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的“婆家”情怀
2012-04-02秦九凤
■ 秦九凤
邓颖超1904年2月出生于广西南宁,她成长、投身革命的地点在天津,但她的祖籍是河南光山。
邓颖超生前对“娘家”河南有着特殊的感情。1958年“大跃进”时,她向周恩来建议,让周恩来嫡亲侄儿周荣庆到河南焦作当农民,做一名普通的拖拉机手。周荣庆在焦作扎下根,找了当地一位女劳模晋菊清做媳妇。晋菊清随丈夫周荣庆第一次进京时,邓颖超拉着这位侄媳妇的手说:咱们都是河南老乡,又都成了周家的媳妇。不久,邓颖超又让周恩来的一位侄孙女周国盛也到河南焦作当了一名纺织女工。
邓颖超热爱她的“娘家”河南,关心河南的经济建设,而她对江苏淮安(今淮安市淮安区,下同)的“婆家”也怀有深厚的感情,至今却鲜为人知。本文记述的就是几件她关心淮安人民,想着淮安的一些往事,以此作为对她逝世20周年的纪念。
我是他们淮安媳妇呀
邓颖超和周恩来是那个时代通过自由恋爱自主结婚的革命情侣,而且结婚时他们都已经是中共党员了,因此,邓颖超不可能去遵守旧的“三从四德”,但她对于老人、对于长辈仍然遵循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长辈们感到很欣慰。
1928年,周恩来、邓颖超从上海出发去苏联出席中共六大,途中为摆脱特务跟踪,曾去他的四伯父(这是周家的排行,其实是周恩来的嫡亲大伯)周贻赓那里避险。这就有了邓颖超和周恩来的四伯父、四伯母相处的日子。
1997年笔者在北京拜访周恩来的嫡亲弟媳王士琴时,她向笔者讲述了邓颖超当年在吉林四伯父周贻赓那里的情况。
周恩来的三弟周恩寿(字同宇)因为四伯父无后,被过继给四伯父为子,因此周恩寿和王士琴夫妇得以和四伯父、四伯母多年一起生活。王士琴回忆说:四伯母告诉我,邓颖超虽然是个革命党人,但她十分懂规矩,讲礼貌。那年在我们家时,她什么家务活都会做,还抢着干,长辈在场,她连坐都没坐过一次,真正是我们周家的一个好媳妇。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次王士琴去西花厅,和邓颖超说起了这件往事,邓颖超笑呵呵地对王士琴说:“那一天的‘媳妇’还不好做吗?”邓颖超这里说的“媳妇”,显然是指受旧的传统道德等约束这种意义上的媳妇。
1960年初,中共淮安县委书记处书记、淮城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刘秉衡受县委、县人委(政府) 的委托,去北京看望周恩来,向总理汇报家乡的生产建设以及人民的生活等情况。同刘秉衡一起去的还有两位青年干部。
1960年3月23日晚上,周恩来在钓鱼台自己的临时寓所接见刘秉衡,谈了三个多小时。第二天下午,周恩来因为要去天津参加中央工作会议,就委托邓颖超代表他请淮安一行三人的客。说是请客,也就是四菜一汤。邓颖超特意留下总理办公室主任童小鹏作陪。
在餐桌上,邓颖超怕刘秉衡在周恩来提出的要处理好他淮安的旧居和祖坟问题上想不通,就反复对刘秉衡讲道理。她说:“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听中央的,恩来是党中央副主席啊,你们要按他的意见办,听他的。”随后,她又风趣地说:“在处理旧居和祖坟问题上,我是新的‘夫唱妇随’,完全同意他的意见。”还说:“不知你们淮安有没有搞棺木深埋,未搞的也可以等一下,不要引起群众的不安。”
“不要引起群众的不安”,包含着邓颖超对淮安人民多少情,多少爱啊!
