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2012-03-31王黎明鲁守博王玉华

关键词:集群融资研究

王黎明,鲁守博,王玉华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

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王黎明,鲁守博,王玉华

(山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淄博 255012)

国内外中小企业都因融资困难而制约了其发展,这也引起了国内外经济界和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国外主要从企业融资来源、结构、优序与质量、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及成因、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和模式等方面开展研究,但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为对象的深入理论和实践研究还较少。国内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给集群企业带来的融资效应和优势、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分析三个方面。但国内在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结构、顺序、质量等因素的研究方面和在适合我国集群中小企业的有效融资模式探讨方面还不够深入。这些都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

集群;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地位弱小、缺乏担保、信息不对称、融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高等不利因素,其融资非常困难。国内外中小企业都普遍存在融资缺口(Equity gap),特别是长期融资,金融资源供给不足而形成的巨大资金配置缺口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而产业集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是区域乃至国家竞争优势的载体。处于集群中发展的中小企业,其融资优势十分明显,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与单个游离的中小企业相比,由于其在集群中信誉重要、信用依存度和失信成本高、信息相对完全、集体理性决策等方面的特点,可以降低金融机构向集群内企业贷款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从而具有独特的信用优势、规模优势和竞争等优势。但是在我国,这些优势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充分的利用,而是存在着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在理论上具有独特优势而在现实中呈现融资困境的悖论。如何破解这个困境呢?学者们为此进行了大量探索。

从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发展来看,学者们先后分别考察过税收、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产品竞争、战略控制、激励和控制权等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研究都是以强化企业边界为背景的,而在相对弱化了企业边界的产业集群内研究集群企业的合理的资本结构却是个新的研究视角。通过这个新的视角,从中小企业集群整体生产经营状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整个集群未来经营策略及资金运营情况,经过科学预测和决策,研究利用集群企业内部积累和从集群外部资金所有者筹集资金来组织资金的供应和保证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本文对此作一梳理。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企业融资来源、结构、优序与质量研究

从国外研究情况来看,目前国外关于企业融资、结构与质量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以下理论观点:

1.企业融资来源

企业融资来源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源融资是通过金融媒介实现的,外源融资又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它对企业的资本形成具有高效性、灵活性、大量性和集中性等特点。

2.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是企业在取得资金来源时,通过不同渠道筹措资金的相互搭配关系或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关系。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不仅研究揭示了企业资产的产权归属和债务保证程度,而且反映了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合理的融资行为必然形成优化的融资结构。早期存在着三种融资结构理论: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传统折衷理论。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开始研究怎样通过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来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Modigliani Franco和 Miller Merton H(1958)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他们认为,存在着使公司价值最大化水平的负债率,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根据这种理论,企业仅仅依靠自有资金或内源资金不利于自身发展,债务融资等外源资金渠道是必要的融资方式,且适度的债务融资有利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此后,国外的学者们还先后分别考察了税收、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产品竞争、战略控制和控制权等与资本结构的关系。

3.融资优序理论

由于MM定理关于信息对称的假设和实际并不完全符合,Ross将信息不对称假设首次引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Myers & Majluf(1984)则深入考察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企业融资行为。他认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难以区分借款人优劣,从而会让所有借款人都支付相同的利率。这对于好企业来说,它的外部融资成本将会高于内部融资,因此就会产生“融资约束”问题。对此,他们提出了融资优序理论,即认为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所导致的企业融资决策的效率损失。现代企业的融资理论大体是围绕税赋正负效应来发展企业的融资决策:当企业进行融资选择时,会先选择内源融资,后选择外源融资;在比较外源融资方式时,企业会先选择进行债务融资,后选择实施股权融资。

4.融资质量

融资质量,能衡量企业获取资金的效率和效能,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衡量:(1)资金的可获得性,是开放还是封闭;(2)资金的持久性,是长期还是短期;(3)资金的充足性,是充足还是不充足;(4)资金的成本,是能偿付还是不能偿付等(Tagoe等2005)。

此外,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上更加不透明,这不仅会影响到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其绩效(Peacock,2000)。

(二)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及成因研究

早在1931年,英国麦克米伦就提出了麦克米伦缺口(Macmillan Gap)。其意指“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Roberto Zavatta等(2008)全面分析了引起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原因,既有需求方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信贷市场供给方的原因以及制度性因素。

