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市有机茶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2-03-31崔宏春余继忠郑旭霞周铁锋黄海涛

茶叶 2012年2期
关键词:杭州市茶园有机

崔宏春,余继忠,郑旭霞,周铁锋,黄海涛,敖 存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 杭州 310024)

有机茶最早出现于 1983 年的斯里兰卡[1,2],随后印度、日本、中国等相继开始生产。有机茶是指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及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及相关产品[3]。由于有机茶是一种纯天然、低碳、无污染的高品质茶叶产品,因此其不仅可提高茶叶制品的品质和竞争力、打破贸易壁垒、增加出口,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减少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各级政府、茶叶生产企业和广大茶农的重视,已成为中国茶叶产业和有机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产业是浙江省和杭州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开发有机茶将为杭州市茶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本文就杭州市有机茶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做一介绍。

1 有机茶发展概况

浙江省是我国最早生产并出口有机茶的省份,有机茶和名优茶开发、茶树良种化、茶叶深加工被列为浙江茶产业发展的“四大工程”。杭州市是浙江省的茶叶主产区,有“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美誉,曾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生产出第一批有机茶。1989年浙江省茶叶进出口公司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与杭州市临安茶叶科技人员合作,在生态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的临目乡东坑村建立起有机茶生产基地,经过一年的转换期,试生产了第一批有机茶。1990年经国际著名有机食品认证机构SKAZ(荷兰)认证,成功出口荷兰,成为浙江省也是我国第一批出口的有机茶[4-6]。

从1989年杭州市开始生产有机茶算起,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历史只有22年,尚处于发展阶段。这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主要分为试生产阶段、较快发展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发展阶段为试生产阶段(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期),在这个阶段,因为有机茶这一新生事物刚从国外引入我国,并实现生产和出口,完全是企业的自发行为,带有明显的市场经济标记,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此缺少政府的有效组织和推动,有机茶在最初几年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顿[7]。第二个发展阶段为较快发展阶段(1990年代中期至200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有机茶的发展主要归因于茶叶出口形势严峻,以及有机茶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对整个茶产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茶叶界及政府部门的特别重视和支持下,得到了较快发展。第三个发展阶段为相对稳定阶段(2000年代中期以后),这个时期杭州市有机茶种植遍及3市2县10区,到2010年底建立有机茶基地已达5.5万多亩,有64家茶叶生产或贸易单位获得有机茶认证,产量2000多吨。

经过多年努力,杭州市有机茶在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国际市场方面,以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茶类以有机蒸青茶为主,部分有机大宗茶及少量有机名优茶。国内市场,以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城市为主,茶类以有机名优茶为主,少量有机炒青茶。

2 有机茶认证现状

杭州市是有机茶认证机构集中、有机茶认证业务开展比较活跃的地区。1998年5月,我国第一家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在杭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挂牌成立,为浙江省、杭州市乃至全国的有机茶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加快杭州市有机茶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杭州市开展有机茶认证的机构有IMO(欧盟认证)、BCS(德国认证)、JONA(日本认证)等国际认证机构和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浙江万泰认证公司、中绿华夏质量认证中心、浙江方圆认证公司、浙江公信认证公司、南京国环认证中心等国内认证机构。认证机构作用的日益显现和放大,为杭州市有机茶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有机茶效益,实现杭州市有机茶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通过有机茶认证的企业主要有杭州千岛湖世外茶园茶业有限公司、淳安县鸠坑万岁岭茶叶专业合作社、杭州千岛玉叶茶业有限公司、浙江千岛银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德目标茶叶有限公司、杭州茶人茶业有限公司、建德天羽茶业有限公司、建德千里岗茶厂、建德第一名茶厂、临安大洋茶业有限公司、杭州赛纳茶叶有限公司、杭州绿神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余杭百步岭茶叶专业合作社、余杭王位山茶叶园区有限公司、余杭径山百丈岭名茶厂、余杭径山四岭名茶厂、萧山云门寺生态茶场、杭州春秋茶叶有限公司、富阳永利茶业有限公司、杭州浙大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三明茶业有限公司等64家有机茶加工、生产、营销企业和单位。其中,杭州浙大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认证的有机茶茶园面积较大,达7000多亩。

