-02

2012-02-02

郑倩倩(1987-),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袁丽华 E-mail:yuanlh@yangtzeu.edu.cn

猜你喜欢

动车公民事故
论公民美育
坐上动车去西藏
学中文
动车西行记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乐!乘动车,看桂林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第一次坐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