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实现

2012-04-02湖北武汉特级教师朱安平

成才 2012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

■湖北武汉特级教师朱安平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有效实现

■湖北武汉特级教师朱安平

数字化校园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通讯技术等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数字化生存能力为目标,以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协同学习等为内容,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以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的应用为载体,以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从外延看,它包括硬件条件准备、平台资源支撑、教师队伍建设和应用模式的探索等。

最近,笔者同有关专家下校调研,发现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明显存在三种倾向:一是追逐领先,没有广泛听取意见和科学论证而冒进;二是不主动推进,不谋划,却被动等待上面的专项经费给我建;三是建用脱节,管理和研究跟不上。这三种倾向,有悖于国家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初衷,有悖于师生发展的需求,不利于中小学校数字化工作的推进。因此,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一是要有一个理想的目标追求,二是要有一个以应用为导向,并符合现实基础和应用能力状况的有效推进路径。下面从实践层面,谈谈我们的初浅做法:

1.环境建设要“三有”

有设备。就是有信息终端。这种信息终端应该覆盖校园教育教学功能区的每个角落,比如每一间普通教室、教师办公室,还有像图书室、多媒体电教室、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微机室等专用功能室,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至于每一个功能区(室)、每一间教室要配什么样规格的终端设备,要因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来定。如果能做每室一机、人手一机,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最基本的设备保障是,微机室要能保证每周每位学生有一两次单独上机的机会,以满足全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落实;教师办公室或电子备课室配备的设备能满足全校学科教师电子备课、制作课件的需要;每一间普通教室和专用功能室至少有一套“班班通”的教学设备,即“光碟+电视”模式、“多媒体+液晶”、“多媒体+白板”、平板“三位一体”四种模式,可依据实力任选一种,以保障多媒体教学需要。

有网络。就是有支持先进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能保证通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正常运行的骨干网络。这种网络一般要满足下面基本要求:数据中心与桌面接入,采用大型以太网设计架构,核心—汇聚—接入;网络及其核心设备具有先进性、稳定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具有安全监控与系统杀毒功能,以保证网络使用安全;用高宽带接入Internet,实现校园网内所有的用户高速访问外网;外网与校园网互联应通过“防火墙”,以防止黑客攻击网络系统。

有平台。就是要有支撑实际应用的软件和系统。这往往是学校建设不太重视且易忽视的方面。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一般要构建五大系统平台:一是数字化学习平台,包括电子图书馆、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等;二是数字化教学平台,包括数字化备课系统、班班通教学系统、数字视频直播系统、数字化考试、评价系统等;三是数字化研修培训平台,包括教学视频课例点播系统、网络教研支持系统等;四是职能部门政务管理平台,包括教学的学籍、成绩等系统,德育的特色队管理系统,人事的教师基本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后勤的财务管理系统,党务的理论学习系统等;五是家校服务平台,包括校讯通系统、交费系统等。如果条件有限,最低要搭建三个应用平台:一个Web校园门户网站信息平台;一个Ftp文件资源服务平台;一个Vod教学视频点播平台。

有了设备、网络和平台就有了资源、技术应用的入口、通道和出口,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就可以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中流动起来。

2.资源建设分“三类”

信息资源类。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认为,一所中小学需要向受众呈现的有价值的信息主要有:对外信息和对内信息。向外部呈现、交流、展示的主要信息是:学校的基本概况、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公众需要了解的学校特色活动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和荣誉等。向内部提供、传达、呈现、反馈、交流的主要信息是:规划、计划、方案,工作安排、教育教学特色活动、各项活动反馈信息、小结评价,教案、局部共享信息,以及教师的公共办公信息等。依据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而异,上述两类信息可以同搭建Web对外门户平台、对内Web高效管理平台、Ftp信息中转平台和基于网络在线的Office办公与备课平台来实现。

认知资源类。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知识更新,落实课程,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等方面的资源、系统。这一类资源与系统主要有:一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教师电子图书馆、学生电子图书馆、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二是数字化教学系统,包括数字化备课系统、班班通教学系统、数字视频直播系统、数字化考试系统、学科课程管理系统等;三是数字化研修培训系统,包括Vod视频课例点播系统、教师校本培训研修系统、网络教研支持系统等。

综合管理资源类。就是为提高行政、教学、人事、培训、总务等部门,以及学科教师、班主任、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工作效能的平台、系统与资源库。这样的系统主要有:学籍、成绩系统、特色队管理系统、教师基本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培训继教学分登记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师考勤系统、校讯通系统、学生交费系统等。这类资源库主要有:学生基本信息库、教师人力资源库、数字化学习知识库、教学课件学件资源库、教师研修资源库、师生成果作品(课程资源)库。

