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如何看电视

2012-03-25卢钊成

广西教育·D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四爷旧版雍正

卢钊成

如今的电视剧越来越有“雷同”和“凑堆”播放的趋势,《潜伏》热播那会,遍地都是“余则成”;《亮剑》成名后,许多“李云龙”冒出来。现在只要一打开电视剧,清一色的清宫戏,满眼的雍正、乾隆。这已经够雷同的了,但比“雷同”更进一步的是“雷人”,比如翻拍。不管是之前新版的《红楼梦》,还是现在热播的新版《西游记》,都给观众留下“雷人”的印象。前者贾宝玉乘坐的游船上系着轮胎,后者把猪八戒打扮成了活脱脱的“野猪”。所有这些,都凑足了热闹。但无论怎么看,它们都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你看或者不看,它就在那里,所以,不如跟着本文去“看”一回,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考。

清宫戏:四爷真的好忙啊

《四爷好忙》是一个视频短片,正如之前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样,是一种另类的影评和别样的反讽。《四爷很忙》的标题字幕是“献给劳模四爷”。四爷者,清朝雍正也,时下正热播的《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宫锁心玉》《宫锁珠帘》等清宫剧中,四爷频频出镜,成了当前最忙的荧屏红人。

自春节以来,看着这台,四爷与若曦暧昧;换个台,四爷和怜儿缠绵;又换台,四爷为晴川肝肠寸断;再换台,四爷娶了甄嬛;还换台,四爷跟吕四娘在现代又重结前缘……观众戏称,四爷真的好忙啊!

于是在《四爷好忙》这段搞笑视频中,制作者给里面的人物重新配了音,甄嬛、晴川、怜儿等后宫佳丽纷纷埋怨四爷“朝三暮四”。若曦说:“表面上,你只爱若曦,实际上,你趁我不备,上蹿下跳,在各种电视剧里谈恋爱,你难道真认为我傻,换部剧名整个容就认不出人?”甄嬛冷嘲道:“臣妾手贱,扫了一圈电视,看到了无数个你,和各色女子卿卿我我……”雍正这个承前启后奠定康乾盛世的一代明君,摇身一变竟成了沉湎于众多后宫美女中的“情圣”,真令人眼花缭乱啊!他岂能料到,自己死后300多年,居然还会以这样的形象火爆荧屏,有观众调侃道:“流水的妃嫔,铁打的雍正!”

《宫锁珠帘》中袁珊珊演的宫女怜儿显得心无城府、善良单纯,她甚至将便装的雍正误认为是小太监,由此发展了一段“超级友谊”。更为夸张的是,怜儿口口声声叫雍正“死太监”,还与雍正击掌发誓,要开开心心地过好日子。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桥段,让不少网友大呼“天雷滚滚”。

其实,作为影视作品,在历史原型上做适当虚构不是不可以,但好歹也得有点历史常识吧。不敢想象,一个宫女称呼皇帝为“死太监”是怎样的结局?不要命了吗?历史上的雍正是个严厉的帝王,而且以勤政著称,绝非成天谈情说爱的“情种”。所以,这些清宫戏真可谓“可笑的戏说”,引起观众的嘲讽和批评也在所难免了。

经典翻拍:孙悟空带了“美瞳”?

与清宫戏相映成趣的,是新版《西游记》正在各台相继热播。自播出后,观众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师徒四人的造型,引起很大的争议。比如猪八戒,被指是一头站起来的野猪,实在太丑,甚至有小观众表示被吓到。著名时评人叶匡政著文调侃:“张纪中最大的创新,大概就是把猪八戒变成了一头货真价实的猪,让我一闭眼,心头就浮起那白毛大耳的恐怖形象。”

对于此类批评,导演张纪中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称这是“尊重原著”。他说:“原著里对猪八戒的描述是‘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这应该更像野猪。我本来还想做得更纯粹一点的,弄成猪腿,后腿是弯曲的,但演员把这个道具穿上后,走路太费劲,一天拍不了两个镜头,打起来也费劲,就放弃了。”

尽管如此,还是不能遏止观众对新剧角色的质疑。在新版《西游记》中,造型最让人放心不下的就是孙悟空了。新版一播出,孙大圣“不靠谱”的造型就引起观众的极度不满:毫无创新、太“娘”,浓重的“烟熏妆”像是戴了“美瞳”,而且眼神呆滞、柔弱。许多观众把这个费洋版的孙悟空与旧版作对比,比起六小龄童版美猴王机警、犀利的眼神,新版真有些相形见拙了。

另外,在新版《西游记》里,许多妖精打扮得更现代了,尤其是7个“蜘蛛精”洗澡那一集,许多观众大呼“儿童不宜”。

新版《西游记》中的“现代台词”令人有点无法接受。比如孙猴子在天庭偷吃仙丹,倒出来后大喜地说:“哈哈,苹果味的,还有草莓味的。”太白金星说服孙悟空和他一起飞向天庭时,由于孙悟空飞得太快,太白金星竟喊道:“那猴子,你慢点飞,尊重老年人啊!”最有喜感的一句话是沙和尚说的,因偷吃人参果师徒4人被镇元大仙抓住后,大仙说每人打30鞭,沙和尚发话了:“树上只有26个果子,却要打我们30鞭,你算术老师死得早啊?”观众直呼“雷人”。

