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课堂渗透 提升水教育效果*

2012-03-21江苏省常州田家炳实验中学213000徐振华吕秋溪

地理教学 2012年8期
关键词:活动课环境评价

江苏省常州田家炳实验中学(213000) 徐振华 吕秋溪

加强课堂渗透 提升水教育效果*

江苏省常州田家炳实验中学(213000) 徐振华 吕秋溪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在水环境方面面临的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加剧,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现有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开展了“生命之水”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水环境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水环境理念,学会如何保护水资源。作为“长江水学校”的一员,如何提提升水环境教育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课堂中加强水环境教育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必修课渗透

学科渗透是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经常性渠道,现行初高中教材中,虽然许多章节在水环境知识上有所体现,但还需要教师仔细挖掘教材,拓展延深。比较典型的学科有地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在进行这些学科教学时,适时进行水环境教育,其影响是深远的。例如,在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的教学当中,在讲第三章水资源时,可以讲痛痛病事件和水俣病事件,给同学们看一些相关图片和视频,使得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课程渗透中应注意两方面:(1)明确各科与水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面。例如理科中有许多涉及水环境教育的很多领域,可与水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面包括:①生物与水环境。如生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保持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对环境的作用;水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等。②非生物与环境。如水资源和水能的开发、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对水环境影响等等。(2)确定教材内容与水环境教育关联的渗透点。例如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注意环保教育的渗透。必修模块《化学2》还专门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列为一级主题,可重点教授“化学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教育学生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特色课强化

在教学大纲规定之外,学校可以专门开设水环境教育特色课强化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也可以利用“长江水学校”项目开发的《长江水学校乡土教材》开展教学。水环境特色课是环境教育的拓展、延伸和深化,它使分散于各学科中的水环境教育内容更加概括化、具体化、系统化。可在低年级试点开设了水环境教育特色课,成立了水环境教育备课组,由专门的学科教师任教,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①知道水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常识。②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例如理解中国为什么是一个缺水性国家等。要让学生明白人类的社会活动不能违背可持续发展理论。③掌握保护身边环境的简单技能,即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态行为。

三、活动课增效

即发动学生群体开展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积极主动参与水环境教育。最好设立水环境活动专用教室,利用《长江水学校活动案例集或活动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它具有主题新颖、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特点,打破教材教学形式呆板、内容枯燥的模式。同时,它也突出学生的可参与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并且突破了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能力培养的现象。

(1)兴趣活动课。它是基于学生兴趣爱好而开设的小范围的水环境教育课程。①定期开展各类关于水文化的兴趣活动(包括探讨活动、演讲活动和观摩活动等);分年级承办的“水环境小论坛”演讲会和辩论会。②学习和掌握环保的基本常识和技能,监测学校饮用水质及学校周围水环境状况。③进行京杭大运河和市内河流水质测定实验,初步分析、评价其污染状况等。

另外还用纸飞机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同学可以把自己想了解的水环境问题,写在纸上,折成飞机,大家一起把带着问题的纸飞机飞过去,然后飞出去,拾一个飞机,然后解答,多个回合,然后就可以得到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答案。

(2)参观活动课。它是基于一定教育目的而组织学生集体参与的课程。例如对饮用水生产厂和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考察;了解水污染情况和水源地的水质现状,参观的同时,要求学生作访问记录,回校后再根据所见、所闻、所想写出心得体会,最后进行交流,认识环境污染的现实和带来的危害,增强节水护水意识。

(3)实践活动课。水环境教育不是简单的水知识、水文化的传递,而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河实践性,是一项结合学科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校教育方式,它注重学生的技能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多多开展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的实践活动课程。例如针对“常州红梅公园水质状况”,可以组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对公园水体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探究,学生通过对公园水体成分的实验探究,激起了学生对身边水环境探究的兴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成立探究小组,自主选题,利

用课余时间深入生活实际,探究身边的水环境。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亲自动口、动手、动脑增强环境教育的直观性和可行性。

