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料集锦

2012-03-21

地理教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开普勒湖泊岩浆

资料集锦

我国50年243个湖泊消失长江流域本土鱼类濒危

最近发布的《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11》显示,近30年来长江流域消失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96个。来自我国第二次湖泊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近50年来,我国消失的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多达243个。

此次调查在科技部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支持下,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实施。这也是我国首次设立以掌握我国主要湖泊现状、完善中国湖泊数据库为目的的重大项目。

调查以2005年和2006年为基准年,进行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现状的遥感调查,并开展了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主要淡水湖泊的水量、水质和生物资源系统调查。

“北方和西北干旱区湖泊水位下降和咸化碱化萎缩现象严重、青藏高原湖区湖泊水量与湖面波动剧烈、云贵高原湖泊生物多样性下降和水质降低明显、东部平原湖泊调蓄能力下降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杨桂山如此评价我国湖泊总体变化态势。

湖泊的变化给生物多样性也带来了重大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江流域多数湖泊土著鱼类受外来物种入侵、江湖阻隔和过捕滥捞等因素影响而濒危。

杨桂山举例说,滇池在20世纪50年代记载有土著鱼类26种,到2000年后分布于湖体的仅有4种,在2007—2010年的两次调查中仅发现1种。同样,在云南的泸沽湖,原来有4种土著鱼类,但引进外来鱼类后,在2007—2008年两次调查中仅发现1种。据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作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的太湖,鱼类资源种类由20世纪60年代的106种下降到目前60—70种,洄游性鱼类几乎绝迹。

水生植物多样性也显著下降。以滇池为例,20世纪50年代记载水生植物100余种,最近的两次调查发现19种,约80%的种类消失。其余湖泊水生植物种类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

如今,人们主要通过控制陆源污染、湖泊底泥清淤、调水引流和生态修复等措施来治理湖泊环境。但杨桂山特别强调,对湖泊治理需要科学和长远的认识,需要短期治标和长期治本相结合,在逐步控制流域点源与面源污染问题后,从流域整体角度对湖泊—流域实施一体化综合管理。

摘自2012年01月15日《科技日报》

美国发现适宜人类生存行星

地球以外,何处宜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5日说,一颗被命名为“开普勒-22b”的太阳系外行星或与地球环境相似。

温度宜居

美国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一颗行星与地球表面环境相似,可能适宜人类生存。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科学家道格拉斯•赫金斯评价,认知“开普勒-22b”是寻找地外宜居星球的“里程碑”。

命名为“开普勒-22b”的这颗行星位于“宜居带”内,距地球大约600光年。

所谓“宜居带”,是指行星距离恒星远近合适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中,恒星传递给行星的热量适中,行星表面既不太热也不太冷。

“开普勒-22b”在所属恒星系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相似,公转周期290天。科学家据此推测,“开普勒-22b”表面平均温度大约22摄氏度。这意味着,这颗星球的温度或适宜生命生存。

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研究员比尔•博鲁茨基说:“我们确信它位于‘宜居带’,表面温度应该适宜(生命)。”

覆盖海洋

“开普勒-22b”直径为地球的2.4倍,体积介于海王星与地球之间。科学家认为,这颗星球表面可能由“海洋覆盖”。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首席科学家纳塔利•巴塔利亚告诉记者,“开普勒-22b”的“海洋”也许与地球海洋相同,“可能适宜生命生存”,“想一想就令人激动”。

项目组天文学家杰夫•马西说:“我打赌……上面没有坚硬的岩石可以立足。”

巴塔利亚说,太阳系中没有与“开普勒-22b”体积相近的行星,暂无法比对研究。

“太阳系中没有这样(体积)的行星。我们不知道星球(结构)哪里是岩石,哪里是水,哪里是冰,”巴塔利亚说。

不过,科学家计算,即便这颗星球真宜居,人类乘坐现有宇宙飞船前往这颗星球需花2200万年。

首次证实

艾姆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鲁茨基告诉记者,“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09年3月观测到这颗星球。但按美国航天局规定,太空望远镜需观测到星球“凌日”3次方可将它定义为行星。

