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大学语文》课程学情分析*

2012-03-21陈秀娟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大学语文学情

陈秀娟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2)

尽管目前学界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说法不一,或工具论,或人文论,或文化论,莫衷一是。但是,笔者坚持认为:语文,即语言文学和文化,因而,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之一的《大学语文》课程绝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技能课,还应该是传播优秀的文学和文化内容,进而塑造心灵圣洁的第一把刻刀。为了探索适应我校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学情进行了分析:第一,《大学语文》课程在我校的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地位;第二,我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认知情况、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等具体学情。

1 大学语文课程在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第一个问题可以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中找到答案。2006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中的三个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大学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一是明确指出高职培养目标为“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就是培养专门面向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二是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三是明确指出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并进一步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的重视始终包含在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能被称为“高素质人才”。“高素质”,绝不仅仅是指“高专业素质、高实用素质”。大学语文在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这种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为充实、丰富和健康;二是通过对文章写作要领及语言表达技巧的体认,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学好本专业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在我校的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地位绝不是无足轻重的,而应该是举足轻重的。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帮助各专业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 学情分析

2.1从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看学情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学生们至少有12年的语文学习史,高考语文成绩是说明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硬标尺。因此,本课题组从学校招就办找来了我校学生高考成绩,但遗憾的是,只有2012级的新生高考成绩,前些年的或者丢失,或者只有总分,我们只能从2012级学生高考语文成绩来管窥历年学生语文成绩全貌了。2012年我校共招收4772名新生,除去327个学生信息不全或乱码外,我们对余下4445名新生的语文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数段 人数 占总人数比5.7%105~120 24人>=90 90~105 252人0.5%总计 276人6.2%<90 90~75 747人16.8%75~60 1445人32.5%60~45 1349人30.3%45~30 451人10.1%30~15 152人3.4%15~0 4人0.5%总计 4148人93.6%

上表清晰地,同时也令人震惊地告诉我们两个事实:第一,我校学生语文水平堪忧,不及格率高达93.8%,根本无法达到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水平;第二,我校学生的语文水平亟待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应根据这个具体学情设置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2 从大学语文课程期末作文看学情

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要写好作文,需具备非常全面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小到遣词造句,大到谋篇布局,再有就是如何审题、如何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等等都可以检验学生的语文能力。自2007—2008学年春季我校开设《大学语文》公共任选课以来,其考核方式都是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写作文。笔者从2011—2012学年秋季的大学语文期末试卷中随机抽出两本共174份试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词汇贫乏,写文章像口头交谈,使用不加提炼的口头语言现象非常普遍,下面这几段话就是典型的例子:“……整天都在浪费时间,没有事情做。老师讲课,没几个人在听,老师在上面,下面的干什么的都有,睡觉的睡觉,讲话的讲话,玩手机的,打电话的,看课外书的,谈恋爱的等等。”“揭榜那天,我不出意外地名落孙山。从出生就做了一件事——高考,却没有做成功,感觉好像自己白活了二十多年,白吃了二十多年的饭……”“……那么曾让我们用无数个夜晚、无数个白天,埋头的名词如今再也跟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了,开心吗?”其次,不懂谋篇布局,写文章就像记流水账,许多学生的文章读来通篇都是平铺直叙,没有提炼概括,粗朴得好似一潭永远泛不起波纹的死寂的湖水,既无趣又无内涵。再次,语法混乱,错字病句连篇。错字和病句的出现率非常高,174份试卷中只有不超过10%的试卷没有出现错字和语病,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错字和所犯的语病都是低水平的,或者换句话说,是大学生作文中根本不应该出现的错误。例如,一个学生的作文题目是“高考不仅仅考理论”,却写成了“高考不仅仅考理伦”;还有学生把“值得关注”写成“值得观注”,把“风华正茂”写成“丰华正貌”,把动词“坐”写成名词“座”,把“起早贪黑”写成“起早摊黑”,“的”“地”“得”使用混乱,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最后,不懂提炼主题,文章内容散乱,标题或与文意不符,或根本不能体现文章主题。此次期末考试的要求是:以“高考”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作文。这是一个弹性很强的话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高考经历,任选一个角度写出文章。但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只是局限于回忆自己的高考经历,自说自话,用张爱玲的话来说就是写作时“只看自己的肚脐眼”,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在谈论或回忆“高考”的基础上,跳出高考这一事物本身,谈及与之相关的较深层次的话题,例如,有一篇文章写得很有深度,题为“挣扎、徘徊、有悔”。更令人震惊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标题出现了问题,要么是不伦不类,要么是不能体现文章中心,例如:“高考之我感”、“那年之高考”、“值得关注”、“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改了”、“高考之于我见”、“永别”、“当你懂事的那一刻”。

