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蔬菜种业未来10年发展研究与构想

2012-04-01林处发陈峰袁尚勇陈玉香周国林刘明徐长城覃守俊付新发

长江蔬菜 2012年7期
关键词:蔬菜种子种业湖北省

林处发 陈峰 袁尚勇 陈玉香 周国林 刘明 徐长城 覃守俊 付新发

湖北省蔬菜产业优势与研发团队优势明显,具备组建大型蔬菜种业集团的先决条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种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种企兼并重组。湖北省未来10年的发展需抓住发展重点、明确发展思路,确保湖北省“十二五”和“十三五”目标顺利实现。在发展中侧重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商业化育种,规模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配套技术支撑及服务项目等项目的实施。

1 湖北省蔬菜种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

1.1 发展成就

①蔬菜产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湖北现有蔬菜播种面积123.3万hm2,产量3 500万t,产值650亿元,产量、产值居本省种植业首位,湖北也是蔬菜种业向全国辐射的集散中心,在全国商品蔬菜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转移的发展背景下,湖北的战略位置日渐突出,经过多轮的市场选择和技术沉淀已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湖北省水生蔬菜年种植总面积达9.3万hm2,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周边的低洼湖区和水稻主产区;高山蔬菜产业近年发展迅猛,播种面积16万hm2,为全国高山蔬菜生产第一大省,主要优势品种是萝卜、大白菜、甘蓝、辣椒等。

②研发体系不断完善,具有良好的技术环境 现有华中农业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水生蔬菜科学研究所、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黄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荆州市农科院西甜瓜所等多家蔬菜新品种科研育种机构和团队,育种科研人员近千人,有十多位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和国家重点蔬菜科技项目首席专家,其中选育的十字花科类、茄果类、水生蔬菜类、瓜类新品种处于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平台建设不断充实,目前已有国家武汉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生蔬菜工程技术研究部、农业部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科学观测试验站、武汉水生蔬菜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园艺学会水生蔬菜分会、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育种与示范工作站、国家农业部农药药效检测试验站、湖北省园艺作物引进与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现代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湖北省种子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③蔬菜种业市场迅速成长,中部效应凸显 蔬菜种业市场化体系取得长足进展,目前本省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上的蔬菜种子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蔬菜种子交易会、新品种展示会享誉全国,每年4月举办的武汉种子交易会有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国外的种业界代表2万余人参加,参会范围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 000多家种子企业,该种子交易会展出各类农作物种子,以蔬菜种子为主。 很多企业80%以上的供销合同在会议期间签订,整个展会成交额达10亿元,在全国种子交易会排名第一。每年6月举办的武汉蔬菜新优品种展示会均有国内外数百家蔬菜种子企业参加,现场展示近2 000个品种,有力地促进了湖北省蔬菜种业的发展。

④蔬菜良种推广和繁育体系得到加强 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种子管理机构为主导、以种子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为主体的良种推广体系,全省良种覆盖率达92%以上。目前,全省建立了稳定的蔬菜良种繁育基地25个,面积0.7万hm2,工厂化育苗基地3个,年育苗量达6亿株。种子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同时部分企业与科研育种单位还形成了联合实体,全面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步伐。

⑤种子管理制度建设加强 全省种子管理机构与种子经营企业完全脱钩,并相继成立种子管理局。目前全省已有63个市县的种子管理局经当地编制部门批准成立,进一步发挥其在种子种苗监督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品种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每年集中力量组织2~3次全省性的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和3~4次种子市场执法检查活动,为全省种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种子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菜农利益得到保护。

1.2 发展面临的形势

①世界种业的发展趋势 全球种子市场正快速迈向一体化,行业高度集中,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少数几家大的种业公司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逐渐形成垄断经营的格局,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发展方向,种子公司必须向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高新科技和人才成为未来种业竞争的焦点,世界种业研究已从传统的常规育种技术进入生物技术育种阶段,特别是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方面,种子企业需要大批育种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

②我国蔬菜产业现状和形势 据统计,我国蔬菜栽培面积约为1 850万hm2,占种植业的30%,产量达6亿t,产值约6 800亿元,目前我国蔬菜常年用种量约为4.5万t,其中进口种子量约为7 500 t,年总市场规模为130亿元。至今育成通过审定的蔬菜品种约3 000个,主要蔬菜品种已更新3~4次,先后培育出一批丰产、抗病、优质的莲藕、白菜、甘蓝、番茄、黄瓜、茄子、豇豆等优良新品种并在全国广泛推广。但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基础薄弱,生产基地不稳定,管理法规不健全,不规范的小型企业不断地进入市场,与国际型种业集团竞争激烈。

