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
2012-03-31徐梅,黄咪
徐 梅,黄 咪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论当前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
徐 梅,黄 咪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诚信这一中国传统美德遭受到了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大学生就业市场也未能幸免。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失信的现象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不仅受大学毕业生自身因素影响,还受到家庭、学校、招聘单位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诚信就业的指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它要求人们实事求是、恪守信用[1]。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诚信这一中国传统美德正面临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危机,大学生就业市场也未能幸免。当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诚信缺失的现象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大学毕业生的成功就业,而且影响就业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因此,着力加强对大学生诚信就业的指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大学生诚信就业缺失的表现
(一)任意造假。1.自荐材料造假。一些毕业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不顾诚信,虚抬身价。如:在求职应聘前绞尽脑汁撰写虚假的自荐材料、伪造各种证书、更改成绩单、伪造学生会干部职务等。2.笔试、面试造假。如果说简历是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那么笔试、面试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是否能取得这份工作。这个阶段的诚信问题主要体现为笔试时舞弊、找人代考;在面试时往往言过其实,随意夸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和能力,故意隐藏对自己应聘不利的一些真实情况。3.社会实践造假。某些招聘单位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注明要招聘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优秀大学毕业生,这时有些毕业生为了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会编造一些莫须有的社会实践经验。据了解,一些学生在假期根本就没有去参加社会实践,而是通过社会关系在一些单位开具一张虚假的实践鉴定表,作为自己的假期社会实践作业[2]。
(二)随意违约。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就业合同不够重视,随意违约,违背了诚信就业原则。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就业行为,既损害自己利益,又败坏学校名声。有些大学生本着“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出现“骑驴找马”的情况。遇到差不多的单位马上签约,而后被更好的单位录用,便立刻有了违约之举。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毕业生认为单位不适合自己发展,在毕业离校之后,未经单位同意,拒绝报到。有些毕业生报到后感到对现在单位不满意,然后不回单位上班,直接违约。还有些参加考研的毕业生,没考试之前同招聘单位签约,一旦考上之后,也会出现读研不去工作的违约现象。签约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各方一经签字盖章即具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都有履行协议的责任和义务,不得随意变更协议。
(三)频繁跳巢。学校与社会的差异导致不少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环境,而大量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基础性工作也让不少大学生产生了心理落差,加上对于自身定位的不明确,部分已上岗的毕业生频繁跳槽,根本不考虑因为他们跳巢而给用人单位造成的巨大损失。有些毕业生为了保底,就与最先同意接收,但并不是自己心中所理想的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一旦有更好的单位就会跳槽。
二 大学生诚信就业缺失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自身还处于成长阶段,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引起自身价值取向的错误偏差。在一些大学生盲目地追求学习成绩,考取各种证书时,却很少注意到他们自身真正的价值,道德诚信是否真的拥有在手。另一方面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出生、成长都在改革开放时期,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或多或少受到一些新观念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在思想认知上、价值观念上产生错位。因此,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生就把握不住,导致种种不诚信的行为发生。
(二)家庭和学校教育因素。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只要求孩子勤奋学习、多才多艺,却漠视做人这一根本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道德缺失,没有诚信。在学校教育中,部分高校只追求高过级率、高拿证率,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样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有一定影响。
(三)招聘单位因素。一是招聘条件虚高。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抬高招聘条件,比如某岗位只需要某专业的本科生就完全可以胜任工作,但是招聘条件偏偏要211或985重点院校毕业的优秀研究生,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在这种缺乏针对性的盲目用人标准条件下,有些毕业生为了顺利找到工作,不惜牺牲诚信的做人原则,造假去包装自己、推销自己。二是用人制度不科学。有些招聘单位只强调自身权益,而忽视了求职者的利益保障,还有些单位忙时招人、闲时退人,让一些大学生在诚信就业的过程中失去安全安感。三是招聘目的诚信缺失。目前一些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只是做做宣传,或者碍于主办方的面子去凑数,本身就缺乏诚信,根本没有招聘人才的计划,造成就业市场的恶化。
(四)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使得一些大学生在社会认识上产生了错觉,以为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是获得利益回报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就业机制还不够健全,就业市场尚处在改革和完善阶段,很多政策、规章、制度、条例欠完善,且监管不力,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约束也很有限,导致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违约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诚信就业带来严峻的挑战。
三 指导大学生诚信就业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诚信就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开展诚信就业教育是一项耗时的系统工程,不能仅限于毕业生就业这个环节,要把诚信就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3]。以诚实守信为重点,采取说服和宣扬诚信事例等的教育方式方法,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端正诚信就业态度,积极主动树立恪守诚信的生存和发展理念,自觉遵守“守法、诚信、敬业”等基本规范,强化职业生涯发展自主意识,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职业意识,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和事业发展方向,合理规划步入社会的职业发展道路。
(二)践行诚信就业程序,提高就业质量。首先,践行诚信就业准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的提升;积极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及社会环境;真实了解就业政策及就业法规条例,如实掌握就业信息,确定诚信就业目标;准备诚信就业材料,不弄虚作假。其次,践行诚信就业考试。笔试不舞弊,不找人代考;面试遵守面试约定,客观真实地介绍自己,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不随意夸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和能力,不故意隐藏对自己应聘不利的一些真实信息。再次,践行诚信就业约定。践行诚信就业约定是践行诚信就业程序的最后一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签约时一定要慎重,一旦签约,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随意撕毁就业协议。因此,大学生要积极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践行诚信就业程序,切实提高诚信就业质量。
(三)完善诚信就业机制。首先,“依法建立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体系,加大对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管理力度。对擅自毁约者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4]。其次,本着公平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教育性为指导原则,构建诚信就业评价体系。诚信就业构成内容要科学合理,同时还要兼顾诚信就业配套机制,而不能带有主观随意性,在诚信就业评价体系中,还要采取定期、全面考察毕业生在诚信就业过程中的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促进学生诚信就业思想的养成。再次,建立诚信就业监督体制,规范大学生的诚信就业行为。完善签约管理系统,建立严格的签约登记制度,做好就业协议书诚信发放。真实了解用人单位情况,确保向毕业生推荐信用记录好的用人单位,对于少数用人单位无视法律、不讲诚信的行为,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与高校共同维护毕业生诚信就业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行为,切实为大学毕业生诚信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最后,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要制定科学用人制度。要从本单位实际需求出发,制定恰当合理的用人标准,确保选拔的大学毕业生能人尽其才、才进其用。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应本着诚信的原则,真实公布招聘需求,以便让求职者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签约、违约,要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工作中处于一种积极、饱满、稳定的工作状态。
[1]徐辉,余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青少年诚信建设[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陆志荣,邓云晓.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制度构建论纲[J].现代教育科学,2010,(6).
[3]钟秋明.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基准胜任特征分析[J].云梦学刊,2010,(1).
[4]陈琼.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6,(10).
G641
A
1008-4681(2012)03-0129-02
2012-03-21
徐梅(1977-),女,安徽蒙城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黄咪(1990-),女,浙江诸暨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责任编校: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