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局(中央分局)”建制

2012-03-20陈意王健

梧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中央局特委中共中央

陈意,王健

(1.2.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湖南韶山 411301)

简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局(中央分局)”建制

陈意1,王健2

(1.2.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湖南韶山 411301)

中央局(中央分局)是中共组织领导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先后设置了9个中央局(中央分局),统一领导各根据地的党组织建设、土地革命、经济建设、军事斗争以及部分社会事务。这些中央局(中央分局)直接向中共中央负责,中共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决策均经过中央局向下级传达,并代表中共中央对区域性的党务、军事等工作负全部责任。

土地革命;中央局;中央分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曾先后设立了9个中央局(中央分局),这9个中央局都是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在领导各自管辖区域内的土地革命、军事斗争、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中央局(中央分局)是中共中央政权组织体系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就其历史状况等作简要论述。

一、“中央局”建制概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共设有9个“中央局(中央分局)”,各自存在的时间、管辖范围不同。

1.中共中央南方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南方局经历了两建两撤,第一次存在时间为1927年8月到11月,下辖广东省委、广西地委、闽南临时特委、闽北临时特委、云南特委。张国焘、张太雷先后担任书记。“临时南方局之职权在于准备并指导上述区域内之暴动及一切政治军事事宜。”[1]185第二次存在时间为1930年8月到12月,下辖广东省委、广西省委、云南省委、福建省委、闽粤赣特委、香港行动委员会。罗登贤、卢永炽先后任书记。1930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第19次常委会会议决定取消南方局,1931年1月南方局正式宣布撤销。

2.中共中央北方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北方局经历了三建三撤,第一次存在时间为1927年8月到11月,下辖顺直省委、山西省委、山东省委、满洲省委。负责“组织工作,整理各省组织”[1]191。王荷波任书记。第二次存在时间为1930年8月到12月,下辖顺直省委、河南省委、山东省委、太原特委、陕西省委、陕北特委、甘肃省党组织。贺昌任书记。第三次存在时间为1935年5月到1937年7月,下辖河北省委、山西省工委、山东省工委(山东省委)、河南省临时工委(河南省工委)、绥远省工委、山西省公开工委、鄂豫边省委、南方临时工委(含贵州省工委、广西省工委)、烟台工委(烟台市委)、南阳县委(南阳中心县委)、宛属工委、垦区工委等。其任务主要是:“(1)加强统一战线工作;(2)加强工农群众工作;(3)加强军队工作;(4)与满洲及义勇军取得联系;(5)加强党的工作;(6)两条战线斗争。”[1]196高文华、刘少奇先后任书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全面抗战爆发,北方局转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中共中央长江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长江局经历了两建两撤,第一次存在时间为1927年10月到11月,下辖浙江省委、湖北省委、湖南省委、河南省委、江西省委、四川省委、安徽临时省委、陕西省委、甘肃省党组织等。罗亦农任书记。它“代行中央职权,指挥上列七省的革命运动与党务,上列七省党务须纯全受长江局的指挥”,主要任务是:(1)坚决地发展土地革命;(2)发展所属范围内之职工运动(特别是武汉三镇);(3)改造所属各级中共组织[1]200。第二次存在时间为1930年8月到12月,下辖武汉市委、湘鄂西特委、湖南省委、江西省委、河南省行委、四川省委、京汉行委、汉川中心县委等。项英、关向应先后任书记。193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致信长江局,决定将长江局工作人员全部撤回,中共中央长江局至此结束。

4.中共苏区中央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区中央局(1931.1-1934.10),下辖赣西南特区委(赣南特委、赣东特委、永吉泰特委——江西临时省委、江西省委)、闽粤赣边特委(闽粤临时省委、福建省委、福建临时省委、福建省委)、粤赣省委、赣南省委、闽赣省委、湘赣省委、湘鄂赣特区委(湘鄂赣省委)、直属县委(瑞金县委、长胜县委、太雷县委、西江县委)等。它“负责管理全国苏维埃区域内各级党部,指导全国苏维埃区域内党的工作”[1]210。项英、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书记。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苏区中央局从此结束。

5.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1931.3-1934.11),下辖湘鄂西特委、湘鄂西临时省委(湘鄂西省委)、黔东特区工委(黔东特区委)、鄂豫边特委(鄂豫边临时省委、鄂豫边工委)、鄂川边工委、湘鄂赣省委等。“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委、军事委员会等工作部门,统一领导整个根据地的党、政、军、民工作。”[1]223夏曦任书记。1934年11月后,中共湘鄂川黔临时省委、湘鄂川黔省军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形成,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随之结束。