③湖北省蔬菜种子产业现状 随着湖北省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的蔬菜种植区不断涌现,使得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蔬菜种子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对蔬菜品种的供应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省蔬菜年播种面积123.3万hm2,年需蔬菜良种近1万t,按每667 m2种子成本占产值的2%~3%即平均40元估算,全省蔬菜种业平均产值近7.2亿元。我国加入WTO后,本省蔬菜种子企业直接面临国内外同行竞争,本省自给率不足30%,缺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严重影响了全省蔬菜产业的良性发展。

④湖北省蔬菜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湖北省商业化的蔬菜种业科研机制处于初级阶段,蔬菜种子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种子市场监管技术需进一步提高;对品种知识产权缺乏有力保护。

1.3 发展的重点任务

①强化蔬菜种业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 重点开展蔬菜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改良和创制,开展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等基础性、前沿性、应用技术性研究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公益性研究。完善公共研究成果共享机制,为全省种子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②建立商业化蔬菜育种体系 鼓励并支持科研院所、蔬菜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蔬菜新品种开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构建一批省蔬菜种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企业。

③推动蔬菜种子企业兼并重组 以《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发布为契机,鼓励推动本省蔬菜种子企业兼并整合,组建大型蔬菜种业集团,使蔬菜种子的选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加快蔬菜种业集团化步伐,改变目前“小、全、散”的局面,发展有优势、有特色的蔬菜种业集团5~10个,使之具有参与国际种业竞争的能力。

④加强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湖北省优势、特色蔬菜生产区域,进一步优化种子生产基地布局,新建和扩建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蔬菜种子基地,着力打造以鄂东南为主的水生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鄂西北为主的十字花科良种繁育基地、鄂东为主的茄果类良种繁育基地。

⑤提高蔬菜种子生产加工能力 扶持蔬菜种子企业更新加工设施,重点建设大型种子生产加工线,推广种子分级等技术,提高种子加工质量,扩大种子生产加工能力,保证良种供给,依托重点企业建设加工生产线15个、蔬菜种子年加工能力达600万kg。

⑥完善蔬菜种子储备调控制度 依托湖北省种子协会和种子储备中心,建立省级蔬菜种子种苗储备供应体系,年储备蔬菜种子150万~300万kg,年培育瓜果类蔬菜抗灾苗2亿株,年调度可抢播受灾面积3.3万hm2快生菜等种子量,保障灾后用种和全省菜篮子食品安全。

⑦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蔬菜品种、质量、市场和信息体系,完善种子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加强种子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加大对蔬菜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力度,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⑧加强蔬菜种业人才培养 加强湖北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蔬菜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农村蔬菜种业实用人才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高蔬菜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学和科研、技术资源,为湖北省蔬菜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产业支撑。

2 湖北省蔬菜种业发展布局和阶段任务

2.1 区域布局

①依据和原则 以 《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湖北省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湖北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依据,以发挥基础优势和主导品种为原则,发挥蔬菜产业基础、区域资源条件等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蔬菜品种,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实现产业资源与地域特色的有效结合。

②发展思路 着力夯实建设全国蔬菜种业交易和展示中心的核心地位;依托湖北省在国家中部核心区的战略地位,打造蔬菜种业研发平台,建立蔬菜种子科技中心;以湖北省区域特色为导向,建立稳定的蔬菜良种生产繁育基地。

一个核心:以武汉种子交易会为平台,以省种子管理局建设的湖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研发基地和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建设的全国蔬菜品种展示中心为依托,重点打造全国蔬菜种业交易和展示中心的核心地位。

三大中心:以武汉为依托,建立蔬菜种子科技中心,辐射带动鄂州、黄石、孝感、咸宁、仙桃、潜江、鄂州、黄冈;以荆州为依托,建立蔬菜种子科技中心,辐射带动荆门、宜昌、恩施;以襄阳为依托,建立蔬菜种子科技中心,辐射带动十堰、随州。

