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摩式监测法在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2012-03-29戴冬梅杨青萍赵玉兰李彦郭燕宋毓敏

军事护理 2012年12期
关键词:护士长病区考核

戴冬梅,杨青萍,赵玉兰,李彦,郭燕,宋毓敏

(解放军第88医院护理部,山东泰安271000)

实施临床护理质量监测的常用方法是现场考核法,即由监测者对被监测者进行现场提问、技能测试,查看患者之后进行记分、点评,这种方法最突出的弊端是病区护士长和护理人员被动接受,时常感到被问责,容易对频繁的监测产生抵触和倦怠情绪,导致监测者与被监测者质量控制目标的偏倚,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1]。2010年1月,解放军第88医院将以帮助科室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的观摩式监测法应用于护理环节质量控制中,形成了了主动实施、全员参与、追求卓越的管理导向,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按便利抽样法选择全院30个护理单元的护理人员81名,全部为女性;年龄25~54岁,平均(38.36± 7.47)岁。81名护理人员中,总护士长1名,科护士长2名,病区护士长29名,责任护理组长47名,护理部助理员2名;科室分布:内科43名,外科30名,非临床8名;职称:高级4名,中级31名,初级46名;工作年限5~33年,平均(17.16±7.74)年。

1.2 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取传统考核方法即现场考核法对81名护理人员进行考核;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取观摩式监测法对上述护理人员进行考核。

1.2.1 现场考核法 在定期或随机检查病区护理质量时,总护士长或科护士长根据监测项目直接考核责任护士或操作者,经查看患者、提问护士、考核技能后进行记分、点评。其突出特点是总护士长或科护士长以考核的形式实施监测,直接考核的对象为护士,病区护士长在院或科级护理质量监测过程中的正性作用不明显。

1.2.2 观摩式监测法 将护理环节质量监测方法由传统的现场考核法改为现场观摩法,应用于院或科级质量监测,即将监测者角色转变为观摩者,根据监测项目参与病区相应时间段的护理工作,由被监测病区护士长组织实施该质量项目的监测,监测者以观摩的形式观察、体会被监测病区该项护理环节质量情况,之后以研讨的方式与病区护士长和其他护理人员交流、分析该项环节质量监测的目标、过程、结果,并进行有效反馈与控制[2]。

1.3 评价指标 (1)护理人员满意度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观摩式监测法的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观摩式监测法的设计理念、在实际工作的应用、参与观摩式监测法时的感受等7个条目(见表1)。条目采用Likert 3级评分法,3分表示满意,2分表示基本满意,1分表示不满意。(2)护理质量合格率[3]包括病区自行监测护理质量合格率和医院监测护理质量合格率两个部分,即病区护士长和护理部分别按照院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对病区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检查,计算护理质量合格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满意度 护理人员对实施现场观摩式监测法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2.5±0.50)分,满意度较高,具体条目得分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对实施观摩式监测法的满意度评分(N=81,¯s)

表1 护理人员对实施观摩式监测法的满意度评分(N=81,¯s)

得分 排序观摩式监测法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条目2.95±0.27 1观摩式监测法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关系 2.93±0.26 2观摩式监测法与护理执行力的关系 2.91±0.28 3观摩式监测法是否体现护理质量层级关系 2.89±0.32 4观摩式监测法的设计理念 2.89±0.32 4参与观摩式监测法时的感受 2.84±0.37 6实施观摩式监测法是否能够对护士起到正性激励作用2.73±0.50 7

2.2 护理质量合格率 病区自行监测护理质量合格率由实施现场考核法时的95.32%上升为实施现场观摩式监测法时的98.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P<0.01);医院监测护理质量合格率由实施现场考核法时的95.34%上升为实施现场观摩式监测法时的9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2,P<0.01)。

3 讨论

3.1 观摩式检测法的实施有利于强化护理执行力传统方法由院或科级监测者直接面对责任护士或操作者,忽略了病区护士长在环节质量监测中的作用,导致病区护士长成为院或科级环节质量监测的旁观者或无关人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监测功能缺失。观摩式监测法赋予按级监测新的含义,将病区护士长列为护理环节质量的直接监测对象,通过观摩病区护士长实施监测全过程,既考核了病区护士长的监测水平[4]、体现了过程控制能力,又全面掌握了病区的环节质量情况,病区护士长角色由过去的观摩者、旁观者转变为病区护理质量监测的直接组织者、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从而强化了其在质量监测中的责任意识和主导地位,有利于落实层级管理,促使病区护士长主动规划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5],积极落实监控细则和标准,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3.2 观摩式检测法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双向满意度传统方法因每次监测涉及项目多、频率高、时间长,有时还造成工作中断,时常听到护理人员抱怨,认为方法一成不变,联系实际不够,监测结果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等,而监测者也常因护理人员的配合不力产生畏难情绪。观摩式监测法在对监测的项目、时机、内容、标准进行反复核查和完善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帮助病区解决问题为主、惩罚为辅的监测模式[6],由监测者到病区观摩指导的方式进行护理环节质量监测,与病区护士长共同指导被监测者落实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有效控制护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规程、标准时存在的偏差,增加了监测者与被监测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解决了监测与被监测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双方对质量监测方法的双向满意度[7]。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对观摩式监测方法普遍认可。

