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的尚存问题

2012-03-20吴燕端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危机辅导员心理

吴燕端

(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广西梧州 543002)

浅析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的尚存问题

吴燕端

(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广西梧州 543002)

全国各地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自杀是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该文从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的尚存的问题入手,分析高校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的原因,从而为大学生的自杀预防和学校自杀干预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对研究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

随着高校的改革,如高校的扩招、学分制的实施等,生源的整体素质和道德水准也随之明显下降,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如竞争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和大学生信仰的缺失,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每况愈下,确实令人担忧。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自杀人数甚至呈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7.64%,自杀计划发生率为2.71%;29.72%的学生对自杀行为持不同程度的肯定态度,33.38%的学生从未听说过有心理健康热线,24.56%的学生从未接触过防止自杀的健康教育,69.74%的学生认为需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教育[1]。自杀与心理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这都会给家庭、亲朋好友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巨变,家人常背负着自责、内疚和羞耻感,这成为他们漫长人生路途的心理包袱,使得他们举步维艰。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负担,给家庭带来社会耻辱,造成社会人才的损失等,这已成为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虽然,不少高校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是由于我国关于自杀预防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自杀本来就是多学科应该共同去关注的问题,需要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法学家等去共同研究[2],可是目前各门学科仅从自己的领域零散地开展研究,彼此之间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各高校也是近几年才开始重视该项工作的研究,所以干预的时机和效果都不尽人意。许多高校的自杀干预机制有名无实,反应缓慢,干预能力较差。笔者从各高校大学生自杀事故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效果不尽人意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此分析促进社会、高校、家庭及学生高度重视,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一、高校自杀危机预警干预机制不够健全

当前,很多高校都把自杀危机预警干预的任务交给辅导员,虽然辅导员在参与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高校辅导员积累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并且,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最基层实践者,他们充满青春活力、与大学生年龄相近,彼此之间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因此容易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沟通,这都使得辅导员们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心理状态,这些优势有利于危机干预,但由于大多数辅导员都比较年轻,他们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不足,理论功底也稍为欠缺,自己也正处于成长成熟过程中,对自己的前景定位也比较模糊,对学生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自己也存在困惑,同时他们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对象过多,根本不可能做到对有自杀意念的学生进行及时预警。但是学校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很多工作都放在心理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情感困惑、学习障碍等方面都和心理本身有关。辅导员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此项工作的开展。正如陕西省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组组长寇觉所说的“即将走向社会,心理品质和社会化能力是大学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这往往比学习成绩和获奖证书更重要”。这句话的确很沉重,对个体而言,心理品质的培养往往比学习更重要,高校应怎样去做呢?应该值得我们去深思。

二、缺乏专业人士,自杀危机预防及干预能力较差

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能仅凭爱心、热情、责任心,而更需要专业化,还要有一定的医学背景。有意自杀的人通常是充满心理矛盾的,既想自杀又想活下去。这个时候如果有受过良好训练的工作者及时地进行干预,自杀的预防是完全可能避免的。但由于各高校对于自杀危机预防及干预直到近些年才开始重视,缺乏专业人士,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危机干预培训,不了解危机干预的知识和技能,也没有一定的医学背景,缺乏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实践,故应对效能不佳,他们往往以个人的经验来评估学生的危险程度,或者不知道应该怎样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干预的时机和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为此,各高校组建一支正规的自杀危机预警干预专业队伍很有必要。

三、以心理咨询替代自杀预防及干预的观念较严重

目前,我国的自杀预防机构在大部分的地区都还没有建立。虽然各地已经大多开展心理咨询工作,也有专职的老师和必备的工作场所及工作设施,但只有极少数有心理危机或企图轻生者前去求助,所以心理咨询是不可以替代危机干预的。必须建立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机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及干预手段来有效地降低大学生的自杀率,充分认识自杀死亡事件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介入,绝大多数自杀是可以被干预的,学生的宝贵生命是可以获救的。

四、对自杀普遍存在大量的误解,致使失去最好的干预时机

一直以来人们都普遍认为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不要在人面前提自杀问题、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或者认为自杀是突发的,无规律可循等[3],其实,这些都是一些错误的看法,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知道,一般人也会有自杀的念头,据有关资料表明,30%的学生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意念,因此,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清楚这些误解,并且在评价求助者潜在的自杀危险时应予仔细考虑,对有自杀危险的人应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使其得到充分的宣泄和疏导,从而走出困境。另外,目前教育部门一般都不会向专家通报大学生自杀事件,不作个案研究。只要家长不闹,事情就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许多高校也把学生自杀事件看成是学校不光彩的事,一般都会避而不谈,并且拒绝接受媒体采访,结果导致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困难。

五、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系统不够顺畅

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本来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运作需要各方各面的支持系统的彼此配合,才能顺利开展,但当前只是停留在高校这一支持系统层面,而对其他方面的关注却相对较少。高校虽说是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最直接和最关键的支持系统,但家庭和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使大学生真正走出危机的困境,家庭、社会等也必须与高校一起正视这一问题,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需要在自杀干预中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通过全体人员的关注,整合各高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能形成良性运作,才能正真有效地降低大学生的自杀率。

六、高校校园内各部门思想不统一,分工合作意识不强

学生自杀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工作,通常只有各系和学生工作处承担,其他部门由于思想不统一,未能对自杀危机给予很好的分工合作。学校各部门都应对学生自杀危机的预防和干预起配合作用,如:教务处应安排相关课程,在教学体制和管理上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积极干预,可将生命教育与加强、改进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入与生命、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使学生接受爱及生命教育等;保卫处应检查校园是否存在不良环境;后勤部门应对校园的环境进行检查和修缮,避免危险环境的存在等。

七、高校在教职工中对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知识培训力度不够

在学校中关于大学生自杀事件的预防和干预,培训最多的是辅导员。但学校的任课教师和员工(包括各级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宿管员、清洁工、食堂工作人员等),他们也是经常接触学生,但却普遍缺乏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干预素质,学校对于这部分人员的培训也相当少。如果能对这部分人员进行心理卫生科普知识的培训,包括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最基本的鉴别方法以及自我心理保健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进行培训,不仅有利于建立支持与通报系统,还能从更多的方面给学校提供自杀预警信息。同时,出现危机时在场的人员也能够及时给予反应及处治。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本该利用青春年华积累知识和技能,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留给家人的是无穷的伤悲,带给社会无尽的问号。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应该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性,促进家校关系的发展,实现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协作,进而构建完整的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机制,抓住挽救生命的契机,帮助大学生渡过心理危机期,重塑健康人格。

[1]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3):717-720.

[2]翟书涛.中国自杀问题的现状及干预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1999(12).

G64

A

1673-8535(2012)06-0082-03

吴燕端(1972-),女,梧州学院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高坚)

2012-09-12

2011年度广西教育系统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立项研究课题《大学生自杀事故的预防和干预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危机辅导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