“凌日”是指在观测者角度观察,行星从其母恒星前面经过的现象。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2009年发射至太空,上装9500万像素相机,“开普勒”计划在天鹅座和天琴座的大约10万个恒星系中搜寻类地行星。

美国航天局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已“锁定”超过1000颗可能适宜生命居住的星球,10颗位于“宜居带”内,仍需进一步研究。按美联社说法,“开普勒-22b”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证实的首颗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这是个很好的圣诞礼物,”博鲁茨基说。

摘自2011年12月07日《北京晨报》

天文学家发现一“超级地球”可能适宜人类生存

新华社华盛顿2月2日电 一个国际研究人员团队2日说,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

所谓“超级地球”,是指环境与地球相似、质量通常为地球1到10倍的行星。由于可能适宜人类或其他生命生存,“超级地球”一直是天文学界的研究热点。

天文学家是在研究22光年外一颗编号为GJ667C的矮星时发现这一“超级地球”的。它的质量至少4.5倍于地球,绕矮星公转,周期为28.15天。

研究人员在即将发表于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的论文中说,从这颗“超级地球”和矮星的距离判断,“超级地球”的表面温度应与地球相近,可能存在液态水。不过,这一判断还需要更多观测加以证实。

“这颗行星是支持液态水以及可能生命存在的‘最佳新候选者’,”研究负责人、美国卡内基科学学会的吉耶姆•安格拉达—埃斯屈德说。

矮星GJ667C本身是一个三恒星系统的成员,而它又带有三颗行星。除这颗编号为GJ667Cc的“超级地球”外,另外两颗行星均不适宜已知生命。

此前,天文学家已发现数颗可能适宜生命的太阳系外行星,包括“格利泽581d”、“HD85512b”和“开普勒-22b”等。

摘自2012年02月04日 《北京日报》

外媒:今年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股强烈的寒流2月2日席卷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多个国家降下大雪,因难以抵抗严寒而冻死的人数一直在增加,截至目前死亡人数已经达到202人。此外,日本和韩国正遭遇近几年来最寒冷的冬季。日本北部持续数周的暴雪引发雪崩并导致交通网络中断,目前至少有56人丧生。韩国首尔则创下55年来的最低温度。

强烈寒流席卷欧洲,英国将比南极还冷?

一股强烈的寒流已经抵达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在意大利,由于暴风雪导致交通中断,数百名乘客被困在火车上。塞尔维亚政府2日宣布,全国有多个村子、至少1.1万名村民因大雪被困,其中有6500户人家居住在偏远山区。救援机构已经出动直升机解救灾民和分发救灾物资。塞尔维亚紧急事务部门官员说,由于连降暴雪,村子多条道路被冰封。“我们正努力清理路上冰雪。但未来几天会有强降雪,甚至是冰风暴。”

欧洲东部多国的一些城镇也因积雪过厚无法与外界联系,还将面临天然气供应中断的危险。一些国家已经陆续出现因严寒死伤的现象。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7摄氏度,部分地区气温达到零下33摄氏度。乌克兰紧急情况部称,乌克兰被冻死的居民高达63人,其中8人死在医院,41人死在街头,14人死在自己家中,死亡原因大多是体温过低。乌克兰当局已经设立了超过2000个临时救助站。

地处黑海沿岸的格鲁吉亚今年迎来了了11年来最早的降雪。本月1日夜里突然刮起的狂风导致多个地区的积雪冷冻成冰,格鲁吉亚道路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果断关闭部分接近山口的路段。此外狂风还造成格鲁吉亚输电线路故障,少数用户断电。

捷克气象部门说,该国北部地区2日气温下降至零下28摄氏度,刷新了当地迄今为止的最低气温纪录。今后几天捷克气温还将继续下降,个别地方气温将达到零下30摄氏度。捷克通讯社报道称,仅2日当天就有5人冻死街头,其中多数为无家可归者。

此外波兰死亡人数达到29人,部分地区气温降到零下32摄氏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等国死亡人数也有所上升。

在法国107个区中,已有41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首都巴黎设立了近600个救助站,以帮助无家可归的人过冬。英国卫生部高官称,寒流将在本周末抵达英国,届时英国可能比南极更冷。

