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融资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初探

2012-04-01李连恒刘军昭

财务与金融 2012年2期
关键词:契约信用信息

李连恒 刘军昭

一、现代信用社会与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

我国有句古话:“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从上至至尊君王的“君无戏言”、“金口玉言”,下至普通个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乃至三尺童子“拉勾勾,骗人是小狗”,再到我们今天构筑“诚信社会”的种种努力,信用、诚信于社会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现代市场经济是首先契约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契约成为社会经济交往的基本形式。契约是双方或多方协议认可并承诺遵守的行动规则,它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未能履行义务时的惩罚措施,是信用关系建立的一种约束手段。市场经济中的契约不仅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契约即显性契约,也包括默认契约或称隐性契约。契约的核心是承诺,借助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促使双方的信任。现代市场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内生于契约经济,是契约经济的必然要求。契约规定了交易或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签订了契约,也就形成了彼此间的承诺,只有双方都重诺守约,交易与合作关系才可能持续。因此,契约可以让双方开展合作,而信用能够让这种合作持续延伸。契约是合作的起点,而信用则是合作的根本。现代市场经济中契约精神与信用原则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决定了契约经济与信用经济的关系类似于同一钱币的两面,于是,信用经济也就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又一显著特征。在现代信用经济社会中,信用信息就成了经济决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除了融资关系中最狭义的信用(即资金借贷信用),还指社会成员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等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广义信用。信用的核心准则是“示人以诚,信守承诺”,简言之即“诚信”,也就是说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中,各社会经济主体必须遵守的诚实无欺、言行一致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际上,即使在融资关系的资金借贷信用中,一个企业是否讲信用(即按时还本付息),其信用状态如何,除了那些还贷付息的原始记录外,还包括其他相关的各种信用信息的,即可以用一个企业的广义的信用信息来识别、判断、衡量其信用度的。也就是说,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社会专门机构征信机构提供的信用信息,即通过对相关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的共享,来识别、判断、衡量向其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以此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2011年以来,浙江温州、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南安阳等地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传闻濒现于媒体,引起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国内外商业银行长期面对的世界性难题。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非常重视,但商业银行在具体推动这项业务时,须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虽然期望有效开发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但实际工作受到了较多限制,成效有限。

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事实是银行信贷资金仍是中小企业融资首要渠道。一份来自2011年山东济宁人民银行对当地294家中小企业的融资调查数据显示,在济宁当地以银行信贷资金作为首要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占比达到21.9%,其次为自有资金,占比为6.4%。在被调查的294家有贷款的企业中,28家企业在一家银行有贷款,109家企业在两家银行有贷款,157家企业在三家或三家以上银行有贷款。因此,银行信贷资金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首要选择。但是中小企业贷款满意度整体偏低。被调查的企业2011年共申请贷款次数为687次,平均水平为2.3次,银行满足次数为359次,平均水平为1.2次,满足率为53.1%。159家企业认为“银行门槛高了,条件多了,可以贷到的资金少了”占比为52.3%,68家企业认为“银行门槛没变,但可以贷到的资金少了”占比为22.9%。

2008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流动性持续紧张,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我国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中小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8%,而2007年12月31日时,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4.5%,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4.5%。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的4年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银行放贷条件不断提高,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本来就处于弱抛地位的中小企业融资就更加艰难。事实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市场司副司长吴显亭在一次访谈中发布的数据,即使在2008年-2010年货币宽松的三年当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的增幅也呈现出连续下降的态势,分别为3.7%、2.5%和0.6%。而2011年11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举行的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秋季报告发布会声称,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3.8万家小型微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显示,仅有15.5%的小型微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

三、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信用信息沟通上的成因分析

如上所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托银行等金融机构,但在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3.8万家小型微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显示,仅有15.5%的小型微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几率之所以如此低下,除了我国银行系统银根紧缩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企业可资利用的相关信用信息异常缺失。目前,金融机构已将征信系统应用于中小企业贷款受理的审核、审批、发放、贷后管理、资产保全等各个环节。而正是在这些环节,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异常缺失而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原因。中小企业之所以信用信息方面的数据较少,这是由中小企业种种的特殊性及目前中小企业征信工作的片面性所决定的。

1、信用信息的内涵与外延有待进一步界定。信用信息的内涵与外延不能进行科学界定,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与管理、运用就无从下手,或仅能征集、管理、运用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衡量相关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作用不大。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就是广义信用信息,其信用信息除了中小企业还本付息的资金借贷信用信息外,还应包括企业概况、注册资本、对外投资、高管人员情况、主要财务指标、企业经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及其他重要信息等各项内容。而这些内容在目前征信体系下要么被有意忽略或很难如实地体现在信用记录中去。

2、中小企业对信用信息重视程度不够。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信用经济社会,一个企业的诚信度、信用度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然而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用信息意识,这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大障碍。很多企业不讲诚信,“瘦肉精”、“地沟油”、“楼歪歪”等事件层出不穷,不讲社会道德,没有社会责任信用的企业时常被媒体暴光,裸泳于公众视野之中。很多中小企业片面理解信用,仅认为不欠银行钱就是讲信用了,试想一个对消费者、对社会不讲信用的企业,它会最终遭到消费者和社会的抛弃的,其对银行的那份信用是难以持续的。

