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家访工作策略浅谈

2012-04-02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黄超余世全

成才 2012年4期
关键词:家长方法老师

■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 黄超 余世全

新时期家访工作策略浅谈

■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 黄超 余世全

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密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有效途径,是搭建家校共管平台的基础。家访能提升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本质内涵的理解,促进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提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推进素质教育。可见,开展好家访工作十分重要。

一、丰富家访内容,优化教育行为

我们并不反对使用高技术手段的“话访”“网联”,也并不完全排斥家长的“校访”,这些作为辅助手段来充实家校联系的途径,丰富家访的内涵,也是有其独到之处的。问题是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应该是“到家”的访问。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只有通过“到家”的访问,通过“看、听、问、导”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看:看一看孩子的家境,看一看家长是什么态度,什么性格;听:听一听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对学校、老师的要求;问:问一问孩子在家中、在社会上的表现,掌握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导:对家长、孩子在思想上进行开导,方法上进行指导,行为上进行引导。如此,我们才能有效的开展家访工作,比较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和家长的各方面情况,为即将实施的教育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

二、针对家访对象,讲求沟通技巧

班主任在家访之前,需先向学生询问了解家长的性格、家庭的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比如:

1.粗暴型的家长。这类家长教育方法往往简单粗暴,对孩子轻则训斥痛骂,重则棍棒相加,甚至当老师的面就动手对孩子施行“武斗”,使老师感到十分尴尬。这类家长绝对不宜采用“邀请”式的“校访”。在家访中老师应尽量反映学生的进步及成绩,多鼓励以激发学生上进心。与家长交谈时言辞不可过激,还要把握时机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子女,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2.智育型家长。这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很紧,常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标准,却忽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劳动等“非考试科目”则不以为然。老师在家访时应鼓励家长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商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教孩子学会做人。敦促家长克服重智轻德思想,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3.素质型家长。这类家长素质较高,有修养,重视子女教育,讲究教育方法,能跟学校密切配合。家访时可以实事求是地把学生存在的问题摆出来,老师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规律和方法。

4.溺爱型家长。这类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听之任之,喜欢在老师面前夸耀孩子,往往看不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和错误,总认为“自家的孩子最好”,有时还会庇护孩子,在老师面前为其辩解。家访时老师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宣传怎样才是真正对孩子的爱,并指导教育方法,争取家长理解,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5.放任型家长。这类家长,往往属于下列几种情形,或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或孩子个性太强,教育苍白无力;或腰缠万贯,自认为不读书照样赚大钱,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期望或要求,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万事大吉”。教师与这类家长沟通往往会“碰一鼻子灰”。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毅力,首先要感化家长,“教育”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措施,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还有一些离异型、家庭成员缺损、双职工型、贫困型的家庭,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讲究家访策略,设法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把握家访时机,提高家访实效

1.当家庭教育出现问题时。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反复唠叨说教,甚至打骂,孩子仍然听不进,学习成绩上不去,家长感到无计可施时;或家长发现孩子与社会上不良青少年交朋友干坏事,经过劝说还是割不断关系,家长正在发愁时。这时的家长,非常需要有人商量、帮助。这时正是家校配合共同教育的良好时机,教师上门家访犹如“雪中送炭”,教师的建议家长听得进、效果好,既增强了教育孩子的信心,也增进了家长与教师的情感。

2.当学生在校取得进步或产生苗头性问题时。如考试后家长想了解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这时家访,如果孩子取得好成绩或成绩有了进步,家长自然高兴,在此基础上与其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成绩,同时提出较高的要求,或指出不足,提出需要配合教育的问题,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学生成绩不理想或有不良倾向,家长希望知道其中原因,想要改变这种状况,老师上门家访如同“及时雨”,老师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研究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会得到很好的配合,教育效果较好。

3.当学生进入成长关键期时。比如初入学、升入新的年级、进入毕业班或临近毕业的时候。因学生初入学或升入新的年级,家长们对孩子都抱有新的希望,临近毕业面临升学报考选择的关键时刻,家长们也有自己的期望。这时家访,双方很容易沟通思想,商讨共同关心的问题,容易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抓住时机家访,关键是要争取主动,把工作做在前头,不能把家访变成告状出气、埋怨责备的手段,要善于“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要重视与家长的合作,也要重视与学生的合作。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家长方法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可能是方法不对
家长请吃药Ⅱ
用对方法才能瘦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