2.3 从《大学语文》课程调查问卷结果看学情

为了全面掌握《大学语文》课程的学情,笔者精心设计了一份“《大学语文》课程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大学语文教学情况”和“语文能力自我评价”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旨在通过调查掌握学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认知情况和心理期待,后一部分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对自己语文能力的评估,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的学情资料。问卷于2011年5月底在课堂上随机发放给学生,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91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第一部分大学语文教学情况

1.你认为你所学的大学语文课程与你的语文能力提高相关度如何

①很高8.8% ②比较高59.3%

③一般20.9% ④比较低0⑤很低0

2.你对所学大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能力培养效果

①很满意17.5% ②较满意38.5%

③一般37.4% ④不太满意6.6% ⑤很不满意0

3.你认为现在你的各项语文能力相比中学阶段

①提高明显10.9% ②有所提高68.1%

③差不多17.6% ④有所下降4.4%

4.你认为大学语文课程

①很重要41.8% ②比较重要42%

③一般23.1% ④不太重要1.1% ⑤很不重要0

5.近年来,南开大学要求本科生不论文理科必修《大学语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把《大学语文》作为必修课。对此,您的态度是:

①支持92.3% ②反对3.3% ③ 无所谓4.4%

6.您对我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安排(公共任选课,每周2课时,共30课时):

①满意65.9% ②不满意,课时少,学不到东西23.1% ③ 无所谓11%

7.大学语文课程怎样安排更适合你的要求?

①维持现状,公共任选课,30课时,每周2课时41.8%

②公共必修课,30课时,每周2课时31.9%

柳含烟抬头战战兢兢地道:“原来是要把含烟送去哪里?”萧飞羽道:“送你们去少林弟子经常出没的地方,因为白家恰好是少林掌门的近亲。”

③专业基础课,安排在第一学期,40课时,每周4 课时 26.3%

8.你接受下面哪一种特色(倾向)的大学语文?

①侧重于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75.8%

②侧重于文学鉴赏、写作能力的培养15.4%

③侧重于中国古典文学阅读能力的培养8.8%

9.你接受下面哪一种内容的大学语文?

①以(古代、现当代、外国)文学、文化知识为主63.7%

②以专题讲座为主24.2%

③以体裁或以史带篇为主12.1%

第二部分语文能力自我评价

10.你认为语文能力对你个人学习、发展以及今后就业的重要程度

①很重要 37.4% ②比较重要 50.5% ③一般12.1% ④不太重要0⑤很不重要0

11.你认为是否应仿照英语四、六级考试对高校学生的汉语能力进行测评认证

①很需要0②比较需要21.9% ③一般45.1%④不太需要28.6% ⑤不必要4.4%

12.你认为自己需要加强的是语文能力的哪个或哪些方面(可多选);最需要加强的是哪个方面:

①听□②说□③读□④写□

你认为自己在以下各方面的情况如何,请在相应的格内打勾。上列调查结果显示:

第一,学生普遍看重大学语文课程。如,在回答问卷第4题时,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学生分别为41.8% 和42%,占总数的83.8%。

第二,学生普遍认为语文能力对个人学习、发展以及今后就业有帮助。在回答第10题时,37.4%的学生认为“很重要”,50.5%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

第三,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评价偏低。在回答第12个问题时,有35.2%的学生把听说读写四个选项都选上了,14.3%的学生选了其中三个选项,50.5%的学生选了其中两个选项,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写”,达96.6%;其次是“说”,达90.5%。另外,第13~25题第一个选项“很重要”所占的百分比普遍偏低,高百分比几乎都出现在第二个选项“比较重要”和第三个选项“一般”上,这也充分说明学生的语文能力偏低。

以上三个渠道的学情分析清晰地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虽然学生重视大学语文课程,但大部分学生语文能力大大低于常态,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去之甚远,需要大力加强大学语文及其他语文类课程的学习。据此情况,适应我校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应该符合以下两个条件: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高职学生的学情。就第一点而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既要培养技能型、应用性的专门人才,又强调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在授课时就必须同时注意授课内容的人文性和实用性,既不能只专注于人文精神的培养,高空蹈舞,最终应者寥寥,也不能只专注于实用性的培养,低眉取媚,丧失学科品格。

就第二点而言,以我校学生为代表,语文素养普遍偏低,语文基础薄弱,但也并不排斥语文学习,甚至更向往有大学语文类课程来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面对这一学情,大学语文课程可谓任重而道远,既要担负起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又要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模式。

除以上两点之外,成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还应该符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规律。大学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实用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单独强调其中任何一面都是片面的,会导致大学语文教学工作偏离正轨,只强调实用性会让大学语文课变成应用写作课,只强调工具性会让大学语文课成为汉语言文字课,只强调人文性又会将大学语文上成大学文化课。只有将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学情和大学语文学科特点都纳入考虑范围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适应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大学语文学情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