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人行天桥设计探讨

2012-04-01胡世强何大学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6期
关键词:人行天桥栏杆桥面

胡世强,何大学

(中国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四川成都 610081)

0 引言

城市人行天桥是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交通组成的人车分离,解决行人过街问题的市政公共建筑。由于其公共建筑的属性,在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的各个层面都必须进行大量的认真细致的工作。一座成功的人行天桥设计,除了必须首先满足《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规定外,还应该满足以下条件:结合人行天桥现场情况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结合项目所在位置规划、环境、景观的需求进行造型设计,使人行天桥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并富有个性;结构设计因地制宜,符合现场情况;施工方便、工期较短;造价经济、适中。

1 满足规范规定

本来满足规范规定不应该成为问题提出来,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着。以下是常见的几个方面:

(1)人行天桥主梁梁端接一个梯道,但梯道净宽小于桥面净宽,或主梁一端的两个梯道净宽之和不满足大于桥面净宽的1.2倍的规定,平面尺寸不匹配。这个问题在规划和设计中常被忽视。就其原因,一是决策者不熟悉规范,而熟悉规范的设计者则未向决策者讲明清楚,盲目服从。

(2)人行天桥在确定桥面宽度时,有意、无意地回避人流量的调查与预测工作,片面追求低造价而使得桥面过窄,以致建成后在人流高峰期过于拥挤,不利于行人安全。在设计实践中,这个问题受决策者的影响最大,往往一座人行天桥的桥面宽度,决策者为降低造价先就定好了,不允许设计人员调整。

(3)设计人员在结构计算时忽视桥梁自振频率的计算与分析。须知当自振频率过低时,结构容易产生共振,使行人不舒服,产生不安全感。这个问题多在钢结构人行天桥中出现。

(4)人行天桥栏杆设计时采用横线条栏杆,或虽采用竖线条栏杆栏但构件之间的净距超过14 cm,儿童使用时不安全。

(5)设计中未照顾残疾人士的需要,残疾人士过街仍然困难。

2 满足使用功能需要

满足行人过街的需要是人行天桥的基本使用功能。由于设计中下的功夫不同,已建人行天桥满足使用功能的程度却存在着差别。满足较好的,人们乐意使用,能够真正达到修建人行天桥的目的。较差的情况往往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问题:

(1)未进行人流交通的主要流向调查与分析,与人行天桥所跨越道路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好,在人流的主要方向绕行距离过长,主要人流不能方便地上下人行天桥。

(2)未在进行人流交通量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桥面宽度的需求计算,桥面及梯道宽度不符合所在地段人流量的实际情况,以致在高峰期产生人群拥堵现象。

(3)梯道中设有自行车推车道时,是将推车道设在两侧还是中间?规范中没有规定。已建天桥中,有不少是将其设在两侧的。笔者认为设在两侧不合理,因为推车时是不会用到栏杆的,而在上下梯道时真正需要栏杆的是老弱病残人群,由于推车道的阻碍,站在梯步上是扶不到栏杆的,而站在推车道上扶栏杆则由于脚下是坡面的关系就太危险。故建议将推车道设置在梯道中间为好。

(4)位于异型交叉口的人行天桥,由于方向较多又没有设置必要的指示标志,以致产生人们上找不到方向而犯晕的现象。

(5)位于交叉口的多跨人行天桥,在墩柱位置布置时,没有注意进行路面道路的汽车行车轨迹线的设计,使得交叉口视线不通或行车不顺畅,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3 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人行天桥大多位于城市的主要人流出入地带,已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人均是置身与结构物附近,与天桥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较多,桥梁的美观与否直接影响到街景,因此其景观设计非常重要,只片面地考虑功能需求而忽视景观需要是不可取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行天桥不仅要满足行人使用上的要求,而且应该同时成为一座空间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作品,并自然形成群众观赏和休息的设施。

构成景观设计的要素,包括地形条件、在景观中所占位置、立面处理、视点、建筑限界、宽度、升降方式、主梁及饰面板、栏杆、桥面铺装及桥面设施、桥墩、照明、绿化、排水设施、色彩、振动与美观等。桥梁的美是由这些形、色要素和建筑材料的质感等综合组成的。