四类基地:建立以武汉、洪湖、汉川为主的水生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立以襄阳、随州为主的十字花科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立以仙桃、潜江为主的豆类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建立以武汉、襄阳、荆门为主的工厂化蔬菜育苗基地。

2.2 阶段任务

①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整合蔬菜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蔬菜种业投入,强化市场监管,快速提升本省蔬菜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蔬菜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湖北省蔬菜种业发展水平。

②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

③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资源集中、高效运行的科技创新新机制,培育60~70个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突破性优良蔬菜品种,建设2万hm2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年加工蔬菜种子能力达40万kg的生产线15个,打造1~2家蔬菜种业上市公司,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显著提高优良蔬菜品种研发能力和覆盖率,逐步形成以市场发展为导向、政策扶持为辅助的种业长效发展机制,确保蔬菜有效供给。

a.“十二五”目标(2011-2015年)。 通过5年努力,到2015年,商业化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蔬菜品种25个;良种覆盖率95%以上,新品种推广率80%以上;建设标准化蔬菜种子种苗生产基地1万hm2,年育苗1 0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工厂化蔬菜种苗繁育基地20个;建设年加工蔬菜种子能力达40万kg的生产线7个;支持蔬菜种子企业兼并重组,打造全国20强的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企业1个,并争取上市;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新建省级储备能力为100万kg的种子库1个,确保蔬菜种子的有效供给。

b.“十三五”目标(2016-2020 年)。“十三五”期间,商业化培育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蔬菜品种35个;良种覆盖率96%以上,新品种推广率85%以上;建成标准化蔬菜种子种苗生产基地1万hm2,年育苗1亿株以上的集约化工厂化蔬菜种苗繁育基地6个;建设年加工蔬菜种子能力达40万kg的生产线8个;打造全国20强的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上市企业2个;建成网络化、智能化、GPS定位监控的种子管理体系;建成省级储备能力达100万kg的种子库2个,确保蔬菜种子的有效供给。

2.3 保障措施

①健全蔬菜种业管理体系 强化各级蔬菜种子管理职能,保障蔬菜种子管理工作经费,加强蔬菜种子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和装备精良的蔬菜种子管理队伍。地方政府要将属于公共服务范围的蔬菜种子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②加大对蔬菜种子企业育种投入 按照资格认证、定期复审、优进劣退的原则,择优支持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蔬菜种子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支持引进国内外先进育种技术、装备和高端人才,支持从事商业化育种的科研单位或人员进入蔬菜种子企业开展育种研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科技资源合理流动。

③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在现代蔬菜种业发展中的协调、服务、维权、自律作用。加强对蔬菜种子企业的服务,组织开展企业间、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行为,开展种子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改进现有蔬菜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完善商业化育种成果奖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评价体系。探索建立蔬菜品种权经营交易平台,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完善蔬菜种子收储政策,对蔬菜种子储备给予省级财政补助。建立政府支持、种子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蔬菜种子生产风险分散机制,并开展保险试点。

3 湖北省蔬菜种业发展重大项目

3.1 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项目

①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管理和创新利用 建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索引目录平台;开展水生蔬菜种质资源的引进、分类、鉴定和基因分析、保存、更新等环节的技术、方法的研究以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建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基因库,并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与改造。

②旱生蔬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 综合应用远缘杂交、细胞工程、染色体工程、诱变等生物技术,并将其与常规技术结合,通过重要性状的外源优异基因转移、优异基因聚合等途径,创造适合鲜食、加工、出口或设施栽培要求,具有优质、抗病(虫)、抗逆、高产、高效、专用等优异性状的蔬菜原始材料、基础研究材料和可为育种家利用的新基因资源。

③蔬菜作物基因组计划和分子育种 对萝卜、辣椒、茄子等蔬菜作物开展基因测序工作,着手绘制蔬菜作物基因组精细图。开展大规模的蔬菜作物基因资源研究,重点选育或克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品种,确立湖北省在国内外蔬菜作物基因组和抗病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利用蔬菜作物的抗逆基因开展品种创新、分子设计育种等应用研究,培育一批突破性的新品种。充分利用本省在蔬菜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建立的领先优势和基础,加快蔬菜分子育种的进程,开发大量易用的功能基因分子标记,提升蔬菜育种的技术水平。

3.2 商业化育种项目

①水生蔬菜系列新品种选育 选育适宜市民口味和市场需求大的煨汤型莲藕品种2个、微型鲜炒食莲藕新品种2个、鲜食籽莲新品种2个、晚熟茭白新品种2个、早熟芋品种2个、水芹新品种2个,共计12个。