这三类资源中,第一类是传播学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第二类是教育学认知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第三类是具有应用统计学意义上的资源。这三类资源都是学校运行、提高质量、打造品牌方面不可缺失的资源,因此要高度重视。

3.队伍建设建“三支”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知识与技能是当代教师专业性发展主要内容之一。我国著名的空间科学奠基人、伟大的宇航学家钱学森院士认为,21世纪教育是一个“人脑+电脑+网络”的教育。“电脑、网络”在未来教育中的作用,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即无所不在,无所不用,无所不包,就是说,未来教育媒体的产生,都离不开电脑、网络的支持,这是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这个时代的教师理当站在前端,学习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运用好信息技术。为此,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打造“三支”队伍:

干部队伍。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现在新课程改革有个口头禅就是:校长要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引领者。其实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需要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班子的领导、推进。因此学校行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更新观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掌握最基本的适应现代学校变革的信息技术技能。比如要求学校每个干部都能用网络处理校务,都能用电脑打字做计划、做方案,都能用Ppt做总结、做研究报告等。

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教师是我国教育转型期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性的力量。这些老师一般比较年轻,具有肯学习、观念转化快、敢于尝试与探索等特点,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这支队伍,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搭台、给他们压担子。对这样一支队伍,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精一、会二、懂三”。精一就是精通一行绝技——有看家本领,会二就是会两手——硬件、软件都能搞,懂三就是搞懂三门——技术制作、设备资源管理、信息化设计与应用门门要懂等。

学科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是当下均衡教育的要求。其中教好每一个孩子,靠的是每一位学科教师,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环境靠的也是每一位学科教师。因此,我们要通过专家作讲座、菜单式培训、观摩学习、学术沙龙、课题研修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科教师培训。另外,在这支队伍中,还要特别重视学科信息技术带头人的培养,让他们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应用的推进者和收益者,让他们在新技术的应用创新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抓住了这三支队伍,就抓住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4.应用途径有“三种”

改革创新,先预则立,不预则废,信息技术的课程应用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创新必须适应两个规律:一是技术的发展规律;二是教育的发展规律。只有正确科学地把握了这两个规律,才能驾驭技术,创新教育。目前,对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没有特别创新的、很有实用价值的、特别成熟并可以普及的的模式与经验,不过这正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究的价值所在。下面是我们根据学校教育的课程活动规律、科研活动规律以及信息技术本质特性,在探索中形成的覆盖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三种途径。

德育途径。通过以下四种模式来整合:主题队会模式,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利用网络组织多媒体资源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形式。电影课模式,电影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教师按照一定内容系列,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观看最适合自身的优秀影片的一种教育形式。心理辅导模式,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成长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等,学校通过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进行交心、谈心,使其得到及时帮助的一种心理指导方法。网令营模式,就是针对学生好奇、爱玩、好动的天性,由学校组织的有益于心智发展、身心健康的网上创新实践活动方式。

教学途径。有以下几种:课程模式,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即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课程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媒体模式,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它是基于“辅助”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来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来的。在这个层面上,信息技术扮演的是媒体的角色,发挥的是媒体功能,体现的是媒体特征。工具模式,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研究的工具和学习的方式。它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提出来的。即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作品项目形式完成研究任务。生态模式,就是把信息技术不仅当工具(物)、环境,还视为专家、教师、家长、同伴(人)等,和谐相处,为师生成长服务。

科研途径。也有下面几种:流媒体点播模式,就是教师根据自身的需求,通过实时在线网络视频点播的途径及时观看到各类优质课例的一种学习、研究形式。教学视频案例模式,就是用课堂录像(视频)的形式去捕捉和描述发生在课堂上的围绕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并用计算机超文本编辑系统将其视频片断、文字(文章)、图形、照片、动画等按照一定的序列有机整合在一起以供整体研究学习的综合案例形式。网络日志(Blog)模式(也称教研社区式),就是将过去以书面为载体的教学日记、叙事报告、教学反思,架构在Internet网络平台上,通过及时写录、及时发布、共同分享功能,实现个体的自主反思与周围群体的学习交流和互动,从而进一步加速和提升个体的学习、研究能力的网络研学形式。

终上所述,做到了这几点,我们就可以说,这样的数字化校园才是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重视整体构建,又关注局部实现,既重视硬件,又突出软件潜件,既注重投入,又体现应用效能,既具实用价值,又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数字化校园。

(作者单位: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