童小鹏等人在就餐时,发现桌上还多了一道茶点——淮安茶馓。这正是刘秉衡等人从淮安捎来的。
淮安岳家鼓楼茶馓是淮安地方名产,据说光绪年间曾作为贡品进京,治好了慈禧的厌食症。民国时期获得过南洋劝业会的金奖,1930年还曾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银质奖。淮安去的几个人就这样在饭桌上边吃边介绍。邓颖超一边夸赞茶馓酥脆味美,一边很随意地问起茶馓的制作技术。刘秉衡就说,生产淮安茶馓的岳家那时很保守,为怕茶馓的制作技术外传,多少代下来都是只传媳妇,不传闺女,怕的是女儿出嫁后将技术带到别人家去。
邓颖超听到这里,两眼突然一亮地说:“那我去,他们家肯定会将技术传给我。”
“为什么?”童小鹏不解地问。
“我是他们淮安媳妇呀!”她那诙谐的话语,顿时把在场的人逗得哄堂大笑。
“我是他们淮安媳妇”这么一句直率朴素的话,体现了邓颖超对“婆家”淮安的热爱。
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奋发图强
1987年1月3日,淮安市第四中学收到了一封信,全文如下:
四中师生员工同志们:
你们好。
收到了你们给邓颖超同志寄来的 “字”,知道了你们学校的变化。这是你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邓颖超同志对你们的进步很高兴,她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奋发图强,为祖国 “四化”建设树 (塑)造出更多的人才,望你们抓住今天的大好时光,努力再努力。
邓颖超同志处
1986.12.26
根据笔者对笔迹的辨认,这封信是邓颖超秘书赵炜写的。后经与赵炜联系,这一判断被确认。邓颖超为啥要嘱赵炜写这封信呢?
据该校已退休的老校长邢成龙回忆,改革开放后,少数干部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经不起金钱诱惑,忘了当年的入党誓言,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令人忧虑的是,这股浊流竟也悄悄浸入教师队伍。一些人不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却一切向“钱”看,千方百计地搞起什么“第二产业”,搞有偿家教。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如果听之任之,后果不堪设想。校党支部经过讨论认为,淮安是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应该通过开展学习周恩来的无私奉献精神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觉悟,以改变这种不良现象。
这样,在校党支部倡导下,全校开展了“学习周总理,一心为四化”的活动。这一活动开展后,效果很明显,后进班上来了,后进生转化了,学校面貌也改变了。他们学校成立了52个学雷锋小组,在校内校外留下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做好事的足迹。原来因违法乱纪率高而闻名全市的淮安四中,很快成为江苏省一所德育先进学校。
1986年10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吴全蘅到淮阴(今属淮安市)检查工作,淮阴市妇联就请她到淮安四中看看。
吴全蘅一行一进淮安四中校门,就见到了“学习周总理,一心为四化”的大幅标语。接着,她看了整洁的校园,听了校领导关于学校在师生中开展“学习周总理,一心为四化”活动的汇报,还看了师生们为丰富这一活动内容演出的文艺节目。她即兴讲话,对淮安四中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全校师生备受鼓舞,他们当即就想到了应该把学校开展“学习周总理,一心为四化”活动后的变化向一直关心全国青少年、关心淮安的邓颖超汇报。于是,学校就让毛笔字写得比较好的王觉悟老师当场写下了一张大字字幅:
学习周总理 一心为四化
淮安四中
邢成龙校长请吴全蘅将这幅字代为转交给邓颖超。
吴全蘅回到北京后,不仅将四中的字幅送到西花厅,还当面向邓颖超汇报了她到该校的感受。邓颖超十分高兴,就嘱秘书赵炜给淮安四中写来了上面这封信。
我婆家的事我能不做吗
淮安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在这块热土上,中华儿女们为了夺取革命的胜利,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从事淮安市党史工作的同志们经过大量走访和调查,到1990年时,决定将近十年来搜集整理出来的革命英雄、烈士们的事迹汇集成册,出版一本书以流传后世,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素材。因为这些故事大都是反映中共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故事,所以决定这本书的书名叫《鱼水情》。
