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鄂豫边区民运工作史》看党的群众工作

2012-03-20徐方平

关键词:华中地区边区抗日

徐方平

(湖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从《鄂豫边区民运工作史》看党的群众工作

徐方平

(湖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62)

《鄂豫边区民运工作史》反映出的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实现路径等,体现了群众路线的具体性,对当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鄂豫边区民运工作;党的群众路线;群众利益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工作方法。胡锦涛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1]3590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建党初的几十个人发展成为而今拥有8千万成员和处于执政地位的政党,最为基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形成并且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如果你读了新近出版的《鄂豫边区民运工作史》(文道贵、张广立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3月版,以下简称《工作史》)这本书,你就会认识到群众路线并不是空洞的口号,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方方面面的活动之中。

群众路线是具体的,就是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和途径、方式把群众发动起来。在《工作史》中不难发现鄂豫边区是抗战时期华中地区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十几块抗日民主根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鄂豫边区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开始之后,就采取了多种组织形式和途径在这里开展群众动员工作。青年救国团、湖北战时乡村工作促进会、战时儿童保育会、中国工人抗敌总会筹备委员会、抗战救亡促进团等组织,在“七·七”事变后一年多时间里相继出现在华中地区的大都会武汉,成为共产党开展群众工作的组织形式。湖北省建设厅属下的农村合作委员会、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等本属于国民党的组织,通过借壳使用,也成为中国共产党联系和发动群众的重要组织管道。这些组织、团体的动员和发动工作,使华中地区的群众在抗战开始后就形成了高涨的抗战热情。

群众路线是具体的,就是必须因时因地根据不同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工作形式、方法,确定不同的工作重点。对此,《工作史》一书多处论及。相持阶段到来后,华中地区党的组织一方面致力宣传发动工作,同时,根据新的情况,把建立抗日武装和创建抗日根据地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为继续动员和组织群众,华中地区党组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全民抗战开始后,国共虽然再次实现合作,但国民党对共产党基本态度仍然是防范、限制、溶化乃至于消灭。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群众发动与组织工作以种种方式和借口进行限制,设置障碍。针对这一情况和国民党对中共的排斥政策,华中地区的党组织采取务实的态度,利用一切可能的途径和形式展开对群众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鄂豫边区抗日军政工作委员会、抗日十人团、忠勇救国团、汉留会、鄂豫边区各界救国联合会等隶属关系不同,发起和建立途径不同,活动范围和规模不同,性质和类型有差别的各种组织,通过努力,都成为中共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民族战争的组织渠道。灵活多样地发动和组织工作,为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武汉被日军占领后,抗日游击武装在华中地区范围内的豫南、鄂北、鄂中、鄂东、皖西等地相继出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得到发展和壮大。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得以创建,抗日民主政权得以建立,成为华中地区长期抗战的堡垒。

群众路线是具体的,就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要真正到群众之中,解决群众的困难。减租减息政策和“三三制”政权建设是统一战线条件下中共联合各阶级阶层团结抗日的重大经济和政治政策。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救会、评租委员会、佃户会、抗属会等多种组织形式,采取多方参加,通过多种措施,进行调查研究和调整政策措施,使减租减息政策在鄂豫边区得到全面的落实,广大贫苦农民因这一政策而得到实际利益。因这一政策相对于打土豪分田地较温和,地主阶级也予以接受。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是必要的水利设施。“千塘百坝”运动是鄂豫边区政府在战争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组织和实施的大规模水利设施建设活动,解决边区农民生产上的困难。

群众路线由概念、口号、原则走向具体化,其作用和结果是群众对共产党的支持,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都具体化了。捐钱捐物,参加抗日济难队伍,茶叶铺拣茶女工“24人一排,各执五角一张的毛票,投进木箱。这是她们一天的工薪”,“一个卖唱的盲人,捧着三琴弦从40里路外赶来,献出了他连日所得的5元钱”[1]22,这一幕幕的感人场面,是1938年武汉街头 “七七献金”运动的真实场景。分散、隐藏粮食,传递情报,救护伤员,惩处汉奸,损毁公路,破坏通讯,不供应敌人一粒粮食一把草,不组织维持会,不暴露新四军的秘密,等等,鄂豫边区的群众用自己的具体行动支持和配合着长期坚持在鄂豫边区抗日的新四军第五师,粉碎了日伪一次又一次进攻和扫荡,谱写出了军民联合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

总之,仔细展读《鄂豫边区民运工作史》,令人信服地使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用自己无数的具体行动干出来的,亿万中国老百姓当年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聚集和团结起来,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切实行动而不是抽象的口号和原则。今天,群众路线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的。但是,一些人对群众路线只是停留于口号和原则上,不愿意真正地去了解群众的真实意愿,没有真心实意去帮助群众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甚至于制造问题,人为地设置障碍,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一定的范围内干群关系十分紧张和对立的原因。因此,《鄂豫边区民运工作史》的意义除了能够帮助人们从一个侧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能够在鄂豫边区发展壮大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清楚地向共产党人警示:“群众利益无小事”[2],坚持群众路线必须要以切实具体的行动来感染和影响群众。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

[2]文道贵,张广立.鄂豫边区民运工作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4.

Book Review:on the Party's Mass Work Via“Prodemocracy Work History of Hubei and Henan Border Region”

XU Fang-p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Hubei University,Wuhan 430062,Hubei,China)

“Prodemocracy Work History of Hubei and Henan Border Region”reflect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mass line organization,working methods,to achieve the path,etc.,and shows the specific nature of the mass line.It has an important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to today's the cause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order region of Hubei and Henan prodemocracy movement work;Party's mass line;the people's interests

D23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2.01.029

2011-11-20

徐方平(1964-),男,湖北省江陵县人,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责任编辑 易 明)

猜你喜欢

华中地区边区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华中地区农村改厕及典型粪污处理与利用模式
Kim Young Geun: Hubei Is Going Global
三年30万吨,五年50万吨!虾蟹料疯狂增长引爆澳华华中地区大发展
抗日英烈马威龙
爷爷的抗日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