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精英教育初探

2012-03-29资雪琴

关键词:优秀学生精英干部

资雪琴

(东华大学 学生处,上海201620)

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精英教育初探

资雪琴

(东华大学 学生处,上海201620)

大众化高等教育应当包含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而高校优秀学生干部较一般大学生具备更好的禀赋和发展潜质,对他们实施精英教育不仅是加强学生干部培养的新举措,也具有充分可能性。这就需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筹划,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精英;精英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切实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但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不是不要精英教育,而是要对其赋予新的内涵,把它真正作为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潘懋元教授认为:“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两者朝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许多高校积极开展精英教育,诸如:为部分优秀学生开设“提高班”、“强化班”、“精英培训班”等等,而对学生干部进行精英化培养少有研究和尝试。一般来说,学生干部较一般大学生具备更好的禀赋和发展潜质,对他们实施精英教育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充分的可能性。而要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使其真正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筹划,形成一整套可操作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鉴于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可以先在少量的优秀学生干部范围内试行。

一、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精英教育

马丁·特罗在1973年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学说——他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把大学入学率低于15%称为“精英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5%~50%称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入学率高于50%则称为“普及教育阶段”。过去,我国高等教育由于教育资源不足,规模较小、毛入学率较低,因而人们按马丁·特罗的“三阶段”学说,把高等教育总说成是精英教育。这种说法实际上只是表明了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从大量的高中毕业生中优中选优出来的“精英”,大学是对这些少数“精英”的教育,而不是指大学教育要把学生培养为精英人才。直到2003年,我国高校的毛入学率才达到15%,从此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那么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如何实现量变到质变,实施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的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呢?这是一个在教育界和学术界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人们不再纠结于大众化教育阶段要不要精英教育,而是集中思考和研究如何切实推行精英教育。就此有两个基本选项:其一,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要把培养一般层次的应用型、技术型、操作型人才的任务完全让位于专科学校和职业学校,自己则集中精力培养高层次的精英人才;其二,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对部分优秀大学生实行精英化培养,建立普适教育与精英教育并行的双轨制。第一个选项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伤筋动骨般的根本性改革,那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而第二个选项在目前的高等教育框架下就可有所作为,因而已成为许多高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首选。这就需要正确处理和明确三个基本问题 :其一,精英教育对象的选拔与确认。过去精英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大学生——通过高考“即时确认”的所谓精英,其选拔计算基数是适龄考生总人数;而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精英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中“过程确认”的部分佼佼者,其选拔计算基数是在校大学生总人数(即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其二,精英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过去精英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主要聚焦在招生环节中拼抢优良生源上,追求达到较高分数线的录取率,注重的是生源质量;而现阶段精英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要把在校优秀大学生培养成为高层次的社会精英,注重的是培养过程和教育质量。因此,有些高校依然把精英教育立足于招生的“掐尖”上,利用自主招生政策千方百计地争抢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却没有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在校优秀学生的精英化培养上,这种做法实际上仍停留于以往对精英教育的认识上,而背离了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精英教育的主旨。其三,精英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过去的精英教育其实是一种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普适教育,在统一的培养规格目标下实行统一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而现阶段的精英教育是一种差异化教育,或者说是一种高等教育体系内的分流、分轨,仅面向部分禀赋、潜质和表现更好的优秀大学生,培养目标是造就层次更高的学术精英、政治精英、创新创业精英、管理精英等各行各业精英人才。前些年,有的高校把培养“淑女”和“绅士”作为精英教育的取向与目标,这种偏狭另类的做法实际上并不能造就任何具有社会适用性的精英人才,遭到了舆论的诟病。

二、对高校优秀学生干部实行精英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高校学生干部是依据一定条件和程序从大学生中选举产生的,一般来说他们的综合素质高于其他同学,而且在工作实践中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因而多方面素质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采用素质测试和工作实绩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再从他们中间优中选优,选拔少量的优秀学生干部,对其进行精英性培养,既符合精英教育基本理念,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优秀学生干部精英教育的可能性

