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礼仪教育提升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2-04-02郝燕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礼仪道德

郝燕强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城 048026)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史记.孔子世家》,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言”。战国后期的荀子提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既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又是个人道德修养、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一、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礼仪是人们在共同生活和长期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是一个人内在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

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与抽象性。

不难看出,礼仪与道德的关系极为密切。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属于人的内心世界;而礼仪则是一种社会规范,属于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任何一种社会道德只有转化为个体道德,才能称得上真正意义的道德。只有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和体现在实际行为过程之中,并转化为个性化的实践精神和内在素质,才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东西”①。礼仪正是社会道德由抽象的意识形态到人们具体行为的表现。

可见,道德与礼仪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道德决定礼仪,礼仪促进道德建设,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高校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理论的学习,也要重视实践性的礼仪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作用。……引导公民增强礼仪、礼节、礼貌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②。

二、目前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弊端

1、主体方面:脱离学生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德育的特点是重道德的知识性传授,轻受教育者的主体需要。在这种单向式灌输下成长的学生,对德育课的逃避和轻视是明显的。因为学生不知道通过德育课能学到什么、获得什么,也不知道如何把课本和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具体转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2、内容方面:脱离生活

学生生活在充满是非、真假、善恶等蕴含着丰富内容的世界里,而德育的内容却在逃避现实世界中的矛盾与冲突,呈现给学生的大部分内容只是真善美的一面。教师不绝于耳的“崇高”、“奉献”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困惑、道德冲突并没有多大帮助,使学生徘徊于课本和现实生活中。一面为了应对考试,一面为了应对生活。学生学到的是高层次的道德规范,实际行为却达不到基础层次的道德水平,使德育成为没有灵魂参与的形式上的德育,这样的德育又怎能育人呢?

三、礼仪教育对增强高等院校德育实效性的意义

(一)礼仪教育在高等院校德育过程中的缺位

礼仪教育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种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讲究礼仪也是一种美德。洛克曾说过:“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凡是一个受到人家欢迎的人,他的动作不独要有力量,而且要优美。……无论什么事情,必须具有优雅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显得漂亮,得到别人的喜悦”③。遗憾的是,礼仪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而且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礼仪教育的地位呈逐级下降之势。与此相反,社会上专门的“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等培训日渐红火,这只是礼仪教育“工具理性”一面的功利性的做法,并不是德育所期望的。我们应改变这种状况,将礼仪教育融入德育过程或寓礼仪教育于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礼仪教育对增强高等院校德育实效性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传统美德

今天,大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明天,就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大学生通过对礼仪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了解传统与现代礼仪的内涵、功能与作用;了解中外礼仪的发展进程;了解民族风俗习惯并运用礼仪规范。这样一来,不仅能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发扬光大,也能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思考与创新,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2、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同样,校园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师生的和谐意识,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使人们之间施之以礼、与之为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3、有利于高等院校德育实践课的落实

从本文第二部分不难看出,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较为空洞。表现在具体言行中就是迷茫、困惑多,遇到问题不知该如何做,这自然达不到德育教学的效果。而礼仪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操作则是道德精神内涵的外化。礼仪教育则较为具体,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之中,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它从人类最基础的文明入手,在规范个体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操作简易、成效显著的特点。

4、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礼仪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已成为交际生活中的一把钥匙。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懂得如何坐、站、行、倾听、介绍等,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社交中游刃有余,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满足他们走向社会的需要,培养并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5、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个真正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不仅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一个知书不达礼、高技能低道德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使大学生做到“诚于中而形于外”,把内在的道德修养与外在的礼仪行为有机结合,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四、以礼仪教育提升德育实效性的途径

1、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将礼仪文化渗透到各项校园活动之中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学校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和学校目标一致、鲜明反映学生需要的文化活动。其特点是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所以礼仪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使礼仪教育形式多样化、内容生动化。如开展“校园文明大使选拔赛”、“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宣传文明礼仪;在教学楼走廊、教室、宿舍、餐厅等公共场所悬挂文明礼仪标语或文明用语等,普及文明礼仪的内容;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校内网等平台,在各项文明礼仪活动中,对于表现优秀的予以表扬,对于丑陋、不和谐的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和纠正。让文明礼貌的氛围熏陶学生的心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设礼仪必修课、选修课及讲座,使礼仪教育课程化、职业化

知书达礼,达礼必要先知书。只有全面掌握礼仪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将内心的“礼”通过外在的言行表现出来。高等院校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将思想性和操作性相结合,使礼仪教育课程化、职业化。首先,将基础礼仪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范围。其次,开设与职业、专业有关的专业礼仪必修课程,如酒店专业可开设《饭店服务礼仪》与《形体礼仪》、文秘专业可开设《文秘礼仪》、公共关系专业可开设《公共关系礼仪》等。同时,尽可能地将专业所需要的礼仪规范纳入实景案例中,或组织学生到学校的职能部门实践,学以致用。最后,还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民族风情》、《社交礼仪》等选修课,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使学生举止不出格、谈吐不失礼、交往不失态,表现出大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实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和礼仪教育的实际价值。

3、教师要以身作则,使礼仪教育示范化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时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伟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以教人者教己”的思想。教师作为礼仪知识的主要传授者,是为学生提供礼仪规范和要求的典范,同时,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具有可塑性的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使礼仪教育示范化。

4、建立礼仪教育长效机制,使礼仪教育持续化

德育只有经过持续、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巩固教育成果。礼仪教育作为一种养成教育更应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将其作为一朝一夕的事。由于部分学生自律意识差,表现出在校内彬彬有礼但在校外和家里却有不文明的行为。因此,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培养学生深厚的礼仪底蕴,将礼仪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素质,使礼仪教育真正起到实效并长期发挥作用。

5、建章立制,使礼仪教育制度化

文明礼仪具有道德的自律性,但自律也要靠制度的约束才能实现。良好文明习惯的形成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完善的制度是坚持礼仪教育的制度保障。开展礼仪教育,应建立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如设立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活动月,设立学生文明礼仪假期跟踪调查制度,将文明礼仪纳入学生入学教育内容的制度,制定校园文明公约等。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不搞特殊,不搞例外,通过制度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如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制定的《容止格言》要求学生“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宜和、宜制、宜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基本礼仪做起,加强礼仪修养,做“明礼”之人。周恩来总理在南开上学期间,便以此格言为言谈举止的规范,成为举世公认的外交大使。

6、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家、校、社会联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而社会则是学生实践的大学,学生学习的一切最终都会得到社会的检验。因此,加强三者的联系与沟通,是实现礼仪教育价值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密切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学校在礼仪教育方面多结合社会中的实例,扩大礼仪教育的外延,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总而言之,加强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成人、成才至关重要。我们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礼仪教育,力求最佳德育教学效果,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1]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18.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

[3]约翰.洛克,傅任敢译.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72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礼仪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