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文学的界面研究

2012-03-20乔国强

外国语文 2012年5期
关键词:先锋派文学作品整体

乔国强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在切入正题讨论文学的界面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承认的是,任何一种理论,即便是某些趋于完善的理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界面研究这种理论尚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当然也难免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来自于该理论本身,也取决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关系中。突破这些局限的方法一是要加强界面研究理论自身的构建;二是要通过实践丰富和完善界面研究的理论内涵。提出文学的界面研究有助于界面研究理论的构建,并能通过批评实践来检验界面研究理论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文学的界面研究属于界面研究的一个分支,侧重于界面理论基本理念和批评实践的结合。一般说来,理论与实践之间总会有一定的距离。理论高度抽象、凝练和条理化,属于原则性和普遍性层面上的;而实践则千姿百态,是具体的,主要与操作层面相关。二者在存在层面上的差异,影响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密切程度。或许会有学者指出,理论与实践在存在层面上差异其实是人为的,也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因而不具有实际意义。其实不然。许多理论固然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但是由于其综合性的表述褪去了实践所具有的个体性和生动性,因而其实际意义在与要讨论的具体文本“相结合”时便会凸显出来。

以文学的先锋派理论和创作实践之间的差异为例。先看先锋派理论:先锋派理论本身也有诸多不同。比如说,里纳多·波焦利对语言与先锋派之间的关系、先锋派的历史和社会起源等进行了探讨;彼得·比格尔对先锋派历史的具体性、对先锋派发展逻辑等做出分析;理查德·墨菲以表现主义先锋派创作为例,在指出前辈学者提出的先锋理论的不足之处后,又进一步发展了他们的先锋理论,并详尽地探讨了先锋派在表现主义艺术和文学中的具体表现;泰勒斯·米勒在讨论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之误解的同时,还提出了先锋派作品和理论之间的三种主要功能关系。

再看先锋派文学创作:先锋派创作也可谓花样百出。比如说,有学者把发生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构建文学乌托邦,把生活崇高化创作视为先锋派创作的源头;也有学者将流行于20世纪初的各种表现主义创作作为先锋派创作的正宗;还有些学者则仅把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一些文学流派,如达达主义等去崇高化和去中心化创作看作先锋派创作的肇始;当然,更有学者集中探讨20世纪60、70年代的一些主张碎片化、非美学等先锋诗歌创作作为先锋文学的典型表现。从上述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因对先锋派创作的认识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和不同的创作倾向,因而在运用先锋派理论分析先锋派作品时,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应该说,这种不同和差异并不是孤例,其他文学研究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文学的界面研究就其认识和方法而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文学的界面研究本身强调的是“界面”,即强调其整体性,认为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等相关问题共处于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之中,在实践中注重使用相互关联或互动的方法。然而,我们在运用这一基本理念进行文学的界面分析时,则需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整体的结构方式与呈现状态、每个个体的位置、比重/比例等的问题。具体地说,文学的界面研究与网络媒介的界面研究有所不同。它的界面性不似网络媒介那样具有直观性,界面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构成方式也呈多样化,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运用文学的界面研究的基本理念时,会出现因对具体文学作品所处界面的认识或方法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一般说来,这些差异的出现或存在其实也是无法避免的,不必苛求得到完全的统一。

不过,我们对文学的界面研究还是需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我的理解是,对文学界面研究的认识,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谈。宏观方面是指把文学研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即把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浑然一体”的整体来看待。此处说“浑然一体”的整体的含义主要是指,在这个“浑然一体”的整体中,文学文本与文学理论、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等社会背景共处于一体之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具有一定纵深性的同一个界面。不过,这个界面应该不只是二维的,可能还是三维的,甚或是多维的。也就是说,它既有二维平面的直观性,也有三维和多维层面的纵深性。而从微观方面来看,文学作品内部也具有某种整体性。作者在作品中构建了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既有人物、事件、场景、道具,也有情愫、思想、道德、品位;既有情节、视点、时空、行动素,也有叙述者、受叙者、隐含作者、隐含读者;既有预叙、倒叙、插叙、独白,又有同故事叙述、异故事叙述、从属故事叙述,如是等等。所有这一切共同构成了一个界面。需要说明的是,区别这种宏观上的整体性和微观上的整体性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而绝非是说二者可以断然分开。

基于此种认识,文学界面研究的方法既应与这种整体性的认识相匹配,也应符合其纵深的特点,将观察的触角伸向多方,并形成一种有助于认识问题实质的合力。具体地说,文学界面研究的方法首先应该借鉴整体研究的方法,既要注意观察具体文学作品与其所处社会相关联的问题和解读该作品时所处社会相关联的问题,又要具体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种种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庸俗地认为,解读一部文学作品,要涉及到问题的所有方面或调动所有手段来解读一部作品——这几乎是做不到的;而是说我们应该秉持这一理念,在解读某一部文学作品时,意识到并认可该作品与社会及其内部结构整体中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各元素在整体中的性质,不同于它在单独时或在其他结构内时的性质。

如此说来,我们似乎又回到文章开篇所说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抑或说,充其量解决了文学界面研究的认识论问题,而在实际批评实践中却很难予以完整的兑现。其实不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学界面研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学研究的认识论问题。一个成熟的理论会指导我们进行成熟的阅读。界面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文学、历史、社会、叙述等多种学科及其研究方法,是一种超越了跨学科研究的研究方法。这有点类似于重新界定文学的内涵与外延。这一新的界定让我们看到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更多方面和更为深刻的东西,使我们能从更深层次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文学作品内部各组成部分与叙述策略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并使我们有了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终极诉求或价值取向。我们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无论是在分析作品主题或是探讨作品叙述策略时,就都不会偏离这个终极诉求或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先锋派文学作品整体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高中生视角下的余华创作转型
浅探欧洲先锋电影的美学特征及其影响
试评先锋派的文学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反爵士的思考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