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方法研究
2012-03-28易纯
易 纯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小城镇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方法研究
易 纯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小城镇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是现在和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研究的必要性出发,以湖南省绥宁县寨市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例,从整合空间的用地功能、梳理城镇的整体空间结构两种途径来探讨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方法的研究。
小城镇;空间更新;历史文化保护;耦合
纵观国内外城镇发展轨迹,可以看到历史文化始终贯穿城镇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空间是城镇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历史文化是空间的灵魂。在小城镇空间更新中,如何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空间协调发展,则是现时代也将是未来必须面对的问题。该文以位于湘西边陲的国家名镇绥宁寨市为例,探讨了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方法研究。
1 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研究的由来
1.1 小城镇历史文化研究的必要性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规模的空间更新和再更新的过程加快,许多旧的城镇空间和历史文化未得到有效地保护而被城镇化脚步摧毁了。城镇历史文化保护的目的是对构成人类记忆的历史信息及其文化意义在城镇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保护,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城镇和地区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文化和城镇有一个整体的和谐关系,并适应城镇持续发展需要[1-2]。
1.2 重新审视历史文化与空间辩证关系
历史文化与空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历史文化需要通常存在介质的荷载才能获得呈现,而荷载存在的重要形式是空间[3]。历史文化是空间塑造的根本依据和条件,而空间则是历史文化得以保存延续和发展的承载基础,两者相互交融、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1.3 从耦合角度来研究空间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方法
由于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研究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而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研究通常表现出一种肢解状态,且缺乏有效的连接与整合,在这一背景下,历史文化保护则往往陷于以偏概全的境地,多数情况下过分突出历史文化保护而忽视历史文化承载载体——空间,或者将历史文化限定于一个相对对立的状态所考虑,而不是将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考虑[4]。
2 历史文化资源的禀赋
历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城镇演变发展的过程和城镇发展遗留的信息。
2.1 物质遗产
寨市古镇久经历史变迁,古迹大多数被毁。但寨市古城原有古城墙2km,城内建有观音堂、孔子庙等著名建筑物,形成城隍庙、龙家祠、长郡馆、祁阳庵、八角亭等“七庙四祠三会馆两庵一亭”。城内街巷纵横交错,皆以卵石铺设路基,以长条青石垒筑台阶。官府住所和办案要庇大都以砖木结构建造,民房商铺又多以四排三间的纯木质构建,青瓦白壁互为映衬、和谐共融。城外有文昌阁、悬天阁、钟鼓楼、花桥等著名建筑,是当时人们修身养性、谈天说地的最佳休闲场所。同时,寨市古城还有大量珍贵的小宗文物,如封山育林碑、虎谿书院章程碑、仰高亭碑、分路碑、安平铁钟、明代古城墙、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高公山哨所、寨市老街和西河花桥等等,还有全县最大的书院——虎谿书院。
2.2 非物质遗产
寨市系苗、侗等多民族聚居地,婚俗颇具少数民族风味。男女可通过对唱山歌找对象,婚娶时,女方有哭嫁习俗,用歌声表达离别之情。苗族有“四八”姑娘节、万花茶、傩戏、剪纸、饮食及小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3 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关联方法研究
绥宁寨市古镇和其他古镇一样,也面临着如何处理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文章对寨市的城镇空间和历史资源梳理后,通过耦合叠加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寻找两者之间建立联系的方法,即通过整合用地空间功能和梳理城镇整体空间结构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3.1 整合用地空间功能
3.1.1 置换用地功能
置换用地功能意味着城镇用地空间原有功能的消失以及新的城镇空间功能的出现,城镇用地功能转变的原因是原有功能的衰退和更合理用地空间功能的需要[5]。寨市古镇规划确定功能结构为“四片,四线,一带,多组团”。所谓“四片”,即是文教、传统商业和民族特色为主题、传统民居、普通民居;“四线”,即是九龙大道、寨黄公路和西正街三条道路沿线的现代商业服务街以及西河街、对河街一线的传统商业服务街道;“一带”,即是莳竹水一带的休闲娱乐服务为主的功能带;“多组团”,即是文教、特色餐饮、休闲娱乐服务、商业组团和公共绿地组团等。现将规划范围内用地与总体规划不符的用地进行功能置换(图1)。
图2 保护框架图
3.1.2 疏散用地功能
为了能够给历史文化空间更新以足够的保护空间,适当减少古镇用地功能种类,减轻古镇承载的各方面压力,对于古镇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寨市古镇将保护区范围内的原木材加工用地进行疏散,原有的居住空间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居住的环境和生活质量都需较大的用地空间,为此,新建居住用地和为居民服务的商业服务设施用地进行疏散,布置在古镇的东面,既满足了新的生活功能的需要,又为古镇历史文化保护留有足够的空间。
3.1.3 拓展用地功能