人行天桥形式的选用,主要取决于环境。应根据原有地形地貌、道路状况、周边建筑结构及使用等情况,妥善处理,以设计出比较完善美观的作品。

一座成功的人行天桥设计应该使其融入周围环境并富有个性。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交叉口处的人行天桥的桥型布置应结合场地环境情况,桥面主梁该集中的集中,该分散的分散,一般的形状有“X”字形、“Y”字形、“O”字形、“口”字形等多种形式,具体是采用哪种形式不可一概而论,应进行比较分析。

(2)桥梁线形的平面、立面布置该直的就直,该弯的就弯,顺势而行。

(3)桥梁结构形式应与景观需求及桥梁的线形、跨度等适应。目前成都市新建的数十座钢结构人行天桥,不管建在那里,断面、桥墩等几乎一样,标准化生产,但很没有特色,对景观来说不可取。

(4)人行天桥应设置顶棚,避免行人受恶劣天气之苦,吸引人们上、下人行天桥。香港的人行天桥上全部设置了顶棚,非常人性化,使用率相当高。

(5)位于商业区的人行天桥,有条件时使主梁桥端与临街二楼商业连接,既增加了所连楼面的商机,又方便了行人。

(6)为了方便和吸引行人使用,有条件的地方装设电动扶梯,免除行人爬梯之累。或设置升降机,方便残疾人士使用。

(7)有条件时,设置以天桥为主的人行系统,将沿街甚至不同街道的天桥、人行道、商场、车站、学校等串联起来,彻底解决区域行人的安全、交通问题,同时对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提供良好的条件。如香港红磡火车站处的人行系统,将火车站、香港理工大学、地铁站、半岛住宅小区等重要节点全部串起来,行人非常安全、快捷,同时为桥下地面交通组织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

4 桥墩基础设计因地制宜,符合现场情况

人行天桥的基础设计一般来说是容易忽视的环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往往只考虑到地面场地条件及地下地质情况,但在旧城区地下管线密集、迁改困难的情况下,忽视地下管线的影响是绝对行不通的。有时由于地下管线不能迁改或迁改费用太高,将直接影响到设计方案的成立与否,也会影响到项目的投资额,给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工作带来被动。

对管线密集处的桥墩基础,设计前必须调查清楚管线情况,并据此确定采用何种基础型式。可供采用的基础型式有明挖基础、钻孔桩基础、打入桩基础等,在为了跨越已建大直径管线时亦可采用板凳式桩基础,将管线直接包在承台下。荷载不大时推荐采用对交通和环境影响最小的明挖或打入桩基础。钻孔桩基础由于施工要设置泥浆池,对交通和环境影响较大,并且在经济上钻孔桩较贵。

5 施工对交通影响小、方便、快捷

对于在旧城区修建的人行天桥,由于道路交通量通常较大,故在施工时不容许占用过多的桥下路面,也不容许施工时间太长。那么结构设计时就必须考虑方便、快捷的施工方式。一般采用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或钢结构箱梁。由于钢结构箱梁有重量轻、造型多、施工时间最短的优势,目前的人行天桥设计大量采用了钢结构箱梁。

6 造价经济与景观的关系

在满足人行天桥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造价经济与景观要求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是摆在决策者、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选项。在城市闹市区、风景区、景观大道、体育馆、车站、码头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的人行天桥,应该同时以功能和景观为主,不留遗憾;对不在以上地区的人行天桥,则以功能为主,适当考虑景观,做到经济适用。

7 发展与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行天桥的功能和景观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为建设更多、更好的人行天桥提供了可行的基础条件。其发展方向为:

(1)更加重视景观设计,让人行天桥成为城市的一处处美景。

(2)大量配置电梯、自动扶梯上下行系统,彻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3)扩展人行天桥的使用功能,建设串联各主要道路、景区、商厦、学校等行人密集处的空中走廊,彻底做到以人为本,解决行人的安全问题。

(4)在城市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将人行天桥与公园、剧院、车站、学校等建筑结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避免桥梁与周边环境脱节的现象,给行人和非机动车以安全、快捷、方便的交通环境,同时也为地面机动车的交通组织留下了方便的空间。

猜你喜欢

人行天桥栏杆桥面
基于智慧栏杆机的收费车道实时稽核追缴拦截方案
上海银城路人行天桥的设计与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的“O2O联动效应”——以“杭州人行天桥被撞塌”事件为例
高速公路手动栏杆智能化改进方案设计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某多跨简支T梁桥面连续化改造研究
高速公路自动栏杆机技改方案探析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跨人行天桥的自振频率初探
即墨市文化路人行天桥舒适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