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其发展
2012-03-31申素熙梁月荣
申素熙 梁月荣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 杭州 310058)
按照波特(M.Porter)对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产业、联系密切的公司和相关支撑机构,他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或相关产业领域,由于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对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把产业集群作为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2],使它成为当前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3]。在茶产业领域,中国从2000年以来开始关注“茶产业集群”这一研究领域,已有些研究者对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1 茶产业集群的概念
“茶产业集群”与“茶产业集聚”是不同的概念。产业集聚是指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聚合,是一种基于产品链和增值链的简单劳动分工关系。集聚主要是空间的集中,内在的经济往来关系往往较弱;而集群不仅有空间集中,还有内在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往来[4]。产业集聚只是地域集约化经济的初级阶段,而产业集群则是地域集约化经济的高级阶段;就特定区域的经济或产业发展来说,总是先有产业集聚后有产业集群[5]。参考包建华等[6]对茶产业集聚的定义,笔者认为,“茶产业集聚”是茶树的种植到成品茶或者茶制品的生产、包装、物流、贸易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在空间的集中。参照国际经合组织(OECD)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定义[7],笔者认为,“茶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相互临近的以生产和加工茶叶及茶制品为对象的企业和互补机构,在茶叶生产基地周围,由于共性或互补性联系在一起形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组在地理上相互临近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供应、物流等相关的众多企业以及相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柔性集聚组织。
2 茶产业集群的特征
2.1 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
产业集群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群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存在着从形成、发展、成熟和衰退的演化过程[8,9]。对集群成长阶段划分有多种方法:第一、生命周期理论:如同产品存在生命周期,集群也具有一个从产生到衰亡的过程。第二、进化理论: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了集群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阶梯。第三、两阶段论:意大利学者布鲁诺根据对集群干预时间先后将集群发展分为两阶段,即自发成长和机构促进成长的阶段。区别于前两种理论对集群演化自发性的强调,两阶段模型强调有意识的干预活动对集群演化的重要性[10]。
茶产业集群的形成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成长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安徽、浙江、贵州、福建、云南是目前中国茶产业集群式发展比较明显的地区,也是中国茶产业集群的主要研究对象。这几个地区的茶产业集群的成长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郑春华[11]对安溪茶产业集群演化历程的研究中指出,安溪茶产业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85年国家对茶叶实行市场价格放开和自由购销的政策之后,茶叶产业快速发展的起步创业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是品牌运营阶段;21世纪以来安溪进入了集群扩张阶段。刘磊[12]对中国西部茶海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后认为,西部茶海的茶产业集群已经过萌芽阶段,正处于从显现阶段向稳定阶段发展的生命周期中。
2.2 自发形成和外生性机制的并存
产业集群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区域社会文化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不同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也不尽相同。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两种基本动因起到关键性作用:一是影响集群演化的外在动因,包括制度和茶叶环境的改变和影响;二是影响集群演化的内在动因,包括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财富最大化过程中,效率引发了产业集群内在的需求[13]。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发形成,一种是依靠政府推动形成,中国茶产业集群的形成即是如此。
自发形成的茶产业集群,即由于当地茶叶产业自发性需求,而形成的茶叶生产与加工、供应、物流等相关的众多企业和相应支撑机构之间的网络关系,如福建、安徽、云南茶产业集群等。这些地区在茶种植资源丰富、茶区间茶树生长自然环境多样化等优势下,通过培育龙头企业、集中组织分散的茶农、建立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茶资源区域布局等措施,实现了茶叶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而且这一过程中相关延伸产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也自然产生了茶产业集群式发展。
“中国西部茶海”产业集群表现为政府主导的外生性机制为主。“西部茶海”的起步是2005年8月,由贵州遵义市的湄潭、凤冈、余庆3县人民政府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联合成立的“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合作联盟[14]。这种“三县一所”的合作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合作,通过合作、交流,促使相互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不仅“三县一所”能够增加负熵流(优良品种、技术、劳动力、茶文化、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等),更形成了新的有序结构或耗散结构[15]。
2.3 产业集群效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快速辐射
