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四届全国辞书理论与辞书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04-01周阿根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辞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辞书词典汉语

(周阿根 阜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群贤毕至笑说文吞吴归楚,大江竞腾风尔雅百二三千”,第四届全国辞书理论与辞书史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4月24日—25日在安徽芜湖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辞书学会辞书理论与辞书史专业委员会、安徽省辞书学会联合主办,芜湖日报报业集团与安徽省辞书学会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等单位协办。会议主议题是:中国现代(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尤其是近三十年来)辞书的理论建设、理论创新与理论总结;会议副议题是:辞书(广义工具书,含数字网络工具等)史论及相关议题。辞书理论研究者及辞书编纂出版工作者八十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104篇。本次研讨会采取大会主题发言、小组讨论、大会自主发言、大会讨论等方式,就辞书理论和辞书史等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开幕式之后,晁继周、郑述谱、张绍麒、徐成志、张相明、乔永、夏立新、周淑萍、徐祖友等为与会代表做了主题发言。晁继周从注音、收词、释义、体例等方面讨论了《现代汉语词典》对《国语辞典》的继承、发展和提高。郑述谱系统介绍了大型俄语工具书《新时代俄汉大词典》的源头与沿革、主要特色及其现实处境,就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对策。张绍麒、王东海对现有辞书队伍的形成、组织结构和成员素质等几方面问题进行了反思,指出“建设辞书强国,关键在人才”,“辞书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以辞书队伍的长期建设为保证”。徐成志回顾走过的三十余年辞书编纂和辞书研究的历程,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了自己的辞书情缘和心得。张相明、谢衍君从框架结构、历史分期、辞书类型、观点特色等方面系统评介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的通论性辞书史著作,分析我国辞书史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方法。乔永从《辞源》修订的历史分工、修订模式、修订内容和历史意义等方面解读了《辞源》的修订,指出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大型汉语语文工具书,《辞源》功不可没,但是它也曾经历无奈的转型。夏立新全面介绍了意义驱动译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及该理论在辞书编纂实践中的应用。周淑萍结合《十三经辞典》的编纂实践,就专书辞典编纂思想、编纂性质、编纂体例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徐祖友对当前辞书研究的一般理论、辞书编纂工艺、辞书史、辞书评论、辞书规划等相关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主题报告之后,大会分三个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小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议题进行:

一、辞书理论研究

安志伟对语典分析语进行了词义学的分析。耿云冬等简要回顾了两次全国辞书规划中有关汉语辞书的规划情况,并以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规划出版情况与实际出版状况做了历时性的描述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辞书规划理论研究的相关问题。李孝仓提出辞书的比较研究应分为外部比较与内部比较两个方面,指出比较研究对强化在编辞书的研究水平,提升在编辞书的质量,使在编辞书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李红印对学习型汉语文辞书编纂理论探索做了回顾总结与进一步的思考,指出学习型汉语文辞书需要在提高认识、成系统编纂和深入研究学习性和学习功能以及凸显汉语词汇特点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李淑珍探讨了语汇层面语义分析的手段和方法,分析了语典释义中语义分析角度的多样性及语义分析的作用。马启红以辞书、论著对惯用语的认识为例,对惯用语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衍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王琪指出了当前成语词典中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的问题,就汉语成语词典的规范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杨慧玲着重论述词典考古对词典史研究的功用与贡献。袁世全以“掀起‘中观结构’的盖头来”为题,指出他本人的“中观结构”与国内外学人提出的“中观结构”的不同之处,并对“中观结构”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辞书史研究

曹小云、杨军对日藏古抄本、古刊本《游仙窟》引《切韵》进行了详细的考释,由此可以窥见《切韵》流传初期的状况和唐代语音演变的某些特征。郭万青对《六书故》引《国语》例进行了辨正。温朔彬简述了汉语歇后语语典编纂的历史并对有代表性的歇后语语典进行了评介。谢仁友介绍了我国第一部白话古今字典《白话字诂》编纂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分析了它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之处及其在中国辞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杨军、储泰松用兴福寺本《经典释文》与今传各本相校,认为今本《经典释文》不尽为陆德明书,而兴福寺本则多存其旧。叶其松系统梳理了黑龙江大学俄汉、汉俄教学词典编纂的历史,对每个时期教学词典的编写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并分析其思想来源和理论依据。雍淑凤、雍晓燕对“非”字及《说文解字》中的“非”族字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三、辞书编纂实践研究

陈长书在对先秦专书词典编纂现状考察的基础上,对先秦专书词典的编纂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程志兵以《汉语大词典订补》为切入点,具体研究了《汉语大词典》的修订趋向及相关问题。刘楠以《当代汉语词典》为例,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词典插图的分类、功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做了尝试性探讨。刘嵚对对外汉语语汇学习词典的收语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马启俊以《庄子》语言研究为例,具体说明了专书语言研究对成语类工具书编写的重要意义。王光汉认为假借和通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现象,词典的注音和释义也需要对这二者有所区分。王慧敏以《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第五版为例,系统探讨了全媒体辞书编纂的相关问题。杨同用认为词典标注词性必须考虑其目的性,必须根据目标用户的需要确定词定性归类的标准。易洪川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电子版检索法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张显成对简帛文字编编纂的现状与展望进行了探讨。赵长海、彭小琴认为《辞源》百年编修留存的大量档案资料,是辞书理论及辞书史研究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当代辞书学人辞书思想研究

韩敬体从七个方面具体研究了丁声树对我国辞书学建设做出的贡献。孙德金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胡明扬对我国辞书事业的重要贡献。杜朝晖对汪耀楠的释义思想进行讨论并重点阐述了其释义理论的现实意义。葛晓帅系统研究了黄建华对我国词典学事业的理论贡献,认为其在辞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旗帜作用。万艺玲从五个方面综合研究了符淮青在词典学研究方面的贡献。解海江对张志毅辞书学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袁世旭具体评述袁世全的辞书框架理论。张春新对李锡胤辞书学方面的主要建树进行了系统阐述。

五、辞书训诂等相关问题研究

黄大城提倡三画查字法,指出现行辞书索引(部首笔画查字法)的落后影响了辞书的使用率。周德美对汪耀楠的《汉语大字典通论》进行了研究。徐成志对《中华山水掌故辞典》修订本前言进行了全面解读。曹嫄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知书达理”释义的明显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黄克顺对语文辞书是否应收“囍”字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周阿根、李红、孙琛琛利用出土墓志文献对《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辞书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有益的补正,进而指出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必须加强对墓志文献的研究和利用。

纵观历届辞书研讨会,我们不难看出本次会议具有以下四个显著亮点:

(1)首次大规模地就辞书学的理论建设、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2)首次对中国现当代辞书学家的辞书思想、辞书理论和辞书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3)首次在同类大中型全国性学术会议全体大会上,刻意安排较多的时间(近两个小时)自由发言,质疑问难,组织辩论,百家争鸣。(4)首次以较多的团队、较多论文、较集中的议题,系统地研究某一辞书学具体对象,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

总之,本次研讨会主题明确、议题集中、学术规范、研讨深入、气氛活跃、交流充分,与会代表提出了诸多极具价值的见解,会议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辞书词典汉语
学汉语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米沃什词典
追剧宅女教汉语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词典例证翻译标准探索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