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公路和公路的“文化”——评《湖北公路文化通论》
2012-03-20廖朝华
廖朝华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8)
“文化”的公路和公路的“文化”
——评《湖北公路文化通论》
廖朝华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58)
《湖北公路文化通论》是一本对湖北公路文化的发展、积累、形成、创新进行全面论述的专著。全书论述了湖北公路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并对湖北公路文化的建设和创新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和建议。
文化;公路;公路文化
《湖北公路文化通论》是由武汉理工大学邱观建教授领衔撰写的学术专著,该书分七章,共19万余字,由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年推出。第一章对湖北公路的发展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第二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公路文化的特征和功能。第三章全面考察了湖北公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总结了湖北公路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客观分析了湖北公路文化的时代定位,科学规划了湖北公路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第四章立足湖北公路实际,提出了湖北公路文化建设的原则、方法、步骤和湖北公路文化建设的保障措施;第五章从四个层面凝练出湖北公路文化的主体内容。包括湖北公路精神理念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湖北公路特色文化;第六章从公路文化的视角,论述了湖北“和谐公路”的构建,提出了构建湖北“和谐公路”的内涵和举措。第七章集中反映了湖北公路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从多侧面、多层次展示了湖北公路文化建设的风采,体现了湖北公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力量。该书既是“湖北公路文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专家们心血的结晶,也是湖北公路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既是对公路“文化”的抽象和凝炼,也是对“文化”公路的总结和升华。
在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社会交流的重要内容。公路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文化”在公路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和激励作用,成为公路行业发展的动力资源。
第一,加强“文化”的公路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反映时代潮流发展的文化。公路交通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先行官之一,所以公路文化必然包含于中国先进文化中,从而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一部分。近年来,公路文化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公路文化与物质基础的不对称,它已愈来愈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公路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在硬件设施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距离越来越接近。但是,相近物质条件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公路交通在路网结构、服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个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和满意度,也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而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别人拥有的先进的公路基础设施,还包含着与之相适应的公路文化。公路文化研究正是着眼于打造先进公路文化,以提高公路行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公路交通的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公路产品为目标,以培育文明风尚,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落脚点的。
第二,提高公路的“文化”含量是研究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公路交通作为方便性和机动性最佳的交通出行方式,覆盖面广,结点多,里程长,必须要通过文化辐射,才能将各个公路企业凝聚起来,并积极促进整个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公路要发展,公路的建、养、管要走向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否则只能成为空谈。一方面,公路文化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广大公路员工的行为,这种文化的导向功能往往比单纯的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更能深入人心,更能发挥效用。另一方面,公路文化能把职工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感情凝聚为一体,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合力,促进行业目标的实现。这种文化的粘合功能有利于培育和树立员工的共同理想,激励广大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公路文化研究正是着眼于文化在整个公路行业的激励、沟通、导向和渗透,丰富广大公路职工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促进公路员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推进公路事业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现。
第三,强调“文化”的公路是提高管理水平,塑造公路新形象的需要。公路文化研究是公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良好的声誉要靠文化来传播,优秀的形象要靠文化来塑造。公路行业外在的文化现象体现在公路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全过程,工程设施要从美学和力学角度去考虑;公路文化的内涵则体现为公路行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体现为公路员工在建设管理、养护管理、路政管理和费收管理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形象。
第四,打造“文化”的公路是构建和谐公路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公路作为现代最主要的交通设施,它应是和谐社会主旋律中一个重要的音符。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突飞猛进,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显著贡献。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和谐音符——从外部因素上看,主要表现在:社会公益意识不强,公路法律意识淡薄,地方保护主义客观存在,国家的行业政策不够完善等等。从内部因素上看,主要表现在:投资体系不够完善;传统的行业管理体制与开放的市场之间的矛盾;公路市场开放程度低;管理职能失衡;人才缺失等。公路文化研究正是立足现阶段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眼于创造“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公路环境,服务经济社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不断发挥公路的更大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构建和谐公路增强文化软实力。
