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华尔街”运动:缘起、特征和意义*
2012-04-01刘兴波
刘兴波
“占领华尔街”运动:缘起、特征和意义*
刘兴波
2011年9月至今,美国爆发了自20世纪60年代争取公民权运动以来最大的群众运动——“占领华尔街”运动,它是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延续,是美国资本主义失衡的重要表现。该运动的主要诉求有:遏制华尔街金融资本的贪婪,解决贫富分化加剧问题,改善大众的就业条件和水平,反对华盛顿官僚作风和部分官员的贪腐等。这次运动具有参加者逐渐增多,波及城市逐步增加,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影响日益广泛的特点。“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和非暴力手段的应用,符合欧洲早期社会主义运动时期工人反抗资本家压迫和要求改善自身境遇集会的特征。在当前情况下,这种运动虽然不会撼动金融资本的统治,但对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和奥巴马的改革措施,以及现代无产阶级的训练和美国资本主义的变革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美国;资本主义;占领华尔街;金融危机;社会主义运动
运动最初的发起可以追溯到2011年7月份,加拿大范库弗州的一家非营利反主流文化网络杂志“广告克星”(Adbusters)在社交网站“推特”上发出海报,号召人们在9月17日冲进曼哈顿,支起帐篷,带上食物,设置和平路障来占领华尔街,意在表达对美国金融制度偏袒权贵和富人的不满,声讨引发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在网站7月13号的倡议中是这样阐述其目的的,即“迫使政府在大众意愿和华尔街大公司的贪婪之间作出选择”①http://www.adbusters.org/blogs/adbusters-blog/occupywallstreet.html.,而第一步则是分离金钱和政治。运动的最终目标是塑造一个全新的有活力的美国。
在美国宪法日的9月17号,华尔街金融区,示威者手举标语,头戴面具,喊着口号,抗议华尔街的贪婪,指责政府为救助少数金融机构而使多数人陷于经济困境,“占领华尔街运动”正式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声称代表“99%”美国普通民众的这场运动已经渐显燎原之势,抗议浪潮迅速向西雅图、洛杉矶、芝加哥、华盛顿等50多个大城市和上百个小城市蔓延,出现了“占领芝加哥”和“占领华盛顿”等类似的活动。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运动的最初发起者可能也没有预料到其发展态势如此之快。持续的抗议活动已得到部分工会组织和学生的支持,美国国内有超过70所大学的学生参与抗议活动。目前,尽管这场运动的声势比前一个阶段逊色,但“占领”运动仍在延续,它已经成为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群众运动的主要标志。在美国,各方政治势力对此次运动也作了不同的评价。奥巴马总统认为,抗议活动反映了大众的困惑,他重申,美国需要一个强大而有效的金融部门来促进美国的发展和维护大众的利益①http://www.democracynow.org/2011/10/7/headlines#1.。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声势浩大、出乎意料的示威运动呢?
一、运动的原因和诉求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大厦倾倒,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并陷入低谷以来,美国模式资本主义俨然成为社会制度的楷模,尽管有一些零散的罢工活动、贸易摩擦和恐怖威胁,但整个美国看起来欣欣向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国依靠文化、经济和军事霸权输出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同时,自身经济社会也遭遇了暗礁,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孕育和发展起来的资本泡沫和在反恐名义下的战争耗费。资本泡沫最初明显的表现是在互联网领域,随后向其他领域特别是房产和金融领域扩展,泡沫的爆裂就是2008年金融与经济危机的爆发。关于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各方人士已有多方面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但经济危机的爆发成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重要背景。危机后中产阶级资产的大幅缩水,美国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以及失业率居高不下等社会现实成为运动的导火线。因此,这场运动的爆发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无产阶级”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此外,在“9.11”事件前后,为了维持全球军事霸权和维护资本利益在全球的布局,在“反恐”和维护“正义”的名义下,美国发动了多场局部战争,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后果就是资本利益获得充分尊重,普通民众的生活进一步恶化。
第一,经济危机的爆发戳破了美国经济金融化和杠杆化泡沫,扰乱了普通民众借贷生活的模式,降低了生活质量,并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在2006年之前的十多年里,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布什政府对军工及相关企业的刺激,美国民众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的借贷生活模式依然存在巨大的魔力。特别是,当网络泡沫破灭后,金融资本为了获利,发现并开发了房地产抵押贷款市场,通过债券、基金、担保、融资、理财产品等眼花缭乱的金融产品创新,催生了金融市场的虚假繁荣和泡沫。在这一时期,对房价和其他金融产品升值的预期促使更多的中产阶级和普通收入者把自己全部的收入投资到房产和金融产品上来。但是,华尔街的风险控制及防范却是如此的糟糕,“从那一刻起,华尔街公司成了一个黑箱。那些为风险承担者提供资金的股票持有人并不真正理解风险承担者在做什么,而且,随着风险承担过程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他们的理解也消失殆尽了。最显而易见的是,那些进行了复杂压注的聪明人的利润,淹没了所有服务客户或者投资于生产率更高的企业所获得的收益。客户都变得无关紧要”①[美]迈克尔·刘易斯著:《大空头》,何正云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245页。。在危机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形成了“大而不倒”的心理意识,一旦出现问题,则期望政府救助。
