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儿童视域解读文本构建课堂

2012-04-02武汉市梁涛名师工作室陈腊香

成才 2012年7期
关键词:视界视域文本

■武汉市梁涛名师工作室陈腊香

以儿童视域解读文本构建课堂

■武汉市梁涛名师工作室陈腊香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凭借。阅读教学就本质而言,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与文本之间进行的意义建构过程。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还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亦或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人格的建构、个性的张扬,尤其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文本解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潜心解读文本,细细品味语言文字,才能引领学生经历智慧映照、切磋对话的过程,才能引领学生徜徉于精彩的语文世界。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究竟该如何解读文本,构建课堂教学,促成课堂教学的高效呢?

一、以儿童的视域解读文本

儿童在接触文本时,往往有着与成人不同的阅读视界,他们喜欢放飞童心,喜欢驰骋想象,喜欢对照着自己的现实生活去阅读。当文本所固有的视界与儿童的阅读视界相融合时,便会产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学就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满足他们精神成长内在的需要。成尚荣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因此,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要尊重文本,还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充分关注儿童的现实心态、儿童的思维方式、儿童的真情感受,将自己的阅读视界趋近于儿童的阅读视界,从儿童的思维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让文本真正成为儿童语言智慧与精神成长的“食粮”,成为儿童生命中的一部分。

比如《童年的小花狗》一文,很多老师在文本解读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感悟王大爷这一人物形象上,而忽视了“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导致教学时很难激发学生与文本共鸣、与作者共鸣,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我在解读此课时充分关注儿童,将自己的阅读视界趋近于儿童的阅读视界,想儿童之所想,以此预设教学。教学时,以冰心的名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开课吸引学生,以巴尔扎克的名言“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作为结语鼓励孩子。教学中充分依据文本呈现的语言、场景,巧妙设问,引导孩子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启情感的闸门,让孩子们随作者的笔迹逐渐走进文章中每个人物的内心,达到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净化。例如,在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花狗那份痴痴的喜爱之情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引读:

上学的时候,“我”在想——

回家的时候,“我”在想——

吃饭的时候,“我”在想——

就连睡觉的时候,“我”还在想——

只可惜——

春节一天天近了,这个时候“我”在想——

教师设计的引读场景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读与听中产生联想,从而体会到小作者对小花狗的痴爱,也一同深深爱上了小花狗,也为理解“我”拿小花狗作了很好的铺垫。

整节课,学生与作者、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喜作者之所喜,悔作者之所悔,爱作者之所爱。

二、以儿童视域构建课堂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由于学生生活阅历和生活情感的缺乏,他们的人生感悟还不够深刻,对文本展现的生活场、情感域还比较生疏。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文本的字面上,浅尝辄止,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我认为除了以儿童的视域解读文本外,还应以儿童的视域构建课堂教学,把学生实际状态作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以儿童视域构建课堂教学。

1.摒弃灌输

在一些常态的阅读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远离学生的经验、情感和生活去寻求对文本的解读,泯灭了学生出自于本我认识解读的人性;或者是为了能够加速课堂教学的进程,总是在学生还没有细细品味文本或者还没有走进文本时,便将文本的终极意义一览无余地呈现给学生。导致原本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课文,在学生的视野中成了一堆没有意义的符号;学生漠视着文本,将教师抛来的文本意义以“生吞活剥”的方式,填塞进记忆的仓库。于是,起初对母语的敬仰与喜好,在一次次的灌输中消褪成庸散和厌恶。那些委婉悠长、回肠荡气、莺歌燕舞、万马奔腾的语言文字没有使学生享受到人性的陶冶、灵魂的建构、心智的完善和个体生命成长的惬意。

2.直观感受

当文本描述的情境远离学生的生活时,教师需要恰当运用直观、表演、多媒体等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增加形象信息的贮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揭示课题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榕树吗?”学生齐答:“没有。”教师用课件出示沐浴在阳光下、在微风中颤动的大榕树,说:“这就是大榕树,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有的学生说:“这棵榕树的根好奇怪呀!好多呀!而且还有的露在外面。”有的学生说:“这棵大榕树枝繁叶茂,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真美!”有的学生说:“在阳光照耀下,在微风吹拂中,榕树的叶片上好像有无数的小精灵在跳跃。”这样的导语,直观生动,以学生的视域,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联系生活

人不能脱离生活的语言世界和文化语境,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也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生活。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感悟文本时,必须联系生活实际,带着学生从抽象、虚拟、静态的文本中跳出来,跳出课本学语文,让文本中抽象的情境与生活中具体的场境产生观照,让文本意义的生成更贴近生活的原生态。

如教学《灰椋鸟》第四自然段,我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观看视屏感受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景后,师生合作读第五句话“师: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生: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师:又像——生: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师: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师: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和。”离家一天的鸟儿们现在回家了,它们会和同伴倾诉什么?又会呼唤谁呢?然后出示“听!有只鸟儿在说:____;听!还有只鸟儿在说:___正说得起劲时,一位鸟妈妈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回来,她连忙大声呼唤:孩子_______,?小鸟听到了忙回应着:妈妈,_________。”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补白,感悟鸟儿家园的温馨。由于教学紧扣儿童视域,关注儿童生活,激起儿童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的联想补白异常精彩,课堂教学也因学生的精彩表现而精彩!

从儿童的视域思考问题,以儿童的视域解读文本、构建课堂教学,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最为重要的一种职业姿态和职业定位,它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视界视域文本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机视界
视界
视界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