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

2012-03-30李欣

当代医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奈瑟淋球菌淋病

李欣

近年来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使用高效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的治疗可以防止淋病的传播[1]。近期随着我国性传播疾病的流行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情况日

1 淋病奈瑟菌认识

革兰染色呈阴性,咖啡豆状成双排列,无鞭毛,无芽胞,大多有荚膜和菌毛。淋病奈瑟菌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当差,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中1h~2h即死亡,菌毛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淋病奈瑟菌更易附着在人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精子、红、白细胞上。淋球菌感染后造成的炎症可沿泌尿、生殖道蔓延播散,在男性可扩展至前列腺、精囊腺、输精管和附睾,在女性可蔓延到子宫、输卵管和盆腔[2]。严重时淋球菌可进入血液向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播散,导致播散性感染。淋病奈瑟菌拥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变异获得抗药性,或者至少使药物的疗效下降,并且它正在对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产生这种免疫力。

2 淋病奈瑟菌耐药机制

淋病奈瑟菌染色体中的许多遗传位点都可发生基因突变,从而改变了药物作用位点,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此菌具有一种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称质粒,系由嗜血菌属获得的控制酶所产生,并可遗传给后代[3]。质粒使胞质中携带耐药性的基因R因子突变,从而带有产生β-内酰胺酶的密码。此酶可裂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使其失去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染色体中数个遗传位点的基因突变,不同位点的联合突变决定对氟喹诺酮耐药的程度和方式[4]。

3 淋病奈瑟菌耐药因素

抗生素剂量应用不足,可使淋球菌长期处于亚治疗剂量,时间久后便产生对青霉素类的耐药性。滥用青霉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很容易促进青霉素耐药菌株的产生。抗生素大剂量治疗更易在体内选择出氟喹诺酮类耐药性增高的淋球菌菌株。

4 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此种现象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高度重视。淋病奈瑟菌流行株同时对红霉素、罗红霉素、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唑啉钠和交沙霉素均耐药。据文献报道,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性是由染色体的特异基因位点突变所导致,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其多重耐药的直接原因与地区性传播疾病患者擅自个人用药治疗以及违规个体行医者使用治疗药的剂量不符合规范,因而细菌长期在低剂量的抗生素治疗情况下所导致[5-6]。

笔者提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重点治理性传播疾病治疗市场,与此同时应该持续对淋病奈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从而能够及时精确的修改诊疗方案,达到减少淋球奈瑟菌耐药株的产生以及流行的目的。

[1]吴兴中,郑和平,黄进梅,等.淋球菌对大观霉素等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9):570-573.

[2]陈永锋,孙希凤,陈文静,等.广东省2003年性病流行情况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4,11(2):176-179.

[3]徐晓,罗权,曹文苓,等广州地区淋球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的监测与分析(1998-2002)[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4,10(2):113-114.

[4]Lesmana M, Lebron CI, Taslim D, et al .In vitro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 Jakarta,Indonesia, Indonesia[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7, 45(1): 359-362.

[5]Saez-nieto JA, Vazquez JA.In vitro activities of Ketol-ides HRM 3647 and HRM 3004,Levofloxacin and Other Quinolones and Macrolides against Neisseria spp and Moraxella catarrhalis[J].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7, 43(4): 983-984.

[6]张善弟,荆成宝.3168例泌尿生殖道标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支原体检测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110-111.

猜你喜欢

奈瑟淋球菌淋病
慢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奈瑟菌的cppB 与pJD1 基因检测
恒河猴奈瑟菌引起膝关节感染1例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庆大霉素是否可代替头孢曲松治疗淋病
微黄奈瑟菌引起急性尿路感染合并菌血症1例
2005-2017年烟台市淋病流行特征分析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革兰染色法对淋球菌检测的临床应用
淋病奈瑟菌的侵入感染与免疫逃逸研究进展
爱的赌约
自拟清淋汤对慢性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