首尔创55年来最低温、日本暴雪56人丧生

韩国气象部门称,首尔2日夜间气温达到零下17摄氏度,这是今年最低温度,也是55年来同期最低温度。韩国气象厅表示,寒流已连续肆虐两天,气温骤降主要是受低温大陆高气压和北极寒流影响,多地已发布寒潮警报。

日本也正经历近年来最寒冷的冬季。北部持续数周的暴雪引发了雪崩,并导致交通网络中断,目前已经有至少56人丧生。据日本媒体统计,43人在屋顶或街上扫雪时死亡,7人被建筑物落下的雪球砸死,4人在雪崩中丧生,另有2人被冻死。当地警方和营救人员仍在继续展开搜索行动,以确认没有人被埋在雪里。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已被厚雪覆盖,恶劣天气使众多列车晚点、飞机航班取消。其中在本州岛青森县的积雪深达4.29米。

全球或遇20年小冰河期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报道,一些国际权威气候专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停止,并开始冷化,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年至30年。英国《每日邮报》因此宣称今年的寒冬显示“小冰河期来临”。

报道说,这些科学家的预测是根据他们对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水温度的自然周期分析而来,推翻了一些已广为接受的气候变暖理论。这些理论宣称,到了2013年夏天,北极圈将完全无冰。

《每日邮报》说,根据科罗拉多州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资料,自2007年以来,北极夏天的海冰增加了近10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26%,即便是大力倡议防止全球变暖的人士也未反驳这一点。

科学家的这项预测也推翻了气候变迁电脑运算模式,这些模式认定自1900年以来的地球变暖完全是人为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而且只要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就会继续变暖。科学家说,他们的研究显示,大部分的气候变暖是因为过去海洋周期处于“温暖期”,而目前正处于“寒冷期”。

北极震荡造成北半球严寒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北半球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遭遇寒冬,并非是全球变冷,而是因为北半球出现了气象颠倒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北极震荡造成的。北极上空的大气压力会出现两种极端变化,直接影响北半球出现暖冬或寒冬。

科学家以北极震荡指数来衡量气压的变化。在过去几十年里,北极震荡指数多为正值。北极上空的气压比平均气压低,中纬度地区上空的气压则比平均气压高。中纬度地区指的是从日本札幌、意大利米兰、美东缅因州、到美西俄勒冈州等地。

在这种情况下,围绕北极的寒带喷射气流从西方吹向东方,而不会吹到南方,大部分时候都维持在美国以北的加拿大。这么一来,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气温就相对比较暖和。

今年冬季,北极震荡指数出现负值,北极上空出现高气压,寒带喷射气流都被挤压到比以往更远的南部地区,造成美国、欧洲和中国出现寒冬。

值得一提的是,北极上空在这个冬季的高气压是1950年以来最显著的。至今没有人知道为何北极气压会出现这种极端变化。

第一个观察及描述这种现象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教授华莱士说:“我倾向于把它看作一种随机现象。我不认为我们掌握了它今年这个样子,下一年却完全另一个样子的原因。”

北极震荡同全球变暖或全球变冷都没有关系。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第一次出现。

摘自2012年02月04日 《今日早报》

美黄石公园数公里地面因地下岩浆大幅隆起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科学家报告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超级火山刚刚进行了一次“深呼吸”,导致方圆数公里的地面大幅隆起,一些区域隆起了10英寸(约合25厘米)。研究人员指出,有关隆起的研究可能为了解火山地下管道提供宝贵线索,最终帮助科学家预测黄石公园的火山何时喷发。

帮助预测火山喷发

这座火山大规模喷发的强度可达到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强度的1000倍,在过去210万年时间里,大规模喷发次数共有3次。黄石公园座落于怀俄明州,其火山喷口覆盖的面积达到25英里×37英里(约合40公里×60公里)。它在上一次大爆炸后形成,距今大约64万年。自此之后,这座火山小规模喷发了大约30次,最近一次是在7万年前。喷发让喷口充满熔岩和火山灰,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较为平坦的地带。

