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教成题 有研成篇
——谈谈中小学教师教研文章的选题

2012-04-02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晓鸣

成才 2012年4期
关键词:顶层选题教研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晓鸣

涉教成题 有研成篇
——谈谈中小学教师教研文章的选题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晓鸣

常言“教材研究教法探讨”,八个字其实已将教研文章大要道出。若论其选题,又何尝能出这个范围。细究一下,顺着“教研文章”往上探,那是它的顶层——教学思想,教学理论;顶层观照之下,则就是日常教学实践的地面操作,备教改导考析研,样样尽在其间。如此上下一探,本文以“涉教成题,有研成篇”再给教研文章选题划一次范围,庶几无误。这里所谓“涉教”,当然不包括“顶层劳作”,一般中小学教师作者,不可能也无须乎上达其高;换言之,“顶层”给教研文章提供所依所本的“母题”,教研文章不直接参与顶层操作。至少本文所讨论的“教研文章”厘定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放心放胆地说,教研文章的选题,就在每位教师的手头上——在备课琢磨中,在课堂演进中,在教研撞碰中。可以是对教材钻研的“试谈”“浅议”,可以是对授课教法的“初探”“浅探”,可以是“例说”“摭谈”,可以是“点滴”“尝试”,可以是“实录“”简述”,可以是“赏析”“探微”。备、教、改、导、考、析,每一个环节中都有选题。选题一旦被“有研”发酵,内在的价值就被激活,依“有物有序”之规,即可“成篇”了。“涉教”“有研”互文见义,相辅相成。

推究至此,教研文章的“选题”已然水落石出。若要再作更具体分明的选题分类,充其量只能是“暂拟体系”。一者分类的标准、角度、路径颇费周章;二者教路教局无限可能,教研文章的选题也会无穷多样,刻意分类,反致拘限。本着开启思路,举隅连类之旨,本文试从教研文章写作意图这一向度,对其选题常见类别略作提点。

若从大的板块上来说,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文章无非三大类,即知正类,识误类,图新类。正、误、新三类初开云雾,但仍然让人不得要领。为说明踏实得力,特不计逻辑上的交叉纠结,捋出教研文章选题十类如下。

一、体正。体认正确的经验做法。从正面立题,把作者“信得足”自觉值得肯定交流的好东西物化出来。可持论——《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数学》;可示范——《涵泳强化体验探究拓展想象》;可指路——《小学中段习作观察训练“三步走”》;可备用——《小学数学准备题的设计与与使用》,等等。

二、知误。知见误错及由来,以避错救失,返正归真。举例:《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减少无效劳动》,《高中政治情境教学三大误区例析》,《例谈生成性教学的失范》。

三、探法。探讨冶炼“如何教”的好方式好方法。可以是相对概括一点的方法,如《凭借语言发展思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问方法》;可以是非常具体坐实的方法,如《浅谈巩固识字效果的几种方法》,《初中数学课堂总结方法》。至于教学中其他一招一式无穷无尽的各种“法”,均在此类之中。

四、试新。尝试新的做法。是新探步,新构建,新主张,新建议,新见地。如《让学生成为创设历史情境的主角》,《“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想品德主题教学的探索与思考》等等。当然,所谓“新”,永远是相对而言。

五、出策。针对教学中待解问题或有关误失,提出具体解决对策。如《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即为此类。

六、解整。解开教材或全书或章节或篇什之整体,透视解析其布局组合、关联用意、蕴理含旨。如《“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解析与思考》,《高中地图变式教学探究》等。

七、炼例。以一定的教学实例为载体,提炼研析出有效有益的教学方式理念。如《“跳”出教材教地理——以〈农业的区位因素〉教学为例》,《让阅读在扎实的语文活动中启航——〈美丽的晋祠〉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八、悟理。从教学经验中体悟出一定的教理。如《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教童诗》,《写话训练贵在坚持》,《“导”不离本学得其“实”》,《“对症下药”维持小学高段英语学习兴趣》。

九、发微。发明开拨教材中、教学行为中未易察知的幽微奥妙之处,以增益教学,补益学生。如《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体会比喻的褒贬色彩》,《相同中找不同》,《语感教学的知性介入例谈》。

十、辨疑。对教材、课例、教法有所疑,经一番推究探证作出一定辨正。此类文章起疑辨疑皆有一定难度,如一特级教师所作《为“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正名》一文,与“辨疑”文庶几近之。亦作一类,存目于此。

举上十端,权成“暂拟”。惟愿属意于此的教师作者能借以牵动扯开,引出教研文章不可逆料的无尽选题。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顶层选题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顶层设计
加快顶层设计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