危机爆发后,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救助,但相当多的资金落入了应该承担责任的高管的口袋。另一方面,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9月的数据,2010年美国贫困率为15.1%,贫困人口达到4620万人,为52年来最高;收入在贫困线一半以下的“深度贫困”人口为2050万人,为36年来最高;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数量从2009年的4900万人上升至2010年的4990万人;同时,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收入最低的10%的人的所得,相比1999年下降了12.1%,收入最高的10%的人同期只下降了1.5%,而同期收入显著增长的唯一人群是最富有的1%的人群,他们拥有总收入的约1/5②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11/c_122139254_2.htm.。同时,作为社会支柱的中产阶级遇到发展难题,中产阶级数量减少,他们滑落到普通收入者中去。更多的人感觉,危机不仅没有对1%的富人造成影响,反而使其财富越来越多,而自己则成为了剩余的贫困的99%。因此,多数美国人感觉自己的生活质量相对下降了,并且没有能力去支付各项贷款。据美国中文网报道,美国2011年第二季度的抵押贷款违约率又有所抬头:“抵押贷款违约尽管仍然低于一年之前的水平,但它是在去年达到‘高原’之后连续两个季度稍微上升……将近4.8%的借款人逾期还款不超过两次,稍微高于3月底的4.7%和去年年底的4.6%。”③http://www.sinovision.net/index.php?module=news&act=details&col_id=3&news_id=182606.中产阶级的困顿和抵押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对美国经济来说是个不受欢迎的信号,这与失业问题密切相关。据美国劳工部2011年10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在各种措施下,新增137000个非农就业岗位,但美国失业率仍然高达9.1%。④http://www.dol.gov/opa/media/press/opa/OPA20111474.htm.“占领华尔街”运动重要的口号之一就是“我要工作”。面对疲软的就业市场和即将举行的总统大选,奥巴马总统提出了就业促进法案议案,目前正是两党对就业法案进行博弈的重要时刻,这场运动的爆发也表明了重要的问题是创设就业职位,解决失业问题。
第二,金融资本与大公司和国会与政府部门联系紧密,严重影响其一般政策和危机后的救助政策与资金投向,公共资金被用在了救助本应该承担责任的大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上。在占领华尔街组织的网站上,号召者这样描述运动的性质:“运动是由多人种参加,无性别歧视和采用政治劝说方式的无领导抵抗运动。我们的共同点是,我们是再也不能容忍1%的贪婪和腐化的99%。我们用‘阿拉伯之春’①指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代。式的革命策略来达成我们的目标并鼓励运用非暴力手段最大化参加者的安全。”②http://occupywallst.org/.在这里,1%被认为是华尔街上的大银行家及其高管和其背后掌握金融资本的资本家及其政府里面的代理人,资本家运用金钱资助自己的政治代理人,政治代理人通过各种政策工具为包括金融资本在内的资本及其占有者服务。
因此,运动的口号之一便是促使金钱和政治的分离,但美国社会的传统是,政治体系和资本密切关联,这从危机前后政府的表现便可看出资本对政治决策的强大制约。在危机前,政府疏于或不愿对金融市场及其创新金融产品进行严格监管,是因为怕违犯市场道德,影响资本获利;危机后,政府投入巨额财政资金进行经济刺激,但大部分给予了本应该承担责任的肇事者,损失由公众承担;而公众把矛头指向华尔街的贪婪时,华尔街抱怨正是政府的监管才造就了经济危机,因为它扭曲了市场的自我调整,政府成为华尔街资本转移注意力的靶子,对此,政府亦无可奈何。据“美国响应政治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237位国会议员自称是百万富翁,占议员总数的45%③http://cn.wsj.com/gb/20091116/wrt073636.asp?source=rss.。不管怎样理解国会中富翁数量的意义,有一点不能否认,仅仅依靠传统的募捐方式当选议员越来越难,要当选,更多地需要凭借自身的财富。所以,富人能够有效的影响政府政策。在进行经济刺激的资金投放上,大而不倒的公司自然成为了被救援的对象,而做错事的高管也就能依旧拿到高额的薪水和巨额的奖金而不承担责任。这对于陷入失业状态和生活质量下降的公众来说,是不能忍受的。因此,在对华尔街的贪婪进行谴责的同时,示威者也发起了“占领华盛顿”的运动,目的是表达对金钱与政治联姻的不满,对利益集团侵蚀决策机制的不满。这表明,美国政治体系在利益协调方面出现了困顿,示威活动是政府漠视民众利益的后果;此次示威与过往的抗议活动不同的是,民众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肌瘤——金钱政治的危害,这直指要害,表明了民众的觉醒。
第三,普通民众对政府耗费大量资源发动局部战争而不顾及国内经济社会问题表示不满,要求用有限的资源解决国内问题,如改善医疗水平、创造就业岗位等。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是相互影响的,通过制造国外问题,如军事冲突和军事干预、贸易摩擦和打击恐怖势力,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可以转移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美国近二十年来,发动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多场局部战争或武装干预,从伊拉克到阿富汗,再到近期的利比亚。这些动作耗费了美国大量的财力,美国2010年军费开支近7000亿,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3%,2010年比2001年增长81.3%,占GDP比例为4.8%。①http://cn.wsj.com/gb/20110503/bus075448.asp?source%3DUpFeature.美国是世界的军火供应商,2011年的军火销售额预计可达500亿美元。承担巨额军事负担的是普通的美国民众,但获利的则是军火公司和其他资本家。此前,美国民众在保证自身生活标准的情况下,没有爆发大规模跨地区的反战游行,但在危机爆发后经济衰退的今天,民众开始聚焦国内状况,期望政府能从海外战争的泥潭中抽身而退,节约资金用于国内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因此,反战也成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主要诉求之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新闻网站引用示威者Judith Simmons的话道出了反战示威和“占领华尔街”之间的联系:“五分之一的联邦预算给了国防部,占领华尔街运动给了更多年轻人一个参与反战示威的机会”②http://www.cbsnews.com/8301-503544_162-20116958-503544.html.。