1.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及缺陷

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及缺陷包括缺乏附属抵押担保、缺乏金融知识、难以把握机会和难以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财务和合同等管理漏洞多、对项目的论证难以符合标准和对外部投资者态度不够积极(如股权融资的控制权厌恶)等。对于一些以创新活动为主从而资产来源于创新活动的高科技中小企业,由于与创新活动有关的资产难以用货币准确衡量,因而一旦商业化失败,其残值就会很小,如IT业,抵押品的不足常会使这类企业很难获得贷款。

2.信贷市场供给方的原因

信贷市场供给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原因。信息不对称在融资过程中容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二是融资交易成本与融资风险相对较高。中小企业贷款往往数额少、次数多,而贷款申请和审查的成本与贷款的金额并没有直接关联。像管理费、法律上的费用以及从有关机构获得信息的费用基本上是确定的。针对于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或投资,补偿这些成本难度较大。由于贷款利率浮动空间有限,中小企业贷款对于银行而言是一项成本高、利润低的业务,且仅仅提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并不能解决问题。Stiglitz的研究证明,当贷款利率增加时,企业会选择风险更高的项目,银行的期望收益可能不增反降,提高利率可能导致逆向选择。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可抵押品,其既定时期的生存率远低于大企业,贷款风险较高。另外,根据Stiglitz和Weiss的信贷配给问题研究,由于中小企业普遍投资风险较高,他们自然成为信贷配给和信贷紧缩的牺牲者。罗纳德·麦金农等(Ronald I.Mckinnon)提出,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主要受害者是风险高的中小企业。

3.影响企业外源融资的制度性因素

影响企业外源融资的制度性因素,如非竞争的银行体系、需求大于供给的非均衡的国内储蓄和投资市场、政府重视大企业在工业化和进口替代中的作用的偏向、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不发达信息基础、转型国家的行政强制和腐败等。

此外,风险投资在发展中国家通常容量不足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上市是风险投资首选的退出方式,然而发展中国家这一与中小企业相关的市场不存在或不发达,影响了风险资本的运作和运用。Rousseau(1999)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相关制度分析表明,市场制度不完善会阻碍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一些国家税收向债务融资倾斜,减少了风险投资的筹资容量。

(三)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优势

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能够更多地从网络聚集效应中获益,集群增强了企业之间的社会交往,有利于中小企业改善资金的可获得性和期限,也有利于增加向企业提供以社会担保为基础的金融机构的数量,原因在于:(1)信息具有附着性和位置性。信息的传递能力随着距离的扩大而减弱,集群内的企业比群外远距离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知识,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会被加强,审查和监督成本会降低,也有助于中小企业改善资金的可得性和期限(Berlin and Mester,1999)。(2)集群促进了个体或企业之间的信任,使个体或中小企业容易得到信誉担保。集群与分散化、随机化买卖的市场相比,由于企业之间在地理上的接近和重复的交换关系,促进了个体或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相互依存和信任(Tom De Witt,2006),会增加向企业提供以社会担保为基础的信贷的金融机构的数量,通过借款者的信誉或者他们所属的社会网络,传统的物质的或者财务担保将被替代(Bastelaer,2000)。

集群中的中小企业较单个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优势,具体体现在:

1.信用优势

Montgomery把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引入到小额贷款领域。他认为,由于借款人故意赖账会损坏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利益,也损坏个人的声誉和信誉等,从而减少社会资本。如果借款人认为贷款的数额不足以弥补由于赖账而造成的自己在社会资本上的损失,那他就不会故意不还款。Besley和Coate则讨论了连带责任对还款人积极性的影响,以及小组成员通过彼此存在的社会资本,对欠款人施加“同伴压力”。由于企业集群内通常会以同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企业的产业特性比较容易把握,又由于集群内部会形成比较紧密的分工与合作,金融机构很容易从客户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以及关联企业的状况等方面来判断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这一特点是产业集群所特有的,因此同在一个集群内的企业及其信息可以得到极大的共享。这种信息相对比较对称的状态,利于改善银行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对中小企业信任度低的状况。

2.成本优势

银行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服务成本一般比大型企业要高,这必然降低银行的贷款意愿。而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往往超过一千家,众多的企业从事同一行业,银行通过对同一行业的许多个企业贷款,不仅可实现规模经济,而且银行贷款给同一集群中的众多企业,贷前的调查、贷时的审查以及贷后的监督等都可以“批量”进行,从而降低了银行从事信贷的交易成本,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3.资金循环速度优势和规模效应

