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茶业战略地位及策略初探

2012-03-31徐凯明张安肖

茶叶通讯 2012年2期
关键词:战略地位利基茶区

徐凯明张 安肖 斌

(1陕西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汉中·723000;2陕西汉中市农技中心茶技站·汉中·72300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杨凌·721200)

1 我国茶业的近况

我国是世界茶叶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2010年底,全国茶园面积达201.2万hm2(3018.1万亩),茶叶年产量141.3万t[1]。出口30.3万t,创汇7.8亿美元。内销111.0万t,有二十多个省区产茶。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茶区的“民生产业”、“生态产业”和“政绩产业”。茶业已在广大茶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陕西茶业的发展

陕西南北差异显著的地理气候状况,使陕南拥有了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2]。古代巴人就曾在陕南最先种茶、制茶,并发展成产业,其历史距今已有三千年了[3,4]。西安曾是十三个王朝的首都,关中作为西北的桥头堡,大大促进了古代陕西茶业的发展。唐代陕西茶创造过辉煌,宋代陕西茶叶控制着西北大市场,明清时代陕西是本省和川蜀茶叶集散地和商贸中心。陕西悠久的茶业历史,举足轻重的古代茶产业地位,曾影响着我国乃至世界的茶产业和茶文化[5]。

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曾把茶叶做为多种经营的重要项目来抓,使陕西茶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陕西茶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茶园面积增长的同时,茶叶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以午子仙毫、紫阳富硒茶为代表的名优新产品的研制投产推广,大大促进了陕西茶业的快速发展,使陕西茶业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6,7]。陕南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汉江源流河溪纵横,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匹配,林木茂盛,土质肥沃,环境清新,加上人为努力,所产茶叶“香高、味浓、耐冲泡,且富含锌硒”,概括说“品质卓越”。其安全质量,在全国也首屈一指,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承担的《中国茶叶质量调查报告》显示,陕西茶叶质量,检测合格率为百分之百。优异的质量使陕西茶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陕西现已成为我国比较重要的产茶地区之一,2010年,全省有茶园7.77万hm2(116.6万亩),年产茶叶20024t,成为全国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较大省份[1]。

3 良好的政策机遇还需很好的战略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对陕西茶业发展非常重视,把发展茶产业做为陕南发展绿色产业、特色产业、实现突破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特别是西部大开发,要求建设山川秀丽的大西北,茶业在陕南尤为适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求汉江丹江水源区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水源安全,茶业的良好生态作用又相得益彰。在2009年农业部发布的《2009~2015年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中,将陕南茶区列为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八个重点茶区之一,这对指导陕西茶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发展茶叶,不仅可获得经济效益,同时可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对建设陕西的生态文明、低碳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的大背景下,使陕西茶业有了快速和健康发展的政策条件。但真正能否快速发展,还要靠采取优良战略,本文谨对陕西茶业战略地位和策略作初步探论。

4 陕西茶业战略地位的确定

4.1 “战略”可为茶业所借鉴

战略一词,最初起源于古希腊文,原系军事用语,意为“将军的艺术”,而在我国古代兵法中的“谋”,就是战略。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犹如战场,是从业者激烈竞争的场所,因而企业家和管理学者们,也常用“战略”一词来论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其战略就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和决定全局的计谋。现今战略管理一词,也发展运用到企业等普遍的管理方面,促进了企业等方面的管理向外扩展和延伸了一大步,对企业等方面管理的高瞻远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可为我们茶业发展制订计谋所借鉴[8]。

