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1+1”课堂教学与作业系列的设计

2012-03-21福建省长泰一中363900姚秀元

地理教学 2012年24期
关键词:平均气温读图自学

福建省长泰一中(363900) 姚秀元

初中地理“1+1”课堂教学与作业系列的设计

福建省长泰一中(363900) 姚秀元

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教学为案例,简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1+1”教学模式及其相应的作业系列的设计。

“1+1”;课堂教学;作业;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1+1”课堂教学模式,即先指导学生自学,然后针对学生疑难问题教师点拨解疑和帮助归纳总结,并且当堂达标训练。能够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最终实现新课改提出的“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目标。下面就以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教学为案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1+1”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1+1”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过程。

1. 先学:上课开始,教师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或影像图片等手段导入新课以后,尽快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学案)以引导学生自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阅读教材,完成课本相关练习和教师安排的导学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巡视,特别关注学困生情况。在先学环节中,教师出示的学习目标、和相关练习可事先印好材料人手一份,也可通过多媒体展示。

2. 后教: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一方面尽可能的调动已经掌握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另一方面对于共性问题或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教师设法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各抒己见,达到在相互讨论中掌握知识。最后,对于学生通过以上环节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并且进行归纳总结。这个环节的时间宜控制在15分钟以内。

3. 当堂训练:在完成上面两个环节之后,大约留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完成一份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达标训练题。同时,课后还要完成一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巩固与提高的练习。

可见,实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必须自行设计一系列校本作业。

二、“1+1”课堂教学模式配套的作业系列设计原则

初中地理“1+1”课堂教学模式配套的作业系列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易学、想学、会学、乐学”这一根本,不但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而且要有利于引导学生“会学、会用、会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遵循如下四个基本原则:

1. 典型性原则。设计校本作业要注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课中学习作业、课内达标作业和课后复习作业的计设都要根据本课时学习内容精心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题目。

2. 适度适量原则。所谓适度,就是题目难易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每份作业量以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限,又不偏少。例如课中学习作业和课内达标作业以学生分别在8分钟和15分钟内能够完成为宜,课后复习作业以25分钟以内能够完成为宜。

3. 针对性原则。即根据学生的程度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例如课中达标作业和课后复习作业一般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做题”,属于基础题;第二层次是面向中等生的拓宽题;第三层次是面向尖子生的拔高题。拓宽题和拔高题以“选做题”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要不要做全由学生自己选择。这三种题在深度上是层层递进的,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4. 分工协作原则。针对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备课的时间有限等现实,可以采取同备课组的几位老师分工分类进行系列设计。如将一册先分成若干单元或按教材的章或节为单位,每个单位分给一位老师去进行系列设计:课前预习作业、课中学习作业、课内达标作业、课后复习作业等各部分题目不重复,难度要求逐步提高,自成体系。而且每位老师设计出初稿后要先召集全体老师集体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各自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初定稿交由备课组长汇总后再作一次统稿,最后形成全册完整的校本作业体系,定稿交付印刷后供全体师生正式使用。

三、“1+1”的课堂教学模式配套作业系列设计举例

1. 课前预习作业

(1)功能:①用于诊断、巩固、检查旧知识和联系新知识,了解学生的学情,为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②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形式:一般以问题即思考题的形式呈现;也可以提供与授课内容相关问题情境、家庭小实验或素材,让学生针对问题情境或素材(图片、演示、模拟情境等)发现问题,回答问题;或者以填空题等其他具体形式呈现也可以,要视教材内容与实际需要而定。如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①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气温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②一天和一年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③气温的时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

2. 课中学习作业

(1)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掌握和巩固新知识。

(2)呈现形式:将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问题化、情境化,形成了明确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能够按照知识点顺序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而且每个知识点学完之后,配以巩固训练题。但题目不在多而在于精,突出重点、难点知识的训练,用于学生开头自学与合作学习环节。如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课中学习作业”设计如下:

【自主学习】

(一)自学49—50页“气温与我们”部分内容

(1)读49页3.10图,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__℃,14点时是__℃,20点时是__℃,2点时是__℃,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__ ℃。

(2)自学50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

放在百叶箱中的温度计离地面__米。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__,读做__;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__次,一般是在__时、__时、__ 时、__时观测。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你能描述什么是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吗?

月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___。

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___。

(4)阅读50页活动题资料,说出每一个字条的内容中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字条1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2说明气温与____的关系;字条3说明气温与____ 的关系;字条4说明气温与____ 的关系;字条5说明气温与____ 的关系;请你任意说出一条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实例________。

(二)自学“气温的变化”部分内容

(1)读51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_____;气温的年变化是以_____ 。

(2)读图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__℃,最低气温约__℃,日较差约__℃。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

(3)读图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__℃,最低气温约__℃,年较差约__℃。

(4)读图3.13及其右边的文字,完成下表:

(5)处理教材51页活动1 读图3.14完成下列要求:

①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__月,数值约为__℃;

②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__月,数值约为__℃;

③气温年较差为__℃;

④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__ 夏__ ,季节变化__,年较差__(大或小)。

(6)处理教材51页活动2,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①根据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②④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征是____。

(三) 自学52页“气温的分布”部分内容

(1)自学52页图3.15及文字,完成下列要求:

①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__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

②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___;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表示这里是___。

③低纬度气温____,高纬度气温____。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多少不同。

④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冬季夏季陆地气温__,海洋气温__。

⑤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___℃。

【合作学习】

(2)读52页3.16图,根据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你计算出山顶的气温是__

(3)读53页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

①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____ 。②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带的范围大体一致。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___

洲,最冷的地方位于____洲。

③图中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主要是________。

④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

A.地势低平 B.平原面积广阔

C.海洋广阔 D.受太阳光热均匀

3. 课内达标作业

(1)功能:①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②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③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初步运用为主。

(2)呈现形式:以填空题、选择题、填读图题等易测易改题型为主,要设计成每位学生都要完成的必做题和学生自主选择的选做题两种,用于一堂课的最后10—15分钟的当堂测试。如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课内达标作业”设计如下:

【必做题】

(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它是位于__半球(南、北)的__上(海洋或陆地)。

(2)某地一天中测得的气温如下表,该地的平均气温是

A. 10℃ B. 11℃ C. 12℃ D. 13℃

(3)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A. 日出前后、日落前后 B. 日出前后、正午前后

C. 中午12点、清晨1点 D. 午后2点、日出前后

(4)读图完成下列内容

①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__月,数值约为__℃;

②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__月,数值约为__℃;

③气温年较差为__℃;

④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__夏__,季节变化__,年较差__(大或小)。

(5)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A. 30℃ B.18℃ C.20℃ D.25℃

(6)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 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 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 中纬度气温高

D. 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7)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A. 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B. 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

C. 地势高,气温高

D. 气压低,空气上升,降水多所以气温低

(8)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 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 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

C. 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 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

【选做题】

(9)下图为某地7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猜你喜欢

平均气温读图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乌兰县近38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从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看莱州市30a气温变化
1981—2010年拐子湖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