《鱼水情》共有58个篇章,近14万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同意出版。书稿会齐后,当时的中共淮安市党史工作委员会主任邵景元很想找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题写书名,以便增加这本书的“分量”。他先后考虑到战争年代曾在淮安工作过的邓子恢、张鼎丞、粟裕、曾山、刘瑞龙、李一氓、张爱萍等人。最后又想到淮安是周恩来的故乡,周恩来逝世了,邓颖超还健在,淮安是她的“婆家”呀!于是,邵景元以中共淮安市党史工作委员会的名义向邓颖超写了封信,请邓颖超为《鱼水情》题写书名。
信寄出后,邵景元等一直心神不定:当时邓颖超已届86岁高龄,她还能题字吗?她的身体条件许可吗?……
然而,回信比预想的要快得多。邵景元拆信一看,原来是邓颖超秘书回的信,大意是:你们要邓大姐题写书名的信收到了,大姐让我转告你们,她年岁大了,字也写得不怎么好;还有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是宣传周恩来的,如果是宣传周恩来的,她题写书名就不合适,因为周恩来生前从不允许宣传他自己。如果书的内容是宣传当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英模人物的,大姐说,她愿意为你们写书名,以尽她一个“淮安媳妇”的义务和职责。信末署名:“北京邓颖超同志处”。
接信后的邵景元如获至宝,当即用快件再发一信,说书的内容不是宣传周恩来的,请邓大姐方便时能尽快题好寄出,以便让这本书早日付梓出版,以告慰九泉之下那些牺牲多年的英灵。于是,邓颖超在收到淮安市党史工委的第二封信后,特意戴上老花镜,提笔写下了“鱼水情·邓颖超·1990.3”的字样,交秘书赵炜寄到淮安。在那刚劲有力的一笔一画中,透露出来的正是邓颖超缕缕的“婆家”情怀。
1992年10月,当年在邓颖超身边工作过的13位同志联袂到淮安参观瞻仰周恩来纪念馆时,笔者曾问过此事,他们还清楚地记得,说:当“赵秘”(邓颖超身边工作人员对赵炜的称呼)问大姐:“许多人找你题词写字你都不写了,为什么还要给淮安写呢?”邓颖超说:“我婆家的事我能不做吗?”
搞成公园,有教育意义,又可游览,这样的形式很好
1986年,中央批准在淮安建周恩来纪念馆。1988年,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唐永峰等人代表淮安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进京看望邓颖超并汇报有关工作。
6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后客厅会见了唐永峰一行。
当唐永峰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后,邓颖超笑着说:“你这个名字起得有意思,跟山峰一样高,而且还是永久的。”一句幽默的话立即吹散了室内拘谨的气氛,大家随即亲切而又无拘无束地交谈起来。
那次淮安方面去的人比较多,一共有14个人。邓颖超高兴地说:“你们这么多同志从淮安到我这地方来,还是第一次。所以,我向你们表示特别的欢迎。”“特别的欢迎”无疑是表达了邓颖超对“婆家”淮安的格外亲切和关爱。
当邓颖超听说淮安发现了一个比四川自贡盐矿还大得多的特大地下盐矿后,马上高兴地说:“这是新发现啰,是个宝藏,一定要很好地开发和利用。”
唐永峰等人汇报到淮安正在筹建周恩来纪念馆的事时,邓颖超立即郑重地表达她的意见:“淮安建恩来同志纪念馆,表示了淮安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和永恒的纪念,也是一种可以教育后人的建筑。我希望你们搞得朴素一点,不要过分富丽堂皇。富丽堂皇不符合恩来一贯的思想和生活作风。陈设的东西,要表现一个革命家甘当人民公仆的内容。”
1955年4月,周恩来、邓颖超和弟弟周恩寿 (右一)、弟媳王士琴及孩子们在中南海西花厅
唐永峰告诉邓颖超,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总体规划是建成一处风景旅游区。对此,邓颖超大加赞赏,连声赞扬:“这样好,这样好。搞成公园,除了有教育意义外,大家可以游览,可以休息,这样的形式很好。”
后来,无论是周恩来纪念馆的规划设计,还是仿西花厅(中央批的是周恩来遗物陈列馆,后与周恩来纪念馆合并)的陈列布展,淮安的同志都遵循着邓颖超的这一要求。
那次接见结束时,邓颖超还将自己收藏阅读的五本有关周恩来的书赠送给唐永峰一行。这五本书现在都收藏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要请当地领导把恩来纪念馆的开馆仪式降到最低规模
1988年3月5日,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奠基。邓颖超接到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邀请信后,因为自己年事已高,行动不便,就派警卫秘书高振普代表她到淮安参加。