单个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通常较小,但资金在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流动速度较快,循环周期较短。资金循环速度的加快,增加了货币资金的增值机会。整个集群内部资金运动也会随着单个个体中小企业的资金运动速度的提高而加快循环。整个集群作为一个区域经济实体,资金循环速度加快所带来的资金规模效应是巨大的。而同样数目的资金如果投放到单一的大型企业中时,循环的周期通常会较长。

4.风险优势

“地区根植性”有利于降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的违约率。一方面,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迁移的机会成本高。因为这些企业是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特殊的社会网络相维系,依赖于集群专业化市场。另一方面,集群内信息传播较快。任何一个企业作为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如果它有违约行为,信息就会在其上、下游及同行之间迅速传播。行业的发展通常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和周期,风险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相对于单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来说,发生剧变的概率要小很多。集群内中小企业为数众多,根据大数定律,坏账的比例相对稳定,违约的概率可预测性强,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风险进行控制,有效分散企业的个体风险贷款,如通过定价转移、优化贷款组合等方法。

(四)产业集群视阈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案例和融资模式探讨

Jarunee Wonglimpiyarat(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在2006年分析硅谷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时,认为政府的融资创新项目和风险资本是硅谷成功的催化剂。硅谷的产业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因而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风险资本。

Anna Spadavecchia(英国)2005年对意大利南、北两个产业集群的研究发现,政府资助是集群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形式包括软贷款、补贴、财政补助方式等,他反驳了学术界关于集群企业融资完全依靠自主融资的主流观点。

Joakim Winborg和 Hans Landstrom (瑞典)在2000年从管理学角度研究了中小企业在融资实践中被较为广泛应用的步步为营融资法,通过对瑞典900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他们总结了延迟法、关系导向法等六类步步为营融资法。

Michel Lamoureux在2008年所做的信用链融资模式研究中,认为核心企业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获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性优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的信息甄别方式和风险管理理念,对缺乏融资渠道的中小企业而言,跳出了单个企业的传统局限。

Berger and Udell(美国)在1995年研究了关系型贷款,他们曾将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技术划分为两大类:关系型贷款和交易型贷款。其中关系型贷款是很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贷款技术,它不仅在发达国家被广泛采用,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十分盛行,关于它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一直是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产业集群给集群企业带来的融资效应和优势

魏守华等(2002)从地理接近性和产业专业化的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集群在间接融资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了建议。刘彪文(2004)、唐晶 (2007)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的效应,并分析了产业集群的范围经济对这种效应产生的乘数效应。张炳申 (2003)、赵秀芳(2003)、胡运锋 (2004)、郭席四(2006 )、李立东(2008)等的研究认为,相对于单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降低了融资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降低了融资交易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他们的研究视角偏重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风险与利益。

(二)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王碧秀(2004)、杨汉波(2005)、王组强(2005)、李源新 (2006)、彭春芳(2008)、伍中信、曾繁英(2009)等对产业集群内企业融资运用进行了调研,结论是:我国集群企业获取外部融资困难,通过内源融资是企业筹集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手段。宋华等调研结果是:私人和民间融资以及风险投资渠道在集群和非集群地区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但在银行融资方面,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是集群地区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而且其获得资金的程度要显著高于非集群地区企业。此外,郑彬、曹邦英、蒋志芬等分别对广东、成都、江苏等区域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研究。集群企业正规的外源融资主要通过金融机构贷款,但金融机构的贷款在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比例很低,难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集群企业缺乏正规的外源融资渠道已成为困扰之进行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的“瓶颈 ”。

