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茶区考察小记

2012-03-31

茶叶 2012年4期
关键词:桐木母树大红袍

张 佳

(中国茶叶博物馆 杭州 310013)

2012年6月初,正是中国大部分茶区最忙时节的尾声,中国茶叶博物馆分馆建设项目指挥部一行七人,在罗晓莹副馆长的带领下,考察走访了福建福鼎茶区和武夷茶区,实地了解当地白茶、红茶、乌龙茶的生产情况,并亲身体验福建茶叶厚重的历史积淀及文化氛围。践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作为一个只有六年茶龄的新茶人,带着对福建茶区的想象和期待,我随同考察组一行踏上了福建茶区考察之路。

1 中国白茶之乡——福鼎

此行第一站是白茶的发源地:福鼎。福鼎是“中国白茶之乡”,白茶种植面积、产量及品质均居全国前列。因为时间及行程安排,福鼎考察没能深入白茶产区,却也通过太姥山古茶树和茶街小逛,窥见福鼎白茶之魅力。

在福鼎太姥山景区著名景点一片瓦一侧,我们找到了福鼎大白茶的始祖——绿雪芽。茶树树高、树幅约两三米,树的根部隐藏在一块大石头之后,隐约可见,茶树后的石壁上有启功先生所书“绿雪芽”三个瘦硬通脱的大字。树旁有鸿雪洞,洞内有“丹井”,井内有泉。清代周亮工《闽小记》记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鸿雪洞大且深,洞内放有三组根雕茶桌,以“丹井茶室”之名对外营业,茶室内有闽产白毫银针、白琳工夫、大红袍等名茶供应。考察组一行在洞内品茶,天然去雕饰的茶室,让人印象深刻。

福鼎白茶的主要制作季节在春季,6月初,还有一些白牡丹、寿眉等正在进行着最后一道烘干工序。福鼎太姥山海特产街,相当于福鼎茶叶市场。整一条步行街,虽然以“海特产街”为名,却几乎全是茶叶店。各家店内都摆放着大量新面市的2012年白茶、红茶,可见茶叶在福鼎特产中的重要地位。走进去,店主都会自然地邀请客人坐下喝杯茶,随意地聊聊天,喝得高兴就带点走。在一家自产自销的白茶店,我们好好学习了一下福鼎白茶的知识。按照茶叶嫩度,福鼎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三类。白毫银针为上品,全为茶芽所制,根根肥壮挺秀,满披白毫。白牡丹次之,采摘时间在白毫银针之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因为嫩度适中,在嫩度和口感上取得平衡[1]。再其次是寿眉,一般为较老单叶制成,仍不失白茶鲜爽滋味及保健功效,是高性价比的选择。白茶性凉,是祛火佳品,当地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在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现代社会,相信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

2 世界红茶发源地——桐木关

考察第二站是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正山小种、金骏眉的发源地。考察组在桐木村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内参观考察了传统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工艺,桐木关优渥的自然环境、当地人自觉的保护行为、原始纯正的正山小种制作工艺、细腻丰富的茶品体验,带给考察组震撼丰富的视觉、味觉、嗅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

桐木村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九曲溪的源头,桐木村平均海拔800米,沿着山路一直往上,就是武夷山八大关之一的桐木关,这里是福建最北端,亦是福建江西两省交界之处。进入保护区,身临其境,会特别理解为什么这里出产的茶品质优异。去的时候是个阴天,薄薄的雾霭笼罩着一个个山头,清新湿润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的北端,是我国东南大陆现存面积最大、保留最为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气候温暖湿润,土质肥沃。这里生长的茶树叶片肥厚,持嫩性好,带着独特的高山醇厚香味。

为了保护这得天独厚的环境,当地人很下了一番功夫。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心下,于1979年正式建区保护,2009年停止开展大众旅游活动,现在进入保护区内考察等都须提前办理审批手续,否则就只能止步皮坑哨卡之外。经武夷学院协助联系,正山茶业有限公司接待,我们得以进入保护区内,考察当地红茶产业现状及制作工艺。停止大众旅游活动,必定带来经济收益的减少与区内生活的不便,这样的决心和执行力,令人佩服。因为禁止对外旅游,区内几乎看不到人,偶尔在零星的民居和茶厂里可以看到几个。听正山茶业有限公司的人介绍,公司收茶青,实行连坐制,四五家编为一组,互相监督,如有将外山茶混入送来公司,一经查实,同组的茶叶都将不再被接纳。从停止开放旅游到严肃对待茶叶产地的纯正,可见当地人对品牌的珍惜和决心。