学生自身具有良好的禀赋和发展潜质更有利于发展成为精英人才,这也是学校精英教育的必要条件和可能性所在。已有研究成果显示[1-3],学生干部在自我控制(对情绪、思想、行为、意识状态和非理性本能冲动等方面)、社交公关素质、能力素质、心理健康状况、性别角色发展等方面都优于或高于普通学生。莫志兵等[4]的研究表明,在社会支持方面,学生干部比普通学生更善于从周围的环境中去寻找支持,并能去认识支持,更能充分地利用社会支持,因此也更受师生及用人单位的青睐。王苗等[5]的研究认为,2/3的用人单位对高校学生干部持肯定态度,在应聘者学历、证书等“硬件”相同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生干部。由此可见,学生干部非智力因素方面素质较优,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禀赋和发展潜质。优秀学生干部则是指学生干部群体中出类拔萃的少部分人,他们比一般学生干部具备更加优良的素质,也就具有成为精英人才更充分的基础条件和可能性。考虑到高校教育资源有限和学生干部精英教育项目尚处于探索阶段,先在优秀学生干部范围内试行精英教育,是比较稳妥的办法。选拔优秀学生干部的程序包括个人申请、学院推荐、学校审定。选拔方式包括素质测试、情景模拟、实绩考核、师生评议等形式。

2.优秀学生干部精英教育符合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奉行因材施教的原则,追求教育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对优秀学生干部进行精英教育,也正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首先,对优秀学生干部进行精英教育,是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别化、培养目标多样化的基础上,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高层次学生受教育的要求,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因为教育公平的价值是由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来衡量的。优秀学生干部具有精英潜质,通过对其进行精英教育,从而满足其个人价值,同时,精英人物在社会上起着中流砥柱作用,由此可见对优秀学生干部进行精英教育较好地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教育公平的价值观。其次,对优秀学生干部进行精英教育,符合教育部典型培育的理念。事实上精英教育是最科学、最系统的一种典型培育方式。每年教育部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评选10位在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勤奋学习、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等方面表现突出者,作为当年度的大学生年度人物。在这些年度人物中大部分都曾经是各自学校的优秀学生干部。最后,对优秀学生干部进行精英教育,有利于高校的持续发展。分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大校友与母校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是高校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尤其是成功校友,能够为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拓展办学空间、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作出特有的贡献。在现代社会,校友资源尤其是成功校友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3.优秀学生干部精英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精英人才是那些具有突出的智能水平和品德要素,能够在政治、军事、思想、学术、教育、文化、经济等不同领域或方面对社会的发展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精英人才存在具有社会属性,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性质不一样,都是由层级构成的系统,而系统的上层无疑只需且也只有少数的精英投身其中。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运作的效率。人才战略作为国家的三大战略提出来,而且写进了《党章》,这说明我党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将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民族复兴的一条必由之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更是将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列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精英人才培养已然成为今后十年国家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对优秀学生干部实施精英教育作为高校精英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取向、一个方面,完全契合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需要和要求。

三、优秀学生干部精英教育实施思路

优秀学生干部精英班是在高校内部实施分流的一种精英教育,是与大众教育平行的教育,是对学生干部中少数天资高的优秀学生干部采用的一种课堂外的、以体验和实践为主的教育方式。

1.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标准。目前,关于精英简单地讲,精英是德才兼备的顶尖人才。学术界对于什么是精英?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6]:一是事物之最、身居高位者;二是能力绝佳、拥有资源者;三是理想远大、追求完美者;四是德才兼备、品行俱佳者。上述观点有共同之处:一是强调精英的“质”,事物之最,德才兼备;二是强调精英的“量”,高居塔尖,数量极少;三是强调精英的“实”,实有地位,现有贡献。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尤其是985高校都先后开办了一些精英人才培养班。但大多强调对通识知识尤其是理论基础及应用课程等学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高层次、厚基础、少而精的学术精英。就优秀学生干部而言,他们学习成绩不一定是最顶尖的,他们主要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表现突出,故对于这类型的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会是学术精英。优秀学生干部精英班培养目标着眼于高层次、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