目前,这场运动仍在继续,各种诉求也在增加。据《洛杉矶时报》文章称,抗议活动的目标已经多元化,如“结束对以色列的援助”,“结束贪婪、结束贫穷、结束战争”,“废除死刑”,“反对种族歧视”等③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1/sep/29/nation/la-na-wall-street-protest-20110930/2.。笔者认为,尽管这场运动的诉求还会增加,但主要有三个:一是反对贫富分化,要求改善公众境遇;二是反对金钱政治,要求分离金钱对政治的影响;三是反对继续战争,要求从海外撤军。
这场运动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了大量失业人口,导致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深层次原因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出现社会失衡问题,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自由市场的坠落》一书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失衡:我们能否把握住机会,恢复市场和国家、个人和团体、人类和自然、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平衡呢④参见斯蒂格利茨《自由市场的坠落》,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第262页。?这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掌握资本的资本家必然会通过各种手段促进自己的利润,在生产率高度发达的今天,恩格斯的话又得到验证:“一方面是不可计量的财富和购买者无法对付的产品过剩,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口无产阶级化,变成雇佣工人,因而无力获得这些过剩的产品。社会分裂为人数不多的过分富有的阶级和人数众多的无产的雇佣工人阶级,这就使得这个社会被自己的富有所窒息,而同时它的极大多数成员却几乎得不到或完全得不到保障去免除极度的贫困。”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9页。
二、运动的特征和趋势
“占领华尔街”运动发生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打破了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没有广泛的群众性运动的时间间隔,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
第一,运动发生在国内经济危机后果显现和国外类似运动频发的相互影响的背景下。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终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平稳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稳步上升的步伐,一些金融公司倒闭,以各行业白领和中小企业家为代表的中产阶层数量减少,更多的人失去工作,这就为“占领华尔街”运动准备了大量的潜在参加者。与此同时,在中东和非洲,甚至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和平示威和游行活动,特别是在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一股以年轻人为主要参与者的反抗专制政权的和平示威活动,有些取得了成功。由于示威活动多发生在上半年,发达国家媒体称其为“阿拉伯之春”,它们没有想到阿拉伯之春随后变成了类似运动的“美国之秋”。
第二,运动的发起、组织和信息发布充分运用了便捷的互联网媒体。最初的发起倡议就是发布在网络电子杂志的平台上,随后通过互联网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传播,获得了一定的响应;运动的最初照片和视频又通过互联网传播,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参加者的进入;现场的参加者又通过互联网与移动通信与更多的网友进行直播式的互动交流。因此,互联网成为了运动不可缺少的工具,这具有典型的互联网开放式交流的特征,它能够迅速和有效的聚集受众,并扩大影响。
第三,运动具有快速扩展性——参加者数量迅速增长,波及城市快速增加,利益诉求逐步多元化和复杂化。从9月17日运动发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运动已经拓展到全美五十多个大城市和八百多个小城市,人员也是越聚越多,参加者由最初的新生代也逐步扩展到各个年龄阶段和职业群体。同时,名称由单纯的“占领华尔街”演变为类似的“占领华盛顿”、“占领芝加哥”等,具体目标则由要求对华尔街进行严格的监管衍生出多种诉求,如提供就业岗位、解决抵押贷款、解决贫富分化、提高富人税收、消除金钱政治、反对继续参战、推动就业法案,等等。
第四,它具有现代条件下的“人民革命”的群众参与式特征,符合“行动”理论,也具有欧洲工人阶级早期反抗工厂主压迫,争取权利集会的特征,还具有非暴力不合作的特征。西方政治思想家阿伦特·汉娜推崇参与式革命,鼓吹人人参与公共领域的行动理论。从“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参与者、参与方式来看,至少是部分符合阿伦特宣称的行动者通过行动来参与公共领域的思想。同时,运动的爆发也揭示了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社会问题,劳工阶级和普通大众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利用现代技术交互手段,运用非暴力的示威和游行来争取和维护自身权利。