但从2004年起,科学家发现喷口上方的地面以每年最快2.8英寸(约合7厘米)的速度隆起。2007年至2010年,地面隆起速度大幅降低,每年隆起1厘米或者更少。从开始隆起到现在,火山喷口上方的地面最高隆起了10英寸。研究黄石公园火山活动的专家、犹他州大学的鲍勃•史密斯表示:“因为覆盖面积巨大加之幅度很高,这种隆起非常引人注目。”

科学家认为地下4到6英里(约合7到10公里)的一个不断膨胀的岩浆房导致地面隆起。史密斯说,幸运的是,这种隆起似乎并不是灾难即将发生的前兆。“最初,我们也曾担心地面隆起会导致火山喷发。但在发现岩浆位于地下10公里后,我们消除了这种担忧。如果深度在2公里或者3公里,我们将陷入极大担忧之中。”

2010年12月3日,《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刊登了有关地面隆起的研究论文,史密斯是论文的合著者。他指出,有关隆起的研究可能为了解火山地下管道提供宝贵线索,最终帮助科学家预测黄石公园的火山何时喷发。

只见隆起 不见喷发

在美国地质调查局黄石火山观测站,史密斯和同事正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等工具对喷口的隆起和下降进行测绘,雷达能够提供地面变形的测量数据。地面变形说明岩浆正在朝地面移动,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喷发。举例来说,在1980年喷发前,圣海伦斯火山曾在几个月内剧烈膨胀。然而,也有很多出现隆起但最后并未喷发的例子,其中就包括黄石的超级火山。过去几千年时间里,这座火山一直处于起起落落的状态,但并未喷发过一次。

根据当前的理论,黄石的岩浆房由来自地幔并向上喷涌的热岩补充。当流入的岩浆不断增多,岩浆房就会像肺一样膨胀,导致上方的地面隆起。电脑模型显示,在最近的隆起中,每年流入岩浆房的岩浆达到0.02立方英里(约合0.1立方公里)。根据当前理论,在岩浆流入速度趋于缓慢之后,岩浆可能水平移动并最终固化冷却,促使地表下沉。

史密斯表示,基于掌握的地质证据,过去1.5万年时间里,黄石可能处于一个膨胀和收缩的连续周期,这个周期可能继续。调查结果显示,火山喷口在1976年至1984年之间上升了大约7英寸(约合18厘米),而后又在随后的10年下沉了大约5.5英寸(约合14厘米)。他说:“火山喷口处于时上时下的状态,但偶尔一次‘打嗝’便会导致热液喷发、地震或者最终形成火山爆发。”

与间歇泉地震有关?

预测火山何时喷发难度极大,部分原因在于有关黄石地下活动的具体细节仍未确定。此外,由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才有黄石火山活动的连续记录,从地质学的角度上说,区区几十年的记录简直不值一提,因此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结论。地质调查局位于华盛顿的喀斯开火山观测站的黄石专家丹•德祖里辛表示:“地下深处显然存在岩浆源补充黄石火山,因为黄石过去曾经喷发过,此外,我们也在较浅的深度发现了岩浆。地壳内一定存在岩浆,我们还没有掌握所有的热液活动。当前的火山正喷出大量热量,如果没有从岩浆补充热量,整个系统从7万年前也就是上一次喷发到现在早已经固化冷却。”

这个大型热液系统就位于黄石地表下方,为黄石公园制造了很多著名旅游景观。德祖里辛表示,热液系统在地面隆起过程中可能扮演角色,虽然没有人能够确定影响程度。他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一些隆起可能不仅由新岩浆流入导致,同时也与热液系统自我封闭和增压有关。在出现裂缝和压力降低时,是否又出现下沉?这些细节都很难确定。”

重要的新研究领域

这种研究并不只是简单地观测地面隆起和下沉。不同的区域可能朝着不同的方向移动并且以当前未知的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对火山和热液管道网络的测绘工作至今仍未完成。黄石公园每年发生大约3000次地震,可能为了解地面隆起和岩浆房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开普勒湖泊岩浆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火山冬天——岩浆带来的寒冷
奇异的湖泊
狰狞的地球
开普勒的最新发现:第二地球
“死而复生”的开普勒
开普勒的大发现
孤独远行的开普勒
岩浆转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