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档案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服务“乐居吴江”建设

2012-04-02沈卫新朱建明吴江市档案局江苏吴江215200

档案与建设 2012年3期
关键词:档案库吴江档案资料

沈卫新 朱建明(吴江市档案局,江苏吴江,215200)

构建档案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服务“乐居吴江”建设

沈卫新 朱建明(吴江市档案局,江苏吴江,215200)

近年来,吴江市档案局(馆)着力将“构建档案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服务‘乐居吴江’建设”作为新时期加快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和抓手,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益性档案文化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档案人的智慧和力量,为“乐居吴江”建设争作贡献。

一、发掘馆藏资源,打造“地方文史第一馆”

吴江市档案馆现拥有18万卷馆藏档案与资料,馆藏资源历史悠久、种类丰富、颇具特色,其中以清代房产与田契档案、民国档案、丝绸档案、小城镇建设档案、名人档案、费孝通与江村档案、地方志书资料等最为显著。这些馆藏资源见证了吴江历史的发展,是吴江人民共同的宝贵文化财富与精神财富。如何将这些财富资源发掘出来,服务于吴江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成为市档案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自2006年5月市档案馆新馆建成、数字化档案馆投入运行和2009年11月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以来,市档案局(馆)确立了“建设地方文史第一馆”的目标,并选择“了解吴江、热爱吴江、建设吴江”作为主题,组织人员发掘馆藏资源,精心策划编制了“吴江历史文化图文展”综合展览。展览共分“吴江文史馆”、“档案陈列馆”和“吴江名人馆”3个分馆,形成了“馆中之馆”的格局。展览共选用300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100多件珍贵档案的仿真制品,其中文史馆设置了“吴风越韵”、“烽火岁月”、“吴江胜迹”、“费孝通二十六访江村”、“城市荣誉”等特色栏目。展览开展后,以“三馆合一”的布局、古色古香的设计、图文实物并茂的形式,比较全面、真实、生动展示了吴江六千年的辉煌发展历史,深深吸引了广大市民与新吴江人前来参观和解读吴江人文历史,被他们亲切誉为“吴江文史第一馆”。之后,全市各中小学迅速与市档案馆结成互建单位。2011年,新吴江人较多的吴江海关等单位又与市档案馆结成互建单位。市档案馆作为“吴江文史第一馆”的作用和影响力在全市得到了充分、广泛的发挥,为“乐居吴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市档案馆已经成为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吴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吴江市社科活动实践基地。

二、整合部门职能,编纂地方文化精品

市档案局(馆)既是档案工作部门,同时也承担地方志工作职能。这一定位要求市档案局(馆)不仅是全市档案资料的征集、保管和利用基地,也应该是全市文化精品读物的编纂研发基地。市档案局(馆)将档案与方志两种部门职能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市档案局(馆)成为满足全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宣传吴江的重要文化窗口。

一是开展多种类档案编研,打造编研精品。近年来,《吴江年鉴》、《吴江大事记》、《吴江札记》、《吴江历史文化图文集》、《吴江市档案馆指南》、《吴江市改革开放30周年大事记》、《吴江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等精品编研成果不断涌现,其中《吴江年鉴》已连续编纂出版了26部,先后荣获第二、三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检查评比特等奖;《吴江市档案馆指南》、《吴江札记》分获省档案系统编研成果二、三等奖;《吴江历史文化图文集》获苏州市档案系统编研成果一等奖;2011年精心编纂的《吴江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画册又在全市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和深远的教育意义。

二是启动二轮修志,打造精品良志。2006年9月启动全市二轮修志工作,走出一条“续修新志、整理旧志”齐头并进的修志道路。新志续修方面,启动了包括市志、专业志、乡镇志、村志在内的60部地方志书的编纂工作,目前已编纂出版《同里镇志》、《吴江市方言志》、《吴江卫生志》、《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志》、《吴江市电力志》等5部志书,指导编纂的《同里镇志》获省档案编研成果三等奖,《吴江市方言志》、《吴江卫生志》、《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志》均为苏州市县级市首部同类型志书。旧志整理方面,先后整理、点校、出版了《分湖三志》、《震泽镇志续稿》、《儒林六都志》、《道光吴江县志汇编》、《平望志》、《黎里志》6部志书,其中《分湖三志》、《震泽镇志续稿》获省档案系统编研成果三等奖。

这些编纂成果成为了记录和传承吴江历史人文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宣传吴江的重要文化窗口。市档案局(馆)瞄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目标不断贡献着自己的汗水与心血,以较强的编研能力和众多的精品力作,成为了全市文化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建设者之一。

三、构建区域性特色档案库,开辟档案文化资源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虽然市档案馆的馆藏资源比较丰富、比较有特色,但是也存在馆藏结构不够合理、特色档案相对较少,特别是文化性特色档案相对偏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档案部门服务“乐居吴江”建设的作用,市档案局(馆)在2011年初提出了“构建区域性特色档案库,开辟特色档案资源服务社会的新途径”的工作新构想,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中。