正山茶业有限公司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是正山小种红茶的专业生产企业,传承四百余年的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公司的创始人江元勋先生是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公司保留并坚持了最传统的制作工艺。此次考察,我们有幸在江骏发茶师(武夷山对制茶师傅都叫茶师)的陪同下参观了正山小种的制作车间。江师傅是专管茶叶生产的负责人,虽然因为参与研创金骏眉已经小有名气,但仍旧低调朴实,与他相处交谈都有一种让人特别信服和踏实的感觉。正山茶业现在仍用传统方式制作正山小种,这种红茶最独特之处在于萎凋和烘干两道工序都要燃烧大量松木来加温烘烤完成,这也是其特有的烟熏味和桂圆香的关键。据江师傅介绍,由于保护区禁止砍伐树木,现在的松木都从外面运进来,由于运输途中不可避免的水分蒸发,堆在地上的松木已经基本闻不到应有的松木香,但这样已然是最大程度上保持了传统正山小种的风味和特征。在公司从前留下来的专门用于制作正山小种的“青楼”里,我们看到了制茶的设施和过程。这幢狭长而乌黑的木质建筑,虽然已略显陈旧,在仍旧有一股隐约而强大的力量吸引着过往之人的关注。青楼一共三层,地上两层萎凋、烘干,地下一层烧火,从通道走到房屋后面,可通过木质简易楼梯来到地下一层的土灶前。灶口的平地上堆满了砍成一截截的松木,一个个灶里燃烧着碗口粗的松木。地上一层几乎可以说是空的,只是地上有一条弯曲的坑道,就像一个躺着的烟囱,把底下烧柴的热量和烟气聚集并散发,打开门一股带着烟香的热浪就袭面而来。上面一层是镂空竹编地面,上面烘着茶叶,热烈的红茶香气充斥着整个空间。还有一组组上下整齐排列的大圆匾,黑黑的似乎浸满了茶汁,无声地诉说着这里做茶的历史。正看得聚精会神的当口,两个工人拿了一大麻袋茶青进来,娴熟地倒进门口的揉捻机中,随着揉捻机有节奏性地转动,茶香阵阵散发,绕梁不绝。

在桐木关,传统正山小种的积淀和传承让我们震撼,现代茶业发展的生命力也在这里得到了强有力的体现,由正山茶业公司研制的高档红茶金骏眉,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异军突起,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改变了中国红茶市场多年低迷的局面,带来了大江南北的红茶热潮。这股红茶热,直接推高了红茶的价格。这两年保护区内金骏眉的价格达到万元左右一斤,茶青收购价在每斤600至900元。

在正山茶业公司的审评室,江元勋董事长亲自带我们品尝了六种茶,分别是金骏眉、银骏眉、原生老枞、妃子笑、正山小种、龙井种红茶。不同的茶品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和记忆,在这样一个既保留传统又发扬创新的茶企,我们感受到了武夷山茶人的坚守与开拓[2,3]。走出正山茶业,看到墙上贴着一句标语,“为世界制作最好的红茶”——这是红茶发源地的底气,也是武夷山茶人继往开来的气魄。

3 茶树品种的“王国”——武夷山

作为我国主要的乌龙茶产区,福建茶区考察之行,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内容就是感受福建乌龙茶的魅力——从最富盛名的大红袍母树开始。

大红袍母树的传说,学茶之人大多耳熟能详。明时有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患病,遇天心永乐禅寺和尚,和尚取大红袍茶泡给秀才喝,病痛即消。秀才中了状元,特地前来感谢和尚,并将皇上所赐红袍披在茶树上,从此大红袍的美名广为天下知。

大红袍母树生长在今天的武夷山九龙窠景区,一条又深又长的峡谷,两侧都是朱红色的连绵峭壁,两侧峭壁之中一条石头路引着我们一直往前,路边有涧水淙淙,清澈见底,偶有小鱼穿游其间。去朝拜大红袍母树的时候已是傍晚,天色微暗,游人稀少,穿行于峡谷之中,感受这自然纯净的幽美,沁人心脾的舒适感蔓延心间。走到峡谷深处,石头路也似乎走到尽头,一抬头,便见到了峭壁上“大红袍”三个红色醒目的大字,字的右边,六株人高的茶树枝繁叶茂,便是母树的真容了。因为长在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上,大红袍母树一直保持了让人仰望的姿态。2007年起,武夷山市为加强对大红袍母树的管护,禁止了对母树的采摘。有意思的是,今天的人们虽然已不再有机会品尝大红袍母树的岩韵花香,但景区小店内售卖的“大红袍茶叶蛋”却成为九龙窠最富盛名的美味,成为到此一游的人们定不会错过的美食。