产业集群效应是指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其较低的交易成本和较高的制度收益(外部经济),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从而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产业集群具有的竞争优势能够吸引更多企业加入,为区域带来了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促进集群的良性发展,不仅可以把某些产业做大,而且这些产业的兴旺也带动了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并且从横向上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16]。
茶产业集群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关联到许多上下游产业和部门。按照中国现行产业结构做法,茶产业是指以茶本体产业为主,与茶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虽然茶本体是一种农产品,但是因为具有文化经济属性,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与茶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在茶产业集群明显的地区,地方政府、学校、茶相关学会与协会等相应支撑机构与企业协作紧密,在传统茶叶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除了包装、机械、保健品、饮料及茶食品加工等第二产业以外,会展、旅游、培训、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他茶叶生产地区的茶产业主要集中在和茶叶生产有关的茶叶种植、加工、运输等传统产业领域。
3 发展建议
从目前中国茶产业集群发展状况来看,大多处于初级或成长阶段。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产业集群的初级和成长阶段更需要各种支持体系。中国茶产业集群存在“政府主导型”和“产业自发型”,产业效应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快速辐射,集群内网络关系的形成过程复杂。为了进一步促进茶产业集群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体系。
3.1 政府加强对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的规划与支持
茶产业集群的产生需要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便利的交通,并与市场资源、人力资源及相关延伸产业的并存和发展,同时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等。在茶产业集群相关资源演化的外部环境因素中,政府行为的主导性和影响力都最大,是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推动主体,政府在集群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中国茶产业集群式发展较明显的潜力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并积极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创建有利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与空间。从主要依靠土地、基础设施、税收优惠转变到基于茶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集群内产、学、研一体化,平衡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和合作行为,优化集群结构,提高集群的竞争优势。
3.2 建立完善的人才支持体系
相关人力资源的开发能为茶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这就需求不断地为产业集群培养充足的后备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茶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茶产业与其它农产品产业结构差别大,具有更宽广和复杂的网络关系。为了促进这种网络关系的紧密联系,茶产业链的不断发展,需要加强培养产学研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人才,在集群内相关机构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制度和培养方案。
3.3 构建相关中介组织
中介组织的优质服务是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往对茶产业集群的研究,对中介组织的作用关注较少。中介组织兼具市场的灵活性与公共服务性等方面的特点。在完善的茶产业集群中,中介组织不仅可有效协调与规范企业的行为,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有助于激活市场资源,增强集群内创新的活力,从而促进茶产业集群健康、持续发展。
1 Porter,Michael 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6):77 -79.
2 赵冰琴,赵智岗.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5):46-51.
3 王铮,朱艳鑫.产业集群的两个理论模型.科研管理,2008,29(5):49-54.
4 李刚.试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基于自组织理论的观点.学术交流,2005,131(2):78 -82.
5 吴义杰,何健.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甘肃社会科学,2010(5):181-184.
6 包建华,方世建.安徽茶叶产业集群式发展: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6,(6):65 -68.
7 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现状与发展优势分析.商业时代,2010,(11):114,118.
8 吴义杰,何健.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甘肃社会科学,2010(5):181-184.
9 周素萍.集群成长阶段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11(12):286-289.
10 陶一山,姚海琳.产业集群的阶段性演进机制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6):89 -93.
11 郑春华.安溪茶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及启示.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6):110 -112.
12 刘磊.中国西部茶海的产业集群效应分析-基于聚集经济视角.中国茶叶,2009(5):20 -21.
13 曹阳,李林,胡泽洪.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综述.生态经济,2006(8):112-115.
14 罗显扬,郑道芳,郑汀.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的形成及发展趋势.贵州农业科学,2007,35(4):114-117.
15 罗显扬,郑道芳,郑汀.中国西部茶海特色经济联合体的形成及发展趋势.贵州农业科学,2007,35(4):114-117.
16 胡宇辰.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当代财经,2004(1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