3、部分中小企业不理解,支持配合不够。由于我国部分县市经济落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准入要求高,贷款手续繁琐,审核较严,致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由于缺乏对中小企业的硬性约束机制,企业信息采集工作难度较大,无法保证企业信息采集的全面、准确和及时。

4、行政规章、法律不健全。开展企业征信系统建设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应是广义信用信息,其相关内容涉及到诸多相关部门。由于目前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地方相关部门和中小企业并没有向人民银行提供信用信息的义务,而仅仅依靠宣传和上门说服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时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和效果。

1、科学界定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的内涵和外延。信用信息在现代信用经济体系中应是一个广义概念,它是指社会成员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等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广义信用。信用的核心准则是“示人以诚,信守承诺”,也就是说只要是和企业重诺守约的行为相关的信息都应是信用信息。大致说来,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涉及的信用信息可以分为三大类:企业身份信用信息(企业在注册时所涉及到的相关信息)、企业负债信用信息(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具有债权债务关系的信用信息,主要有资金借贷信用信息、税款上缴信用信息、资费清偿信用信息、商品赊欠信用信息等等)、企业社会信用信息(即企业在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具有社会公德方面的信用信息等)。

2、加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与管理力度。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分为三大类,分别分散于公检法系统、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单位、银行、保险、商业企业等不同部门,这些分散的信用信息要形成统一的可供全社会共享的信用信息库,由人民银行中小企业征信中心来管理肯定力不从心。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可在国务院层面设立国家级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局(把目前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合并进来),各地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各地的涉及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部门企业一旦有相关信用信用的形成,首先在自己部门或企业的信息机构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定期报送当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部门存档,但如果是失信记录,可在提醒当事人前提下立即移交存档。各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部门第一步认真核实信用信息原件,第二步把相关信用信用放在网上供相关个人查询异议,第三步生成具有权威意义和证明效力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

3、建立以举报核销纠错内容为中心的动态信息更新机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社会经济信用信息会不断丰富、变更,因而其相应的信用信息应不断地保持实时更新的状态。为保持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动态更新,我们可以设计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举报核销纠错机制——即他人或相关企业对其经济活动相对方的中小企业的失信行为在其生成时可进行举报,也就是在经济活动中,只要某某企业有失信行为,其利益受损相对方都可向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部门举报其失信行为。但反过来,受举报的某某企业只要在特定的时期改正了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应具备对不其不守信用的信用记录进行核实后对其不利的档案进行销毁,就如同其受了行政党纪处分,但只要在规定时期内改正了,就应该撤销其处分一样。另外,中小企业还应对其信用信息保持随时查询,发现有不实记录,应定期通过异议报告进行纠错,经过这样处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就就基本上保持其经济社会活动同步了。

4、加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的宣传工作力度,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要广泛提高中小企业参加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库的认识,提升包括银行、工商、医院、商家、社区、公用事业收费单位、劳动、公检法诸部门在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建设中的积极性,对于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相关信用信息要如实记录,并妥善保管,及时移送给当地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本单位生成的失信行为,不能进行简单单方面的认定,在进行失信认定时,一定要同对方进行沟通,在对其失信行为进行书面告知并给出对方可以补救的缓冲时间,在失信方在规定的缓冲补救时间内仍无果的情况下可认定为失信并予以记录,连同相关的失信行为的原件进行存档封存,其失信行为信息并立即

四、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对策

上传当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主管部门。中小企业也要尽力配合,要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一方面在收到可能失信书面通知时,要同通知发出方协商解决失信纠纷;另一方面,要经常上网查询自己的信用记录,对于错误的信用信息要随时注重更正,对于有客观原因的失信行为要积极采取措施补救。

[1]李连恒,王旭.对建立以举报核销机制为中心的中小企业的征信体系的研究.[J]征信,2011,02

[2]李连恒,王旭.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档案.2011.,08

[3]高丹卡,邹开亮,程瑶.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制度归因及对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2009,6

[4]章鸿.对中小企业征信建设的思考.[J]福建金融,2010,8

[5]余建平,刘晓芬.“以用促建”搭建中小企业融资高效平台的初步构想[J]海南金融,2010,08

[6]沙磊,申志华,李鹏.以征信平台推动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11

[7]王进兴.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

[8]程民选,唐雪漫.现代信用社会的内涵及其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J].天府新论,2010,01

[9]徐彦斐,高莹.改善信息环境,促进企业征信业的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

[10]张国伟,张雪平.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提高政府监督决策能力[J]上海信息化,2009,12

[11]杜铁忠.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10,01

[12]许冠群,叶陈毅,刘雷颀.当代企业信用管理环境建设的路径探索[J].当代经济管理,2009,12

猜你喜欢

契约信用信息
饮食契约
一纸契约保权益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订阅信息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