3 有机茶生产技术现状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崇山峻岭起伏,中部丘陵河谷相间,东部水网平原广阔,构成了“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地形格局。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红壤分布于丘陵山区,水稻土分布在东北平原区。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开发有机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有机茶的生产严格遵照有机农业的种植规定[8,9,10],严格控制土壤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两个有机茶生产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首先,做好有机茶园的培肥管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茶叶品质密切相关。目前杭州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基本达到有机茶园土壤养分含量不少于15g/kg的要求[11],每年投入占总肥量的80%左右为基肥,并在采茶季节施用不少于总肥量20%腐熟粪肥作为追肥,而肥料的来源主要包括:(1)有机生产体系中的物质,如农家肥、作物秸秆、绿肥等;(2)有机农业体系以外的物质,如饼粕、鱼粉、未经化学处理的木料、木炭、未加任何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未掺杂任何防腐剂的肉、骨头及皮毛制品;(3)矿物质,如磷、钾、镁等天然矿物质;(4)微生物制品、植物制品及其提取物等。其次,做好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因地制宜的在有机茶园中种植各种绿肥,包括田菁、决明、羽扇豆、紫云英、山毛豆、木豆、金花菜、肥田萝卜、苕子、乌豇豆、饭豆等,以及茶园饲养蚯蚓[12]。既可以改良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孔隙度,持续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遮阴、降温和改善茶园小气候,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应从茶园整体生态环境入手,以适时采摘、合理密植、合理修剪、茶园喷灌水、深翻改土等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辅以物理、药剂等方法,以及黑光灯、高压汞灯诱杀、黄板诱捕器等物理防治措施[13],有机协调各种手段,恶化害虫的生存环境,优化天敌的生存条件,有效防治茶毛虫、茶蚕、刺蛾类、卷叶蛾、小绿叶蝉、炭疽病、芽枯病、白星病等杭州市茶园主要病虫害。

4 有机茶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杭州市有机茶发展取得不少经验,关键技术基本成熟,国内外市场也在不断扩大,产品质量相对稳定,逐步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业效益和企业利润,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总体来说,杭州市有机茶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在有机茶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一是有机茶的宣传工作做的还不到位,有机茶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有待提高[14];二是有机茶基地管理仍不够完善,基地茶园的基础建设仍需改进;三是有机茶产品的质量跟踪监督力度还不够,质量保障体系仍需完善;四是有机茶园病虫草害综合治理难度较大,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的研究、生产进程缓慢,综合防治措施有待优化和改进;五是有机茶生产成本仍然相对较高,产量相对偏低,在国内市场有机茶销售价格还不能体现“优质优价”。

针对以上问题,杭州市有机茶的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大力宣传有机茶,提高有机茶的科技含量,增加茶园有机质投入,提高科研成果水平和转化率;第二,改善有机茶园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在茶叶无性系良种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通过增肥改土、改植良种等措施,建设标准化有机茶园;第三,在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网络和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加强有机茶市场的监管工作,打击假冒有机茶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确保有机茶的健康发展;第四,从加强有机茶园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和开发入手,提高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及机械防治在植保中的地位和作用,即采用茶园铺草、及时采摘、锄草深挖等农艺措施,预防病虫害发生和采用以虫治虫[15]、以菌治虫,如利用茶园蜘蛛控制假眼小绿叶蝉[16,17]。同时加速繁育和推广高抗茶树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以增强茶树自然抵御病虫侵害的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第五,从有机茶的品质和成本效益两方面均衡考虑,寻找平衡点,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扶持一批既有生产规模又有营销能力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促进有机茶市场的良性发展。

1 刘新,傅尚文,张优.有机茶在我国的实践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有机茶,2005,13(3):183 -185.

2 陈宗懋.有机茶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茶叶,2000,26(4):186-188.

3 陈常颂,王秀萍.我国有机茶发展现状与展望.茶叶科学技术,2001,2:29,31.

4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浙江省有机茶产业状况及发展对策.茶世界,2008,9:30 -34.

5 许允文,韩文炎,石元值.有机茶开发前景及其关键技术.茶叶,2000,26(1):11 -13.

6 郑红发,王润龙.我国有机茶开发的现状.茶叶通讯,2001,3:39-41.

7 卢振辉.中国有机茶发展现状与发展思路.蚕桑茶叶通讯,2000,102,22 -26.

8 洪锦春,叶红,胡秋辉.有机茶叶生产技术规程.食品科学,2002,23(8):342-346.

9 覃士才.谈谈有机茶生产与加工的技术措施.茶业通报,2001,23(3),16 -18.

10 董民,杜相革,杨东鹏.中国有机茶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机农业与食品科学,2004,20(3):54-57.

11 丁登花.茶业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12 吴洵.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中国茶叶,2000,(5):36-37.

13 陆德彪,吴关宝,毛祖法.有机名优茶生产技术规范研究.茶叶,1999,25(2):95 -97

14 郑文佳.发展我国有机茶产业的问题及对策.贵州农业科学,2000,28(1):59-60.

15 杨东鹏.有机官理措施对有机茶园生物群落的影响.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16 Sutre B,Fos A.Anagrus atomus,natural parasitoid of leafhoppers.Preliminary efficiency test in vineyards.Phytoma.1997,49:40,42-44.

17 Culatti P,Murada G,Tonesi R.The use of several active ingredients for the control of green leafhopper(Empoasca viti)in vineyards in Valtellina.Vigevano.1996,23:23 -26.

猜你喜欢

杭州市茶园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