高振普在那个庄严隆重的奠基典礼上说,我受邓颖超同志委派来到淮安,带来了邓颖超同志对淮安人民的问候和感谢。
高振普还深情地说:邓颖超同志认为,从跟周恩来几十年的老伴关系,从和周恩来几十年一块战斗的战友关系,她应该来淮安看看;从她对淮安人民的情谊,她也很想来一趟淮安,在过去的时间里,因为工作关系,没有能抽出时间到淮安来,现在又因为年龄过高,84岁了,又失去了来淮安的身体条件。但是,她知道淮安人民想着她,经常有群众和单位给她写信,寄书,寄报纸,对她表示关心。她这次派我来,就是要我总的答复各位同志,她不能一一回信了,谢谢大家的关心。
高振普讲话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邓颖超对“婆家”淮安的殷殷之情和热爱之心,在场的1000多名淮安各界代表报以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1992年1月,经过各方面三年多的努力,周恩来纪念馆建成了。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1月6日为新落成的周恩来纪念馆举行开馆典礼。这一典礼非常庄严、隆重。然而细心的淮安人却注意到,原先说有位中央主要领导人来淮安剪彩之事并未发生,邓颖超派来的自己的秘书、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的赵炜和出席典礼的中央领导都没有讲一句话。周恩来的众多亲属和他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人们只见到了周尔萃和童小鹏的身影,再无旁人。当时,曾有不少人进行过种种猜测,但都没有一个令人满意和信服的答案。直到后来笔者去北京,才解开了这个“谜”。那是周恩来的弟媳王士琴和曾在西花厅工作过的同志对笔者讲的。
请邓颖超出席周恩来纪念馆落成典礼的邀请信发到北京后,邓颖超正在北京医院住院。她确实已经“失去了”到淮安看看的身体条件。当时她就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今年夏天江苏水灾较重,淮安那里又是重灾区,小六(指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建)在中央党校都听过淮安抗洪救灾代表的报告,许多群众现在吃饭都有问题,所以一定要请当地领导把恩来纪念馆的开馆仪式降到最低规模。邓颖超还交代说:开馆那天,人去多了,就要给地方政府增添麻烦,增加接待方面的负担。我们在京的和外地的周家亲属都不要去了,就请在江苏的周尔辉做代表,如果尔辉身体不好,就让尔萃去;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有童小鹏做代表就行了。
邓颖超这么一说,曾在西花厅工作过的同志和周家亲属等都遵照执行。原先由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请好的中央主要领导人也就取消了淮安之行,改派了政治局委员兼国务委员李铁映到淮安,为周恩来纪念馆开馆剪彩。
我现在年岁大了,你们还可以帮他们疏通嘛
1994年9月4日,为筹备纪念周恩来百岁诞辰,淮安方面组团赴京征求在京周家亲属、周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以及中央文献研究室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当时,在首都宾馆(今首都大酒店)二楼,面对在场的50多位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老同志,淮安市长陆广浦说:“昨天我们去拜会了曾担任过周总理政治秘书的范若愚范老。范老身体不好,躺在床上还深情地告诉我们:在邓大姐住院时,他曾到医院看望。当说起淮安方面的同志曾经到西花厅看她并希望她能关心一下淮安的经济建设时,病中的邓大姐还说:‘恩来在世时,未给他的家乡淮安开过小灶,我现在年岁大了,已经力不从心了,你们能说话的还可以帮他们说说话,疏通疏通嘛。改革开放都这么多年了,各地要发展是很正常的事嘛。’”从病中邓颖超同周恩来秘书范若愚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邓颖超晚年对“婆家”淮安经济发展的关心。
那天到场的除了周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罗青长等人外,还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刘武生等人。笔者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
邓颖超无愧于周恩来的亲密伴侣,她对“婆家”的深厚感情也将和周恩来的业绩一样,永远为淮安人民所传颂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