公路文化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依赖社会文化而存在和发展,同时又丰富和完善了社会文化。公路文化在各个层面上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公路事业的发展。在宏观上,它体现了公路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微观上,它凝聚着每个公路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思想修养、价值取向、整体意识以及自身的心理文化和个人价值。该书正是通过对实践中积淀的,能够反映时代要求的湖北公路文化的探讨,希冀在凝炼公路的“文化”并以“文化”促进公路建设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第一,公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公路文化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伴随着公路的产生发展而来的,它是与“路”共存的一种客观实在。《湖北公路文化》首先研究了湖北公路的形成与发展。因为公路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公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湖北公路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从古代道路的形成,到近代商办汽车路的兴起;从建国后湖北公路的发展,到改革开放后湖北公路网的形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湖北公路事业的发展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意义。因路而生的文化同样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含义。研究公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就是总结湖北公路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寻求新时期湖北公路文化的时代定位,确立未来湖北公路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公路“文化”的内涵与特征。首先,研究公路文化就要对公路文化的内涵做出科学的界定,为丰富社会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不同行业的文化,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即使同是公路文化,不同地域也有其差异性。湖北公路文化的内涵,就是带有湖北痕迹的公路物质文化、公路制度行为文化和公路精神文化。研究湖北公路物质文化,为湖北公路行业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研究湖北公路制度行为文化,为湖北公路行业提供更合理的制度保障。研究湖北公路精神文化,为湖北公路文化注入“灵魂”,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湖北公路精神,建立符合湖北公路事业发展的价值体系,构建湖北公路行业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其次,要研究湖北公路文化的特征。湖北公路文化的特征,要充分反映湖北公路文化的时代性,充分体现湖北公路发展的服务性,充分展示湖北公路建设的活力性和创新性,充分挖掘湖北公路文化的地域性和辐射性。
第三,公路“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创新。研究公路文化,其目的在于对公路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在公路文化的建设中,要确立建设原则,要明晰建设途径和方法,要提供公路文化建设必要地保障。公路文化的建设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永远保持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公路文化的创新要重点把握时代性、地域性和人文性。湖北是一个经济和文化大省,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多样的自然风光。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湖北公路事业更是发展迅猛。在湖北公路的发展历程中,凝练了湖北公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行业理念,形成了湖北公路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行业文化。湖北公路人一直将公路物质文化和公路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两大抓手,在积极构建和谐公路文化的同时,非常注重塑造湖北公路文化品牌,将之看成是推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例如,“路景交融,自然神‘宜’”、“自然就是最美的,适用就是最好的”,就是是神宜公路文化的特色定位;“高路入云端,天堑变通途”,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通车,打造了科技路示范路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品牌。“文明行业”、“省级文明路”、“青年文明号建设”、“养护路政优胜杯”、“星级公路管理站”、“班组建设”、“巾帼建功女子道班”、六个“十佳”、“机关流动红旗”、“神宜公路科技环保示范工程”等,都是湖北公路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它折射出湖北公路人的精神风貌,时刻激励着湖北公路人朝着更高的目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翻开《湖北公路文化通论》这本不厚的册子,展现在笔者眼前的是畅、洁、绿、美、安的公路网络,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团结刚毅的湖北公路人的形象,是技术和力量的震撼感;读完合上后,浮现在心中,则是公路的“文化”骨架和舒缓的“文化”血液,是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
“Road of Culture”and“The Road Culture”:Book Review of Hubei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rguments
LIAO Chao-hua
(CCCC Second Highway Consultants,Wuhan 430058,Hubei,China)
Hubei Highway Transportation Arguments is an overall monograph on the cultivation,accumulation,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Hubei Provincial highway culture.It summarize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bei highway as well as its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and puts forward the posi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Hubei highway culture.
culture;highway;highway culture
C939;F27
A
10.3963/j.issn.1671-6477.2012.03.031
2012-03-20
廖朝华(1958—),男,湖南省宜章县人,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主要从事公路勘察设计研究。
(责任编辑 易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