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考
2012-04-01陈玮龙艳吴仲珍
陈玮,龙艳,吴仲珍
铜仁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属武陵山腹心区域,东部地形相对平缓,西部地形切割较大。海拔220~2 572 m,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类型多样,具有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受水源限制,蔬菜主产区集中在海拔600 m以下河谷区域,蔬菜生产总量基本满足区内市场,但存在春、秋两个明显淡季。受冬春季寡日照、倒春寒,夏季高温、干旱等不利气候因素影响,过去对设施蔬菜发展有较大争议。随着对蔬菜产业投入增加,技术、设备不断改进和配套,设施蔬菜发展已突破过去“是否适宜发展”的困惑,我市“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0万hm2”的目标,较2010年增长76.1%。针对我省蔬菜产业主要目标市场为“泛珠三角”区域,有较大的区位优势,可充分利用我区良好的水质和环境资源,发展设施蔬菜,完善我市蔬菜产业结构,种植经济效益高的高端、特色蔬菜,发挥其在保供给、稳增收、促就业、拉内需方面的作用。
1 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1.1 设施蔬菜发展迅速,初具规模
长期以来,铜仁市设施蔬菜由于气候不利、技术缺乏、配套设施(设备)严重不健全等原因,效益不明显,面积发展缓慢。2000年,集中的设施蔬菜大棚只有铜仁市农科所试验田中的20余个钢架大棚,全市大棚设施蔬菜总面积不足10 hm2;到2008年,全市发展到建有大中棚约156 hm2,其中钢架(水泥)大棚22.6 hm2,竹架大中棚133.4 hm2;到2012年春,全市已建有大中棚约1 046.7 hm2,较2008年增长570.1%,其中钢架、水泥大棚145.1 hm2,增长542.2%,并相继建设了连栋钢架温室大棚19栋,共 2.7 hm2。
1.2 设施建设区域相对集中,种植类型特色明显
我市蔬菜设施主要建设在土地相对平缓的中、东部区域,约占70%,江口县占40.1%、碧江区占15.9%、松桃县占12.7%。设施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以城镇保供生产为目的,进行春早熟茄果类、瓜类等时令蔬菜生产,设施由过去的竹架大棚、小拱棚发展为以钢架(水泥)为主的标准大棚,主要建在低热河谷区域的蔬菜基地中,总面积约300 hm2,碧江区建设面积最大,建有钢架、水泥大棚约100 hm2。二是大棚西瓜、甜瓜、草莓等特色果蔬种植,自2006年开始大面积发展,使用竹架大棚,现有生产面积约633.3 hm2,主要集中在碧江区、江口县,设施面积533.3 hm2;三是食用菌种植,设施总面积150 hm2,目前以玉屏、印江县种植为主,玉屏县主要种植双孢蘑菇46.7 hm2,印江县以香菇、木耳为主,2011年新发展生产900余万棒,建设大棚面积约66.7 hm2。
1.3 设施结构基本成型,按需建设
我市设施类型有连栋温室大棚和普通大棚。占地约0.13 hm2的连栋钢架大棚,配有电动顶窗、内(或外)遮阳网电动拉伸设备、风扇、湿帘、喷灌设备等,建设在规模蔬菜生产基地,用于育苗生产;普通大棚长20~30 m,拱形由圆弧形发展为肩高1.1 m圆弧形,可分为钢架大棚、水泥柱大棚,主要建在蔬菜基地上,用于时令蔬菜种植;竹(木)架大棚,主要用于西瓜、食用菌种植。棚膜主要使用0.08 mm的长效无滴膜,玉屏双孢菇种植棚新引进了黑白双面的食用菌专用膜。
1.4 设施蔬菜生产经济效益突出
通过对2011年全市设施蔬菜主要种植种类调查表明,设施蔬菜效益十分突出,具有明显的高投入、高产出特征,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据调查,玉屏县利用冬闲田种植双孢菇,农户年667 m2总收入可达4 750元;大棚春番茄种植667 m2纯收入可达6 673.9元,与常规露地种植番茄相比,大棚收获期为5月至9月底,较露地常规种植收获期7~9月延长3个月,产量明显提高,并且番茄病害得到有效控制;西瓜种植667 m2纯收入5 650元。几种模式667 m2年平均投入6 347元,年均产值1 1371.7元,年均纯收入5 024.7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生产技术总体水平不高,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由于城镇扩建占地、技术人员指导能力有限等原因,蔬菜基地种植者经验不足,对设施蔬菜种植还处在探索阶段,种植特色种类、品种有限,设施利用率不高。并且,由于农业长期投入有限,基地的机耕道、排灌水渠(管道)、电力、冷库等基础配套设施还相当欠缺。
2.2 设施标准没有制定,结构需要改进
设施标准都是根据外地经验建设,没有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具体规定,各地建设的棚型、结构有较多的标准,使得已淘汰的无肩型大棚在一些蔬菜新区还在建设,对所用材料没有要求,遮阳网、防虫网、微灌等设施技术应用不广泛,设施功能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一些农户为节省投入,使用劣质膜,影响设施效果。
2.3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在几种设施蔬菜种植经营机制中,只有食用菌种植有公司、合作社进行较好的组织化生产,使用统一品种、统一销售。时令蔬菜、西瓜等基本是种植户自行生产、销售,或虽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但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造成设施蔬菜生产规模小、销售区域小、质量差异大等问题。