4.2 浅探的理论与方法

4.2.1 浅探的理论

西方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时间很长了,他们的一些市场研究和实践者,对一定市场的竞争者群体,进行了竞争性(战略)地位的研究分析,提出了“竞争者分析和竞争性战略地位”理论。这一理论,依一定市场竞争者在市场经济量中占有比率数,将市场竞争者(企业或地区)的竞争(战略)地位分为四类。它们分别是:市场主导者(占有40%以上者),市场挑战者(占有30%左右者),市场跟随着(占有20%左右者),市场利基者(占有10%及以下者),这一理论对我们很有指导意义。这里所说的“利基”地位者,是行业中的小企业(小团体),在每个行业中几乎都有,这些小企业(小团体)在大企业(大团体)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专心关注大企业(大团体)忽略的某些细小部分市场,且不与主要企业竞争,通过专业化经营等来获得收益。这种有利的市场地位,在西方称之为“利基”。所谓市场利基者,就是指占据这些利基位置的企业(团体)。这里所说的“跟随”和“挑战”地位者,指那些在市场上处于次要地位(第二位、第三位、甚至更低地位)的企业或团体。这些处于次要地位者,或安于次要地位,在共处下属于市场的“跟随”地位者,或向主导者挑战取得市场主导地位,居于市场的“挑战”地位者。根据不同的战略地位,提出不同战略地位者,应采取的竞争策略,成为“市场竞争策略”理论[9]。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茶业企业或者茶业地区来说,要在国内外茶叶大市场中,寻求一席生存和发展之地,就应该用这些理论来冷静分析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可在茶行业中占据什么样的战略位置,而采取什么策略。

4.2.2 浅探的方法

在本文的浅探中,以省为一个基本单位来看待,即以陕西的茶园面积和茶叶年产量做为浅探的数据,与全国和全球相应的数据比较,得出陕西所占比例。依前述理论上划分竞争地位类别,来确定陕西茶业在全国及全球中的战略地位,并依据这一战略地位,相应可采取的策略,做为浅探的方法。

茶园面积:陕西2010年有116.6万亩,全国2010年有3018.1万亩,全球2008年有4350万亩,经计算,陕西茶园面积约为全国茶园面积的3.86%,约占全球茶园面积的2.68%。

茶叶年产量:陕西2010年年产量20024t,全国为141.3万t,全球2008年产茶380万t,经计算,陕西茶叶年产量为全国茶叶年产量的1.42%,约占全球茶叶年产量的0.5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陕西茶叶的面积及产量,均不足全国及全球总量的10%。虽然所收集到的数据不够新,但陕西茶叶的面积和产量占全国及全球比例不足10%这一状况,一般近年不会改变。

根据市场主体(企业或地区)经济量,在市场总量中所占比例段落划分的四类竞争地位看,陕西茶业经济量,在全国及全球茶业中所占比例,是处于“利基”竞争战略地位者。顶多可算“跟随”或“挑战”竞争战略地位者,这种战略地位估计短期内也不会改变。

5 陕西茶业发展的策略

5.1 一般利基地位策略

利基地位策略的核心,是设法寻找和占据一个或几个好的“利基”(能获利又较安全)。这种好的“利基”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足够潜在需求量和购买力,有利润增长的潜力空间;二是企业具备占有“利基”所必需的资源和能力;三是该“利基”对主要竞争者不具有吸引力,企业又有足够信誉以对抗竞争者。这一策略,不仅对于小企业适用,对某些大企业中的小部门小产品也有意义。那么,怎样取得这种“利基”呢?其主要是专业化营销,在市场、顾客、产品或渠道等方面实行专业化。

5.2 陕西茶业“利基”地位策略

5.2.1 在产品专业化上的“利基”策略

陕西茶区,处在我国茶区的北缘,与南方产茶省区相比,有“年均气温偏低,茶叶生产季节较短”的不利一面,但有“昼夜温差大,鲜叶内含物丰富,病虫害较少,有利于绿茶品质”的一面,因而生产绿茶自然品质较优,这是陕西茶业产品专业化上的“利基”之一吧!因而拟选择陕西较具生产优势的绿茶类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经营,是陕西茶区在产品专业化上的“利基”策略之一。