(4)竞赛活动课。它是学生展现自身环境素质的课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关环保网页、环保动画制作的比赛。学校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水环境专题网页,及时发布教育信息,使网络成为水环境教育的又一平台。学校在实施水环境教育中,可以动员学生创作以水为主题的环境漫画、环境标语、环保宣传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发明创造,例如发明节水感应器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广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评比竞争,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环境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加强水环境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5)探究性活动课。长江水学校项目组开发了《长江水学校技术手册》、《水生生物环境教育活动指南》、《长江水学校活动案例集或活动包》等活动探究用书,它是师生探索研究水环境问题和现象的好帮手。例如开展“我们共用一条河”探究活动。该活动让8名同学代表8个用水者,用以下方式来模拟解决问题策略,提着水沿“河”“顺流而下”,途经一系列模拟的水管理挑战(干旱、洪水、水源污染等),把水运送给下一个用水社区。通过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用水者是多种多样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了解到我们都是用水者,而且十分依赖其他用水者提供的服务或设施。通过扮演多种用水者中的一种,学生认识到使用一个水源时为了共同的利益需要合作与妥协。

四、专题课深入

水环境专题课以电视广播讲座的形式,就某个特定方面向学生介绍环保信息和环境知识。当前网络视频教育资源丰富,教师只要注意收集,教育素材很多。专题课的选题往往与社会环境宣传、教育同步,内容新鲜而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关注吸引力。例如学校可以利用“世界水日”教育宣传周对全校师生进行水环境知识普及,内容涉及:①水污染源的产生、危害及防治;②生态系统及生态平衡;③国内外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④环保条例及相关组织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学校还用“请进来”的方法,邀请环境专家来学校进行环境教育专题讲座。

五、班会课升华

低年级通过学生组织环境主题班会,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会与水环境教育融合,进而将他们所学到的环境知识升华为环境意识。着力提高学生公德意识和环保意识,告别浪费水的不良行为,养成爱我校园,节约用水的良好。班会课的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可以穿插小品、相声、歌唱、舞蹈、朗诵等艺术形式,也可以加入游戏、竞答等活动。所以,班会课最容易发动学生找到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同时也可以加强师生间环境意识的交流。

高年级可以展开“我的人生—河流之旅”主题班会活动,它是河流科学知识和语言知识综合的主题活动,可以在艺术文化和文学中理解河流的知识。具体操作如下:每个人进行自己的活动,每个人都要画一张画,画一条很长的河,比喻自己的人生经历,在其中画小图,或者照片,隐喻的地方做注释。例如起源:从哪里来,接受了什么教育;U型:人生转折点;激流:一生中的最动荡的极端;瀑布:有时候感觉被推到了边沿,失去了控制自己;融合:伴侣或者朋友;大坝:阻碍;平静而深邃的地方;漩涡:小问题等等。可以选择学生来表达呈现,这是课堂应用的延伸,学生除了用彩笔绘画,还可以写成作文和同学共同分享,体现水文化和人生课堂的融合。

中学课堂是水环境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渗透加强水环境教育,可以很好地普及水环境科学知识,确立学生正确的水环境态度,在水环境道德与准则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水环境技能,积极参与水环境教育的实践,从而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水环境教育体系。绩的主要评价方式。素质教育本质要求教师必须从“功利化评价”走向“人性化评价”课堂目标。

价值。通过问题反思,实践过程反思,为实践的反思,逐步提升自己教育境界。教师自身积极塑造学者型、研究型专家的新形象同时,可以促进教师自我潜力的实现与发展的幸福。

(2)家、校、师等多元评价——教师评价素养的参与和鉴赏者

教师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和家长等参与合作共享性评价,有利于学生潜力最大限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能量互动共生,实现教育育人的本质目标。

总之,课堂评价是教室里的强大动力,教师学会课堂评价意味着尊重并发展学生的内在价值、教师自身的内在价值、课程方案及其实施的内在价值。除上述分析一般教师的课堂素质评价以外,教师还需提升自身的个性评价素质,构建本土化课堂评价体系。

[1]钟启泉.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J].教育研究,2008(1):28.

[2]佐藤学著,钟启全译.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崔允漷.教师应先学会评价再学习上课[J]. 基础教育课程,2008(11):55.

[4]王少非.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框架及发展建议[J].人民教育,2008(8):31-35.

[5]裴娣娜.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J].教育研究,2008(8):17-22.

[6]谢利民,褚慧玲.多元评价体系中制定评价标准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9(2):38-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转型期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水文化教育关联之探究--基于‘长江水学校’项目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活动课环境评价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活动课
环境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