3.3 观摩式检测法的实施有利于突出正性激励作用 传统方法将问责贯穿监测活动始终,使被监测者始终处于被指责、被挑剔、被批评的被动局面,容易产生抵触和不满等负面情绪,因而常常对监则者敬而远之,甚至有时反感、不配合工作。观摩式监测法淡化了护理质量监测中的问责意识,要求监测者以观摩者的角色参与质量监控,以信任为前提[8],使病区护士长和其他护理人员有一种被欣赏、被尊重、被认可、被鼓励、被宣扬的正面感受[9]。这种非惩罚性监测导向使护理人员心情愉悦,容易产生对护理质量监测的依从性,增强了其主动参与质量管理、自觉按照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的配合意识[10]。因此,观摩式检测法能够进一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不断完善质量控制系统,并主动与监测者分享管理经验,客观认识与分析存在问题,有利于建立双方的平等关系、共同愿景。

3.4 观摩式检测法的实施有利于强化全员参与意识 观摩式监测法为各级护理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平台,促进了全员质量教育。一是监测者为有效观摩病区质量监测全过程,需有足够的政策、规章和知识储备,以备讲评和发表高水平指导意见;二是病区护士长作为环节质量监测的实施者,必须全面掌握护理质量监测标准、细则,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和疾病护理常规以及基础理论和实践,在顺利完成监测的基础上对护理人员进行具体帮带和指导;三是护理人员作为质量标准细则的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必须具有为患者提供符合质量标准服务的能力。由于在护理环节质量观摩过程中,每个角色都有其不同的知识需求,运用观摩式监测法突出的研讨性特点,有利于启发监测者和被监测者充分认识影响护理质量的主、客观因素,并能够根据自身的角色需求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有利于促使监测者-病区护士长-护士等全员踊跃参加,产生相互启发、有的放矢、共同确认监测结果的良性效应[11]。而作为护理质量的主体-患者,在监测过程中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被呵护的同时,也能学习到与自身安全和健康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12]。

3.5 观摩式检测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质量管理研究 观摩式监测法营造了不断追求最卓越的良好氛围,其正性激励作用有利于发挥各级护理人员潜能。整个监测过程结束后,监测者既获取了护理质量监测信息,又完成了对病区护士长综合能力的考核,促进护理人员落实质量标准的效果评价。在对病区护士长进行质量监测能力实时帮带的同时,监测者自身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经验,有利于深入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研究,不断提高院或科级监测水平。同时,观摩式监测法能集中体现监测者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其领导效能。将实施护理质量监测的效果列为年度科室护理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促使病区护士长能够精心对待每次监测,并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效果;促使护理人员基本技能水平不断取得新进步,使护理质量稳步提升,为进一步开展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13]。

[1]徐蕴芳,万蓉.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2):177-178.

[2]王玚,黄叶莉,叶文琴.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6A):27-29.

[3]戴冬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基础建设的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8B):1204-1205,1213.

[4]谢建飞,丁四青,易琦峰.综合评价法在病区护士长评优考核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14-517.

[5]宋金霞,陈锋,宁丽霞,等.跟班督导检查促进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27-2128.

[6]章快芳,傅佩芳.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8):596-597.

[7]翁庐英,方凤英,曹建萍.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的改进方法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0A):65-66.

[8]王庆梅,黎宁.临床护士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B):33-35.

[9]胡君娥.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10A):2044-2046.

[10]仉京华,王青春.实行质量控制与改进小组管理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B):68-69.

[11]叶志宏,舒娇,Karen H.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患者安全管理的策略及其启迪[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1):1-2.

[12]郭宏晶,张岚.国外患者安全屏障系统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40-342.

[13]范树腾,戴冬梅.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校正系数的研究与应用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B):14-17.

猜你喜欢

护士长病区考核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护士长管理培训需求分析及对策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