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地方典型案例与课外科技活动强化环保通识教育

2012-04-02靳振江朱义年游少鸿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广西案例

靳振江,朱义年,游少鸿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这两大问题逐渐成为困扰整个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的突出问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四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获得了2007年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标志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表现的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在我国,继2007年的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敲响生态警钟之后,2009年摄影师卢广的专题《关注中国污染》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表明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到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到各行各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许多问题已不可能单靠环境保护工作者来解决,必须通过政府行为,并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加强对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环保意识,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能时时处处把环保理念自觉地运用到工作中,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整体提高,因而关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的实施。所以,在全球气候发生急剧变化与我国污染事件频发和局部区域生态失衡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就显的尤为重要。

一 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多年以来,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生态学概论》与《环境保护概论》已成为我校非环境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教材中众多的典型案例对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许多案例与普通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的不甚紧密,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反应比较平淡,课堂气氛相对沉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重要性的认识,教学效果打了折扣。而且,公共选修课程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学生没有动手机会,理论与实际联系也较为困难。因此,在信息高度通畅的今天,作为在地方高校从事环境保护教育的教师,有必要时刻关注当前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敏锐观察,及时把当前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中涉及到的环境问题和发生的环境事件作为案例,自觉运用到环境保护课堂教学当中,启发同学的思考与讨论,增强教学效果,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关的科技活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而这也正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 教学实践内容与效果

(一)拉尼娜气候案例强化了学生对气候变化认识的直观性

当前,以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为表现的全球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气候变化已成为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受自2011年9月拉尼娜气候影响造成广西全境气温低、降水多和日照少等现象均为近50年来所少见,从2012年1月到3月中旬南宁市平均日照时数不足14分钟[1]。这一现象的介绍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眼球。进而介绍网上有人跪求阳光的报道,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并活跃了课堂气氛。来自农村家庭的同学对影响早稻育种、播种及生育期偏迟和水果上市时间延迟与产量、品质和价格受影响等方面加深对全球气候变化严重性的认识。另外,强降雨长时间持续和冷空气频繁活动对同学中患流感病例明显上升等案例也强化了每个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直观认识与切身感受。在本次《生态学概论》的课程论文中,有3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以气候变化为主题,个别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工作也将启动。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可见一斑。

(二)环境污染案例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影响是环境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类事件在广西也时有发生。例如,2011年2月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思的村的镉米事件在矿区农田污染发生60年后又再次引起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2012年1月15日广西河池宜州市境内的龙江河发生镉浓度超标事件,严重影响了当地与下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并给人民群众造成极大恐慌。这2个案例的教学向同学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环境污染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受害者,而且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危害广西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头号杀手。在课堂的发言与讨论环节中,很多同学表达了他们对自己家乡环境问题的担忧,其中有2位同学表示对此话题有浓厚的兴趣,目前他们已参加由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主持的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科技活动,经过检测,在思的村采集的所有样品铅锌含量全部超标。

(三)生物多样性案例提高了学生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生物多样性一般分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基因多样性3个层次,是《生态学概论》中重要概念之一。而广西自南而北依次出现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3个生物气候带,拥有大陆海岸线1 595 km和众多的岛屿,滨海湿地面积33.66万km2。我区动植物物种数与红树植物种也均居全国第三,在中国17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中,桂西南石灰岩地区是其中之一[2]。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广西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均比较高。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学生可能以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周围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案例教学,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在教学的同时,我们于2007年和2008年指导非环境专业学生参加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课外科技活动多次获得校级奖励。

(四)生态脆弱性案例使学生认识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性

生态脆弱性是生态系统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下对外界干扰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能力。针对本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位于学校附近的岩溶湿地-“会仙湿地”案例。广西是典型岩溶区,宜耕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会仙岩溶湿地是“桂林之肾”,会仙湿地的保护对于保护漓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今湿地面积仅剩6 km2,与宋朝以前65 km2相比,剩余面积仅有10%[3]。湿地开垦对漓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布置给同学们课后思考的问题。这一案例的介绍,极大地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许多同学在周末就去参观了会仙湿地,对会仙湿地的生态有了切身感受。课后有几个同学就商量着做会仙湿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的课题研究。经过1年的努力,研究工作基本结束,获得了一些可靠的数据和可信的结论。最近,我们获悉,桂林会仙湿地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我们把这一信息反馈给课题组的同学,他们也备受鼓舞,感到自己的工作与国家的战略同步,意义重大。通过亲自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学生们对生态脆弱性有了新的认识,进而分析数据、得出结果与结论,并最终提出保留稻田这一神功湿地系统的建议,而这个建议与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也是一致的。

三 结语

在当前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通识教育仍然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环境保护素质的主要教育方式。作为相关课程的高校教师,我们通过把鲜活的、与教学对象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指导学生课外参与力所能及的科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环境保护通识教育还存在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和实践实习环节缺乏等问题,因此,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进师生互动,让更多学生有参与课程实践环节的机会,做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和实践紧密结合,依然是今后要进行改革的主要方向。

[1]拉尼娜引发广西极端气候南宁每天日照不足14分钟[EB/OL].http://www.chinanews.com/df/2012/03-19/3752522.shtml,2012-03-19.

[2]张笑楠,王克林,张 伟,等.桂西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J].生态学报,2009,29(2):749-757.

[3]沈德福,李世杰,蔡德所,等.桂林岩溶湿地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变化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0(16)4:517-526.

[4]邱 浩.桂林会仙湿地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建设期为9年.桂林晚报[OL/N].http://news.china-flower.com/news/newsinfo.asp?n_id=164099,2012-04-25.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广西案例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广西尼的呀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