3 发展建议
3.1 科学规划,明确适宜发展目标
要以《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2]2号)、《武陵山区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等文件、规划为契机,按照“以外为主,促外保内”的外向型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实行区域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现有设施功能,大力促进以“泛珠三角”区域市场为目标,以“梵净·生态”为品牌的绿色、有机及特色蔬菜基地,利用铜仁市梵净山区域特色山野菜、食用菌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野生资源驯化工作,开发出新的产业亮点。
3.2 大力扶持企业、合作社,提高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
企业一头连农民,一头连市场,品种、市场是设施蔬菜实现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全市现共有蔬菜种植企业2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50家,建有蔬菜基地3 733.3 hm2,但到目前为止,我市企业、专业合作社对设施蔬菜种植刚刚涉及,品牌创建,绿色、有机蔬菜认证认定等都刚起步,各区(县)应根据本地情况,选择1~2家外销型企业或合作社进行大力扶持,以促进设施蔬菜专业化、标准化生产。
3.3 认真搞好产销调度,提高信息化水平
蔬菜产销调度工作是正确分析生产形势、合理引导生产和流通、科学制定对策的基础性工作。要加强硬件建设,完善全市信息平台建设,并设立乡(镇)级的专职信息员;完善蔬菜产销衔接调度工作,对全市生产进行动态了解,及时发布供需信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信息共享。
3.4 按照蔬菜标准园模式办好示范样板,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应按照蔬菜标准园建设标准,积极申报相关建设项目,建设高标准生产示范区,推广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等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完善基地(企业)植保员、生产设备的管理制度,配套完善各个基地水、电、路、冷库、产地市场等基础设施。
3.5 总结经验,推广、研究高效栽培模式
要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补充人员,加强知识更新,及时总结各地生产经验,研究新型高效栽培模式。如可推广玉屏县通过3 a的实践总结出的“双孢蘑菇+夏芹菜”高效周年栽培模式,可使设施全年667 m2收入达12 314元;在西瓜与双孢菇产业间,可根据两者都需轮作的特性,研究“大棚西瓜—双孢菇—时令蔬菜—双孢菇—水稻”的水旱2年轮作生产模式,使西瓜大棚充分发挥能效。
3.6 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市属贫困山区,农户投入能力严重不足,但蔬菜产业具有后发优势,应出台优惠及保护政策,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继续出台建设大棚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农户进行设施建设;二是建立生物农药使用补偿制度,减少农药污染;三是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菜”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改良土壤;四是建立环境保护政策,防止工业、生活污染和过度开发。
[1]王永平,金莲,刘良灿,等.贵州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3):144-148.
[2]郁樊敏.上海蔬菜生产安全监管体系及其作用[J].中国蔬菜,2007(5):4-6.
[3]张志斌.我国设施蔬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重点[J].中国蔬菜,2008(5):4-6.
[4]王永平,刘良灿,金莲,等.贵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4):158-162.
[5]张志斌.国外设施蔬菜技术发展趋势[J].中国蔬菜,2008(5):1-3.
[6]唐园结,肖克,张丛.在『海拔高地』与『发展洼地』中奋力崛起——访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N].农民日报,2012-4-12(01).
[7]张绍刚,龙明树,邵宇.贵州省蔬菜产业优势区域发展战略[J].中国蔬菜,2007(10):6-8.
[8]郭世荣.江苏省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蔬菜,2007(5):6-8.
[9]王天文,李桂莲,魏祥云,等.贵州蔬菜雪凝灾害补救集成技术及应用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4):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