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改革时期大众传媒的发展及其社会影响

2012-04-02雷若欣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宗教改革小册子报纸

雷若欣,陈 颖

(巢湖学院 历史旅游文化系,安徽 巢湖 238000)

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贝格发明欧式活字印刷术,大众传媒的历史从此有了质的变化。宗教改革时期,各界人士都认识到并利用了大众传媒的各种形式来进行自己思想的传播,从而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蓬勃开展和广泛扩散。同时,大众传媒的先进技术和各种方式迅速在社会上推广,为大众提供了更好的交流环境,也为传媒事业的发展以及各类新思想和科学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一、大众传媒的形式

宗教改革时期,不论是大部头的著作,还是小册子、传单、宣传画等印刷物对宣传新教思想和巩固新教力量起了重要作用。

(一)以宗教类图书为主的著作

在印刷术发明后,书籍数量与日俱增,它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中。1520—1559年间的著述“几乎全部是通过印刷来传播的”[1]479。这段时间,各国的出版业也快速成长起来。德国在出版业中居于领导地位。巴塞尔、斯特拉斯堡、奥格斯堡、纽伦堡、维滕贝格、莱比锡、法兰克福和马格德堡都有极为活跃的出版公司。就书籍的内容而言,“宗教作品的比重很大……其次是法律及学校教科书”[1]476。据统计,1523年德国出版的498种图书中,有三分之一出自宗教改革家路德之手。[2]6

此外,和这些中世纪的古典文献同时出现的还有其他出版物,包括百科辞典、历书、书简、广告传单以及数学、天文学等书籍,甚至通俗的祈祷书小册子和异教徒的希腊、罗马哲学著作。这些书的印刷出版,成为宗教和知识变革的巨大原动力。

(二)小册子[*]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可知,小册子是正文不满48页的书籍。

宗教改革时期,由于开本较大的书籍印刷还有一定困难,并且造价较高,因此小册子被大量写作和印制。15世纪末,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小册子,报道战争、新大陆的发现、自然灾害、宗教动态等重大消息,如1482年奥格斯堡印行《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1485年巴黎印行《喀尔五世侵犯卢昂记》,1493年西班牙发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记》,1508年奥格斯堡发行《巴西探险记》。这些印刷新闻多为小册书本形式,通常叫做“新闻书”,同其他书籍一样在市场上出售。[2]6

新思想的传播和宗教论战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册子。在宗教改革时期,这些小册子不仅仅是政治运动的武器,也是宗教处理内部事务的工具,使得许多宗教事务更加公开化。

(三)报刊

各种手抄小册子的流传促成了近代报纸的出现。早在1568年,德国就开始发行单页不定期报纸《德国特别新闻》。1609年,由杜克·海因里希·尤里乌斯创办的《邮寄订货报》出版,同年,两份同名报纸《重要历史事件精选》分别在奥格斯堡和施特拉斯堡创办发行。[3]241此后,报纸出版沿着贸易通道迅速发展,从法兰克福到柏林、汉堡、斯图加特。在法国,1631年创办了新闻性周刊《法国公报》,国王路易十二和首相黎塞留经常为该报撰稿。1621年,英国出版家纳撒尼尔·巴特在伦敦首次出版了一份小型单张报纸《新闻报》周刊。[4]242

就报纸刊载内容而言,多为商品的行情、道路交通情况(有无强盗、战争、货运是否安全)、船舶通行情况、船舶起航和到达的船期、运输货物的容量等为主的商业信息。[4]在欧洲商业城市中,德国奥格斯堡的“富格金融贸易所”的手抄报纸,商业信息灵通,行销范围广泛,最为有名。除了这些私人商业性手抄报纸,还有官方办的政治性较浓的手抄报纸,如威尼斯政府在与土耳其发生战争时(1563年),经常发布手抄报《消息公告》[5]5,后来还采取直接印刷的方式来发行。时局的变换成为报纸所登载信息的重要来源,时局越是混乱,新闻题材也就越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宗教改革时期报纸从出现到迅速发展起来,其内容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也是社会动荡不安的反映。

二、大众传媒的时代特点

(一)民族语印刷物的出现

随着读者圈的不断扩大,作家和出版者已不能完全用中世纪文化传递的主要媒介——拉丁语来满足各阶层的需要,拉丁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这时公众已经能够容易地接触到书籍,他们要求这些书籍能成为他们容易读懂的信息载体,认为与其用学者惯用的语言写书,毋宁用各国的民族语言印刷书籍为好。如1476年,卡克斯顿把活字印刷术引入英国,并且在他的一生中翻译了24种图书,加快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崛起;[6]3在德国,路德翻译的德语《圣经》成为新教地区必不可少的宗教读本;在法国,出现了许多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倾向的印刷商,如R·艾斯蒂安印行了大量拉伯雷的法语版《巨人传》[6]18,对法文的推广影响很大。以上这些媒介承载着各种社会信息,并且被广泛交流。以德文本书籍为例,据法兰克福和莱比锡图书市场售书的记录,拉丁文本和德文本的比例:1650年为71%∶29%,1700年为38%∶62%,1740年为28%∶72%。[7]89

宗教改革时期,虽然有许多民族语的书籍受到书籍检查制度的严格控制,无法大量流传,但民族语书籍仍然逐渐增多,其越来越大众化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