6.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1931.5-1933.2),下辖鄂豫皖省委、皖西北特委、豫南特委等。1931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鄂豫皖苏维埃区域成立中央分局决议案》,对鄂豫皖中央分局的任务和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直接领导这一地区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在这一苏区未与江西中央苏区打通以前,中央分局完全直隶于中央政治局,其职权系代表中央政治局而高于各省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应经过党团领导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工作,在政府下组织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直接受中央分局指导。在政权系统上,特区政府及革命军委会均应受中央苏区政府及军委指挥”[1]231-232。张国焘任书记。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委、西北军委成立后,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结束。

7.中共上海中央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上海中央局(1933.春-1935.8)经历了上海中央局(1933.春-1935.2)和上海临时中央局(1935.3-8)两个阶段,先后下辖江苏省委、浙江省临时工委、山东省工委、河南省工委(河南省委)、山西特委、山西工委、满洲省委、厦门中心市委、福州中心市委、皖南工委、皖西北中心县委(皖豫边中心县委、皖北中心县委、皖西中心县委、皖西北中心县委、皖西北特委)、沪东区委、鄂豫边临时省委等。上海中央局主要“负责领导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地下党的工作”[1]240,“代表中共中央领导党在国民党统治区中的工作,负责保持和疏通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之间的联系”[1]241。1935年2月大破坏后,又成立了上海临时中央局,“迅速恢复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统治区的联系,恢复上海中央局与上海各系统地下党组织之间的联系,清理与纯洁组织,进一步开展党的工作”[1]244。李竹声、盛中亮、黄文杰、刘仲华先后任书记。1935年8月26日,刘仲华接到王明、康生5月3日和5月5日从莫斯科发来的指示信后,上海临时中央局的历史使命宣告结束。

8.中共苏区中央分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苏区中央分局(1934.10-1938.1),下辖江西省委、福建省委、闽赣省委、赣南省委、湘赣省委、瑞西特委、赣粤边特委、闽西军政委员会(闽西南军政委员会、闽西南特别委员会)等。成立之初,其主要职责是:“以统一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根据地的党政军工作,保卫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1]254。1935年2月中旬,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部丧失后,依据中央转变组织方式、斗争方式、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集中精力向外突围,分散开展游击战争。项英任书记。1938年1月上旬,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后,苏区中央分局不复存在。

9.中共中央西北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西北局(1935.11-1937.5),下辖西北工委、陕甘晋省委(陕北省委、神府特区委、陕甘省委)、陕甘宁省委、陕甘省委等。1937年5月,中共陕甘宁特区委员会成立后,将陕北省委、陕甘宁省委划归其领导,西北局使命宣告结束。

二、中央局(中央分局)在中共组织结构体系的位置及形成原因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组织结构上存在三个层次:中央领导机构、中央派出机构、地方组织机构。在具体的组织机构上也相应分为三级:中共中央、中央局和省、市、县(区)委。在性质上,中央局属于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在所辖范围内代行中央职权,指导辖区党组织的党务工作和革命运动。因此,中央局在中共组织层级机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承上直接向中共中央负责,中共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决策均经过中央局向下级传达。启下代表中共中央对区域性的党务、军事等工作负全部责任。从某种程度上,中央局可以视为代替中共中央管理地方组织的机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行政区划的制约

土地革命时期,中华民国的行政版图十分广阔,中华民国中央政权对地方的领导即通过省级行政区域来领导。而当时的省级行政区划近20个,中央政权不可能事无巨细地一揽子包揽,必须通过相应的中间层次来实现间接的管辖。中共政权组织机构的设置、发展、管理等亦遵循这样的一个特点。

2.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由于各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的革命形势发展情况不一,各地中共组织的发展、建设情形也必然是不同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将相邻或相近的中共地方组织划归到统一的中央局,更便于加强对中共地方组织的领导。

3.中共组织自身运行机制的特殊性

中共成立后到土地革命时期,一直是在不断发展、壮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运行机制上的严格、有序。纵向来看,从中央到中央局再到地方组织,实行的都是从上至下的单线联系,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敌人的破坏。横向来看,平行的中共组织相互之间不发生横的联系。而中央局的出现,则是在纵向的组织关系上增加了一道中间环节,一旦地方组织遭受破坏,还不至于直接导致中央机构的破坏,中央局在中间形成了有效的缓冲,减轻了中央领导机关被破坏的压力。

三、中央局(中央分局)与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关系

前文简单涉及了中央局在中共政权组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问题,应该说,中央局对地方党组织是实行指导、帮助的领导方式,不直接从事、包办地方党组织的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很多中央局一方面扮演着中央派出机构的角色,同时又直接开展地方工作。如北方局与河北省委,曾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指导北方局所属地区党组织工作时,用的是北方局的名义;指导河北地区工作时,用的是河北省委的名义。又如在鄂豫皖中央分局,1931年张国焘就任书记后撤销了鄂豫皖特委。这样一来使得中央分局既是中央代表机关,又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直接领导机关。像上述这种情况虽然不是普遍,但是确实在很多苏区出现过,并由此导致了两者之间工作关系上的不明确。因此,中央局如何指导、领导地方党组织是研究中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