看完大红袍母树,沿原路返回,仔细参观了景区内武夷岩茶品种园的品种茶树,这个峡谷是大红袍母树的栖息地,更是武夷岩茶品种的大观园。不同品种的岩茶各自成片依次而列,每个品种都设有信息牌,显示品种名、基本特征等信息。除了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枞: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其他不大常听说的品种也有很多,半天妖、肉桂、奇兰、黄观音等等。世代种茶为生的武夷山人,似乎对品种有着一种特别的执着与追求,会有着源源不绝的动力去开发新品种。各种品种在不断地比较中优中选优、百花齐放,从而形成了异常丰富的品种资源,使得今天的爱茶人,在武夷岩茶之中,能品出蜜兰香、桂圆香、兰花香、桂花香、乳香,并获得千变万化的味觉体验。

在武夷山市区,茶店茶馆鳞次栉比。6月初的时节,已经结束最紧张的茶季生产,各家店里都堆满了制作完成的新茶或半成品茶。路过一家茶叶店,门口一块硕大木板堆满了茶叶,围坐着好几个妇女在拣茶。这茶也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名叫黄玫瑰,原叶采摘较大,这一批按照五叶的标准采摘,走水过后,需要把五片叶子摘下,把茶梗丢弃。“走水”这个词在当地用得普遍,一问才知,准确说是“萎凋后的茶青的水份从茶梗脉向叶片输送的过程”,虽然最后喝的不是梗,但梗的精华和香气都到了叶片和茶汤里。看着拣茶工把拣出来的茶梗都丢在两腿间的地上,时不时还用手去拢一拢。一问才知,原来这拣茶的工钱就是称茶梗的分量计算得出,一斤茶梗可得钱二十。听着这工钱算法,感觉这拣茶工钱,也无不体现着武夷山茶人的智慧。拣茶虽是小事一桩,但也得认真仔细干,如果马虎偷懒的话,不但影响茶叶品质,更是直接影响收入。听老板说,这样的茶青都比较老,采摘需要一定的气力。考察途中路过山间茶园,我们曾停车探访,尝试着采下一些茶叶,的确是老硬难摘,没几下便痛了手指。这样的五叶黄玫瑰,采茶工钱是十元钱一斤,据说熟练工人最多可以采五六十斤一天。有一些采茶工会携带小刀片,利用工具提高效率。闲聊之间,老板热情邀请我们坐下喝杯茶,岩茶特有的花香岩韵在唇齿间流转,听着老板念叨着做茶事茶的种种,我们便也陶醉在这武夷岩茶的韵味里了。

4 后记

此次考察之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桐木关正山茶业“青楼”里的参观经历。闻着沁人肺腑的茶叶香,在那个有些年代感的老房子里,会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穿越”之后的念头便是,恨不得长留下来,做一个小学徒,跟着当地的茶师学做茶。怪不得一代代的茶人都到武夷山学茶事茶。以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茶人曾扎根崇安(武夷山市原名)茶区,在此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研究所。武夷山绝对有这样的底蕴和魅力,让人投身这迷人的茶的世界。

虽然考察行程只有短短五天时间,但却感觉收获良多。不仅为我们从事的茶文化传承和传播事业增加了深刻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收集了一手的茶文化资料,更带给我们思考和启迪。走进茶区、深入茶农,看到世代的福建人以茶为伴,朴素而充实,会更能体会茶的魅力,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茶产业厚实的历史积淀以及强劲的发展动力。

1 郭雯飞,孟小环,罗永此,林健.白牡丹与白毫银针香气成分的研究 茶叶,2007,33(2):78-81.

2 谢芬,杨江帆,高水练.福建茶叶企业家精神.茶叶,2007,33(2):78-81.

3 许咏梅.中国各区域茶产品国内市场竞争力分析.茶叶,2007,33(2):78-81.

猜你喜欢

桐木母树大红袍
安徽池州桐木坑磁铁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不同树龄楸树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影响因素
文冠果光合作用规律研究
大红袍
大红袍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果断选择
韩城大红袍花椒
果断选择
果断选择
“大红袍”鸡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