(二)绘画与音乐的广泛运用

在宗教改革时期,大幅宣传画运用很频繁。由于图画是非文字的,一般不识字的人都能够看懂,并且又带有一定的娱乐性,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民间广泛流传。新教的宣传者为了获取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大量采用宣传画和漫画。通常采用插图和肖像画等图画形式进行宣传,在发行的小册子封面印上木刻画,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1572年版带彩色插图的捷克抄本集中展现了宗教改革家们的形象:威克里夫在黑暗中点燃真理的火花;胡斯点燃了一支蜡烛;路德手举火把,照亮了世界。[8]62这简要地表现了宗教改革传播到四面八方的思想根源所在。这些画通过视觉形象地传递着新的教义,传达了人们期望的新生活。宗教改革时期,各种绘画工具与技术都派上了用场,使民间艺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木刻文化。

此外,音乐也得以广泛运用。音乐的承载物是歌单,它也算是一种新兴的传媒形式,而歌单主要是用于新教礼拜中人们唱赞歌。虽然也是用纸张来承载,但歌曲被反复传唱,一旦被人学会,就可以不看歌单随口唱出,并广为流传,即使没有歌单的人也可以学会唱歌。歌词经常被换,新的歌词赋予音乐新的感受。没有什么形式比共同唱赞歌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了。虽然在宗教改革时期,歌单流传的数量并不比书籍、小册子等媒介更多,但是由于歌曲独特的性质,使得它发挥的作用并不比其他媒介差。在一些宗教改革家的赞赏和推动下,新教音乐更加平民化,“划清了宗教改革的地界,解放的快乐之歌因而遮掩了信仰的黑暗”[9]596。

(三)传播路径的交叉性

这个时期,社会信息需求增多,交流量迅速增大,信息的流动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模式。首先是信息在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横向流动的模式,即“水平式流程模式”以保证统治者们能够分享重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活动;其次是从上层权力中心流向下层被统治者阶级的、自上而下的信息“单项垂直式流程模式”,其目的是保证把统治者意欲让广大民众知晓的某些信息传达下去,以实现其统治目标。[7]5在宗教改革时期,还存在着下层民众之间进行的横向信息水平流动过程,如民间歌谣、唱本、民间“小报”、商业阶层使用的“新闻信”、“集市新闻”等等。虽然这些信息传媒和传播过程都为统治者严加防范,有时在有的地方遭受残酷打击,但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新兴市民阶级力量的壮大,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多,新的思想还是随着在各种渠道中传播的媒介铺天盖地地涌来。所以,这种民间横向信息水平流动的模式可以说是当时信息流动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不能忽视的。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宗教改革时期,不管是哪种信息传播媒介都在较大的范围内发挥了作用。大众传媒在改革中起重要作用,而改革又促进了传媒事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媒体。二者互相促进,在16世纪的欧洲社会上演了重要的多彩的一幕,并为近代思想传播奠定了基础,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宗教改革之后,传媒更加大众化。传媒不再只为政界、金融界以及社会上层人士服务,而是扩展到中下层民众,向各个阶层的广大公众提供信息,满足公众的各种兴趣和需要。书籍供给量激增,知识大为普及,古典文学得到传播,民族文学繁荣,文艺批评发达。过去只局限于修道院或大学中的学术,现在也成为人人都可以追求的知识。书籍的外观与质量在不断改进,精美的图书提供了更优质的教育和更美的享受,兴办图书馆和收藏内容更丰富、性质更专业图书的时代随之到来。

早期手抄小报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沟通商业信息,在促进工商贸易的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的报告所说:“一些早期报纸是为了登载关于贸易、商品、船舶航期之类的消息而创办的,提供了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必需的一种服务。”[10]8在传播新教思想的过程中,一切艺术形式都被用上了。人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和绘画作品,生动表现各种场面以及各种思想,并用书面形式保留了下来,大量复制,传予后世。这对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使艺术领域繁盛起来,为人类的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印刷厂从零零星星地出现在某些地区,发展到慢慢遍布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每个角落。人们对印刷品质量和对生产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配合各方面的需要,印刷技术需要并且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印刷设备逐渐得到改善,印刷技术一步步向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迈进。活字印刷由平压式发展到浇铸铅版轮转印刷,大约用了400多年。为了满足报纸印刷的高速度、多篇幅的需要,技术革命的到来在这个领域里成为必然的趋势。

总之,媒体向公众传达大众事件与问题,谈论公共管理事务,方便了公众的参与。人们利用图书出版物,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教育,了解历史和现状,学习知识,并欣赏艺术。通过信息传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本民族的语言、文学、科学、艺术以及文化。经过几百年来的洗涤,大众传媒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并扩大了传播的范围,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同时,新的科学和技术、新的工艺应用于印刷,使出版业乃至大众传媒自身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形式的媒介类型繁多,出版规模日益扩大,生产速度迅速提高,成本大大降低,新的文字语言载体和传播工具不断变化。归根到底,这些都为社会积累了科学技术知识和先进思想,为人们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G.R.埃尔顿.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 张允若.西方新闻事业概述[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

[3] 宋原放,李白坚,陈生铮.中外出版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 张隆栋,傅显明.外国新闻事业史简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 胡连利,田红虹.英法美日报业发展研究[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

[6] 沈固朝.欧洲书报检查制度的兴衰[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7] 小野泰博.图书和图书馆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8] 奥利文·克瑞斯汀.宗教改革:路德、加尔文和新教徒[M].花秀林,译.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9]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6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种声音,一个世界[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1.

猜你喜欢

宗教改革小册子报纸
盐城大丰区开发设计小册子 助力三违行为治理
九阳真经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留 白
卖报纸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英国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毛泽东早期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五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