第五,尽管受到一些政客的批评,运动没有遭到官方实质性的镇压和取缔。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佩洛西当地时间10月8日表示,她支持如今已蔓延到全美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奥巴马总统日前发表意见认为他理解运动的参加者,认为这是社会存在一种广泛的迷失情绪所致。白宫高级顾问David Plouffe代表奥巴马总统在10月11日的“早安,美国”节目中也发出了支持示威者的意见,他说:“人们对努力工作得不到回报和不负责任的经济感到失望……总统是站在普通消费者和中产阶级一边的,而很多共和党人却期望保持导致经济衰退的政策。”①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white-house-ties-obama-to-occupy-wall-street-2011-10.Oct.11,2011.很明显,这具有为大选拉拢选票的考虑,但对示威活动也是一种支持。纽约市长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在7日电视讲话中猛烈抨击“占领”行动引发更大示威后,也转变了策略,声称市政当局允许反对大公司的抗议活动,前提是示威者遵守法律。纽约州州长库莫(Andrew Cuomo)10月10号也表示,拥护美国第一修正案赋予抗议者的权利。
第六,运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有向全球蔓延的趋势。在互联互网的今天,事件相互影响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紧随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英国、荷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迅疾出现了类似的抗议活动,英国发生了“占领伦敦”运动,中国台湾“反贫困联盟”也曾计划举行类似的“占领台北”活动。可以预见,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银行、证券和基金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已经成为人们发泄失望情绪的靶子,由于在这些社会和政治体系内有相对健全的示威和游行法规,在不触犯大的社会和政治规则的情况下,运动的范围可以在全球扩展。
随着美国医疗和就业法案的实施,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大和反危机措施的加强,美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同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对“占领”者长期盘踞的地方进行了温和的清场。因此,相对于前一时期的规模和声势,“占领”运动陷入低谷。但如果经济社会形势再出现大的波动,或者接连出现大的事件②如2012年5月10日,曾在2008年金融经济危机期间接受政府援助的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承认交易巨亏20亿美元。此类事件如果频繁发生,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会为“占领”运动创造条件。,占领运动高潮会再次袭来。因此,从趋势来看,占领运动会长期持续,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间或出现高潮。
三、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目前,关于这次运动的性质,人们还没有形成定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Willard Mitt Romney)就认为这是一场闹剧,示威民众是在寻找替罪羊。笔者不赞同闹剧的说法,但对运动没有找准对象的说法则基本同意,华尔街仅仅是前台的演员,幕后则是资本势力及其操纵的政治代表——各级官员和政治机构。有专家认为,这带有阶级斗争的性质,这对于美国来说是个突破。长期以来,美国不承认和忌讳“阶级斗争”这样的词语,但正如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谈到国家问题时所作的精辟论述那样:“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反过来过,国家的存在证明阶级矛盾不可调和。”①列宁:《国家与革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因此,要说这次运动一点也不带有阶级斗争的性质,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如“占领华尔街”组织所宣称的那样,这是一次和平的运用非暴力手段的示威和游行活动,它是社会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导致的后果,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表达对华尔街及其金钱政治的不满。目前,运动的发展还在资本主义政权的容忍限度内,但如果一旦在实质上触及了资本家利益,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也就不会再对示威者展示“温情”的一面。这场运动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生对奥巴马改革客观上起到推动作用。奥巴马上任以来,促使了医疗改革法案的通过,但是面临保守派人士的诘难;同时,奥巴马政府力促就业促进法能够顺利完成立法程序,目前,正是各方势力博弈的关键时刻。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运动的爆发使公众支持相关法案的态度显而易见。同时,公众对华尔街的怨气也会使奥巴马政府调整自己的经济刺激策略和重点,在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方面,政府部门可能会做的更为严格。
第二,“占领华尔街”的一系列诉求必然推动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经济社会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和调控。这对于坚持自由主义的人士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在危机面前,政府已经而且还要继续发挥着比以往更大的干预作用。美国资本主义要继续向前发展,恢复政府干预和市场作用的平衡至关重要,政府及其监管部门不能对大资本的眼前利益一味的纵容。
