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教学模式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012-03-31李贵林郑林华
丁 宏,李贵林,郑林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我们在我校开展的教学改革中,以“自主、合作、研究”型教学模式为引领,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度的教学目标,给教学改革与创新建设带来强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探索和研究了新型教学模式引入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充分把握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1-3]。
所谓“自主、合作、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研究的学习和教育方式。该教学模式强调三个突出,即: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现代教学科研中的协作精神和突出研究精神在现代教学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
1 新型教学模式的理念
1)自主学习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性,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会学善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合作学习
合作强调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对于培养合作型人才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针对专题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几个人组成讨论小组。通过小组共同准备、启发、补充和争论,来培养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
3)研究学习
研究即探索和发现。它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所学问题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甚至形成一些创新性的思想和成果。
2 新模式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新型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思考,同时也给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课堂教学的延伸
在“自主、合作、研究”型教学模式引导下,课堂教学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原有的课程教学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课程的载体突破了单纯以教材为本的单一局面,融入了实际问题和课程设计等内容。课堂教学中,我们还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参考书籍。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可通过教学模块的设计改变原教材安排,将教材与参政资料的内容进行整合贯通。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通过课前阅读,让学生发现问题,再结合教师备课中准备好的问题,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研究或小组讨论。课后给学生留下有待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并尽量要求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出总结和报告,并把课后的后续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把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融为一个整体。
2)推动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涵。
新型教学模式推进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按照厚基础、重实践、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推动了与高校课程配套的系列教材建设。
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研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来呈现知识的开放性和发展性,引导和鼓励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发现前人尚未和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用新思路和新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极大丰富了教学内涵。
3)实现一体化实践教学
新型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以科研需求、科研问题和科研成果为指导开展教学,从而实现了一体化实践教学。从教师来讲,教师将自己的课题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一同构成自主、合作、研究型教学的基础和条件。从学生来讲,我们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面向实践的研究机会,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探索、调查和发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多种教学方法融合
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融合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致力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研讨式、问题式和自主式等优秀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让学生最大化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手段上,灵活运用网络和实验室等资源,实现课程教学、网络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
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学实施过程中应将自主、合作、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在课程教学的六要素上,即采用与自主、合作、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材形式、授课方式、讨论形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从而最终实现大学教育中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三维度的教学目标。
3 新模式促就高水平教师队伍
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主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该模式在大学中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4]。
在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是一个复合型的教育者,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特点将诸多教学手段融合使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要求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必将促使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型教师队伍,形成以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的一流的师资力量。
[1]李月.浅谈我国大学的社会责任—从知识传递的角度[J].太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6):14-15
[2]张勤.高校教学督导联盟:内涵、动因及路径[J].上海:教育发展研究.2012(3):56-59
[3]杨德广.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贵在落实[J].长沙:大学教育科学.2011(6):18-23
[4]付八军.大学教师自我成长的三个着力点[J].哈尔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