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地理的问题研究
——以“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问题研究为例
2012-03-22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242000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242000) 翟 军
基于乡土地理的问题研究
——以“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问题研究为例
安徽省宣城市宣城中学(242000) 翟 军
本文以高一下学期重点开展的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为例谈如何结合乡土地理开展问题研究。
一、制定问题研究方案
1. 研究背景(主要由教师拟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以来,众多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外出来到东部沿海大城市务工、经商,形成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这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于作为个体的我们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并对待这一现象。
2. 研究价值和意义(主要由教师拟定)
价值:这一问题研究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城市、交通、商业、教育、文化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
3. 课题研究目标(主要由教师拟定)
使学生由对本章人口迁移方面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4. 课题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教师设计问卷调查表1及表2)、上网查询法、走访调查。
表1 乡村基本情况及外出方向调查
表2 外出务工、经商状况调查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由学生分组进行,分组时要注意每组必须要有农村同学和城市同学合理搭配。农村同学主要负责问卷调查工作的开展,城市同学负责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在活动时间安排上充分利用清明节及五一劳动节假期以方便调查。
三、成果展示
以小论文形式为主,兼有影像、视频等展现形式。下文附一研究报告。
农民外出务工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宣城市水阳镇凤联村集字村民组为例
作者:夏雨辰 章颖 陈艳高二(6)
指导教师:翟军 安徽省宣城中学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个又一个躁动的身影,告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义无反顾地闯进陌生的城镇,汇聚成让人叹为观止的亿万农民工大军。他们以打工者的身份吃苦受累,高强度地劳动,支撑起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建设城市,创造财富,提供税收,已成为我们实现城市化、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如今,他们中许多人已青春不再,靠打工那点收入又不足以在城里置业安家,“打道回农村”差不多成为他们必然的归宿。“农民工现象”集中反映了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掠夺性使用。“用之而不养之”,农村又怎么可能无限制地成为城市劳动力资源的“蓄水池”?长此以往,将背离社会发展的宗旨,同时还有可能制造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这些农民工的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更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针对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我们小组对宣城市水阳镇凤联村集字村民组进行了相应的社会调查,得出数据如下:
表3
表4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1.该地总人口不是很多,人均耕地数量适宜,人口结构合理,富余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较适当。
2.从人口流向可以看出,外出人口多流向离本地较近的发达城市以及沿海地区,而流入距离较远的北方城市一个也没有。
3.从外出人口工种看出,除一人从事家政服务,一人从事公司管理外,其余务工人员大部分都从事建筑业和在工厂务工等,从事体力劳动,而从事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的人员几乎没有。由此可见,该地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结构不太合理,劳动力素质不是很高。
1.由于多数人从事第二产业劳作,因此大多务工人员的工资较低。仅四人的月收入超过1500元。仅占总外出人口的1/7。
2.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保险看。仅有三人签订了劳动合同。七人办理了医疗保险和一人办了事业保险,人数很少。可见当地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强。
针对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现象。我们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1.现代化的实现必然伴随着城市化的出现,这样就会导致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2.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业中大批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显性的剩余劳动力,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3.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劳动力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提供了契机。
4.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原因。
5.有较多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以及教育医疗条件也是吸引农民的因素。
我们也分析了农民工外出务工利弊问题:
对于农村来说,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可以缓解农村的人地矛盾,也可以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存在农业产品减产的风险。对于城市来说,农民工进城务工,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了商品的出口。农民工每年季节性的外出集中在春耕生产、夏季双抢和春节前后,一年形成三个客运高峰期。另外,打工者经常与家人及朋友通过电话和通信联系,并把挣到的部分工资寄回家乡,这无形中促进了我国邮电、通讯和金融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民工进入,也对城市就业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加重了城市交通负担,对城市的社会治安带来潜在的隐患。所以,从整体上说,农民工进城对于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农民工在务工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诸如收入低,工资拖欠,农民工受歧视,子女上学难等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解决方法:
1.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2.国家推行适当政策,鼓励农民成为经营型民工,而不是单纯的出卖体力的打工者。
3.国家建立、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助其购买各类保险。
4.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5.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
6.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
7.政府切实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严格禁止使用童工,实施政策保证其入学。
农民工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于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切实保障农民工利益,努力创建和谐社会,最终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