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ET平台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系统构建研究与思考
2012-03-31周晓平陈金辉
周晓平,马 勇,陈金辉
(1.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40多种新发传染病[1-2],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带来的公共健康危机,所引起的恐慌,如出现板蓝根冲剂等中成药抢购潮,反映出公众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信赖与需求。中医药在与瘟疫进行的长期斗争中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在防治新发传染病方面有一定优势。
1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系统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系统将建成一个新的多媒体网站,旨在解决(鉴定)人们患传染病或面对新发传染病时所提出和遇到的问题。目前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知识系统,这部分主要依据现有的已公开发布的诊疗标准制定,包括疾病的相关认识,诊断与治疗,预防,疗效评价等。中医药对传染病的防治部分将依据新的诊疗标准的颁布进行更新。其中中医药的预防及其特色治法将对现有参考文献资料进行辑录,并充分征询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意见进行删改与更新。中医药用于预防传染病,在国内外均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中医学中的养生保健观念深入人心。但是从医学保健理念出发,对中医药预防应用方面的开发研究还远远不够,因而出现了无数打着中医旗号进行谋利的各种行径。今后中医界人士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责任在于,加强中医药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对中医药有着更好的了解。同时,也要加强中医药预防应用方面的开发研究,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传染病,临床已很少见。但已有的经验说明,中医药干预对病人病程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在许多以现代医学为主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药后,对于缩短病程,减少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减轻病损,促进康复等方面的影响,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撑。事实上,这些信息对病人的知情选择、医护人员和卫生工作者的教育具有潜在影响,也可为医学研究者和管理者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全景资料。
2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系统建立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防治疾病相关系统的建立,目前并不少见,如徐妍等[1]建立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医辨证养生系统,具有人机互动的功能,实用性较强。但基于NET平台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系统的建立,具有更广泛的作用和意义:数据库是大型流行病学研究中信息储存的必备工具,为数据检索、运算及更新等提供了高质量平台。本研究建立的基于NET平台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系统是以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为依托,依据其逐步制定并完善的相关诊疗标准建立起来的,以保证其中医药特色。
2.1 平台构架 整个平台采用B/S构架模式,使用成熟的javaEE作为解决方案,javaEE核心是一组技术规范与指南,其中所包含的各类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层次,均有共同的标准及规格,让各种依循javaEE架构的不同平台之间,存在良好的兼容性,解决过去数据平台后端使用的信息产品彼此之间无法兼容,系统内部或外部难以互通的窘境。前端页面采用html+css+jquery技术,服务器使用apache tomcat6,tomcat是一个轻量级应用服务器,在中小型系统和并发访问用户不是很多的场合下被普遍使用,是开发和调试JSP 程序的首选。Tomcat部分是Apache服务器的扩展,但它是作为一个与Apache独立的进程单独运行的。服务端构架使用spring(包含springmvc)+hibernate技术,spring是一个开源框架,从大小与开销两方面而言Spring都是轻量的。完整的Spring框架可以在一个大小只有1MB多的JAR文件里发布,并可通过一种称作控制反转(IoC)的技术促进了松耦合。当应用了IoC,一个对象依赖的其它对象会通过被动的方式传递进来,而不是这个对象自己创建或者查找依赖对象。Spring还提供了面向切面编程的丰富支持,允许通过分离应用的业务逻辑与系统级服务进行内聚性的开发。Spring包含并管理应用对象的配置和生命周期,可以将简单的组件配置、组合成为复杂的应用。Spring使编写更干净、更可管理、并且更易于测试代码。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Hibernate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既可以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可以在Servlet/JSP的Web应用中使用,最具革命意义的是,Hibernate可以在应用EJB的J2EE架构中取代CMP,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数据库采用mysql,这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MySQL的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标准化语言。MySQL软件采用了GPL(GNU通用公共许可证)。且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2.2 平台结构 初步的平台拟建设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数据库包括最新进展,食疗精选,名医工作室,医学图库,中医论坛和知识库。目前建设的重点是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库部分。
数据库结构树疾病信息采用现行的传染病分类标准,疾病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规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其中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信息浏览系统以国家统一制定的《法定传染病》中所含疾病病名为主体字段,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分别体现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药认识规律特色的字段,如现代医学中的诊断标准包含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例分类;而中医学中的诊断标准常常是分型辨治,理法方药为一体,很难截然分开等。每一个具体的疾病信息项下包含中医信息和西医信息两部分,中医信息项下含:传染病名,中医相关记载与认识,中医病因,中医病机,症状与体征,分型辨治,局部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康复,专家经验,历史考证。西医信息项下含:英文病名,病名定义,病因,发病概况,发病机理,诊断标准(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例分类),鉴别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治疗,预防。还建立了附录A,附录B,以存放部分数据。
各数据库集信息检索、多字段匹配查询、报表生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传染病的中医药防治信息检索与分析提供了高质量平台,更为进一步开展数据挖掘研究,探索不良反应发生的深层次规律奠定了基础。
3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系统的不足与思考
现有的系统利用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进行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为了解决数据量大,耗时长的问题,采用了数据库多级管理,并进行分类保存,采用了关系数据模型。系统能为使用者提供咨询,能够发现早期症状,提醒早就医,而且涵盖有大量的中医临床诊治的相关信息,使用者不仅可以得到客观准确的病证,还能了解和熟悉中医临床的相关知识,为中医养生保健网络提供助益,同时也为医生提供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循医学证据,为基础的中医个性化养生保健方案。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在中医学症状与体征、分型辨治数据处理方面,数据重复性较多,症状体征的表述不够规范。为了在数据检索中减少漏检率,同时保证中医学的特色,目前的数据处理基本保持传统的中医辨治思路。传统的辨治思路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经络辨证,这几种辨证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发展和完善,并具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相互补充。王文远等[4]提出,新的“证素辨证”体系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为证名,明确规定辨证要素的具体项目,充分把握每一辨证要素的概念和主要表现,并了解其相互间的一般组合关系,来抓住辨证的基本内容。临床上的病情虽然千差万别,极其复杂,并处于变动状态,然其本质无非是病位、病性的不同,都可用辨证要素加以辨别。而证素与病机之间的关系,已有相当多的研究与探讨,并不局限于外感热病[5-6]。证候规范,分类,实质等也已有了相当的研究积累[7],期待随着中医学外感热病证素的标准化、规范化,能够进一步加工处理,以节约数据的存储空间,减少重复并提高数据的检索功能。
建立基于NET平台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知识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提供已有的传染病相关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另外还可提供相关疾病的中医药常用预防思路与方法,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另外,为临床医生提供中医药防治传染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亦可在今后的维护中,修改并完善其中的中医药辨治思路。在此基础上,以各地专家的临床经验为依据,建立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名医工作室,逐步体现因人、因时、因地的个体化治疗特色。但无庸置疑,要真正实现对中医辨治信息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中医外感热病证素的标准化、规范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徐妍,陆小左.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医辨证养生系统的实现与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942-943.
[2]李军.新发传染病的医学情报研究不容忽视[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2):173-174.
[3]张洪君,穆念河.14种新发传染病流行特征与控制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4):39-41.
[4]王文远,杨进.浅谈中医辨证论治的形成和发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973-974.
[5]聂志玲,董梦久,张腾.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机及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1):57-58.
[6]梁宏.从伏邪理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802-803.
[7]吕爱平,刘孟宇,张弛,等.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30年回顾[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445-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