(三)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分析

郭斌和刘曼路(2002)的研究认为,只有正确引导民间金融组织规范化运作,建立定位于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张炳申 (2003)等主张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费淑静、胡运锋等(2004)研究了关系贷款。杨汉波(2005)从银行角度探讨了如何与集群企业开展融资交易并合理控制交易风险等。高连和(2007)指出,准内源性的群内财务公司是一种既能体现其融资优势又能满足其内生性要求的融资模式创新。宋华等(2008)提出要增强软性信息和网络信息的含量,通过较高的社会资本使产业集群获得资金融通上的便利。陈红莲(2008)、黎文华(2009)则对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具体模式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模式、大企业担保模式、园区融资模式、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企业间轮流信用模式、互助担保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应采用适合于各自集群特点的融资模式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谢启标、陈李宏(2008)等提出了综合性的完善对策。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目前,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都是从宏观的企业外部政策环境因素或微观的企业内部基础着手的,而基于集群和产业信用链等有效措施的研究不多。国外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虽然已经持续了近100年,经过韦伯(1909)、艾萨德1959)、巴顿(1976)等人的传统集聚经济理论、马歇尔(1890)、克鲁格曼(1995)等人的产业区理论以及斯科特(1992)、波特(1990)等人的新产业空间组织理论的不断演进,产业集群理论日臻完善,但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为对象的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较少。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比较基础性的集群对中小企业融资效应的研究方面,在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来源、结构、顺序、质量等因素的研究和适合我国集群中小企业的有效融资模式探讨方面还不够深入,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1]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4,(6):77-90.

[2]Porter,M.E.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Regions[J].Regional Studies,2003,37(6&7):49-678.

[3]Berger,A.N.and Frame,W.S.Small Business Scoring and Credit Availability[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7,45(1):5-22.

[4]Allen N.Berger,Leora F.Klapper,Gregory F.Udell.The Ability of Banks to Lend to Informationally Opaque Small Business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1,(25):2127-2167.

[5]Berger Allen and Greg Udell.A More Complet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ME Financing,World bank.The Conference o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October 2004.

[6]J.L.Rosenthal.Historical Financing of SMEs.World bank The Conference of Access to Finance held in March 2007.

[7]Berger,A.N.and Udell,G.F.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The 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112):32-53.

[8]Modigliani,Franco and Miller,Merton H.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Com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8,(48):261-297.

[9]Roberto Zavatta.Financing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 &SM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Economisti Associati SRL in collaboration with Zernike Group BV and Meta Group SRL.Published June 2008.

[10]Jeremy C.Stein.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Capital Allocation:Decentralized Versus Hierarchical Firms[J].Journal of Finance,2002,(57):1891-1921.

[11]OECD The SME Financing Gap:Theory and Evidence[J].Financial Market Trends,2006,(11):1-136.

[12]The SME‘Finance Gap’Myth or Reality?A research report on SME attitudes and experiences with bank loan applications March 2006,First published 2006,CPA Australia.

[13]高连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创新、融资边界与竞争优势[J].经济体制比较,2007,(3):92-97.

[14]魏守华,刘光海,邵东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特点及策略研究,[J].财经研究,2002,(9):53-60.

[15]彭芳春.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理论与中国实证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12):4-6.

[16]刘彪文.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融资[J].当代财经,2004,(10):100-106.

[17]宋华,于亢亢.集群环境下影响中小企业银行融资质量的因素研究[J].财贸经济,2008,(10):55-60.

[18]黎文华.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集群式融资问题研究[J].金融资本,2009,(3):94-95.

[19]张炳申,马建会.改进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3,(5):50-52.

[20]伍中信,曾繁英.集群企业融资现状及政策需求分析[J].商业研究,2009,(10): 79-82.

Literature Summary of SMEs Finance Based on Industrial Cluster

WANG Li-ming,LU Shou-bo,WANG Yu-hua
(School of Business,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ibo Shandong 255012,China)

Almost all SMEs in the world encounter the issue of financing,which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mselves.This issue attracts a high attention of economists at home and abroad.Foreign studies concentrate on the origin of the capital,the structure,the optimal financing sequenc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capital.Researches are also concerned to the financing gap and advantages while SMEs are gathered in a cluster.As we can see,seldom in-depth research of SME finance has been done based on cluster in foreign country.On the contrast,our domestic researches are mainly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financing effect and advantages that the cluster can bring to the enterprises inside it,empirical analysis on SME finance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to solve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SMEs in industrial clusters.However,compared with foreign countries,what we have done on the study of the elements,including financing resource,the structure,the quality,etc,and the discussion on fit mode is not enough,and all of these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

cluster;SMEs;finance

F276.3

A

1672-0539(2012)01-026-05

2011-11-11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集群视阈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10BJL025)

王黎明(1964-),女,安徽怀远人,经济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鲁守博(1964-),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融学。

刘玉邦

猜你喜欢

集群融资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融资
融资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