第三,“占领华尔街”运动成为2012年总统大选各方利用和博弈的筹码。对于谋求连任的奥巴马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于一直宣称自己支持和代表美国中产阶级的总统来说,中产阶级的广泛参与是对奥巴马的一种支持,他可以利用这个运动来攻击共和党。但是在金钱政治体系下,忽略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不可能竞选成功,这实在是进退两难。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则会趁机攻击奥巴马总统的政策漏洞。目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而据统计,自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总统以来,没有美国总统在失业率达到7.2%以上的情况下赢得竞选连任,而且据估计,这一数字在2012年11月将达到7.8%。②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dzh/2011-08-09/content_3446460.html.因此,这场运动爆发的时机比较特殊,民主党和共和党会充分选择和利用有用信息为自己的竞选服务。
第四,运动的发生将促使美国政党政治和利益表达、聚合及博弈机制发生微调。美国政党政治长期以来能够聚合民众的利益诉求,两党之间也能够就经济和政治等利益分配和相关政策达成妥协,但随着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差异的缩小,在很多方面两党的政策越来越趋同。但在选举需要下,加上政治惯性的作用,两党要制造出不同,所以其在相关政策上妥协的余地越来越小。在这狭小的空间要解决大量的矛盾并进行利益博弈,两党政治已经某种程度上妨碍了通畅的利益表达和诉求聚合机制,两党将政党争斗置于民众利益之上。面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深层困境,民众要求变革的声音越来越高涨。这次抗议活动或可成为推动美国政治变革的前导力量。
第五,在这场运动中,作为主要参加者的劳工阶级和中产阶级得到了锻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人口和传统制造业比重下降,以科技和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在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也逐步增长。由于工人阶级的构成出现了新的变化,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工人,而是在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以白领面目出现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他们逐步跨入到中产阶级行列,成为支撑美国经济社会的支柱。另一方面,政府加强了对工会组织罢工的控制和限制,并改善了工会组织。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罢工活动在规模和频次上都大大减少。工人阶级的新面貌和中产化并没有改变其受资本剥削的地位,2008年危机后的形势证明了这一点。
危机加速了中产阶级的空心化,拉大了大多数普通人与超级富豪的财富差距。这使衰落中的中产阶级重新思考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并在运动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反对贫富分化,反对社会不公,要求政府约束大公司行为,维护劳工和中产的整体利益是他们的重要诉求,也是其阶级意识觉醒的表现。同时,和平斗争手段的运用和适时地加入到“占领”活动中来,也是其阶级觉悟的反应。在运动中,其斗争策略、手段和组织方式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第六,“占领”运动不会动摇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调试能力还未枯竭,仍具有较长的生命力,但它同时表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确实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在其内部动摇资本的统治基础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甚至在时机成熟之际促使人们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四、结论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的延续,直接原因是伴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下降和中产阶级的衰落而出现的贫富分化加剧,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运动的直接目标是加强政府作用来改善民生,根本目标是消除资本对政治的影响。运动对加强政府调控,推动奥巴马政府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但如果当局处理不当,随着时间的延续,在局部地区会演化为骚乱,带来冲突,影响秩序和稳定。运动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教训是:(1)要加强对金融体系及其运作的严厉监管;(2)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公平正义,政府应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贫富分化和社会分层带来的社会问题;(3)在社会转型时期,应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D1;D61
A
1001-5574(2012)02-0081-09
刘兴波,中国石油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基地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济南25010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当代资本主义的阶段性特征研究”(项目号:2009jjD840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相关‘主义’比较研究”(批准号:09&ZD002)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黄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