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茗科1号品种加工红茶工艺概述

2012-04-01王幼萍陈志辉

茶叶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叶底花果工夫

王幼萍,陈志辉

(1.福安市穆云乡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福安 355002;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安 355015)

清咸丰元年(1851年),坦洋工夫红茶首创于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下的坦洋村。坦洋工夫外形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黑油润、滋味醇厚、香气似桂圆香、汤色橙红明亮、叶底红亮,冲泡多次色香味犹存[1-2]。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而闻名海内外,并成为英国王室特供茶,从此大批商贾接踵而来,人山人海,坦洋成了闽东茶叶的集散地。当时仅坦洋村一条街就有茶行 36家,雇用茶工 3000多人,出口茶叶二万余担,畅销荷、英、俄、日及东南亚,从国外运回的茶银达百万多两,足见当年坦洋茶叶兴盛之景象[3]。近年来,福安市为了挖掘坦洋工夫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茶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打造“坦洋工夫”品牌的政策措施,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中国证明商标”[1-2]。传统坦洋工夫以坦洋菜茶为原料,滋味醇厚但香气不够高悠,花果香不明显,以桂圆香为主,近年来高香型乌龙茶品种已成为制作坦洋工夫红茶的主要原料。茗科1号是国家审定茶树品种,制作乌龙茶香高味浓,花果香明显,现已被广泛用于制作高端坦洋工夫。本文简单介绍茗科1号制作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

1 鲜叶原料

鲜叶品种为国家审定品种——茗科1号,选择晴天、待露水干后采摘,一般春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二叶或一芽三叶初展,不带鱼叶和鳞片,秋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

2 萎凋

萎凋目的是为了适当地蒸发水分,并散发掉部分青草气,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伴随着水分的散发叶细胞浓缩、酶活性加强,内含物转化,为形成红茶色、味、香品质特征创造条件[1-3]。萎凋有室内自然萎凋、日光萎凋、萎凋槽萎凋3种[1-2,4]。本文主要介绍室内自然萎凋和日光萎凋。室内自然萎凋:要求萎凋室四面通风,门窗多使用容易开闭的百叶窗,萎凋架一般 15~20层,摊叶厚度 0.5~1 kg/m2,萎凋时间约18~30 h。遇阴雨天,可开电扇或者除湿机促进萎凋失水。日光萎凋:天气晴好,可把在室内萎凋一晚的茶青推出,根据阳光强度可采用直射光、斜射光或散射光进行萎凋,注意切不可暴晒,日光萎凋对“花果香”的形成具有较好的诱导作用。不管何种萎凋方法萎凋时间最好控制在18~30 h之间,过长过短都不利于优良红茶品质的形成。萎凋程度:萎凋对后继工序和制茶品质关系极大,萎凋不足,揉捻时易造成芽叶断碎,制成的毛茶片末多,发酵进展不均,香低味淡。萎凋过度,揉捻时茶汁不出,不易紧卷,发酵不匀,毛茶外形松散,滋味浓但欠鲜爽,叶底暗杂。萎凋失水率以45%~55%为适度,用茗科1号制作高香型红茶萎凋适当偏轻更有助于花果香的形成。感官判断萎凋适度为:叶质和嫩茎萎软,握叶稍粘、可成团,嫩茎弯曲不断,叶色成无光泽的暗绿色,叶面呈皱。

3 揉捻

揉捻使细胞破裂,茶汁外溢,加快多酚类化学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使叶片揉卷成条索,外形油润紧结美观,冲泡时易溶于水,增加茶汤的浓度[1,4-5]。萎凋不足的原料要适当轻压,以减少断碎;萎凋稍过度的,应适当重压,以利发酵。揉捻掌握:“嫩叶轻揉,老叶重揉”和“七重三轻”的原则。揉捻是否适度,对成茶的品质影响十分重大。揉捻不足时细胞破碎率低,会降低发酵效果,造成茶叶滋味淡薄,汤色不浓,甚至带青草味或叶底花青;揉捻过度,芽叶破碎,茶汁损失,也损害茶叶品质[1,3-4]。具体方法:萎凋叶投入揉捻机后先不加压揉捻约 20 min→轻压约 40 min→重压40 min→松压2 min→解块机解块。较粗老鲜叶或嫩度不匀的鲜叶,可筛分后二次揉捻。揉捻适度一般要求细胞破坏率达75%~85%,叶片成条率90%以上,条索紧卷,局部揉捻叶泛红,香味浓厚。

