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次理论创新*
2012-03-31余常德朱伯兰
余常德,朱伯兰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的法宝。90多年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三次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些与时俱进的创新理论,指引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次又一次地达到新的高度,开创新的局面。
一、“生命线”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先后被称作“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
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的讲话即《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奠定了党在人民军队中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1932年7月21日,《中央给苏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中指出:“政治工作在红军中有决定的意义,每一个红军战斗员不仅要能够有充分的军事技术——手的武器,而且最重要的是脑子的武装,必须充实现有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实现中央政治工作条例。政治工作不是附带的,而是红军的生命线。”[注]《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2—1933),中央党校出版社1985年版,第269页。1934年2月,在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红军总司令朱德、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等在会议的致词、报告和讲话中,多次阐述“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论断。周恩来在会上所作的《一切政治工作为着前线上的胜利》的报告中,对“生命线”的服务、保证、结合等科学内涵作了全面的论述。他指出,政治工作要服从、服务于党的纲领、路线和党的中心任务,政治工作要保证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政治工作要结合军事工作和各项任务一道去做。这次会议,使“生命线”的论断系统化、理论化,使党和红军对政治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得到了空前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主要任务由夺取全国政权变为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工作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1955年,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展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注]《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他强调:“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把“生命线”论断表述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并把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2000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的这种重要地位,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已被党的全部历史和全部经验所证明。”[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至此,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同努力下,“生命线”论断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我们党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生命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的形象比喻和科学论断。这一论断,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状况,也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状况。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政治对经济、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军事工作乃至其他一切工作具有强大的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加深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几十年来,在“生命线”论断的指导和鼓舞下,人们更加重视、支持和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充分发挥了化解矛盾、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作用。
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深刻揭示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是什么,这在1957年以前是不清楚的。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要分清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强调敌我之间的矛盾只能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实际上,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深刻揭示。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的历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都是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中,党的主要工作是军事斗争,是解决敌我矛盾的问题,人民内部矛盾不很突出,因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在理论上缺乏自觉的认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的中心工作由夺取全国政权转变为领导全国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随着“一化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的变化,使敌我矛盾处于次要地位,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到了全党的面前,提到了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面前。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不仅提出了这一主题,而且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毛泽东指出:“在人民内部,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它们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们不应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侧面而否定另一个侧面。”[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他强调:“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注]《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毛泽东还对“世界观的转变时一个根本地转变”、“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理想境界的到达需要辛勤劳动”、“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都要做”、“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等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针对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际指出,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好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也是好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5页。。他强调用民主与法制相结合的办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保证全体人民真正享有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特别是管理基层地方政权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各项公民权利,健全革命法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2页。。邓小平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用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江泽民高度重视用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他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注]《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江泽民强调要把加强制度建设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人民内部矛盾,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注]《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2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把“以人为本”贯穿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正确化解和处置各种社会矛盾,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指出,我们要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眼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他要求各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工作。[注]《人民日报》2010年9月30日,第1版。胡锦涛特别强调,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34页。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这些论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使我们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作用和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大量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四个多样化”所产生的大量的矛盾,集中体现为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要引导和处理好这些矛盾,就要继承和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方法。实践证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的主题,只有坚持这一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而奋斗。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具有长远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概括
2006年10月,我们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伟大成果,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概括。
价值作为一种关系范畴,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马克思把客体的属性与满足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称之为价值。人们在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就是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外在于自身的事物即客体所蕴含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它往往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道德、追求等形态。一定的价值观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关系中的人们的利益和需要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取向和行为选择。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就被称之为核心价值体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用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导和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念,并以此影响和主导人们的思想道德取向和行为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涵容了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时代精神,提倡和普及先进的理想、价值和道德,倡导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具有引领时代的先进性,又具有被人民群众认同的广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反映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人民性,给我们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面临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复杂国际环境,面临着国内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加上中西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空前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人们的政治思想、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日趋多样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发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行为、引领风尚,才能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也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
[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R].
[3]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6.
[5]杨永利,李建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红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