为此,1931年5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央关于苏维埃区域党的组织决议案》,其中对于中央局的职权就明确规定:“中央局或中央分局的组织,他只是代表中央去直接指导和帮助当地党部工作的进行,个人的代表与集体的代表在职权上原无分别,他决不能因为中央局是集体的组织便代替了当地最高党部的自己组织,这将妨碍当地党部自己职权的行使与工作的独立。……但中央局或中央分局是代表中央,他有权可以改正和停止当地最高党部的决议与就解散当地党委,当地(当地党委)是错了的时候。所以中央局或中央分局只能由中央派遣或指定,而当地最高党部委员会则在公开领导政权的党中一般的都是由当地党的代表大会产生的,两种组织绝不容混淆与合并起来。……中央局的委员可同时被推选为当地最高党部的委员,中央为加强苏区党的干部起见,亦可派遣得力同志参加当地最高党委或充当书记,但中央局或中央代表在任务上在组织上必须与当地最高党委分别清楚”[2]。由此可见,中共中央在设置中央局的职权时,就已经将其地位确定在地方党组织的关系之上。

四、中央局(中央分局)担负的历史重任

从中央局在中共组织体系的位置,可以看出中央局在领导当地区域的党政军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1.加强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基层组织

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共不断成长的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力量相对占有优势,据有统治地位,力图把中国共产党消灭在弱小之中。各中央局成立后,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建设,成立组织部、宣传部、妇委、监察委员会等机构,加强领导力量。另一方面,着力恢复党的地方组织,在没有建立统一的省级党组织的地方,恢复、建立省级党组织;在已建立起省级党组织的地方,健全省委内部机构,发展省以下各级党组织;向党的干部力量不充实的地方调派干部,增强党组织的领导骨干力量。与此同时,还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基层党员力量。以长江局为例,到1938年9月,“长江局所辖13个省的党员人数已发展到67780人(军队中的党员未计算在内),占当时全国总党员数(25万)的27%以上,占1938年3月以后全国新党员总数(15万)的近一半”[3]。

2.组织领导地方苏维埃政府工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各个中央局大多通过指导地方各省、区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来传达、贯彻、体现党的执政意图。以中共苏区中央局为例,当时,苏区大力开展农业生产建设,通过组织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改良土壤,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据统计,仅1933年,全中央苏区共开垦荒田22万多亩,兴国、瑞金以及上杭县的才溪乡,基本消灭了荒田。在对外贸易方面,政府领导群众把粮食、钨砂、木头、樟脑、纸张、烟叶、夏布输出到白区去,然后再从白区购买食盐、布匹等生活品,有效打破敌人的封锁。除此之外,在合作社、手工业、财政金融等方面,各中央局也大力指导地方苏维埃政府的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领导军事工作,开展武装斗争,加强武装建设

各中央局成立后,根据各自情况均建立了相应的军事领导机构,领导各地的军事武装斗争。之后,武装割据的革命根据地纷纷建立,在土地革命的六大革命根据地中,全部建有中央局。各中央局的书记大都兼任同级的军事领导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如项英、张国焘等均在担任中央局书记的同时担任相应的军事委员会或军区的司令员。这就使中国共产党的意志与其领导下的军队保持了高度一致,实现了党、政、军一体化的集体领导,更进一步促成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特别是在军事方面,中央局(中央分局)通过军事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密切了党与军队的联系,为开展武装斗争、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二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七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268-269.

[3]中共湖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委员会.抗战初期中共中央长江局[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35.

On Organizational System of“Central Bureau(Sub-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 ittee)”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 ar

Chen Yi1,W ang Jian2
(1.2.M ao Zedong M em orial Hall,Shaoshan 411301,China)

The Central Bureau(sub-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rganization System.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ionary war,in order to lead the party's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land revolution, economic construction,m ilitary struggle and social affairs of each base area,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et up nine central bureaus(sub-bureaus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They were not only responsible to the Central Committee but also responsible for conveying important strategic deployment,the party affairs and militaryworks.

agrarian revolutionary;central bureau;sub-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D693.61

A

1673-8535(2012)06-0018-05

陈意(1976-),男,土家族,湖南吉首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安保洁部部长,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毛泽东生平和思想。

王健(1980-),男,湖南岳阳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文博馆员,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毛泽东生平和思想、博物馆和图书馆。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2-09-12

猜你喜欢

中央局特委中共中央
南方局全称的历史由来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共中央局组织谱系考析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党的一大选出的中央机关考辨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论中共三大中央局的迁往上海及其影响