拓展用地功能是以达到重塑或者强化城镇历史文化空间的效果,拓展用地功能应该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在空间更新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让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6]。寨市古镇为了展示先代为了保护好林木特在古镇建设碑林博物馆,建设邓小平率红七军征战绥宁纪念馆等具有纪念性功能的用地空间;另外是依据民族和地方特色,建设民族特色市场、民族小吃街、苗家医药文化等商业功能的用地空间;再者是为了开发旅游和满足古镇居民生活和休闲的需要,建设民族风情体验街、布艺作坊等休闲体验功能的用地空间。这些规划措施的使用都可以在古镇空间恢复或者强化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图3)。
3.2 梳理整体空间结构
3.2.1 梳理城镇文化脉络
文脉是城镇的精髓和灵魂,是凝聚城镇历史人文信息的主脉线索,用以突显城镇节点的文化内涵。寨市古镇强调“苗侗特色、千年古镇”的主题,整体提炼寨市的精神风采和知性气质。作为苗族侗族的集聚地,寨市古镇散发着浓厚民族气息。通过对传统商业街、民族特色民居建筑整治和保护、恢复侗家风雨桥,并建设民族传统手工艺作坊、民族风情街、民族特色小吃街、民族特色食品和药材市场等,充分展示和体现苗家侗家鲜明的民族文化脉络。
3.2.2 强化整体空间格局
在古镇空间更新的过程中,挖掘古镇的原始建造格局,再塑城镇认知图形,是古镇空间更新和历史文化保护能够突出古镇特色的方法之一[7]。寨市古镇为了保护整体空间格局,将空间框架规划为“一环(古镇周边的环形绿色山体)、一带(莳竹水绕镇而过)、一园(东门路北侧的古城墙遗址公园)、一区(古县城内的历史街区)、三街(西河街、对河街、民族特色街)、五巷(照墙背巷、县正街、八角亭巷、高井头巷、学功界巷)”(图2)。
3.2.3 延续传统空间肌理
古镇的传统肌理作为不可磨灭的城镇发展印记,是历史文化空间研究最有利的佐证。历史文化名镇的肌理随着空间发展方向与目标的变更而逐步产生相应的改变。古镇形成老街道西河街和对河街经侗家风雨桥连成一线,恢复老街两侧店铺,形成带形的具有历史传统的商业建筑群;纵横交错的古街巷格局所构成的传统民居建筑群,和谐细腻的城镇肌理,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古朴幽静的空间氛围,精致生动的生活场所。
3.2.4 修缮历史风貌建筑
建筑作为古镇历史风貌塑造的主角,在建筑风格、空间格局等都与古镇整体风貌协调一致的地区,必须对现有风貌建筑进行修缮维护,吸引游人来参观体验[8]。例如对杨家窨子屋、宋家窨子屋、龙氏宗祠等的建筑改造,通过新功能的注入让历史风貌建筑焕发新的活力,吸引外来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提高古镇整体的文化品味。
3.2.5 构筑生态绿色廊道
寨市古镇群山环抱,环绕古镇的周边自然山体包括玉屏山、高功山等,犹如绿色屏障。莳竹河是古镇区域内最主要的水体绿化带,犹如舞动的蓝色飘带绕城而过。将位于东门路北侧线型的古城墙遗址地公园,绿地中保留有明代城墙的残骸、古井、安平观铁钟等向西延伸到莳竹水,向东衔接到田园山体,构筑“绿环、蓝带、一线”的古镇生态绿色廊道。
3.2.6 塑造公共开放空间
为保护寨市古镇以苗族、侗族传统商住老街为特色的历史街区空间景观特色和坐拥群山、绿水环绕的自然景观特征,对其街河相依的古镇景观风貌特征进行强化,对其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进行控制与营造,通过自然山体、水体、村落、水体景观轴线、滩涂农田景观轴线、西河街、对河街商业型人文轴线、莳竹水沿岸河一街结合的民族风情人文轴的塑造,构筑整个古镇的开放空间系统和标志景观系统(图3)。
图3 绿化结构图
4 结语
历史文化体现的载体是空间,历史文化是塑造空间的基础,小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通过对绥宁寨市小城镇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耦合的研究,找到小城镇历史文化保护与空间发展耦合方法,从而指导小城镇历史文化与空间耦合发展,这将有力促进小城镇历史文化与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刘超.城市空间中残留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J].安徽建筑,2003(5).
[4]杨磊,邱建.建筑空间的文化更新与城市文脉的有机传承[J].城市建筑,2005(3).
[5]李雄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再思考[J].规划师,2005(9).
[6]王越.留住城市的历史文脉[J].燎望新闻周刊,2008(6).
[7]李东泉,周一星.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作用的历史研究——以近代青岛为例[J].新建筑,2007(4).
[8]游细斌,魏清泉,汤放华.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耦合路径探析——以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的比较分析为例[J].热带地理,2008(2).
责任编辑:李 红
Research on Methods of Coupling Space Update into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in Small Towns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pace update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in small towns is an issue we must face nowadays and in future.Based on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 on space update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the author takes Suiningzhai,a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famed town in China,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wo ways of doing research on methods of coupling space update into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integrating land functions and combining entire space structure in the town.
small towns;space update;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coupling
TU984.2
A
1671-9107(2012)07-0008-03
基金论文:该文为2011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C0240)及益阳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0JZ43)论文之一。
10.3969/j.issn.1671-9107.2012.07.008
2012-05-02
易纯(1979—),男,湖南安乡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教学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