4 发酵

发酵是增强酶的活性,促进多酚类氧化,散发青草气,逐渐形成浓郁、醇厚的花果香气味,也是坦洋工夫红茶特有的颜色、滋味、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1,3,6]。要获得良好的发酵,必须控制好茶多酚氧化时的温度、湿度、发酵时间及提供充足的氧气[1,4]。发酵温度:发酵的叶温保持在 30℃左右。室温24~30℃之间。湿度:发酵室的相对湿度要求达到95%以上。为保持高湿度,发酵室内可装置热水喷雾或通入热蒸气以提高发酵室的温湿度。可在发酵框中盖湿布,也可达到保湿目的。通气:在发酵中需消耗大量氧气,发酵室必须有良好通气条件。摊叶厚度:摊叶过厚,通气不良,摊叶过薄,叶温不易保留。一般摊叶厚度为10~15 cm。掌握幼嫩茶宜薄,粗老茶宜厚,春茶宜厚,秋茶宜薄。发酵时间:一般为春茶3~6 h,秋茶2~4 h。发酵过程中叶温上升,中间一般翻拌 1~2次,如果叶温上升缓慢,适当延长发酵时间,注意整个发酵过程一定有明显的叶温上升过程,这个叶温是发酵叶自身发酵造成的温度上升,而不是靠外界蒸汽蒸热叶温,否则发酵失败。为了形成茗科1号独特的花果香,发酵程度比传统坦洋工夫稍轻,感官判定发酵适度的特征是叶色 70%左右为红色,青气逐渐消失,发出清新鲜浓的花果香。发酵过度,则香气低闷,色泽深红带褐,汤色暗而浊,叶底暗褐不亮,滋味浓厚不鲜爽。发酵不足,茶香不纯,叶底花青,色不透红,青气重,殊涩,口感差。发酵结束,应及时进行烘干,以免造成发酵过度,影响质量[3,5]。

5 干燥

干燥是坦洋工夫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其过程不仅仅是水分散失和稳固外形的过程,也是制止酶的活性,停止酶促氧化,去除青草气,提升茶香的过程[2,4]。干燥技术适当,可以巩固和发展前几个工序的优点,提高成茶品质。一般采用二次干燥,其间摊晾一次,采取“高温毛火、低温足火”的烘干方法[1,2,4]。毛火的进风口温度要求在110~120℃,以迅速灭活氧化,毛火后用手捏稍感刺手,但叶子尚软、折而不断,紧握茶叶放手能松散,即可进行足火。足火70℃左右,在烘干机中进行,毛火与足火之间一般要摊晾15 min。干燥适度标准,用手揉捏茶叶成粉末,茶香明显,含水量约5%~6%左右即可。

[1]余成法.坦洋工夫初制加工技术规程[J].茶叶科学技术,2008,(3):41-44.

[2]张勇帆.坦洋工夫红茶采制技术[J].福建茶叶,2008,30(3):37.

[3]陈成基.“坦洋工夫”红茶初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J].福建茶叶,2009,32(1):30-31.

[4]苏建月.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初探[J].茶叶科学技术,2003,(4):35-37.

[5]陈玉成.坦洋工夫红茶“金针王”制作工艺[J].福建茶叶,2002,(3):22.

[6]吴世潘.坦洋工夫红茶金质奖产品—“金针王”的制作工艺[J].茶叶科学技术,2002,(2):40.

[7]郑明星.提高“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主要措施[J].茶叶科学技术,2005,(1):34-35.

猜你喜欢

叶底花果工夫
浸种时间对不同贮藏年份叶底珠种子发芽的影响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卢龙县绿鑫苗木(花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何鹤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柑桔花果期管理关键技术
“功夫”和“工夫”
噩梦牌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