对使用现代味的台词,张纪中表示,任何作品都有时代烙印,“我想过,如果还是依照前面的状态,语言上半文半白,没办法吸引从三岁到九十三岁的观众,所以一定得带点现代意识,否则失去了翻拍的意义。”

观点交锋:今天我们如何看电视

对于清宫戏和经典翻拍,引发的争论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过,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功过是非、真假曲直,还是交由历史学家去评说吧,而经典翻拍对原著是忠實还是背离,也应该交由文学家去考证。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当前影视剧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普遍现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效果。

可以不历史,但不可以不常识 现在许多人担心,清宫戏之类的古装剧打着历史剧的旗号,铺天盖地地渗透影响观众,会不会对历史知识匮乏的年轻人和小孩子产生干扰和混淆?他们误以为:这就是历史。所以,无论是过去的《雍正王朝》《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还是今天热播的《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宫锁珠帘》,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必须明了:可以不历史,但不可以不常识。

有些编剧心里似乎有一种历史崇拜,总是想方设法往历史上“扯”,结果被搞历史的人一推敲,指出许多毛病,还不服气,说什么还历史人物以人性、人情等等,结果是,把从前所谓的“反面人物”,涂以“人之常情”的浓墨重彩,让他们“可爱”起来了,让他们变得“亲切”起来了……倘若历史学者们不说话,他们就会往历史那边挤占,慢慢地,他们就好像是历史了。

观众其实受不了的是剧中的人和事是“空的、假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传唱千年,江浙人在宁波建立“梁祝公园”,人们并未纠结它的真假。这说明,凡是编剧符合常识、常情、常理的,即使不是历史,也会被人接受,尊之如正史——历史有两种,一种是事实,一种是道理。

而现在的古装电视剧,基本情形是,稍微正经一点的,就自我庄重,说自己是“历史剧”;而一点都不正经的,就巧立名目,用一个词儿遮脸——戏说。面对历史,前者是硬往里钻,后者是拼命往外挤,却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常识。

以上问题,正是观众在看这些电视剧时要注意分辨的,哪怕是一时分不清楚,心里也得有个底儿,“權当是戏说的吧,可别当真了”。

翻拍,不能突破底线 近年来,关于重拍四大名著的各种争议不断,虽说吸引了很多眼球,但同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一方面因为国人对四大名著都很熟悉,另一方面也和旧版电视剧已经家喻户晓有关,要想超越实属难事。这些老剧都曾有过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直至今天,这几部电视剧仍被视作中国电视剧的经典之作。这种压力,对重拍者来说是最难攻克的堡垒。

如何将对经典的记忆与当下的审美潮流做到尽可能完美的对接,其实是所有创作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著名时评人叶匡政认为,既能尊重大多数人对原著的理解,又能重新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新的情感与热爱,真正体现原著的韵味与内涵,应该是所有重拍者的目标。如果为了短时间的哗众取宠,刻意背叛人们的常规印象,比如扭曲人物个性或修改故事情节,背离了原著的文学或历史价值,这种创作观肯定会招来质疑。

因为有诸多难以克服的难题,可以想见这些电视剧真正面世的效果。一窝蜂地重拍名著,真正暴露的还是电视剧原创能力的孱弱。多年来,电视剧的故事雷同、手法老套,早已备受观众诟病,所以大家只能靠炒冷饭来吸引观众的目光。无论好歹,四大名著总有一些忠实的粉丝,拍得再差,也可保证基本收视率和新闻热点。但也得有一个底线,如果突破的底线太多,让人们感到了“四不像”,翻拍就不仅不会成为卖点和亮点,还会成为人们眼中的污点。

其实,可以多一些宽容 不过,尽管观众的眼睛雪亮,提出批评也无可厚非,但作为文艺作品,我们不能把其贬得一无是处,也有许多人表示,不妨给经典翻拍多一些宽容。

其实纵观争议,认为翻拍的经典拍得不好的观众主要是拿它与旧版进行比较。毫无疑问,旧版的电视剧在观众眼中,的确是不可磨灭的经典。这些剧之所以受欢迎,除了在剧本打磨、演员选择上下足功夫外,那时电视台没有太多的电视剧可供观众挑选也是重要原因。当大家第一次在屏幕上看到生动活跃的孙悟空,看到眼花缭乱的特技效果以及引人入胜的降妖伏魔的故事时,完全被征服了。

这个情结一“结”就是20多年。尽管之后的经典“一翻再翻”,但是在观众心里,最好的仿佛永远是最初的那个。所以,不管是李少红重拍《红楼梦》,还是张纪中重拍《西游记》,一定也预料到了这样的压力。但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经典的理解都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挑剔某些拍摄过程中的缺陷,但对于导演和制作方,我们还是要给予足够的尊重,毕竟这也是宣扬经典,而不是恶搞。明白这些,我们在看电视剧时,或许就会心平气和许多。

所以,无论是清宫戏还是经典翻拍,我们在理性批评的同时,也应该多一些宽容,毕竟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究竟该选择哪种文化作为自己的消遣,都是个人的选择,不喜欢看翻拍的,看旧版就是了,不喜欢历史戏说,那么大可去读正史——这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四爷旧版雍正
四爷和他的马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雍正:精细典雅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关于旧版远程管理系统中的稿件说明
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四爷,您在哪里?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与旧版内容对照(关于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