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汉菜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2012-04-01陈珏刘冲李珍珍朱丽萍范晓华

长江蔬菜 2012年20期
关键词:南翔罗汉栽培

陈珏 ,刘冲 ,李珍珍 ,朱丽萍 ,范晓华

罗汉菜(Thlaspi arvense L.)为十字花科遏蓝菜属植物,学名菥蓂,别名遏蓝菜、败酱草、苦芥子、瓜子草等[1],因其莲座叶生长象叠罗汉而得名。罗汉菜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前人记载有7个变种[2]。目前国内对罗汉菜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对罗汉菜发展历史及现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功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旨在保护这一野生植物资源,以期提高人们对罗汉菜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大研究投入力度,改良加工工艺,开展规模化生产和创造性栽培。

1 罗汉菜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罗汉菜作为上海嘉定地方特色腌制蔬菜具有悠久的历史,约百年前南翔腌制的罗汉菜十分紧俏,曾于1921年获荷兰海牙国际博览会金奖。当时南翔罗汉菜在国内外声誉显著。上海的宝山、青浦等清代县志中也多有记载。

20世纪50年代后罗汉菜在上海郊区逐渐消失,濒临灭绝。曾有部分技术人员进行过少量、小范围的繁育种植,但由于农田改造和农村环境的改变以及对罗汉菜的研究与开发没有引进足够的重视,罗汉菜的恢复和推广工作举步不前[3]。为了保护南翔四大传统名产之一的罗汉菜,上海农科院查丁石等[4]也对上海市野生蔬菜资源罗汉菜的拯救和保护提出了建议。2003年上海市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南翔镇农科站开始共同拯救罗汉菜,开展了罗汉菜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人工驯化栽培。顾月兰等[5]在罗汉菜收集、保存的基础上,对其植物学性状、农业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并研究了罗汉菜的种子破眠技术,土壤含水量、温度对罗汉菜种子发芽的影响等,初步掌握了罗汉菜的人工栽培方法。

2 罗汉菜的植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2.1 植物学特性

普通罗汉菜高9~60 cm,全体无毛。茎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具棱。基生叶有柄,倒卵状矩圆形,茎生叶矩圆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5~5 cm,宽2~15 mm,先端圆钝,基部抱茎,两侧箭形,具疏齿。总状花序顶生,花白色,直径约2 mm。短角果侧卵形或近圆形,长13~16 mm,宽9~13 mm,扁平,先端凹入,边缘有宽约3 mm的翅。种子5~10个,卵形,长约 1.5 mm,黄褐色[6]。

2.2 栽培技术

上海地区罗汉菜种子发芽最适温度15~25℃,最适土壤含水量25%~35%。10月中下旬播种,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子成熟,全生育期200~210 d,营养生长期120 d左右。罗汉菜宜在出苗后60~80 d后开始间收,2月中旬以后,植株开始现蕾抽薹,茎部逐渐木质化,加工食用品质欠佳。另外可采取提前播种或保护地栽培,以延长收获期,提高产量和质量[5]。

3 罗汉菜的功用

3.1 食用加工

罗汉菜叶片含有丰富的VC和胡萝卜素[7]。郭永元[8]分析了上海地区罗汉菜的营养成分,提出了凉拌、炒或蒸煮的食用方法。因罗汉菜鲜菜辛辣味浓、苦味重,上海地区多加工腌制后食用。顾月兰等[9]参照南翔当地腌制瓶菜的传统方法腌制,保存了罗汉菜独特的甘香风味,加工后的成品菜常温下保存一年风味基本无变化。罗汉菜种子含脂肪油达28%~34%,出油率22.5%,其种油可供食用和工业用。同时罗汉菜是甘蓝型油菜的较近缘物种,其种子油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比普通甘蓝型油菜高,因此可以考虑作为甘蓝型油菜优质育种的杂交亲

本[10,11]。

3.2 药用

罗汉菜全株和种子可药用。性微温,味辛,归脾、胃经,可治胃炎、丹毒、消化不良、脘腹疼痛、肝炎、阑尾炎、疔疮痈肿,有杀菌作用,亦可用于痛风。其茎叶含黑芥子甙,水解后能消炎杀菌,有和中益气、利肝明目之效[12]。种子可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急性结膜炎、胃痛等,用量15~20 g。

