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一样吗?
2012-04-02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吕渭源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吕渭源
浅说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一样吗?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吕渭源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是有联系的两个范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提升、飞跃。两者的区别:
其一,背景、理念不同。全面发展教育是计划经济、阶级斗争、在教育被定为上层建筑的背景下提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前苏联,他们把教育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谁把它掌握在手里去打击谁”,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建国后,我国“一边倒”,将苏联全面发展教育全盘移植到我国,提出教育为政治服务,“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显然,全面发展教育是计划经济、阶级斗争的产物,是以社会、国家为本的教育,简称“国本教育”。
素质教育是取消阶级斗争,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受竞争理念的支配,在呼唤自由、个性的思潮下,人们意识到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重要,提出个性,承认天性,教育慢慢回归人自身——人(素质)的教育——教育的真谛解放人,人自身的开发、提升、美化。显然,素质教育是市场经济,竞争、自由,重视人自身发展的产物,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简称“人本教育”。
可见,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两种性质、理念不同的教育。
其二,体制、办学不同。理念决定办学的体制、模式。计划经济下的国本教育,是由上而下,长官意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教育,如“规划”、“工程”等,突出的特点是统一、命令、执行。全国一个方针,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统一考试、选拔、培养、分配……这些都是法定性(法规、文件)的。教育是千人一面,像中国的仪仗队整齐划一。
真正的市场经济,真正的人本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人千差万别,“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办学形式应该是百花争艳,异彩纷呈。发达国家是这样的,没有统一的教育方针、办学模式,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而且各有自己的办学理念、自己的特色。近期不少发达国家进行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出、鼓励集体、个人办学。教育多元、多样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人为核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人本教育是差异教育,拒绝统一。人的差异性、不稳定性决定教育本性的多样性、适应性。各种事物都有本性,动物(含人)有本性,羚羊在没有睁开眼之前被圈养,成为人驯服的好朋友,但终有一天会到来,羚羊头朝沙漠方向,不断把角抵在栅栏上,如果你不开门,它会一直保持这个姿势,直至死亡。本性不可违,每个事物都有适应其本性的真理,适应是教育的真理,“自然适应性法则”(夸美纽斯语)是教育的根本法则,故此,我们认为,因材施教或许就是人本教育的真理;因地制宜(地方自治)或许就是中国教育的星光大道。
其三,目的、内容不同。全面发展方针也是教育目的,或者说,是从教育目的提的教育方针,所以,全面发展教育是“有目的教育”,有功利性。目的决定内容,统一的教育目的决定统一的教育内容。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人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换句话说,教育就是人自身潜能的开发,使其充分、自由地发展,是“无目的教育”(除人自身之外无其它目的),无功利性。教育教学内容不是由国家统一规定,而是依据学校的情况,学生的需要、兴趣选择、确定,学校有权设定课程,教师可以自编、自选教材。
其四,原则、方法不同。全面发展教育基本的、第一位的原则是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有强制性,确保教育的政治方向。方法是灌输、塑造,强调外力(外因、条件)的作用。“教育就是灌输”(列宁语),像园丁修剪花木一般,将各种各样的花木修剪成或强行编制成主人需要的形状(园丁式教育)。
素质教育基本的、第一的原则是教育为人自身服务,提倡适应性,认为适应人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唤醒、启发,强调内力(潜能、内因),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育像农夫一样适应自然,为花木生长提供条件,使其茁壮成长(农夫式教育)。
其五,过程、结果不同。全面发展教育的使命是实现国家的目标,所以,强调结果,淡化过程。素质教育是人自身的发展,没有严格意义的统一、明确的目标,所以是重视过程,淡化结果。
概而言之,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观决定的、从两个不同角度对教育两种不同选择:前者是“国本”,强调后天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权威决定地位,用考核(应试)确保国家意旨的落实;后者是“人本”,尊重人性、个性,学习者是教育主体,是中心,评价多元化。显然,两者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将两个不搭界的事物硬搅缠在一起。最简单的假言判断:如果两者一样(或本质一样)同时提两个(方针)不是画蛇添足吗?
历史证明,全面发展是历代优秀哲人美好的理想,只是一个意识形态。素质教育立足于人,使每个人得到自己应得的发展,是一种真实的教育。由全面发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教育由功利回到人自身的返朴归真,是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反思:当今教育一片乱相、群众不满情绪越来越大,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厌学、逃学、退学的人数越来越多……教育的负面效应已是不争的真实。这些都是全国性的,和方针混乱、瞎指挥不无关系,应该从根上找一下原因,我国的教育是不是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违背了教育的根本属性?一句话,是不是远离了素质教育的本真。
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以人为本,我建议对“两本”开展一次大讨论:什么是本、什么是人本、什么是人本教育,以及什么是教育方针、要不要方针……激醒教育的理性思考已是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 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