从《陕西茶产业》[10]等一些资料和信息上,我们知道,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陕西曾试产过红茶和黑茶,但因技术和资源等多种原因,现早已不见了踪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陕西镇巴县茶技人员到俄罗斯考察后回来也立项进行红茶研制生产,至今其产品在市场上也不见踪影。近几年,陕西好几个地方试制乌龙茶(青茶),虽取得了一定成功,但距跨入主要茶产品之列,还差很远。这些都表明陕西在其它茶类和茶品的发展上,可进行尝试性、探索性发展,尚不宜很快作为主要茶产品。因而一般不宜在发展产品类别上,去面面俱到,分散资源和能力。

5.2.2 在市场专业化上的“利基”策略

陕西虽是一个古老茶区,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全省仅有紫阳一县产茶较多,可调销陕西省公司及西北等地外,其余几个产茶县,如镇巴、西乡、南郑、平利等,所产茶数量都较少,向市外调销不多,主要是在本县及本市内销售。过去,陕西本省所产茶的市场,主要在省内。现在,陕西本省所产茶的数量,还不够本省销售。大量外省茶叶,占据着陕西一部分茶叶市场。因此,在市场专业化上的“利基”策略,是专心于被南方茶叶大产区忽视或不好到达的小市场,例如本省及周边北方市场或其它有利市场,进行专业化经营。近年来,陕南的一些主产茶县,如西乡、勉县、宁强、平利、紫阳等,到省内大中城市及销区县,办专营茶店,开拓市场,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功。这为陕南茶叶逐步走出陕南,占领关中陕北等茶市场,做了成功的尝试,尚需进一步坚持进行。

5.2.3 在顾客专业化上的策略

应该是在北方经济发展区,中老年顾客为主体,进行专业化服务,摸准需求,走质量领先的道路,针对性宣传促销,提高售价,获得利润,提高经济效益。

5.3 跟随地位策略及陕西茶业的“跟随”策略

概括跟随地位策略,就是“效法主导者”,为市场提供类似产品。并设法给自己的目标市场,带去某些特有利益,保持现有顾客的同时,争取一定数量的新顾客。找到不致引起主导者采取竞争性报复的成长途径。可选择紧密跟随,近距离跟随和有选择跟随策略。陕西茶业采取跟随地位策略,跟随大产区和强产区,效法和学习他们。如炒青绿茶,名优绿茶的生产开发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

5.4 挑战地位策略及陕西茶业的“挑战”策略

挑战地位策略,主要有确定挑战对象及进攻策略。挑战对象主要有挑战主导者、挑战相当者、或挑战弱小者等。进攻策略也有正面、侧面、围堵、迂回、游击等。陕西茶业可采取的挑战策略:如在窨茶鲜花主产省区广西,建立花茶生产基地,占领本省及西安市场;恢复传统茯砖茶生产,进入西北市场等。这些已为我省龙头企业陕西仓山茶叶公司成功应用。

6 结束语

从战略角度上,我们提出了以上陕西茶业处“利基”地位的策略。但从涉及范围窄一些的经营和管理角度来谈策略,当有优质策略、信誉策略、灵活快速策略、物美价廉策略等。陕西政府的茶业主管部门,在制定发展陕西茶业政策时,应当多从战略上去着手。而茶企业,则应在战略指导下,采取战术性的经营管理策略,去发展茶业,状大自己。

陕西省于2010年在汉中成功举办了首届茶叶节,2011年又在安康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茶叶节,提高了陕西茶业的知名度,扩大了陕茶的销售量,对陕西茶业的快速发展,起了战略上的推动作用,许多参会茶企都得到明显效益。

1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2010年全国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统计[J].茶叶科学,2011,31(6):531.

2 吕从中.陕西省农业气候区划[M].西安:地图出版社,1988.

3 庄晚芳.茶叶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4 徐凯明.陕西茶业发呼神农[J].农业考古,2012,(2):204~206.

5 李三源.陕西茶史[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

6 程 纯.汉中茶业[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7 樊光春.紫阳茶业志[M].西安:陕西三秦出版社,1987.

8 张建军.现代企业经营和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 陈建岐.市场营销学[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6.

10 李三源.陕西茶产业[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战略地位利基茶区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
天下
新时期军队建设成就概览之二 置教育训练于战略地位
三国时期襄樊的战略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