4 研究展望

4.1 罗汉菜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嘉定地方品种保护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地罗汉菜资源继续加以人工驯化栽培和定向选育,通过多年的努力,已经获得了新的株系,2012年收获种子16 kg。根据几年来的经验得出罗汉菜种子寿命仅1 a,因此对种子贮藏和种子寿命的延长有待研究;罗汉菜的生物学特性与荠菜相似,二者之间通过细胞融合、转基因、远缘杂交等手段进行种质创新也是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4.2 罗汉菜的营养成分分析与保健功效的开发

罗汉菜药用价值已被广泛认识,全株和种子均可药用,除罗汉菜种子成分分析有报道外,对罗汉菜的营养成分分析未见报道,本课题组已开展嘉秀罗汉菜商品植株主要营养成分和重金属含量测定,但尚缺乏进一步的生理分析和复杂营养成分检测,主要是缺乏相关检测方法和标样,因此对罗汉菜新品种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评估有待进一步探索。

4.3 罗汉菜的规模化栽培技术

罗汉菜的药用价值已被广泛接受,而作为一种人工栽培的保健蔬菜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常规栽培罗汉菜产量低,667 m2不到400 kg。嘉定地方品种保护课题组通过系列工作,实现罗汉菜平均单株质量96.7 g,667 m2产量达到1 000 kg。但同时发现罗汉菜耐高温及耐旱性差,夏季前期生长良好,高温干旱期死亡率极高,对其生理性成片死亡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早秋栽培的病虫害发生相对严重,叶片皱缩等原因有待分析。研究种子破眠技术,提高出苗、齐苗和成苗率,促进分蘖是罗汉菜高产的关键。因此实现罗汉菜规模化栽培技术需要从设施栽培的肥水温湿调控技术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

4.4 罗汉菜工厂化加工技术

目前罗汉菜的工厂化加工尚未启动,南翔传统作坊式瓶式加工腌制方法生产的罗汉菜虽然风味独特,但规模小、加工成本高,难以适应工厂化生产要求。嘉定地方品种保护课题组选育的新品系为罗汉菜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种质保障,2012年2月1日课题组采用层积腌制法开展了罗汉菜的小规模腌制,分别于3月1日和4月1日起菜,采用真空袋包装,加工成品1 100袋,以第二批起菜风味更鲜美,常温保存4个月品质不变,风味佳,为产品的商品化、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相关采收标准、加工配方、腌制方法、工艺流程和包装技术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实现罗汉菜的恢复和推广应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满足市场的需求,建立健全市场机制。

[1]侯宽昭.中国植物科属词典.修订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487.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3]王琢成.恢复和发展罗汉菜缘何这样难[J].上海蔬菜,1994(4):6.

[4]查丁石,杨瑞云.罗汉菜[J].上海蔬菜,1989(3):22.

[5]顾月兰,张建新,张菊元.罗汉菜栽培技术的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46-49.

[6]刘贤铭.败酱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396-397.

[7]张宗舟.食用菥蓂的生物学特性与加工[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8):25.

[8]郭永元.罗汉菜的营养成分及药用价值[J].上海蔬菜,1990(2):35

[9]顾月兰,张建新,张菊元,等.野生蔬菜罗汉菜人工栽培及加工腌渍技术初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4(5):75-76.

[10]毛学文,毛沛.遏蓝菜的价值与栽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3(10):37.

[11]蓝泽蘧,柏正强,王建勤,等.植物资源菥蓂引种初步研究[J].四川草原,2005(2):8-9.

[12]《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557.

猜你喜欢

南翔罗汉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父亲后来的日子(散文)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嘉定南翔启迪之星举办节能环保加速营活动
少林功夫拳(四)
自然栽培的味道
走近南翔小笼
——南翔老街小笼馒头文化体验馆实录
贪珠罗汉
李宏禹作品
非遗视觉:南翔小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