一是以征集、整合档案资源为抓手,努力构建区域性特色档案库。我们根据吴江地处长三角腹地、沪苏浙交汇处,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十分显著,集吴越文明于一身等地方特色,拟对所需要征集、整合的区域性特色档案资料进行有机分类,将其划分为蚕桑丝绸文化、江南水韵(太湖、运河、湖泊、河流)文化、农耕渔猎文化、古镇古村落文化、古遗址古建筑文化、名人(知名人士、地方精英、社会贤达、能工巧匠)文化、民俗礼仪文化、非物质文化、民营企业创新文化、宗教与慈善文化等十大类特色档案。去年,我们出台了《吴江市档案局(馆)关于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和《吴江市名人档案收集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档案资料征集制度与措施。紧紧抓住央视“寻宝”栏目组到吴江开专场的契机,适时举办吴江市首届“景宏拍卖杯”民间珍贵档案“显宝”大会,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了清乾隆十七年(1752)清田方单、郭麐书法条、《舜湖纪略》、1945年刊登柳亚子致毛泽东诗词作品的《新华日报》等2000多件散存于民间的珍贵档案资料,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资源,特别是丰富了特色文化馆藏资源。同时,通过对这些藏品进行鉴定与评奖,也扩大了人们对档案资源的认识。我们会同市文联,在市档案馆组建了吴江市文学艺术人才档案库,将全市文学界、艺术界乃至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吴江籍名人的档案资料与作品全方位征集进馆,已征集到1000多件,很好地弥补了地方性文学艺术人才档案资料稀缺的遗憾。同时,我们根据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需要,正在着手对馆藏档案重新进行有机整合,以复印、复制、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大量散存于各类文书档案的涉及到文化的档案整合起来,形成新的特色文化档案,不断丰富原有的清代房产与田契档案、民国档案、丝绸档案、小城镇建设档案、名人档案、费孝通与江村档案、地方志书资料等特色文化档案库,并不断形成新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档案库。

二是充分发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努力构建虚拟化特色数字档案库。目前,我们正在着手通过网络搜索技术,海量收集与吴江地方历史、文化等有关的网络档案资料,组建虚拟的地方历史文化档案库和全宗卷。例如,“费孝通与江村档案”全宗,我们将组建“费孝通生平与著作”、“费孝通吴江与江村活动照片”、“费孝通研究江村”、“后人研究费孝通之江村研究方法”等子目予以征集、整合。并且将虚拟档案库建设与“吴江市档案信息网”改建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组建成吴江市地方历史与地情档案资料的征集、保管、发布和利用平台。同时,将所征集到的、整合好的实物档案资料数字化之后充实到虚拟档案库中,以网络的方式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三是加快区域性特色档案资源的社会化利用,不断发挥特色档案资源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社会价值。近年来,市档案馆每年查档的人次与案卷数量都在快速增长。2011年,市档案馆预计接待查阅单位、个人近1万人次。档案的价值在于利用,市档案局(馆)千方百计想办法,将馆藏“死档案”变成“活资源”,发挥档案资料所特有的利用价值与社会价值。完成这一转变,最为有效的办法是改变过去的“守档案”为当今的“送档案”,即将珍贵的档案资料送到迫切需要服务的专家、学者手中,让他们借助档案资料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2011年9月,市档案局(馆)与复旦大学签订协议,挂牌成立了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吴江档案库。档案库建立后,复旦大学的专家、学者将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环境查阅到珍贵的档案资料,并通过合作研究出版相关经济、文化类研究专著或开设公益性文化讲座。这样馆藏的大量民国档案、小城镇建设档案、丝绸档案等特色档案就会在这些学者的手中逐步演变成为活的档案文化,再通过他们的研究又可以将档案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传播给社会与广大民众。

四、培养档案文化人才,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过去,在档案人才的培养方面,比较注重档案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了档案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近几年,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一下子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意味着不仅需要大量的档案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同时需要更多的档案文化研究、普及人才。

近年来,市档案局(馆)十分注重档案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一批年富力强的档案文化研究人才先后挑起了地方历史研究、档案文化研究与普及的重任。而今,他们不仅能够出色完成各自的职务工作,还经常开展档案文化的研究,撰写研究性文章。2011年,市档案局(馆)人员共发表了30篇文章,其中4篇发表在《江苏地方志》等省级刊物上,他们还广泛参与文化节目的策划,参与南社、辛亥革命、费孝通研究等各类历史文化研究会,参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编纂各类文史书籍,开设文化知识讲座等,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档案文化研究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扎实做好三项工作:一是要彻底转变固有的档案文化研究是职员个人行为的观念,要想法设法将其行为纳入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要注重对爱好历史研究、具有研究能力、热衷公益事业的“文才”的选拔;三是要为广大爱好档案文化研究与普及的“文才”提供良好的成才环境,促使其快速成才,甚至于成为地方史研究领域的专家。

猜你喜欢

档案库吴江档案资料
展览档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探讨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创新的思路探讨
地质档案资料的保密工作探析
电影胶片档案库的消防自动灭火系统
新形势下加强党务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福州某档案库恒温恒湿空调设计
谈“瑰宝”档案库——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及保护管理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有效管理措施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