②瓜菜系列新品种选育 选育耐热优质黄瓜新品种3个、西瓜新品种3个、甜瓜新品种3个、瓠瓜新品种5个,共计14个。

③十字花科类新品种选育 选育耐高温、丰产、优质、抗病、适于湖北省种植的青梗、白梗类型小白菜新品种各3个,选育耐热、耐寒型萝卜新品种各2个,选育根叶两用型萝卜新品种1个、加工型萝卜新品种1个,选育红菜薹新品种3个,共计15个。

④茄果类新品种选育 选育适于湖北省消费习惯的茄子新品种6个(包括紫黑茄、航天茄、紫红茄等),选育辣椒新品种3个,选育番茄新品种3个,共计12个。

⑤豆类新品种选育 选育豇豆新品种5个(含加工型豇豆品种2个),选育菜豆新品种2个,共计7个。

3.3 规模化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①十字花科类蔬菜良种繁育基地2666.7hm2建设分布在鄂西北的萝卜繁育基地3个,共计1333.3hm2、红菜薹繁育基地2个,共计666.7 hm2;小白菜繁育基地3个,共计666.7 hm2。

②水生蔬菜良种繁育基地6 666.7 hm2建设分布在鄂东南的莲藕良种繁育基地6 000 hm2、茭白和水芹良种繁育基地666.7 hm2。

③茄果类良种繁育基地2 000 hm2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茄子、瓠子、豇豆、辣椒、番茄等良种繁育基地10个,共计2 000 hm2。

④瓜类良种繁育基地2 000 hm2建设以荆州和黄石为中心的西甜瓜、黄瓜良种繁育基地3个,共计2 000 hm2。

⑤其他类蔬菜良种繁育基地6 666.7 hm2建设以甘蓝、藠头、藜蒿、芦笋、苋菜、南瓜等蔬菜良种繁育基地10个,共计6 666.7 hm2。

3.4 配套技术支撑及服务项目

①湖北省主要蔬菜品种优质高效栽培模式推广与示范 围绕湖北特色蔬菜产业,结合国内外现有蔬菜生产的成熟适用技术,以农业结构优化和用地结构优化为目标,通过适宜的品种、科学的模式品种和种植时空搭配,强化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组装集成一套适合本地蔬菜生产的高效栽培模式,在蔬菜示范基地全面推广应用并辐射省内各区。

②湖北省主要蔬菜品种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与推广 通过开发和推广频振式、投射式杀虫灯、性诱剂诱捕和迷向等产品和技术,建立适用于湖北省主要蔬菜的各种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3.5 其他项目

①蔬菜新品种展示中心项目 建设省蔬菜新品种展示中心,包括湖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研发基地、武汉蔬菜品种展示中心、维尔福种苗中心,展示面积达到66.7 hm2。形成湖北省规范化蔬菜品种试验展示网络体系,使之具备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技术先进的能力,承担国内外蔬菜品种引种筛选鉴定试验以及开展技术合作交流。

②蔬菜种业会展服务平台项目 依托一年一度的武汉种子交易会,完善相应功能设施,筹办并承担国际性的种业交易会,举办高水平、高质量的蔬菜种业论坛,在蔬菜种业领域实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③蔬菜种子科技企业中心项目 依据湖北省蔬菜产业区域特点,分别在武汉、荆州、襄阳建立蔬菜种子科技企业中心,聚集蔬菜种子科技创新源,完善湖北省科研院所与蔬菜种子企业深入合作发展的机制,搭建湖北省优良蔬菜品种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立蔬菜种子质量追溯制度和种子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营造蔬菜种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1]张永强.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种子世界,2011(6):1.

[2]刘伟.我国蔬菜种业概况及发展策略[J].中国种业,2010(11):17-19.

[3]田冰川.践行科学发展观 实现我国种业跨越发展[J].种子世界,2011(5):1-2.

[4]邱正明.湖北外向型蔬菜产业发展区位优势分析[J].长江蔬菜,2010(4):65-69.

猜你喜欢

蔬菜种子种业湖北省
蔬菜种子催芽技术
山西省7.42吨蔬菜种子出口海外
针对不同地域环境如何选购蔬菜种子的思考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