2.教育原则

教育原则是教育规律在教育中的反映,是根据需要制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优秀学生干部精英班,是高校内部教育分流,是与大众教育平行的教育,只有职能、分工和面向对象的区别,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则是相辅相成,其教育原则如下。一是重体验与实践的原则。精英班的教授方式采用认知、体验和实践相结合,以体验和实践为主,以对实际工作指导、社会调研、挂职考察为主。二是高度选择性原则,无论是完成一般的学习任务,还是在委以重任的职位上,或是排荐参评国家或市级的荣誉,坚持能者居上的原则。三是坚持个性化教育原则,尽管这些优秀学生干部都是从学生干部中选拔的,有共同的特征,但他们个性特征、背景、兴趣爱好、能力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以学生的个性和素质为基础,设置个性化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四是适当淘汰的原则,定期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考核,对于难以适应这种学习生活,不能化压力为动力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干预,对通过干预还是不能跟上的学生,应建议其退出。

3.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习惯等的总和。说精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精英,其途径是选拔具有精英潜质的人才,通过对其“精英素养”的培养使其成为“准精英”。“准精英”能否成为“显性精英”,还有其他许多因素制约。因此,精英教育的着力点是培养“精英素养”。“精英素养”,简而言之就是德才兼备。优秀学生干部本科期间需要掌握的文化知识,通过接受大众教育来获得,对其进行精英培养,主要是补充大众教育课堂外的知识。在教育内容设置上,一方面是缺什么补什么。以往研究表明,学生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亟待加强[6]。利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员的创新人格,提高学员的创新心理素质、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学员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在实践演练中体验和提高。另一方面主动引导,通过科学设计精英班培训内容、实践环节,提高学员精英素养。一是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内容的教育,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二是能力提升,包括一般能力及核心能力,尤其要强调突出终身学习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开阔视野,即国内、国际视野,进行国情民生教育,掌握国际规则。

4.教育方式

高校建立优秀学生干部精英班,主要通过提供激烈竞争的环境和体验历练的平台,提高学员的精英素养。首先,对优秀学生干部精英班的精英培养,采用“小班”精细化教学,课时安排均为学生课外时间,通俗讲为这部分学生“开小灶”,因此,对学生来讲,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学校平台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干部,分属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本科期间的教学内容,学员要跟着本年级本专业普通学生一起修完,精英班不负责学员本科期间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其次,精英班是在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和主管下开展教育教学,采用以兼职教授为主,以企业导师为辅的师资队伍,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坚持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念,着重从“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后,精英班的教育一是走基层、访民情,利用寒暑假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到社会各层面就社会热点或难点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社会调研或挂职体验,了解基层,关注民生;二是委以重任,在学校或学院层面的学生组织中,留出部分岗位给精英班学员负责,提升其管理能力及领导力;三是重点培养,对于精英班特别突出的一至二名学员,学校重点培养,选送参加社会上的精英培养机构,如友成扶贫基金会推出的“雏鹰计划”,或是选派作为国际志愿者,如美国的和平队,到国际大环境中去历练。

5.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成效、矛盾和问题作出判断,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优秀学生干部精英教育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二方面:一是动态性。定期根据教育内容对学员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优秀的学员,给予奖励,委以重任重点培养;对于考核不及格的学员,进行淘汰。另外,精英是现实社会的精英,是现在时;而精英教育是一种培养精英的教育活动,这种精英是理想,是将来时而非现实。既然是将来时,那么精英教育培养的是“准精英”,他们可能发展成为“显性精英”,也可能成为永远的“准精英”。二是诊断性。教育评价在于通过观察、问卷、测验等手段,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一方面通过诊断,对于教育活动中做得好的部分或环节加以保持和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诊断,对于教育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供改进途径和措施。

[1]崔光成,盛婉玉.优秀学生干部的人格特征及16PF在新生干部选拔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2):25-26.

[2]薛艳,朱宁.“大五”人格模型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2):38-42.

[3]万晓红,谢玉兰.高校学生干部个性的因子分析及其选评问题的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3,69(3):62-64.

[4]莫志兵,陶晶.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情商和社会支持的对比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8):750.

[5]王苗,吴英,李青嵩.高校学生干部工作能力状况及用人单位认可度调查[J].科学时代,2009,(1):156-157.

[6]周志成.应用型大学精英教育初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3):51-53.

G642

A

1009-9034(2012)01-0023-04

2012-02-06

资雪琴(1978—),女,湖南衡阳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E-mail:xq_zi@dhu.edu.cn

猜你喜欢

优秀学生精英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它们都是“精英”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优秀学生的九个学习细节
冼星海等人应该是“国立音专”的优秀学生
为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叫好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